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與雙匯的大豆之爭

2020-12-21 搜狐網

  10月11日19時,鄭州新鄭機場咖啡座,譚思文(STEPHANB.TANDA)悠閒地坐在扶手椅中。再過一個小時,他便將結束這次漯河之行。事實上,他此行的任務已圓滿完成。就在當天上午,這位杜邦蛋白質技術公司的總裁,與漯河雙匯工業集團總經理萬隆正式籤署了合資協議,一期投資杜邦雙匯分別佔60%和40%的股份。這意味著經過一年多艱苦的談判,杜邦雙匯漯河蛋白公司終於宣告成立。

  終端之夢

  業內將杜邦與雙匯的合作視為杜邦大豆蛋白業務在中國重要的一步棋。2001年6月,杜邦收購了湖北龍雲蛋白(集團)有限公司;2002年5月,杜邦又從鄭州油脂化學集團有限公司手中收購了該公司的蛋白車間,開始了大豆蛋白業務在中國的全面出擊。此次與雙匯的合作,則被業界認為是對消費終端展開的爭奪———如果雙匯全部使用杜邦的大豆蛋白,那麼雙匯將成為杜邦蛋白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用戶。即便是現在,雙匯集團也是杜邦蛋白公司在亞洲的最大用戶。

  原本,雙方對合資公司的組建均有相當的誠意與迫切的意願。杜邦希望藉助雙匯的營銷渠道;而雙匯———作為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則希望由此打開從肉類加工到糧食加工、產業多元化的戰略。這個在80年代中期年產值不足千萬元的企業,去年銷售突破70億,成為以肉類加工為主、跨行業、跨地區、跨國經營的大型食品集團。多年來,雙匯的發展一直圍繞在肉類加工的主線上。該公司到2005年末建立40個生豬屠宰廠、40個低溫肉製品廠的計劃正迅速在全國展開。大豆蛋白是肉類加工不可缺少的食品添加劑,隨著肉類工業的發展,雙匯對大豆蛋白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進入糧食加工業,尤其是大豆蛋白加工領域,對推動雙匯的產業化發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談判的過程一波三折,甚至雙匯一度認為談判已無法繼續。杜邦對消費終端的渴望在談判中表現得非常直白。談判之初,杜邦即提出相當苛刻的條件:50年之內,雙匯使用的大豆蛋白中,杜邦的產品應佔70%以上。實際上,目前雙匯所用杜邦的大豆蛋白僅佔其使用總量的40%。

  「如果我們同意70%使用杜邦的大豆蛋白,將意味著雙匯失去自主權。」萬隆對記者說。在這一問題上,雙匯的態度非常強硬——如果不取消這一條件,雙匯將從談判中抽身。同時,由於雙匯的堅持,在一期投資中他們爭取到了40%的股份。「像杜邦這樣的公司,往往在合資廠中佔90%以上的股份。開始,也只同意給雙匯20%的股份。」知情人士對記者說。

  籤約儀式上,譚思文對談判對手表示了由衷的讚嘆:「雙匯是個很強的談判者,在談判過程中總是盡力使己方得到最大的好處。我們尊重他們。」但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言,杜邦之所以做出了讓步,是由於市場的吸引力,杜邦希望在中國紮下「根」。

  據介紹,雙匯今年預計使用大豆蛋白3萬噸,2~3年後將用到5萬噸以上。儘管杜邦捆綁雙匯70%市場的計劃落空,但雙方籤署的合資項目還是令杜邦滿意:第一期為液體蛋白,專供雙匯,第二期粉狀蛋白,供雙匯和出口。而且雙匯也明確表示:「只要杜邦的大豆蛋白成本低,質量好,即便沒有訂單,我們也會選擇杜邦。只是,我們不願受到限制。」

  大豆戰略之謎

  在談到杜邦在中國大豆蛋白業務市場的拓展時,譚思文對記者說,「事實上,整個杜邦的戰略部署都在轉移,現在,杜邦已經全面退出了石油業務,轉移到生物技術領域。環保是杜邦的核心價值之一。石油是挖掘能源,而農業從長遠來看是穩定的,是保護環境的項目。目前,生物技術已佔到杜邦業務的20%。今後,這一比例會更大。」

  1997年,杜邦成功收購保利來技術國際公司(PTI)。保利來技術國際公司是一家向全世界食品生產商提供高質量大豆蛋白和大豆纖維添加成分的科技領先企業。而隨著杜邦雲夢蛋白有限公司、杜邦鄭州蛋白有限公司及杜邦雙匯漯河蛋白公司的相繼成立,杜邦吹響了全面進軍中國大豆蛋白市場的號角。業界傳聞說,杜邦有一個內部規劃,2010年成為中國最大的蛋白質企業。

  譚思文絲毫不掩飾杜邦對大豆蛋白市場的看重:「5年前,美國消費者發現,大豆食品對降低心臟病、癌症的發病率有很大幫助。杜邦之所以涉及這個行業,正是看到這個產品帶來的價值。杜邦在中國開展大豆蛋白業務已有15年的歷史。目前,杜邦的大豆蛋白僅佔國內蛋白質市場的1%。但我們的目標是,每年以15%的銷售額增長速度在中國發展。我們將改進在中國已有的生產廠,並且不排除必要時再購買其他廠。」

  「杜邦預計,全年的全球食品添加劑市場大約為200億美元,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長;保健食品添加劑市場每年的增長速度是15%,全年的總銷售額為20億~30億美元。杜邦有400個大豆蛋白品種,在美國、歐洲、中國設有生產廠。我們會從全球考慮,有的產品從中國出口,有的向中國出口。有些產品是高附加值的,如嬰兒配方,從外面運進來就比較合適。在中國,我們主要提供用於肉類食品、粉狀和液體狀飲料包括酸奶使用的大豆蛋白。」譚思文說。

  據業內專家介紹,我國有大豆分離蛋白企業30多家,然而大多是地方性企業。儘管設備與國外的企業沒有什麼差別,但很多核心技術我們沒有掌握,且對市場缺

  少充分的認知。杜邦在雲夢、鄭州收購的都是國內的骨幹型企業。後者原年產量5000噸,曾是中國最大的一家。

  從下遊到上遊的發展,使得大豆產量佔全國三分之一的東北地區註定要進入杜邦的視線。據消息人士透露,幾年來,杜邦一直沒有中斷與黑龍江幾家企業的接觸,其收購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公司的意願更為明顯。這家企業年產量3000噸。據傳,幾個月前該公司高層的人事變動與杜邦的收購計劃密切相關———該公司被調走的前任總經理堅決反對杜邦收購,而杜邦走了「上層路線」。

  無論如何,杜邦大豆蛋白業務在中國市場的「演出」只是剛剛拉開帷幕。而其與雙匯的合資又給人們留下了一個謎團。杜邦與雙匯的整個合資項目計劃用三年時間分三期完成,第三期為營養食品和種植業。據萬隆介紹,整個項目投資5億人民幣,三期項目完成後,年銷售額將達到20億元。

  國外大豆食品市場正如火如荼。去年大豆食品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額超過32億美元。僅豆奶的銷售額就為5.5億美元,年增長率在30%以上。眾企業紛紛介入這一市場,進行新型大豆食品與功能型食品開發。那麼,杜邦雙匯漯河蛋白有限公司的成立是否還意味著杜邦將向終端消費品———大豆食品發展?

  儘管譚思文承認,杜邦在美國與通用食品合資開發豆奶,在澳洲也有一家生產豆奶的公司,但譚思文強調說,食品原料是杜邦的主流產品。「與雙匯合作的每一期項目雙方都會重新談,只能到時候再決定。通常對於以我們技術為主的項目,杜邦願意在合資中佔大頭;否則,我們希望佔小份額,也許不參股。」

  儘管譚思文承認,杜邦在美國與通用食品合資開發豆奶,在澳洲也有一家生產豆奶的公司,但譚思文強調說,食品原料是杜邦的主流產品。「每一期項目雙方都會重新談,只能到時候再決定。通常對於以我們技術為主的項目,杜邦願意在合資中佔大頭;否則,我們希望佔小份額,也許不參股。」

相關焦點

  • 美國杜邦公司合作拓展在中國的大豆蛋白業務
    中新社北京五月二十八日電(記者劉長忠)美國杜邦公司與河南鄭州市人民政府今晚在北京共同籤署大豆蛋白項目合作協議,並同時宣布投資二千萬美元的「杜邦鄭州蛋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這是繼去年杜邦在湖北雲夢縣建立生產大豆蛋白獨資公司後的又一家獨資公司。
  • 「火腿大王」雙匯,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扣除發行費用後,擬全部用於肉雞產業化產能建設項目、生豬養殖產能建設項目、生豬屠宰及調理製品技術改造項目、肉製品加工技術改造項目、中國雙匯總部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值得一提的是,自1998年上市以來,22年間雙匯發展僅進行了兩次股權融資,募資合計9.12億元,本次融資力度之大遠勝從前。
  • 雙匯發展擬7.3億購6公司意在人造肉 豬肉漲價而盈利指標悄然下降
    公告顯示,為實現專業化經營和投資股權的集中管理,雙匯發展此次擬收購的6家公司分別為上海雙匯、意科公司、杜邦蛋白、杜邦食品、蕪湖進出口、上海史蜜斯。蕪湖進出口、上海史蜜斯將成為雙匯發展的全資子公司,杜邦蛋白、杜邦食品將成為雙匯發展的參股公司。
  • 雙匯低調入局「人造肉」風口,「王中王」變「豆中王」還香嗎?
    作為老牌肉製品企業,「雙匯」此次布局「人造肉」既大膽又謹慎。以7.3億大手筆收購控股股東6家公司,正式布局人造肉,卻低調地推出了首款「素肉火腿腸」。雙匯能否帶動中國「人造肉」的虹吸效應呢?提起「人造肉」,無論產品還是概念,都在持續升溫中,正值風口。
  • 對話杜邦李永敬:中國植物肉產業的最大風險是什麼
    A:植物基的食品的發展,實際上不只是過去十年的事情,過去二十年、三十年的時間一直在發展,原來我們杜邦公司有一個舒萊事業部,以這樣一家專業的公司的形式去做大豆蛋白。當時,(公司)產品的主要方向包括能量棒等一些產品。
  • 杜邦家族和美國十大財團
    在美國富豪家族這一群體裡,不得不提及美國曾經最為古老和富有的家族:杜邦家族。在這次福布斯美國富豪家族榜中,杜邦家族以150億美元的身家在所有家族中排名第13位。  杜邦家族的財富可以追溯到E.I。杜邦(E.I. du ?Pont,1771-1834年),他曾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被關進監獄,後於1799年逃亡到了美國。
  • 訪談|杜邦李永敬:植物肉長期在技術上投資才是出路
    在11月18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以下簡稱「杜邦」)支持的第三屆「舌尖上的科技——植物基美食創新高峰論壇」上,《財經塗鴉》與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食品與飲料業務亞太區總裁李永敬、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食品與飲料業務全球研發總監喬全勝,圍繞行業趨勢、技術進行了交流。
  • 種大豆還是玉米?謹防「爭地」現象發生
    在我國,耕地面積總量少,在東北、華北黃淮等地區,玉米、大豆、水稻又同屬秋糧作物,品種之間存在明顯的爭地關係。由此一來,在種植選擇上農民當然以收益較好的品種作為第一選擇。比如調減東北鐮刀灣地區的玉米種植面積,同時加大對大豆的價格補貼,使得部分地區的玉米改種大豆,因為從價格及需求等情況來看,種大豆比種玉米來得更加划算。後期由於中美貿易爭端,我國緊接提出大豆振興計劃,通過提高落實種植者補貼擴大大豆播種面積。從而,出現了大豆播種面積由降反升的上漲趨勢,6年來大豆播種面積,在最低點682.74公頃上增加了303.93萬公頃,相當於2015年的近二分之一。
  • 杜邦 凱芙拉 之看我七十二變
    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探索成就之一,而當時尼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和麥可·柯林斯所穿著的21層太空服,其中20層面料含有杜邦科學的創新成果,或者完全由杜邦的創新技術製成。
  • 雙匯發展籤約鄭愷贊助《奔跑吧》火炫風香腸跑出年輕加速度
    消息面上,近日雙匯發展宣布公司戰略贊助浙江衛視《奔跑吧》,並邀請跑男團成員鄭愷擔任雙匯火炫風形象大使。該事件也被認為是公司在品牌年輕化和單品強勢推廣的一次IP聯合營銷的創新突破。而雙匯火炫風刻花香腸憑藉甄選中國辣椒之鄉雞澤縣剁椒、添加優質雞脆骨的產品價值,憑藉「不甘平凡、炫辣到底」的品牌內涵,正在贏得越來越多年輕消費者的喜愛。在7月的投資者交流會上,雙匯發展表示,近兩年公司持續加大營銷方面的投入,並針對不同新產品嘗試新營銷,例如啟動明星代言、與頭部網紅合作開展直播帶貨等,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效,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 雙匯發展籤約鄭愷贊助《奔跑吧》 火炫風香腸跑出年輕加速度
    消息面上,近日雙匯發展宣布公司戰略贊助浙江衛視《奔跑吧》,並邀請跑男團成員鄭愷擔任雙匯火炫風形象大使。該事件也被認為是公司在品牌年輕化和單品強勢推廣的一次IP聯合營銷的創新突破。聯合籤約凸顯品牌年輕、健康態隨著「火炫風」「王中王」「雙匯筷廚」三大王牌產品的推出,從2019年起雙匯發展打出了一組新潮的營銷組合拳,品牌正在煥發出年輕化的氣息。
  • 陶氏杜邦完成合併 陶氏杜邦合併市值是多少?
    陶氏杜邦9月1日宣布,陶氏化學公司與杜邦公司於8月31日成功完成對等合併。合併後的實體為一家控股公司,名稱為「陶氏杜邦」。陶氏杜邦合併成為化工企業中新的全球老大。那麼,陶氏杜邦合併市值是多少呢?陶氏杜邦完成合併陶氏杜邦宣布陶氏杜邦完成合併,陶氏化學公司(陶氏)與杜邦公司(杜邦)於2017年8月31日成功完成對等合併。合併後的實體為一家控股公司,名稱為「陶氏杜邦™」,擁有三大業務部門:農業、材料科學、特種產品。
  • 中國批准進口3種轉基因產品 為大豆和玉米種子
    杜邦先鋒公司22日對外宣布,其收到中國政府正式通知,Plenish轉基因大豆獲得中國頒布的安全證書,允許進口杜邦先鋒這個轉基因大豆。  Plenish大豆又稱高油大豆,這種大豆也能夠產生多出75% 的油酸且完全不含反式脂肪。
  • 杜邦公司與南北戰爭的故事
    杜邦與南北戰爭從祖先講起。如果沒有1789年的大革命,埃勒泰爾·伊雷內·杜邦·德內穆爾( Eleuthere Irenee du Pont de Nemours)必將生是法國人,死是法國鬼。這個生於1771年的保皇黨分子,1799年舉家遷往美洲。
  • 雙匯坐不住了:美國子公司也要搞人造肉
    豬肉巨頭雙匯坐不住了:美國子公司也要搞人造肉)
  • 雙匯推出植物肉,素食有望成為未來食品行業巨頭!
    就在上個月,就連以肉類加工為主的大型食品集團雙匯,也進入了」素食界「! 雙匯蛋白素肉戰略大品類正式登場,與此同時,雙匯&吃豆人跨界聯名創意短視頻,在抖音平臺上線推廣,與千萬粉絲互動,好看、好吃、又好玩,吊足了公眾胃口!
  • 影響「十四五」光伏的技術路線之爭
    【序】政治路線之爭,理論上有正確和錯誤但可以不殘酷;而技術路線之爭,當落後被先進無情淘汰,實際上政治之爭還殘酷。站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的收官之月看即將到來的「十四五」,即將平價的光伏技術路線充滿了多少變數?1. 大尺寸之爭不是尺寸之爭,而是大尺寸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