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紅日本人:為了從「鬼」變成「人」,我足足努力了15年

2020-12-03 水墨書窗

「如果我們過於爽快地承認失敗,就可能使自己發覺不了我們非常接近於正確。」人生會遇到太多了,很多的選擇,很多的身不由己,很多的挫折打擊。有人會甘願隨波逐流,有人則逆流而上。

人生大多時候還是需要逆流而上的勇氣。

艱難北漂

國內的觀眾熟悉矢野浩二大多是因為湖南衛視的綜藝節目《天天向上》,以及一些影視劇中的日本鬼子形象。殊不知,矢野浩二一生的歷程,竟是一部傳奇。

1974年,浩二出生於日本大阪,家中還有三個姐姐,家境貧寒,一家人生活在十幾平米的小房子中。高中畢業後,浩二便走上社會打工養家,做過郵遞員、送奶工,穩定下來的一份工作是大版酒吧裡的調酒師。

大阪人敢想敢拼,在做調酒師時,常有客人誇他長得帥,說他應該去當演員。浩二便真的思考要不要去追尋一個演員夢。

徹底決定做一名演員之後,浩二便獨自背上行囊,只身前往東京尋夢。

浩二在東京一邊打工一邊尋找當演員的機會。儘管得到的都是一些沒有臺詞的龍套角色,浩二還是認真地對待這些表演機會。之後,他又在日本著名演員森田健作身邊當了八年的私人隨從。

在東京摸爬滾打的歲月,是浩二人生中的一段磨礪。

2000年,浩二經人介紹,來到中國參演一部中日合拍的電影《永恆戀人》,飾演一名日本留學生川島。這是浩二第一個有臺詞的角色,也是熒幕上的第一個形象。為了演好這個角色,浩二很賣力,幾句簡單的臺詞和幾個神態,他便忘神地練了幾個星期,不但把自己的臺詞背得滾瓜爛熟,對手戲演員的臺詞他也背了下來。

導演滕華濤讚嘆道:「這個日本小夥夠賣力!」

在中國拍戲的幾個月經歷,讓浩二決定到中國發展,謀求更廣闊的舞臺。2000年4月,他踏上了北漂的路途。

初到中國的浩二,對一切都懵懵懂懂,他不怎麼會說中文,對中國的了解也只是餃子、天安門、對聯等表面上的標誌物品,根本不知道深層的文化和習慣等,對於中日兩國戰爭的歷史淵源,中國人骨子裡對日本人的痛恨,他根本不清楚。

而要在北京這個城市立足,本身就不容易,更何況矢野浩二一個異鄉人。在北京,浩二舉目無親,因為語言的障礙鬧了不少笑話。他原本以為,出演了《永恆的戀人》之後,在中國會有很多機會,可事實是電影上映後反響平平,人們也不會記得裡面的一個小角色。浩二列印了500多份簡歷,抱著這些簡歷挨家挨戶找導演,請求表演機會,但都被拒絕。畢竟,要用一個素不相識的日本演員,中國導演是要冒很大的風險的。

那段日子,浩二像快枯竭的水裡面的魚,求生的渴望強烈,周身卻都是孤獨和絕望。從日本帶來的積蓄快要花完,蝸居在廉價的出租屋中,有時吃飯都成問題。他反覆問自己,為什麼要來到這裡。

曙光照耀,卻從「人」變成「鬼」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曙光還是照進了浩二的生活。他接到了張黎導演的電視劇《走向共和》裡明治天皇的角色,這是他在中國第一個「鬼子」的角色。

浩二穿上軍裝戲服後,導演眼前一亮,覺得這就是個活脫脫的日本鬼子。浩二覺得有點彆扭,但還是出色地完成了表演,完美塑造了一個兇殘的日本鬼子形象。

之後,浩二又出演了楊陽導演的《記憶的證明》,一人分飾兩角,其中一個也是殘忍的日本軍官形象。浩二說,這部劇對他的意義很大,拍攝達十個月,其中受過的苦比後來拍戲受的苦加起來還要多,但也是這部劇讓他的演技發揮得淋漓盡致,體驗到了一種做演員的幸福感。

《記憶的證明》讓浩二一炮而紅,片約不斷,可基本都是抗日劇中的鬼子角色。

因為熱愛演戲,也為了掙錢,浩二幾乎接下了每一個角色。曾經那種孤苦潦倒的北漂生活,也離他遠去。

但慢慢的,演同樣的角色讓浩二感到窒息——每一個都是兇惡的反派,也沒有多複雜的個性,最後的結局也都是死。同樣的戲服,相似的場景,甚至讓浩二想吐。他打從心裡覺得,自己已經從「人」變成了「鬼」。而因為演技出色,中國觀眾對浩二這個面孔深惡痛絕,走在街上都甚至有人瞪他。

雖然每天都很忙,穿梭各個劇組,但浩二內心是空虛失落的。

努力從「鬼」變成「人」

浩二在厭煩的情緒裡時就會想:「我是個人啊,不應該總是演「鬼」啊。」他覺得,是時候轉型了。

2008年,恰逢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節目組招募外籍主持人,浩二抓住這個機遇,並得到了賞識,一躍成為了《天天向上》的主持人。

在節目中,浩二操著生硬的普通話賣力主持,由於汪涵、歐弟等人語速太快,他常常沒反應過來,睜大眼睛,一副呆頭呆腦的樣子,觀眾卻覺得他很可愛。

因為主持《天天向上》,浩二在中國的人氣高了不少。浩二在節目中有機會時也向觀眾展示日本的風俗習慣、飲食文化,讓中國觀眾看到日本這個國度,與刻板印象中不一樣的一面。

浩二接到的角色也不再是單一的日本鬼子人設,他演了古裝劇,演了大IP網絡劇的小混混,甚至演了八路軍。說起這些,浩二興奮極了,他熬過了痛苦的時期,作為演員跨越了一個舞臺,獲得了許多自信,逐漸趨向多元化的表演,使他把不同的角色打上了自己的烙印。

《海上牧雲記》中,浩二把南枯棋這個複雜的多面角色演出了精髓,真正展現出了他的實力,驚豔四座。

「像個人了。」有人這樣評論道。是啊,像個人了,為了從「鬼」再變回「人」,矢野浩二付出了整整十五年的努力。

日本和中國,對於浩二而言就像是生母和養母,他覺得他不僅要會演戲,還要為中日的交流做出貢獻。為此,他經常到國內的高校去演講,頻頻出席中日文化的交流會,向中國展現日本文化,也把中國的優秀傳統帶到日本,讓中日兩國的人民之間有更深的了解。兩國的政治家,他也有進行接觸並交談。

因為努力地搭建了中日交流的橋梁,浩二榮獲了由日本外務大臣頒發的外務大臣表彰,成為第一個獲此殊榮的藝人。可同時,他也遭受著日本右翼勢力的打壓和一些日本民眾的言語攻擊,「賣國賊」的標籤貼到了他身上。但對於這些,他始終保持著不卑不亢的態度。他更是公開表示,日本侵華是事實,不應該否認,但如今,追求美好與和平才是最重要的。

浩二對中國有很深厚的感情,他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乘風破浪。他與一個重慶女子結婚,2010年,他們的女兒出世,浩二讓女兒加入中國籍。

矢野浩二的一生充滿波瀾,他卻是逆流而上,勇往直前,不甘困於枷鎖中,後更是樂於奉獻。這才是可貴的人生態度。

相關焦點

  • 為生計夢想,他遠赴中國演了15年的「鬼」,用一滴淚化身成「人」
    譬如,有著和肖戰相似經歷的矢野浩二,因為心懷對演繹的追求,所以千裡迢迢來到中國,又由於他的外國人面孔,經受無數質疑,但從未想過放棄。他從人到鬼,只需要一瞬間改變,可自鬼重新變成人,卻足足花費了十五年的努力,這樣的人生,如何不值得世人為他喝彩?
  • 人死後會變成鬼,鬼過了奈何橋,喝了孟婆湯,就會去投胎轉世
    中學時期,看了新白娘子傳奇、聊齋、家有仙妻之後,我對鬼的認識提高了,原來仙啊、妖啊、鬼啊,都挺有情有義的,也沒什麼可怕的,還挺讓人羨慕。鬼真的存在嗎?不同地域人們對鬼的理解不盡相同。比如在中國,人們認為鬼是人的魂魄,人的身體只是軀殼,身體之內有三魂六魄才是人的精神。軀體可以死亡,但是魂魄可以投胎轉世,而實現永生。埃及的神靈是人身獸頭,人身狗頭的阿努比斯是墓地之神,負責把屍體製成木乃伊,他也在陰間的「審判庭」上擔任重要角色。
  • 日本人為什麼不過中國春節?為了學習歐美,居然把春節時間改了
    值此新春佳節,中國人民正在開開心心的同家人吃團圓飯,看春晚。與此同時,中國的春節也受到了國外人民的熱切關注,其中,許多日本人也為中國的春節送上了自己的祝福。然而,日本人到底過不過春節呢?實際上,日本的"春節"早在公曆1月1日至1月3日(相當於我們的元旦)就已經過完了。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取消了原來的農曆"春節",改為過元旦這個年。
  • 鬼節說鬼——日本的鬼文化
    日本是一個比較奇葩的國家。日本的鬼也比較奇葩。在日本,鬼的概念非常寬泛。奈良時代以前,日本的鬼是指一種低層次的神靈。奈良時代以後,隨著唐朝文化的引進和佛教進入日本。鬼的隊伍快速擴充。很多有中國和印度的鬼,也成了日本的鬼。
  • 《含淚活著》記錄華人日本打黑工15年,感動了無數人
    以紀實的手法表現了主人公丁尚彪為了夢想,為了家庭和孩子,獨自一人在異國他鄉苦苦打拼15年的蹉跎歲月。15年的日本歲月,一家人天各一方,辛酸、喜悅、誤會、理解,萬般情感,言語難盡。
  • 日媒:中國最忌諱日子為何成為日本盛大節日
    在中國,農曆的7月15日被稱為「中元節」,是最具傳統的鬼節。這個時期最被中國人所忌諱,但在日本成為了不亞於新年的盛大節日,上班族還能得到長達1周的假期,各地也舉辦極為熱烈的活動進行慶祝。而日本也有「中元」之說,基本上也是接受了中國道教和佛教的 「中元節 」的形式和思想,在明治以前,也是以陰曆7月15日為中心過「中元節」,明治維新以後改用陽曆,各地區過「中元節」的日子有所不同,有的是陽曆7月15日,有的是陽曆8月15日。
  • 過於真實的日本人:相比窮來說,我還是去擁抱鬼吧!
    ,2020年即將舉辦東京奧運會使得房地產市場競爭日益殘酷,主人公三軒家萬智是一個「賣房子的女人」,她的名言是:「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 相信大家對於「兇宅」這個詞並不陌生了,甚至因為一些報導的誇大,導致不少人認為在日本租房子大部分都是兇宅...
  • 越軍據守東方馬其諾鬼屯炮塔,解放軍用十噸TNT,兩噸汽油炸飛千人
    在越南的最北端的諒山有著一個號稱「東方馬其諾」堅固防禦工事,名叫鬼屯炮臺。因為越南在十九世紀末淪為了法國的殖民地,1932年法國為了控制諒山要道,震懾僅三公裡外的中國鎮南關,法國當局以馬其諾防線的標準修建了一座當時亞洲最堅固的炮臺,也就是鬼屯炮臺。
  • 中國最「紅」川菜名店:成都努力餐
    這家中國最「紅」川菜名店,不是當今市場上所謂的網紅店,而是由革命先烈車耀先開創於上世紀的一家川菜館,為當時中共在成都開展革命活動發揮了巨大作用,「紅」得純正純粹,「紅」得自然而然。車耀先,1894年9月27日出生在成都大邑的一個商販家庭,早年曾在一家商號當過學徒,後進入川軍劉湘部,出任過團旅之職。1929年,車耀先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川康特委軍委委員,利用餐飲經營作掩護,積極從事革命活動。1940年3月被捕,1946年8月18日遇害,時年52歲。
  • 這個日本人在中國演了二十年「鬼子」, 在他眼裡中國是這樣的
    三浦研一,出生於日本東京江戶川蛆,他畢業於日本青山學院,在2003年三浦研一攻讀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的國際關係系博士生,他在2008年,參演了諜戰劇《夜幕下的哈爾濱》被中國觀眾所熟知。在2009年在諜戰電影《東風雨》中飾演中西正弘,在2012年在電影《建黨偉業》中飾演日置益。在中國演了20年的鬼子,三浦研一說自己走在大街上經常會有觀眾認識出,說他怎麼可以那麼會,真的恨死他了。三浦研一拍的影視作品比較多,大電影就是《建黨偉業》、《大魔術師》、《東風雨》、《喋血孤城》,但是劇就比較的多了,觀眾最熟知的就是《愛情公寓4》和《夜幕下的哈爾濱》。
  • 變成鬼的妹妹還有希望變成人?炭治郎將迎戰無慘的兩大手下
    此舉引來一男一女的關注,這兩人都是鬼只見女人劃傷手臂留出了血,隨即一股濃烈的香味也撲面而來。人們也漸漸迷失在花香中,看著炭治郎對變成鬼的路人還稱作為人,女人很是感動,便決定出手相救。在很多年以前,無慘也是被帶著相同的耳牌的男人打敗。而這邊炭治郎終於想起了被遺忘的麵攤的禰豆子。只是老闆很氣憤,因為炭治郎打翻他的面,老闆覺得他不尊重用心做出的美食,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一口氣吃了兩碗面來誇讚這面很美味。
  • 日本網紅「木下」也要涼了,挑戰吃15斤蛋糕,吃不完又出「新招」
    日本網紅「木下」也要涼了,挑戰吃15斤蛋糕,吃不完又出「新招」!自從有了網絡以後,我們的生活就豐富了很多,在網上可以看到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平時沒事的時候,大家都喜歡拿著手機上網,網上的一種新興職業網紅,也慢慢的流行了起來,其實不止中國有網絡,國外也是有很多網紅的,日本就是一個網紅比較多的國家,最出名的就是日本大胃王木下,不過日本的這個我現在也要涼了,他挑戰吃15斤的蛋糕,但是卻挑戰失敗,為了保住大胃王的名頭,想出了一個辦法來忽悠粉絲
  • 了解一下日本百鬼夜行的由來,怕鬼的人進來看看就不會再怕啦!
    大家好,小編又來了,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日本的百鬼夜行,看看那個鬼是最厲害的,膽小的人就不要進來看啦,雖然並不恐怖的說,其實百鬼夜行最早還是在中國,早在商朝、周朝的時候,沒有佛教宣傳輪迴轉世這種說法,但是卻讓人們卻產生了永遠不死的這種概念,這些人們認為人死亡會以靈體的形式繼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 人鬼不明的《陰陽師》的作者力作《妖貓傳》陳凱歌6年演繹上映
    我小心的做成了TXT文檔,保存在了E盤,因為這個盤在電腦損壞的情況下,資料基本可以挽救出來。換了很多臺電腦,這個文檔我一直小心的保存著。因為愛極了,整本小說給我的感覺就是一部黑白片,沒有色彩只有陰陽不定、或人或鬼的社會。鬼和人的雜居著,是人是鬼誰又能分得清呢。害人的究竟是人還是鬼呢。鬼亦有情,人亦無情。虛幻飄渺、還有主角安倍晴明與好友源博雅好基友的感情。
  • 鬼滅:炭治郎竭盡全力想讓親妹變成人,而他竭盡全力想讓妹變成鬼
    鬼滅之刃裡故事主線的展開就是因為炭治郎一家被人所殺,而唯一活下來的妹妹還變成了鬼,作為唯一親人,那炭治郎尋找幫助妹妹變成人的冒險故事!其實鬼滅之刃整部動漫的風格都是充滿著悲傷色彩的,而炭治郎作為主角。那一上來的遭遇烘託極為慘烈,不過其實炭治郎並非慘烈之人,畢竟老天爺還給她留了個妹妹,雖然妹妹變成了鬼,但是還保留人性。而炭治郎和「他」相比的話,那就幸運多了!他就是上弦六妓夫太郎,和炭治郎比起來妓夫太郎那就更慘了,妓夫太郎出生在花街,而自己的父親是誰就連她母親都不知道。
  • 「臺灣鐵路之父」變成了日本人?認賊作父,民進黨還能更無恥嗎
    此前他們對課綱和教材下手,處心積慮要將孩子汙染扭曲成「天然獨」,如今連成年人也不放過——有島內記者發現,從小教科書說「臺灣鐵路之父」是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最近卻莫名其妙變成了日本人長谷川謹介。蔡英文 資料圖 視頻截圖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近來開幕,其臺灣鐵道建設簡介赫然將「臺灣鐵路之父」寫成日據時代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
  • 鬼滅之刃:最讓人心疼的鬼——妓夫太郎和猗窩座
    鬼滅之刃最新一話中,無慘確實是被鬼殺隊合力結結實實打敗了,這個毋庸置疑,但是,隨著炭治郎成為最新一代鬼之王,新的虐心之旅又開始了。。。(內心os:誰知道鱷魚老師的地址,請一併告訴我,謝謝)。上弦作為鬼中實力超群的一個團體,其強大程度僅次於屑老闆。不過今天咱們不談實力,我們都知道,鬼在死之前很多都會有回馬燈,告訴我們這隻鬼的過往,那麼,哪兩個鬼最讓人感到惋惜呢,我認為是這兩名,哦,不對,三名。
  • 因為變成網紅店了,排隊人很多
    「柳州螺螄粉」我們一行人點的都是招牌螺螄粉,有肉糜,但是螺螄肉很少,一般吧「招牌螺螄粉」這個真的超級好吃、推薦推薦推薦!是我吃過算最好吃的肥腸了,酥酥脆脆的,沒有什麼臭味「木薯糖水」這個也很好吃,木薯很糯很香,糖水也不是很膩的那種甜,我很喜歡「脆皮」這個脆脆的 不過一般吧 「白蘿蔔」蘿蔔好好吃,大家都很喜歡「螺螄土豆」這個很一般很一般 因為變成網紅店了,排隊人很多,我們足足等了半個多小時才進去,提前打了電話預約但是被告知可以微信取號,說現場滿了就可以微信取,但微信一直顯示不能取那我們就以為沒滿,誰知道去了排隊好久,這點希望能改進一下
  • 100年前,日本人拿它當肥料,100年後它變成「海中紅寶石」
    日本人熱愛吃海鮮,豐富的海洋資源,讓這個國度的人學會品嘗魚肉的原味。吃生魚、吃鮮魚、吃好魚,這是日本人對各類海魚的高要求。但在日本人的餐桌上,有些魚並非一直金貴,曾經它們也是上不了臺面的下腳料,被人遺棄,例如現在價格極為昂貴的金槍魚,曾經多到人們吃都不想吃。
  • 3·15之後,一包日本「網紅麥片」的中國遭遇
    2017年3月15日晚上,作為淘寶網某日本零食代購店老闆,劉洋心裡一直徘徊著4個字:大勢已去。  他原本抱著看熱鬧的心態收看中央電視臺「3·15」晚會,可還沒看到一半,他的心就涼了半截。  幾乎在一夜之間,日本「網紅麥片」就徹底在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網易考拉等國內大型跨境電商平臺上消失了。打開另一些知名日本食品品牌的天貓國際旗艦店,最先出現的是一長串白底黑字的「原產地證明書」,店內產品已經全部下架,只留下「銷量超××億」的豪言壯語和「請等著我,馬上回來」的山盟海誓。  劉洋暗地裡曾經不止一次地捫心自問:「我真的在害同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