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波蘭報銷夥食歡迎美軍永久入駐,真實的原因讓人感覺心酸
波蘭和美國籤署了駐軍協議,允許美國在波蘭永久駐軍,波蘭為什麼會如此親美呢?
美國的媒體不喜歡它們的總統川普,因為總統直接在社交媒體上公布自己的行蹤和想法,砍掉了一切賺差價的中間商,讓所有的一手信息直接抵達讀者面前。這媒體既不能報導總統行程又不用揣摩他的心思,一大塊傳統業務就沒了,業務沒了收入也變少了,所以只能專攻川普的負面新聞,也就是川普眼裡的「假新聞」。
作為川普身邊的紅人,國務卿蓬佩奧也是有樣學樣,通過社交媒體曬自己的行蹤或者針砭時弊,隨著粉絲的增加慢慢也不被媒體歡迎了。蓬佩奧的日常行程幾乎沒有保密性可言,去哪兒幹什麼他自己都會及時更新,唯恐被媒體搶了先,比如剛剛過去的8月15號蓬佩奧就去了波蘭,幾點下的飛機幾點見的外長他都交代的明明白白。
蓬佩奧的辦事效率很高,當天就跟波蘭籤署了《加強防務合作協議》,這是一個讓有些人羨慕有些人嫉妒有些人憎恨的協議,協議的關鍵內容是這樣的:美國從此可以在波蘭永久駐紮,並將駐軍人數增加了1000人,7處美軍駐地的位置和作用都被確定,還要在波蘭建立美國陸軍第五軍前沿指揮部,最後這些駐軍的吃飯、住宿和燃料消耗,都由波蘭政府埋單。
當時蓬佩奧和波蘭國防部長布拉什恰克在協議上簽字按指紋,波蘭總統杜達在一旁笑眯眯地圍觀,好像兩人籤的是結婚協議。波蘭人的這個行為可能有些同學不太理解,這都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主動邀請外國軍隊到自家領土上駐紮,更過分的是還給報銷夥食費。波蘭人這種國際主義白求恩精神一定讓川普很欣慰,那麼波蘭人到底圖的是什麼呢?
波蘭人圖的當然是「安全」兩個字,跟國家安全比起來,喪失一點點主權、土地或者金錢算不了什麼。一國決策者在制定對外政策的時候,首先考慮的就是安全威脅,而安全威脅來自周圍的鄰居,以及歷史上的戰爭衝突留在腦海裡的記憶。回憶可是會呼吸的痛啊,波蘭人有太多痛苦的記憶,這些記憶推著波蘭走向了親美的不歸路,以至於這個國家被人稱作是美國在歐洲的特洛伊木馬。
波蘭的國土面積是31萬平方公裡,這個面積在我們看來一點兒也不大,但是放在歐洲那個支離破碎的地方可就不小了,因為隔壁鄰居德國也才35萬平方公裡。然而在17世紀初期,波蘭的國土面積多達99萬平方公裡,那時候波蘭可是正兒八經的歐洲大國,東歐第一強國,以及世界貿易大國,那麼其餘的68萬平方公裡土地去哪兒了呢?德國、奧地利和俄羅斯露出了尷尬的笑容。
德國的祖宗是普魯士王國,它在19世紀後期建立了德意志帝國;奧地利的祖宗是奧地利帝國,它在19世紀後期組建了奧匈帝國;俄羅斯的祖宗是莫斯科公國,它在18世紀早期升級為俄羅斯帝國。波蘭被夾在這樣三個青面獠牙的大佬中間,它的下場能好嗎?除非它自己非常強大,強大到三個帝國都不敢動它,但是這種假設後來並沒有發生。
強敵環伺是波蘭悲慘命運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它的地理位置難守易攻,波蘭不幸降生在無險可守的大平原上,四周沒有高山、峽谷、河流、沙漠、沼澤這些天然的屏障,即使在國土面積多達99萬平方公裡的時候也是這樣,所以波蘭人心裡很不踏實,本能地想對外擴張領土,用一個專業術語叫做「擴大戰略縱深」,擴大到有高山和大江大河的地方為止。於是鼎盛時期的波蘭人也嘗試過對外擴張,曾經還一度佔領了莫斯科。
佔領莫斯科可是波蘭歷史上最高光的時刻,將來它怕是再也沒機會主動衝出國門了。就在波蘭人佔領莫斯科的時候,普魯士和俄國人結盟搞了個左右夾擊,波蘭就在18世紀後期從神壇上摔下去了,因為長期戰爭它自己也衰落的厲害,所以這一摔就直接暈過去了,醒來後等待它的是帝國主義無情的踐踏和肢解。
1772年8月份,沙皇俄國、普魯士、奧地利三國第一次瓜分了波蘭,35%的領土被人奪走;1793年1月,沙皇俄國、普魯士第二次啟動瓜分模式,波蘭直接萎縮成了只有20萬平方公裡的小國;1795年沙皇俄國、奧地利和普魯士第三次瓜分波蘭,這一次分得非常徹底,徹底到把波蘭分的渣都不剩,這個有著800年歷史的國家就從地球上徹底消失了。
目前波蘭本國人口是3800萬,另外在美國有波蘭人1100萬,德國和巴西各300萬,還有法國和加拿大各100萬,以及東歐各國也都有波蘭人,這種分布狀態就是當年波蘭亡國後開始的。沒了國家的波蘭人要麼被奴役、要麼四處移民和流浪,跟古代以色列王國被滅以後到處流浪的猶太人有點相似,後來重新復國也有點相似。
國家沒了波蘭人就一直盤算著復國,復國的機會出現在第1次世界大戰時期。一戰從1914年打到1918年,完事後原本不可一世的德意志帝國丟了大量的殖民地和部分領土,奧匈帝國解體變成了只有8萬平方公裡的奧地利,消失了123年波蘭從幾個帝國那裡拿回了部分領土後熱淚盈眶地復國了。那次復國得到了美國總統威爾遜的大力支持,原因是他看上了當時美國700多萬波蘭人手裡的選票。
新成立的波蘭拿回了38萬平方公裡土地,但是新波蘭只運行了21年,1939年9月份它第四次被人肢解瓜分,然後又一次從地球上消失了。這次瓜分波蘭的是納粹德國、斯洛伐克和蘇聯。德國和蘇聯大家應該很熟悉,那斯洛伐克是何方神聖呢?一戰後奧匈帝國不是解體了嗎,解體後的一個國家就是斯諾伐克,也就是說波蘭在二戰開始後再一次被三個老熟人給瓜分了。不過波蘭這一次只從地球上消失了6年,1945年8月份二戰結束以後,波蘭第二次成功復國。
在二戰結束前半年確定世界格局的雅爾達會議上,美國總統羅斯福支持波蘭獨立,但是在波蘭東部邊界上對蘇聯做了讓步,因為美國需要蘇聯人去攻打日本。導致作為戰勝國的波蘭,領土被幾個大佬確定在了31萬平方公裡,還比二戰前少了7萬。羅斯福支持波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短期利益還是看上了800多萬波蘭人手裡的選票,長期利益是希望在歐洲培養一個小弟,留著將來或許有用。
二戰結束後世界並沒有馬上太平,而是進入了持續44年的冷戰。那個時候的波蘭雖然復國但是並不算獨立,它的國土上駐紮著蘇聯軍隊,用著蘇聯的制度,還被迫加入華約集團對抗北約。冷戰期間波蘭目睹了一分為二的德國,目睹了蘇聯的衰落和最後的解體,這個緊張的過程使波蘭看清了美國的實力,也認定了美國才是有能力拳打蘇聯腳踢歐洲的強國,於是它就下決心跟定了美國。
在蘇聯解體的那幾年,波蘭以不小的代價大刀闊斧地改變制度,並於1999年加入了北約,尋求安全上的保護;後來在2003年加入了歐盟,追求經濟上的繁榮。加入了這兩個組織,意味著原屬於東歐的波蘭徹底鑽進了傳統西歐的懷抱,投入懷抱的過程充滿了反對的聲音,但是美國一直是支持者,用雪中送炭的精神感動了波蘭人。
時至今日波蘭的國土依然是31萬平方公裡,而且還是無險可守的狀態,地形上帶不來一絲安全感,如果周圍的鄰居太強,它骨子裡的危機感就立馬讓它覺得自己四面楚歌,況且德國和俄羅斯確實也比較強。歷史上4次肢解和兩次亡國的經歷,讓波蘭人不再信任條約、協定甚至是聯合國,他們只相信大炮、坦克和飛機,所以才會管吃管住把美國士兵迎進來作客,有了這個客人吃住在家裡,就不至於第5次被瓜分或者第3次亡國了吧。
可是美國一直不希望歐盟強大,它用包括北約在內的各種組織制約著歐盟,可是效果並不明顯,歐盟不可救藥地一天天變強,強到都有了反抗美國的能力和意識,尤其是法國和德國,已經很明確地反對美國在歐盟的存在,這樣下去的結果是美國要分批從歐盟撤離,然後退到那兩個親美的國家繼續盤踞,這兩個國家一個是英國,另一個是波蘭。
美國退出傳統歐洲勢力範圍的那一天,也差不多就是北約解體的那一天,屆時波蘭境內的美國士兵就不是現在的5千人而是5萬人,軍事基地不是7個而是17個。那時候歐盟和美國想必已經嚴重對立,過度親美的波蘭又不得不脫離歐盟,再一次站在德國和俄羅斯的對立面,為了化解被人再次肢解的憂慮,波蘭只能徹底淪為美國的軍事附屬國,主權和外交能留下多少很難說,而它變成這個樣子,都是因為它四面平坦無險可守的地理位置決定的。
局勢君的政治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