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建聯痛苦倒地。
當廣東男籃史無前例地捧起CBA聯賽的第十座總冠軍獎盃,網絡上幾乎每條關於奪冠的新聞下面除了祝賀,留下最多的話就是,「希望阿聯的傷勢沒有大礙」、「希望阿聯健康」……
遺憾的是,現實似乎很殘酷。
8月16日凌晨,在廣東男籃奪冠後的幾個小時,廣東電視體育頻道《體育世界》率先曝出壞消息:易建聯的傷情確定為跟腱斷裂。隨後,知名籃球評論員蘇群也確認了這個消息。跟腱斷裂需要漫長的恢復期,因此外界猜測易建聯可能因本次傷情無緣明年的奧運會落選賽。
這麼多年來,一直努力扛著中國籃球前行的易建聯,終究倒下了。這是廣東男籃贏下的10個總冠軍裡,付出代價最慘重的一次。
然而,當易建聯在隊友的攙扶下站上冠軍領獎臺時,他還在微笑,「我覺得很開心,非常開心。」
在33歲的年紀遭遇跟腱重傷,對易建聯來說意味著什麼已無需多言。但不論易建聯在未來以怎樣的方式和狀態回歸,這位後姚明時代的領袖所留下的財富,不僅是為廣東男籃帶來的十冠王,更有近20年職業生涯堅持的刻苦、自律和勤勉。
易建聯
「對我來說還是值得的」
比賽第三節還剩最後的52秒,當易建聯的罰球彈框而出,他下意識地雙腿發力,試圖搶下籃板。然而,就在那一剎那,易建聯身體不自然地收縮,痛苦地叫了一身。
到地的瞬間,易建聯捂住了自己右腳的腳踝。
對於現場所有人和一直在關注著總決賽的全國球迷,那一刻,人們暫時忘記了總冠軍的懸念,把注意力都聚焦到了阿聯的傷情上。
現場轉播鏡頭抓住了一位廣東女球迷的反應,她早已控制不住情緒,一遍吶喊著一遍哭泣,身邊的幾位球迷也同樣低頭捂臉。現場鏡頭沒有抓到的是,當易建聯被隊友攙扶著離開球場前,他還抬頭看了一眼電子比分板——91比84,廣東男籃領先。
「這樣的總冠軍到底為了什麼?」「拼一座冠軍獎盃傷了中國籃球的領袖,意義何在?」「為了冠軍犧牲了阿聯的健康,真的不值」……當最終的比分定格在123比115,網絡上已經充斥著這樣的嘆息甚至是憤怒。
但易建聯自己卻看起來並沒有沮喪。不論是賽後坐在領獎臺邊等待著總冠軍的頒獎儀式,還是被隊友攙扶著站在領獎臺上捧起總冠軍鼎,易建聯臉上大多數時間都掛著標誌性的微笑。
「我覺得競技體育,所有運動員都要面臨各種傷病的問題,這也成為比賽的一部分。」從奪冠後的喧囂中回歸平靜,坐在青島國信體育中心治療室裡的易建聯,在接受採訪時淡然地說出了這番話。不過他始終低著頭,將自己的表情藏在了冠軍帽的帽簷背後。
易建聯帶傷作戰。
「自己能夠堅持,也是因為目標和夢想,球隊拿到第10個總冠軍,對我來說還是值得的。」
易建聯一如過往地在採訪中惜字如金,簡短的訪談中沒有太多感慨和太多抱怨,而是將更多的致敬和讚美送給了隊友、對手以及參與到複賽期間防疫工作的英雄們。
但在總經理朱芳雨、主教練杜鋒和其他隊友眼中,這個總冠軍是易建聯拼回來的。
「阿聯在這麼危急的時刻回歸,攻防兩端都提高了球隊的質量,真的非常非常優秀。」朱芳雨在賽後肯定了易建聯的價值,確實,當易建聯在球場上,他的價值是得分和籃板這些數據體現不出來的。
總決賽第一場,易建聯只得到兩分,但他的效率正負值卻是全隊最高的+21。這也是為什在贏下第十冠之後,杜鋒反反覆覆說著,「阿聯是球隊的精神領袖,是核心。如果沒有阿聯的付出,可能我們很難到總決賽,可能也沒有今天的這場勝利。」
易建聯在比賽中
「美好的東西,都是不容易得來的」
易建聯確實拼盡了全力。
在他倒下之前,這位廣東男籃的絕對領袖逐漸找回了統治力——搶下前場籃板,完成暴扣,而且還命中了兩記三分球。他在攻守兩端的高效表現,幾乎讓所有人都暫時忘記了他是帶著股後肌拉傷的疼痛在堅持。
直到他倒地前的那聲叫喊,才把所有人從過分樂觀的情緒中拉回到現實——滿身傷病的易建聯已經33歲了。
「他一直帶傷出戰,特別不容易。為了我們最後的目標,他一直把所有壓力扛在自己的身上。」30歲的周鵬剛剛從傷病的陰影中走出來,或許比其他人更能理解易建聯如今的處境,以及他在倒下時的心情,「無論是他半決賽的受傷,還是這一次,他都沒有說過,而是把所有的責任自己扛下。」
易建聯一直就是「沉默的領袖」,在CBA徵戰的14個賽季,他大部分時候是用行動在領導著球隊,激勵著隊友,成為所有人的楷模。
一個個榮譽就是對這位領袖最好的證明和褒獎——三屆總決賽FMVP、一屆最佳防守球員、五屆常規賽MVP和六座總冠軍獎盃,還有籃板總數第一和蓋帽總數第二。
不僅如此,這位CBA聯盟裡的第二位「萬分先生」還在這個賽季的複賽階段,超越了劉煒,成為CBA生涯常規賽總得分王。
他是CBA現役球員中當之無愧的第一人。而榮譽背後,易建聯所付出的代價,也是外界難以想像的。
易建聯倒地。
複賽期間,易建聯在接受央視主持於嘉的視頻採訪時,他敞開心扉,「其實每得一次榮譽,對我來說,都要在下一場比賽裡去證明這份價值。當你被看好的時候,自己就應該覺得是最危險的時候,應該有這樣的危機感。」
正是這份危機感,激勵著易建聯在職業生涯的後期依舊保持著外援級別的表現,甚至在數據上還在進步。
這個賽季,易建聯在常規賽出戰的39場比賽裡,場均出戰30.1分鐘,比上個賽季多了2分鐘。每場比賽他可以得到20.1分和10.4個籃板,比上個賽季多搶了1.1個籃板。特別是前場籃板,易建聯這賽季能夠達到場均2.5個,比上賽季多0.6個,是近5年來個人第二高的前場籃板數據。不僅如此,他的助攻、搶斷、蓋帽和三分命中率,都比去年更加出色。
就如易建聯在紀錄片《煉》中曾經說過的話,「美好的東西,都是不容易得來的。」
勤勉和自律,這是最寶貴的財富
有時候,太過拼命也是一把雙刃劍。它成就了易建聯在中國籃球後姚明時代裡中流砥柱的地位,但它也把帶傷出戰的易建聯逼入了絕境,讓他以悲壯的姿態離開總決賽的舞臺。
跟腱重傷,對於一位運動員特別是老將意味著什麼,不言自明。在職業籃球賽場上,像科比、考辛斯和詹寧斯這些優秀的球星,都曾因為跟腱重傷不得不面對狀態的急速下滑。
易建聯投籃。
對於已經33歲的易建聯來說,他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從跟腱重傷中走出來,誰也不能給出明確的答案。更重要的是,當易建聯在那個時候回到球場,誰都不敢保證,他還能不能保持著國內頂級內線的水平。
但即便如此,易建聯已經為中國籃球付出了足夠多,他也給中國籃球留下了一筆最寶貴的財富,那就是他的刻苦、勤勉和自律。
自從2000年加入廣東男籃青年隊以來,他身邊的隊友和教練給他最多的評價就是「自律」。從2002年CBA菜鳥賽季場均5分和3個籃板,到如今場均25分和11個籃板,不論是那個初出茅廬的青澀少年,還是如今中國籃球的中流砥柱,易建聯對於自己的嚴格要求從沒改變過。
「在青年隊的時候,他就天天來加班加點地訓練。」曾經的恩師李春江說起易建聯,留下了這樣的感慨,「不是一個月兩個月,而是堅持了將近兩年。」
一晃19年過去,易建聯依舊如此。不論是在俱樂部還是國家隊,易建聯幾乎都是最早出現在球館裡訓練的球員,而熱身時間結束後,易建聯總是會加投幾球,最後一個返回替補席準備比賽。
「我覺得,你在訓練場上不認真的話,就是在浪費時間,你沒必要在場上。」這番話,易建聯已經在採訪中說過很多次,他也的確以此為信條。
易建聯已是33歲的老將。
在今年的總決賽之前,最令球迷動容的或許就是在去年夏天的男籃世界盃上,當隊友面對高水平的對抗不知所措時,易建聯孤軍奮戰。直到隊友翟曉川道出易建聯的腳踝傷勢,球迷才注意到,他的腳踝已經腫成了「豬蹄」,但他依舊奮力起跳拼搶籃板,全力加速殺向內線。
「在這麼漫長的職業生涯裡,難道你就沒有感到疲倦的時候,難道沒有想要懈怠的時刻麼?」在這個賽季開始前,騰訊體育如此採訪易建聯,而易建聯回答得直白又誠實,「每天都有,天天都想睡到自然醒。」
但緊接著,易建聯又說,「生活裡你必須有一個喜愛的事情,有一個充滿熱情的工作態度,正是這些讓你的生命更加美好,而不會去虛度光陰。」
正如杜鋒在贏下總冠軍之後的賽後發布會感慨的,「我希望有一種傳承,易建聯給中國籃球的精神力量是不可替代的。」
一個人,一座城,33歲的易建聯悲壯地倒在決賽舞臺上,希望這不會是他籃球生涯的最終章。
(澎湃新聞)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