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次在和朋友們群聊時會碰到意想不到的問題,比如今天群裡的朋友問我,軟餌需要什麼樣的釣竿?
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偽命題,不同的軟餌和不同的釣組需要不同的釣竿。而釣組的選擇是根據場地的不同和魚情的不同而變化的。
我們來試著分析一下較為流行的一些軟餌釣組和它們適合的一些常見的情況,最為常見的應該是德州釣組,這個釣組有很好的適用性,在使用的過程中穿越障礙的能力比較強,也可以做出很細膩的動作,在用小克重的鉛墜時如果魚的活性夠也經常會有接口。有這樣諸多廣泛的適用性的原因幾乎所有的鱸魚愛好者們都會去嘗試這個有趣的釣組。
那麼如何選擇這個釣組和杆子的搭配呢?我們從比較輕的餌說起,當適用的軟餌和鉛墜的重量在5--10克之間,我會選擇一支快調性ML的路亞竿。因為拋投較小的餌比較軟的杆子會相對具有一些優勢,餌重比較輕用小磅數的杆子也會給你帶來更好的手感。你能相對明確餌的位置和狀態。當然由於杆子磅數較小那麼線也不宜過粗因為過粗的線徑會讓你的餌下落速度變慢,線的捲曲也會讓你不能在第一時間獲得魚汛從而喪失一些有效的咬口。因為這樣的釣組整體搭配是比較輕巧的不適宜在障礙很多的地方使用,軟杆和細線第一不能有 效的將魚引領出障礙區域,第二在障礙中也更容易因為斷線而跑魚。
相對上面的釣組M調性的杆子就強悍了許多,杆子變的更硬了,線就會用的粗。如果線還是用的如剛才那般纖細左右從搭配的角度上看我覺得是不合理的。大象的腿粗是因為它的體型大,仙鶴長出大象的腿不但沒有必要也很不協調,M調性的杆子會比較適合10--14磅左右的線。餌和墜子的重量也相應的增加到7--14克樣子,適用的區域的障礙也可以變的複雜些,一般的輕草區已經可以應付。
當面對更重一些的障礙呢?
MH調性的杆子閃亮登場在大多數場合下快調性的MH杆子表現是優秀的,當然線徑可以進一步增加到12--16磅能從容的應對更加複雜的障礙。在這裡提及一點,鱸魚的活動區域大多和障礙有關係,無論是水下的還是水面的所以我們需要線具備良好的耐磨性,選用碳線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幾乎沒有延展,當鱸魚就餌時感覺會更加的清晰,當揚杆做合時刺透性也超過尼龍線很多,尤其咬口發生在較遠距離時會更加明顯。
經歷了雨季以後我們的水庫會面對一個豐水期,原本在水面是樹枝等障礙會被淹沒,而這些淹沒的水下障礙,在水位相對穩定以後往往是大鱸藏身的絕好標點,在這些樹枝,水草,灌木叢生的地方我們或許就會用到H甚至XH的強悍武器了,這時候釣組的重量會變的很大,因為我們需要釣組能順利穿越障礙從而挑逗到藏身其中的大魚。線徑因為杆子變硬的緣故也同步增加到16---25磅,原因不外乎障礙變的更複雜和杆子的硬度增加,提竿瞬間對線的衝擊力也變大,我們才做出這樣的調整。
在這個分析中我們總結出來的規律是,餌越小杆子越軟,餌越大杆子越硬。障礙越小杆子越軟,障礙越重杆子越硬。在杆子越硬的場合線徑越粗,越軟的場合線徑可以變細。
在鉛頭鉤,倒吊,以及無鉛釣組的使用上也基本符合這樣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