大河網訊(記者 王輝)6月9日上午,天降小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給「黃河岸邊我的家」主題採訪活動增添了別樣的情趣。
「黃河岸邊我的家」主題採訪活動媒體報導組在孟州市黃河堤防零公裡採訪 牛聯平攝
在黃河左岸千裡之堤的起始處,從「黃河源」到「壺口瀑布」「小浪底水利樞紐」再到「黃河左岸起點中曹坡」,一邊是講解員對黃河的講解聲,一邊是悅耳的雨聲,聲聲相融讓人仿佛身臨其境。
在黃河文化苑,高15.8米的「黃河樓」見證和俯瞰著1500平方米的溫孟灘微縮景觀;雨水吧嗒吧嗒從傘面滑落,積少成多,在景觀河中緩流向前,讓人不禁感受到溫孟黃河灘區的真實模樣。
黃河孟州段景色 孟軒攝
黃河,源遠流長......她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孟州人民的母親河,她在孟州境內緩緩流淌28公裡,千年萬年,生生不息,從古至今,黃河對孟州的影響十分深遠。
如今,從孟州黃河左岸起點中曹坡「零界碑」到逯村控導工程、開儀控導工程、化工控導工程、黃莊險工,從「黃河文化苑」到「鎖水閣」再到「溫孟灘」,一曲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協奏曲正徐徐奏響。
零界碑:不只是千裡「懸河」長堤起始處 更有文化內涵
黃河在進入孟州市之前,處在峽谷之中,水流湍急,通過小浪底水庫流入孟州境內後進入平原區,河床變寬,水流變緩,泥沙沉積,河床抬高,形成孟州以東直至鄭州、開封、蘭考世所罕見的「懸河」景觀,歷史上每到汛期,常常泛濫。
黃河堤防,是我國勞動人民同洪水鬥爭的歷史見證。西漢水利學家賈讓認為,黃河築堤始於戰國。當時,沿黃諸侯各國「雍防百川,各以為利」,齊國首先在離黃河25裡的地方築堤,使黃河回流,西泛趙、魏。趙、魏也在離黃河25裡遠的地方作堤,把黃河夾起來,使河水只能在這兩堤間滾動遊蕩,這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的黃河堤防。西漢水利專家王景奉命治河,他動用幾十萬人修築了左岸西起孟州,右岸西起滎陽,東到入海口的千裡大堤,使黃河得到初步控制。自古黃河大堤起於孟州,比右岸的起於滎陽的要長近百公裡,故孟州有黃河第一壩之稱。
孟州市黃河堤防發端於城西南七公裡之曹家坡,從孟州以下,黃河開始有了堤壩。千裡黃河左岸堤防修築於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1974年冬至1975年春,有關部門對堤線進行加高加培,形成了今天堤線長15.43公裡的黃河大堤。
孟州黃河左岸堤防起點中曹坡 孟軒攝
1996年10月,為紀念人民治黃50餘年來的豐功偉績,在孟州市中曹坡村頭,由孟州河務局自行設計、施工建造了黃河左岸堤防起點紀念碑。紀念碑正面鐫刻原黃委主任袁隆題寫的「黃河左岸堤防起點中曹坡」十一個剛勁有力的大字,背面碑文介紹黃河風情、歷史概況,頌揚人民治黃50年的巨大成就。石碑由一近5噸重的整塊南山青石製作,總高3米,代表了治黃職工對母親河的深情;碑面長2.86米,代表黃河流經孟州市境內28.6公裡;高1.543米,代表孟州境內整個堤防長度15.43公裡;碑厚0.3米,表示孟州市有逯村、開儀、化工3處控導工程。
2018年,孟州河務局對其進行了升級改造,挖掘零公裡紀念碑的文化內涵,繪製極目長河文化長牆,該牆用通俗易懂的彩繪形式展示了位於青海的腹地黃河源,到流經的「黃土高原」「壺口瀑布」「小浪底水利樞紐」「黃河左岸起點中曹坡」「花園口」等有紀念意義和生動故事的地點,進一步提升了黃河堤防零公裡整體面貌,為黃河千裡堤防增加了一處有紀念意義的人文景觀。
黃河文化苑:不止有詩和遠方 還有不變的「黃河魂」
走進黃河文化苑,大禹雕塑身後的巨石上書唐朝寒山的詩句:「浩浩黃河水,東流長不息。」
「黃河岸邊我的家」主題採訪活動媒體報導組在孟州市黃河文化苑採訪
溫孟灘微縮景觀區的景觀石上書唐太宗李世民所寫的《黃河》:「河源發崑崙,連乾復浸坤。波渾經雁塞,聲震自龍門。」
今河南孟州人,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創作的唯一一首描寫黃河的詩《條山蒼》依然在列:「條山蒼,河水黃。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岡。」
此外,引用清朝完顏麟慶根據一年四季不同所寫的關於凌汛、秋汛、桃汛、伏汛的《河工四汛詩》製作的石刻,不僅讓黃河文化苑多了幾處美麗景觀,更對黃河汛期進行了詳盡的介紹。
......
「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孟州黃河文化苑,位於「韓愈故裡」孟州市城區正南方向5公裡處的開儀控導工程,全長1860米,面積約0.25平方公裡,這裡不僅展示高雅詩詞歌賦、名篇佳句的「詩和遠方」,更有不變的「黃河魂」,向人們解讀治黃策略,展現治黃技術。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東漢王景提出的「寬河行洪」,明代潘季馴倡導的「束水攻沙」,賈讓的「治水三策」.......在治水名人園,我國治水歷史上湧現出了諸多的治水名人,他們為治水做出傑出貢獻,不僅興了利、除了害,至今仍在激勵這每一個到此參觀過的後人。
「束水攻沙,蓄清刷黃。」明末潘季馴的治河策略。「上攔下排、兩岸分滯。」黃河下遊防洪工程體系......漫步河之策區域,雕刻在石頭上的從古到今的一些治河思路和策略,讓人感受到濃濃的現代治河氣息。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根,她以百折不撓、咆哮奔騰的氣勢,塑造了炎黃子孫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民族性格。為了讓人們銘記先輩們的治河精神和現代黃河精神,圍繞移民紀念亭,孟州市將黃河精神、抗洪精神等內容也一一作了展示。
「黃河岸邊我的家」主題採訪活動媒體報導組在孟州市黃河文化苑採訪
在河工雕塑園,依據當年真實的歷史資料修建的黃河埽工、根石探摸、手推獨輪車、捆拋柳石枕、油錘打樁、手硪打樁、河工、燈臺硪、石滾硪九組雕塑,不僅紀念了老一代河工的愚公精神,同時在可歌可泣的防洪搶險的歷史中,把黃河傳統文化用更生動的方式發揚光大。
砌石護坡示範工程
「牛舌」粗排(牛舌坡),席花子扣(幹砌),丁扣平縫(幹砌),平扣花縫(幹砌)......在石方工程示範教學區,選出的11種,利用3個壩檔一一實地做出的砌石護坡示範工程,不僅讓黃河文化苑成為一個砌石護坡示範工程的簡易教學基地,在美化黃河的同時,更讓大家增加了對黃河、治河的學習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