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乳業「併購式」擴張瞄向了西北地區。5月5日晚,新希望乳業發布公告稱,擬收購寧夏寰美乳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寰美乳業」)100%股權,後者評估價格為17.11億元,增值率達348.18%。收購完成後,寰美乳業旗下「夏進牛奶」將被新希望乳業納入麾下。
值得注意的是,低溫乳品在寰美乳業產量中的佔比不足7%,巴氏奶佔比更是不足0.3%,這與新希望乳業主打的低溫戰略相衝突。而易主後,寰美乳業將在股權上與物美集團、新華百貨兩大商超脫離,未來能否保持業績快速發展或存在不確定性。
5月6日,新希望乳業回復新京報記者稱,收購完成後,公司「鮮戰略」將納入夏進現有產品和渠道,擴充寰美乳業低溫奶的銷售,重點開拓陝甘寧市場。未來3年,夏進乳品將繼續與物美集團、新華百貨兩大商超合作。
欲借收購布局西北市場
公告顯示,新希望乳業此次收購將分兩階段進行。一方面,新希望乳業擬通過支付現金方式,從永峰管理有限公司、上達乳業投資(香港)有限公司、物美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手中購買其合計持有的寰美乳業60%的股份,交易價格為10.27億元。交易完成後,新希望乳業、永峰管理、上達投資、物美科技持股比例將分別變為60%、19.6%、18%、2.4%。另一方面,新希望乳業將以A股公開發行可轉債的方式,募集資金後以支付現金方式購買寰美乳業剩餘40%股份,擬發行可轉債總規模不超過7.18億元。
資料顯示,寰美乳業成立於2007年,以控股子公司夏進乳業集團為運營主體。物美集團董事長張文中通過物美科技、永峰管理實際控制寰美乳業的51%股權,為其實控人。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11月,寰美乳業營業收入分別為13.66億元、14.84億元、13.81億元,淨利潤分別為8000.82萬元、7832.21萬元、1.1億元,佔同期新希望乳業營收比重分別為30.89%、29.85%、26.68%。
而夏進乳業成立於1992年,是西北地區乳製品行業的龍頭企業,以「夏進甜牛奶」為北方消費者熟知,市場主要覆蓋陝西、寧夏、甘肅及長江以北主要城市,對寰美乳業的營收貢獻率超過90%。
新希望乳業表示,併購整合區域性乳企一直是自身的獨特優勢和核心競爭力之一。交易完成後,公司業務覆蓋區域將拓展至西北地區,有利於培育新盈利增長點,實現跨越式發展,將西南、西北的戰略布局連成一片,進一步鞏固在西部市場的領先地位,提升全國影響力。
不過從產品結構來看,寰美乳業低溫奶產量佔比不到7%,其中巴氏奶佔比不到0.3%。這意味著主打低溫策略的新希望乳業接手後,可能會對寰美乳業產品結構進行調整。
乳業專家宋亮表示,新希望乳業收購寰美乳業的一大原因是看中其奶源,很有可能藉助夏進渠道在西北地區推出自己的低溫產品,並以酸奶為市場切入點。官網顯示,夏進乳業2010年-2019年陸續投資4億元用於牧場建設,自有奶牛存欄近萬頭。
新希望乳業5月6日回應新京報記者稱,寰美乳業主要產品為常溫乳製品,毛利率與同行業上市公司基本持平,其低溫乳製品低於同行業平均水平主要是因為生產規模較小,成本較高。收購後,新希望乳業將獲得寰美乳業在西北地區的營銷渠道網絡,進入包括寧夏在內的西北地區市場,下一步還將擴充寰美乳業低溫奶的銷售,提高在西北市場的佔有率。
密集收購尋求全國擴張
自2002年起,新希望乳業就在國內掀起多輪併購,通過整合或聯姻區域性乳企,實現在全國迅速擴張。目前,新希望乳業旗下共有37家控股子公司、13個主要乳品品牌、15座乳製品加工廠、12個自有牧場,主要品牌包括西南地區的四川乳業、西昌三牧、昆明雪蘭、雲南蝶泉、昆明海子、七彩雲,華東地區的杭州雙峰、安徽白帝、蘇州雙喜,華北地區的河北天香、青島琴牌、朝日乳業及華中地區的湖南南山。
2019年1月25日,新希望乳業在深交所上市,股票簡稱為「新乳業」。在當天的敲鐘儀式上,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新希望乳業董事長席剛分别致辭發言,稱新希望乳業未來將堅持低溫戰略和區域併購的差異化路線。而上市至今,新希望乳業已發起3輪併購。
在收購寰美乳業前,新希望乳業曾於2019年4月宣布收購福州「澳牛」乳業相關資產55%的股權。不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相關資產及業務注入工作至今仍未完成。福建當地一位業內人士曾向新京報記者透露,新希望乳業很早就想進入華南市場,一度謀求併購福建長富、大乘等乳企,但並未實現。儘管「澳牛」有自己的低溫產品,但產品結構中80%是常溫奶,牧場奶牛數量也不足以支撐其覆蓋常溫奶、巴氏奶和酸奶等全品類,因此新希望可能會在拿下「澳牛」後選擇從酸奶品類切入市場,在巴氏奶品類上尚無法與長富抗衡。
2019年7月,為獲得穩定優質的奶源,新希望乳業認購現代牧業9.28%的股份,成為後者第二大股東。
而在密集收購背後,新希望乳業卻初現盈利乏力跡象。財報顯示,2017年、2018年,新希望乳業淨利潤分別增長47.95%、9.22%,而2019年增幅僅為0.41%。對此,新希望乳業主要歸因於原料奶價格上漲及品牌、營銷投入增加。
宋亮認為,巴氏奶是未來中國乳業的一個發展方向,但現階段巴氏奶消費者教育不夠、成本偏高,下沉到四三線市場難度較大。一旦常溫奶大力促銷,巴氏奶很容易被打壓下去。此外,伊利、蒙牛目前都已布局巴氏奶,將市場推向競爭機制,進而加快了龍頭企業對區域性巴氏奶企業的整合。從財務角度來講,併購夏進可以進一步增大新希望的業績體量。
夏進3次易主
通過收購寰美乳業全部股權,新希望乳業將間接擁有其子公司夏進乳業93.52%的股權。至此次收購,夏進乳業已經歷3次易主。
1992年9月,吳忠市乳製品工業公司與香港萌進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寧夏夏進乳品飲料有限公司」。2001年1月,香港萌進退出。2002年3月,吳忠市乳製品工業公司將所持夏進60%股份轉讓給新華百貨。後幾經增資、股權轉讓,新華百貨持股比例增至70.81%。
2006年,物美控股集團入主新華百貨,夏進實控人二次生變。2007年3月,新華百貨聯手控股股東物美控股集團,與永峰管理有限公司(歐洲瑞寰基金全資子公司)共同成立寰美乳業。同年6月,新華百貨以1.29億元的價格向寰美乳業轉讓所持夏進全部70.81%的股份。同年7月,夏進更名為「寧夏夏進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4月,新華百貨宣布以3億元的價格,將所持寰美乳業全部45%的股權轉讓給上達乳業。交易完成後,永峰管理、上達乳業、物美控股集團分別持股49%、45%、6%,寰美乳業及子公司夏進乳業實控人不變,仍為物美集團董事長張文中。
然而,新華百貨此次股權轉讓卻遭到質疑。有報導稱,寰美乳業母公司淨利潤從2008年的2077萬元增加到2013年的6071萬元,卻最終以「白菜價」賣給上達乳業。而上達乳業僅是一個「殼公司」,且與新華百貨子公司物美商業存在資本聯繫,因此涉嫌利益輸送。新華百貨隨後對此進行了澄清。
寰美將繼續與物美合作
在業內看來,夏進乳業的快速發展及寧夏以外市場布局,得益於背後的物美集團、新華百貨兩大商超資源。
據報導,早在2006年8月舉行的夏進乳業新品上市發布會上,北京物美集團時任總裁張斌就曾宣布,將把夏進乳業置入物美未來發展戰略框架中。物美將利用新華百貨現有的人才、品牌、資源等優勢,通過增加投資、實施品牌戰略,使夏進在未來3年內銷售額達到20億元,進入中國乳業五強。
據北京市民崔先生回憶,其真正認識夏進牛奶是在2008年。當時市面上大部分乳製品都被下架,能買到的只有夏進牛奶,因此一下子記住了這個品牌。「後來能買到的牛奶品牌多了,加上夏進漲價,也就不怎么喝了。」
如今10餘年過去,寰美乳業營收(90%以上來自夏進)雖已超過燕塘乳業、西部牧業、科迪乳業、麥趣爾等A股上市乳企,但距全國乳業十強尚有一定距離,仍停留在區域強乳企的位置。就西北地區低溫市場而言,夏進乳業還要面對原生態牧業、金河科技、銀橋乳業、中墾乳業等對手。
新希望乳業也在此次針對寰美乳業的重大資產購買報告書中提示,寰美乳業有近50%的營收來自寧夏地區,存在經營區域集中風險,拓展其他區域市場可能面臨較大競爭壓力。
乳業專家宋亮認為,夏進乳業的市場主要局限在甘肅、寧夏、陝西,外擴的主要問題在於低溫產品不好做,常溫產品面臨巨頭擠壓。物美體系確實將夏進牛奶帶出了西北地區,但鋪貨不等同於品牌塑造,高價體系難獲品牌支撐,寰美乳業未來可能在持續盈利能力上「埋坑」。
對此,新希望乳業回應新京報記者稱,夏進乳業在當地具有很強的市佔率和品牌影響力,是市場化運作結果,沒有資本上的依賴性,「他們雙方協議裡面有承諾,在未來3年是要保證客戶和業績的穩定性,所以未來會跟這兩大商超繼續合作,保持業績增長。」
對於夏進乳業是否會拓展全國市場,新希望乳業稱,收購後,夏進乳業會覆蓋寧夏、陝西、甘肅市場,三地擁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將西南、西北連片之後,新希望乳業的「鮮戰略」將納入夏進現有產品和渠道,形成互補合力。
新京報記者 郭鐵 圖片來源 官網截圖
編輯 李嚴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