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晚,俄羅斯各大電視臺紛紛把「俄科考隊駕駛兩艘深水探測器成功潛至貝加爾湖湖底」作為重大新聞來報導,並播放了深水探測器所拍攝的錄像片斷。
深水探測器探底貝加爾湖
據俄媒體報導,當地時間29日下午,「和平-1」號和「和平-2」號深水探測器各載3名科考隊員潛至貝加爾湖湖底。科考隊員們在湖底進行了採集淤泥樣本、對周圍環境拍照等實驗,並在湖底成功安放了一個高50釐米的印有俄羅斯國徽的三稜錐體。
世界上最古老、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貝加爾湖位於西伯利亞地區南部,形成於大約2500萬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
貝加爾湖面積3.15萬平方公裡,平均深度約730米,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雖然人們都知道它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但至今仍無人能準確說出該湖最深點的實際深度。
進入今年夏季,平靜的貝加爾湖變得熱鬧起來。來這裡的不僅有從世界各地慕名而至的遊客,還有俄羅斯本國的科考隊員。這為貝加爾湖又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俄羅斯科學史上新的一頁」
本報記者發現,在報導此事時,俄媒體在具體數字上出現了「小小的混亂」。
俄通社—塔斯社當日早些時候報導稱,貝加爾湖地區當地時間下午3時左右,「和平—1」號和「和平—2」號均觸及深1680米的貝加爾湖湖底。而親自參加此次科考活動的俄國家杜馬副主席奇林加羅夫則糾正說,「和平—1」號潛至1580米深處,「和平—2」號潛至1592米深處。兩個探測器都未能打破一支貝加爾湖探險隊於20世紀90年代創造的淡水水域最深下潛1637米的紀錄。
儘管如此,在對此事的報導過程中,絕大部分俄媒體都表現得十分興奮,並把此次探底貝加爾湖行動稱為「俄羅斯科學史上新的一頁」。
據悉,本次貝加爾湖科考活動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將持續到今年9月中旬,兩個深水探測器將下潛60多次。第二階段考察明年進行,計劃實施約100次下潛。
「得到普京總理的全力支持」
頗讓人玩味的是,人們在電視報導中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俄羅斯國家杜馬副主席奇林加羅夫。此公去年8月曾親身參與俄羅斯在北極洋底的「插旗行動」。奇林加羅夫指著飄揚在搭載探測器駁船上的統一俄羅斯黨黨旗強調,這次勘探活動得到俄羅斯總理、統一俄羅斯領導人普京的「全力支持」。
也許正是由於此人的現身,正是由於此人的這番表述,俄此次貝加爾湖探底行動引起了外界的紛紛猜測。
科研?勘探?考察?展示?
有人說,近乎原始的貝加爾湖正在面臨汙染的威脅。俄科學家計劃通過一系列活動在該湖的不同深度收集樣本,希望能記錄全球變暖對這個西伯利亞淡水湖的影響,並藉此引起莫斯科當局的注意,了解積極採取環保措施是必要的。
有人說,通過這一系列勘探活動,俄科學家能夠潛入從未到過的深度並發現新的物種,以了解到地球早期的地質變化。
有人猜測,俄要通過一系列考察,摸清貝加爾湖生態及油氣資源的蘊藏情況,為進一步強化其油氣大國地位再加砝碼。
更有人展開豐富的聯想稱,俄此舉是為了向全世界展現俄羅斯強大的科研能力與自信,並為今後進軍北極做好相關準備工作。
不能不讓人聯想到「進軍北冰洋」
據美國地質勘探局7月23日公布的一份評估報告顯示,北極地區擁有原油儲量900億桶,天然氣儲藏超過47萬億立方米。這一調查報告再次吹響了各大國進軍北極的「衝鋒號」,也讓俄羅斯早已流露出來的對北極的興趣變得更加濃厚。
細心人發現,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7月15日籤署的新版《俄羅斯對外政策構想》曾3次提到北極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為了在「北極開發戰」中搶佔先機,俄正加快本國核動力破冰船隊的建設和維護。俄海軍及戰略空軍所屬艦艇、戰略轟炸機也紛紛正式把保護北極科考、掩護破冰船隊作為自己的重要戰備任務之一。
與此同時,梅德韋傑夫於7月18日籤署法令,部署北極地區資源開發工作,下令俄羅斯國有企業開採北極石油。
看來,把「探底貝加爾湖」和「進軍北冰洋」聯繫起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本報莫斯科7月3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