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尼姑為毛澤東治印,31歲為愛還俗,夫妻同開畫展轟動一時!

2021-01-18 新生活與藝術

——每天在這裡,發現藝術生活的美好——


 ◆ ◆



談月色 (1891-1976),女,廣東順德人。原名古溶,又名溶溶。因排行第十,人稱談十娘。晚號珠江老人,有「現代第一女印人」之稱。


4歲出家,藝術才能漸露



《胭脂梅四通景》


1891年12月19日,溫潤的廣州,千梅待放,一位小女孩出生了,父母給她取名古溶。古溶出生於亥時,算命的說:「亥時」與「害死」諧音,在這個時辰出生的女孩兒命硬,未出嫁時克父母,出嫁後克丈夫。於是,封建思想嚴重的談氏夫婦硬是把聰明伶俐的小女兒送到了廣州檀度庵,交給尼姑寄養,那一年古溶才4歲。



談月色 瘦金書五言聯


在檀度庵,師父耀均著意培養這位聰穎的女孩,古溶8歲開始學習佛經,又師從畫尼文信學習書畫。古溶的書法,初學柳公權,清剛挺秀,後改習宋徽宗瘦金體,瘦直挺拔,連筆如遊絲行空,運筆飄忽快捷,筆道瘦勁而不失其肉,一派清新瀟灑的情趣。


《春日探梅》


繪畫方面,古溶擅長畫花卉,而且所畫的種類很多,如曇花、杜鵑、荷花、牡丹等,尤工畫梅。古溶畫梅上承宋元遺風,下繼明清筆意,尤其得揚州畫派的意趣真傳,揮灑自如。


談月色《觀音像》


15歲時,古溶正式削髮為尼,法名悟定,此時她已畫得一手精彩的佛像和梅花。


與名士相遇,還俗嫁人



楷書作品 《毛主席詩》


清末民初,廣州一些知名的尼姑庵湧現出一批善解人意、能寫會畫的「妙尼」,頗能吸引一些名士。據說,嶺南畫派大師高劍父也曾在廣州的藥師庵認了「大蝦」、「細蝦」二位妙尼為徒,手把手教她們書畫,此事一時成為文人雅士中的風流佳話。正是這種風氣,改變了古溶的人生道路。



《鬥茶圖》


1917年的一天,檀度庵裡來了幾位男子,古溶帶他們遊覽了檀度庵之後,引他們到會客廳小坐。幾人談天說地,吟詩論畫,好生快活。這幾位男子中,有一位年近不惑的儒雅男士,名叫蔡守,是當時有名的金石專家、詩人和畫家,風流倜儻,博學多才。談論中,蔡守被古溶豐富的學識和鎮定自若的談吐所震驚,對她一見傾心,從此頻頻造訪。



談月色楷書對聯


蔡守是一位接受了新思想的人,不相信古溶所說的「克夫」,退一萬步講,就算她真的克,那他就和她攜起手來一起「克」命。


《墨梅》


經過5年的來往,蔡守與古溶日久生情。時值廣州當局要取締師姑庵(廣州人稱尼姑為師姑,稱尼姑庵為師姑庵),在蔡守一幫好友的鼓動下,古溶做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決定:還俗,嫁與蔡守。這一舉動在當時確實需要很大勇氣,街頭巷尾都在談論檀度庵不安分的尼姑悟定。就算忍受不了清規戒律,還俗過上凡人生活,也不至於嫁一個大自己12歲的有婦之夫啊!


鈐印:舊時月色龕尼古溶、溶溶月色


古溶不顧世俗眼光,她只相信她與蔡守之間的感情,於1922年與蔡守結婚。後來,蔡守特意取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詩句,將古溶改名為「月色」。那一年談月色31歲,蔡守43歲。


夫婦同開畫展,轟動一時



篆刻作品 《月色冷蒼松》


婚後,談月色開始了全新的生活,與蔡守一起進行金石考古工作,廣州的大街小巷、村邊郊野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夫婦二人寫出了《發掘東山貓兒岡漢冢報告》《廣東城磚錄》等考古著述。


蔡守談月色舊藏 《漢魯王墓石》舊拓片一件


談月色對藝術更加痴迷,她要蔡守教授她墨拓和摹畫古器技法,指導她篆刻,還與社會文人名士廣泛接觸,與黃賓虹、柳亞子、蘇曼殊等吟詩作畫、交流學習,使其畫藝和篆刻藝術得到迅速提高。



篆刻作品 《人生何處有此境》


1933年,談月色的篆刻技藝已嶄露頭角,以古璽、漢印、隸書、佛像形印、圓朱文見長,尤以瘦金書入印為創舉,以朱文、漢鏡文印獨步天下。


1937年作 談月色刻壽山石章


1936年,蔡守赴南京博物院履職,談月色隨同前往。在此期間,與蔡守同任南京博物院金石書畫鑑定研究員的黃賓虹,對談月色多有指導。為表感激,談月色為黃賓虹悉心刻了多枚印章,其晚年作品上使用的印章,多為談月色所刻。


同年秋,談月色與蔡守在南京同辦書畫篆刻展,轟動一時。  


抗戰時期,畫梅治印換糧米


《寒香清供》


1937年冬天,日本侵略者佔領南京,張牙舞爪荼毒生靈,蔡守、談月色只好匆匆逃離。一路上饑寒交迫,歷盡艱辛,嘗盡人間疾苦。滿面灰塵的談月色再不是檀度庵裡素容打坐的清雅妙尼,然而,有蔡守在身旁,談月色就心安氣靜,願意陪他浪跡天涯。


蔡守


輾轉回到南京後,蔡守已年近花甲,經過一番流離,身體漸感不佳。談月色本來就沒有一般女子的嬌氣,歷經劫難後更是無堅不摧,毅然擔負起養家的重擔,整日畫梅、治印,換取糧米。


1932年作《梅石雙清圖》


文人的骨子裡自有天生的、任何情境下都不可泯滅的高雅情致,詩朋畫友常來他們家小聚,賦詩畫畫,暢論古今。這之於陰暗籠罩下的南京城,好比一縷柔和溫暖的陽光。


丈夫離世,畫人印人一身兼



《梅花圖》


1941年,蔡守因心臟病去世。家中赤貧,全賴南社詩友資助才辦完喪事。深悲巨痛之日,談月色面對友朋的饋贈,一一畫梅治印答謝。


蔡守不在了,她全部的熱情轉移到了對藝術的追求上,潛心作畫,嚴謹治印,鍾情文史。在貧病之中,她竭盡全力為夫整理遺著。蘇曼殊贊她「畫人印人一身兼,揮毫揮鐵俱清嚴」。



《梅石圖》


抗戰勝利後,南京重設印鑄局,談月色以專才獲聘用。新中國成立初期,柳亞子曾向毛澤東熱情推薦談月色的為人和篆刻藝術,當時諸多社會名人和政要的印章皆出自她手。後來,由國家民政部通知談月色為毛澤東治印,談月色共刻了三枚印章。


第一枚



白文回文「毛澤東印」


第二枚



細朱文「潤之」印


第三枚



瘦金體「毛澤東印」


晚年,談月色為江蘇省文史館館員及書法、印章研究會會員。之後她一直客居南京,自號「珠江老人」,以寄託對家鄉廣東的懷念之情。1976年,談月色以85歲高齡病逝南京。


延伸閱讀:

為什麼要讀唐詩宋詞?

孩子讀不讀名著,原來差別這麼大!

多少書畫家,死在了這兩個字上!

用作品說話,頭銜、官職、證書等全都扯淡!

《芥子園畫譜》,經典!

靜!

君子若竹!

苦,才是生活!

當我老了,還有書畫!

你張嘴就要,我卻拿命創作!


相關焦點

  • 她比丈夫小22歲,當尼姑還俗後選擇二嫁,生的兒子無人不知!
    她比丈夫小22歲,當尼姑還俗後選擇二嫁,生的兒子無人不知!尼姑,比丘尼(梵文Bhikkhuni)又作苾雛尼、比呼尼、尼、除女、董女、沙門尼,俗稱尼姑,滿二十歲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稱為比丘尼。中國第一個比丘尼是淨檢。
  • 清朝一尼姑還俗,嫁給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個家喻戶曉的兒子
    ——《克斯維爾的明天》1921年6月14日,王採玉因為心臟病復發去世,年僅57歲。57歲對於人類的平均壽命而言著實有些短,然而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並不是由年歲的多少來衡量的。在王採玉的葬禮上,我們的「國父」孫中山先生不僅為她親自撰寫了一段祭文,還為她的墓碑題了字。
  • 蒜蓉蒸絲瓜,蒜蓉猶如已還俗的尼姑,它的清香一如少女飄飄的長髮
    蒜蓉蒸絲瓜,蒜蓉猶如已還俗的尼姑,它的清香一如少女飄飄的長髮周忠應例如這道蒜蓉蒸絲瓜,它是實實在在的素食,蒜蓉卻像已經還俗的尼姑,它的清香一如少女飄飄的長髮,是一種讓心湧波瀾的動感,不僅誘惑我的味蕾,而且迷離著我的雙眼。
  • 男子為毛澤東開6年飛機 至今保存主席杯子(圖)
    「毛澤東專機我開了6年」 52歲趙有林致電商報稱該專機編號4208前不帶「B」,他至今存有毛主席用過的杯子  「毛澤東專機我開過6年。」昨日,現年52歲、在鄭州做生意的趙有林告訴商報記者,他從1974年起,開了6年這架飛機,當時該專機編號前不帶「B」。
  • 黃宗澤否認新戀情 女方資料被扒19歲曾遭陳浩民非禮而轟動一時
    更有網友扒出陳嘉恆的背景,稱其19歲時,被陳浩民、馬德鐘揩油而轟動一時。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據港媒,近日,黃宗澤被爆料與女演員陳嘉桓談戀愛,陳嘉桓更是已經被拍到去了黃宗澤家中,兩人已是「半同居」狀態。陳嘉桓是葉問兒子葉準的徒孫,於2011年在橫店拍戲時曾遭陳浩民、馬德鐘強吻,自此事件後留下陰影,不敢輕易發展感情,最終被黃宗澤打動才開始低調發展戀情。
  • 毛澤東為陳嘉庚題詞始末
    60年前的今天,毛澤東為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題詞「華僑旗幟,民族光輝」。60年過去了,我們通過刨掘史料,採訪有關專家整理出這篇文章,試圖再現當年的題詞經過,追憶偉人風採。陳嘉庚先生安全慶祝大會叩(印)」。  大會賀詞中所說的「賀詞滿壁,到者盈門」完全是真實的記述,與會者多達500餘人,他們全部是自發參加大會的。大會主席為邵力子,到會者包括國民黨人張治中等,共產黨員張兆漢、陳乃昌等,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沈鈞儒、黃炎培、柳亞子、陶行知、郭沫若、曹孟君、李公樸、史良等,歸國華僑潘國渠、莊明理、黃其華等。
  • 暴君為我還俗、師妹是個烏鴉嘴、穿到古代做金牌御廚
    1、《暴君為我還俗(重生)》【作者】妖霏【收藏】3642【簡介】蘇姝胎穿成了亡國公主,原以為這輩子廢了,卻不想在她跑路的途中遇到了一個容貌出眾的小和尚。後來諸皇子奪嫡,她亡國公主的馬甲被揭開,更是驚現穿書女。蘇姝覺得她藥丸,但最後坐上九五至尊位置的,卻是一路護著她,為她還俗娶她的小和尚。她才明白,原來奮鬥劇本到了她夫君手裡,她拿的是躺贏劇本。
  • 釋印廣、柳笛「禪詩畫展」 將在邳州白馬寺拉開帷幕
    詩詞書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而「禪」在佛教中是「禪那」的簡稱,梵語的音譯,意譯為「靜慮」、「思維修」、「棄惡」等,就是在生活中靜靜過濾碎片,修正錯誤的思維,拋棄惡念,為佛教的一種修習方法。修禪,可以靜治煩,實現去惡從善、由痴而智、由染汙到清淨的轉變。使修習者從心緒寧靜到心身愉悅,進入心明清空的境界。千百年來,佛教文化、佛教的禪修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據悉,邳州白馬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迎來一場特別的「禪詩畫展」——由白馬寺住持釋印廣與知名主持人、策展人柳笛共同創作的禪詩畫近期將拉開帷幕。
  • 真正的「紅粉」佳人:緬甸最小尼姑只有5歲,怎樣的信仰如此心酸
    導語:真正的「紅粉」佳人:緬甸最小尼姑只有5歲,怎樣的信仰如此心酸作為中國的邊境國家,國人對於緬甸的認知更多的停留在去往緬甸旅遊時候當地人的生活和當地的古文化。這裡的佳人並不是大家想像的佳人,因為她們實際上是當地的尼姑。緬甸當地對於尼姑的服飾並沒有其他國家那麼死板難看,反而是通身的紅色和粉色圍紗包裹,給人一種百看不厭的清新之感。這已經成為了很多遊者去往緬甸以後想要也必須會接觸到的人。那麼為什麼緬甸街上會有這麼多的尼姑呢?
  • 高分榜古言完結文:柔媚小尼姑VS面冷兇狠世子《卿卿有意》超愛!
    最近多多捕獲一隻超乖的小尼姑 ,推薦給你們一—高甜古言文《卿卿有意》,小尼姑VS大魔王。小說一路撒狗糧,人物設定超讚,作者的文筆也在線!強推!誰曾想有一日他在山上撿到了一個小尼姑,珍之愛之,極盡溫柔,並為其取名阿綏。李寅每每聽到世人對他的評價,都只冷笑一聲,從未放在心上,直到遇到了他的小姑娘……李寅面不改色,實則內心忐忑的對上小姑娘滿是信任依賴的目光,親親她的小光頭,心中大定。
  • 她長相甜美,畢業於985大學,卻因一顆蛋選擇出家為尼
    之後也能夠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伴侶,過著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同大多數的普通家庭一樣平凡地生活著。但是,有這樣一位女孩子,她畢業於名牌大學,在畢業之後她並沒有選擇深造,也沒有選擇工作,而是選擇了出家,成為了一名「尼姑」,她就是被大家成為中國「最美尼姑」的釋正孝同。
  • 張紀中小31歲嬌妻再秀恩愛,為丈夫屈膝奉茶,卻被吐槽像爺孫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在娛樂圈中,老夫少妻的搭配不少見,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那些個「小嬌妻」們,在自家丈夫面前也是挺受寵的。張紀中和杜星霖這對夫妻,就是典型的一對老夫少妻,女方是張紀中的第三任妻子,比他小了整整31歲!這樣巨大的年齡差,當時還是將大家嚇了一跳。尤其是在張紀中,被曝出69歲的時候,還一舉得女,更是讓吃瓜群眾們佩服不已。
  • 陳冠希為女兒辦畫展,3歲Alaia天賦驚人!更大開派對慶祝生日
    3月2日是陳冠希女兒Alaia的生日,陳冠希為女兒辦了一個畫展來慶祝她的生日。並且在自己的社交動態上發布了一張照片,並發文祝Alaia三歲生日快樂。與此同時陳冠希的二姐陳見飛也在動態上發布了侄女生日宴上的照片,為侄女慶生。
  • 香港尼姑與兩和尚結婚 住別墅坐豪車穿絲襪(圖)
    話說這位女住持釋智定,於1967年在吉林省出生,在內地原名叫史愛雯,93年來港後改名為龍恩來,其後取得香港永久身份證。  兩度與內地和尚結婚助來港定居  她2002年正式出家,獲寶蓮寺賜法號釋智定,其師傅是寶蓮寺第六任住持初慧大和尚。釋智定其後成為定慧寺的住寺及監院,但與寶蓮寺關係密切。
  • 為有犧牲多壯志!毛澤東是如何面對親人的死亡的?
    當時和他在一起在前線指揮作戰的紅軍總司令朱德得知情況後,立即趕到指揮部,他拿過毛澤東手中的報紙一看,才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朱德只好勸毛澤東要節哀順變,並說開慧犧牲得很勇敢,不愧為你毛潤之的妻子。  自從得知楊開慧犧牲的消息後,毛澤東一直感到非常痛苦和內疚。
  • 他是《琅琊榜》祁王原型,堪稱完美太子,曾與尼姑有段曠世奇戀
    而祁王的人物原型正是被讚譽為史上最完美太子的蕭統。蕭統是梁武帝蕭衍的長子,他的生母是貴嬪丁氏。蕭統長相俊朗,為人善良,1歲的時候就被蕭衍立為皇太子,寄予厚望。蕭統7歲那年,就已經學貫古今,對各類典籍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12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幫著蕭衍處理政務了。他善良,所以對人總是網開一面。
  • 為有犧牲多壯志——毛澤東詩詞中蘊含的憂患意識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憂患意識 中華民族飽經滄桑,曾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千年古訓。古語云:「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一代偉人毛澤東自幼懷有憂國憂民之心,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這是毛澤東愛國情懷和奮鬥精神的不竭動力。這種憂患意識不僅體現在毛澤東的政治理論著作中,也深深地寓含在他寄情抒懷的詩詞裡。
  • 女主運氣逆天文:《撿了一條尋寶蛇》福寶小尼姑,還俗要吃肉肉
    《福寶的七十年代》女王不在家 [強烈推薦]書評:女主被聶家棄養,顧家抽籤決定養女主。女主運氣福氣超級好,顧家之後就福氣滿滿,順風順水,顧家對福寶很好。女主是老天的親閨女,任何陰謀詭計對她都不好使,這種文看起來很爽,極品急得跳腳,我們福寶巍然不動。
  • 27歲的毛澤東首次寫情詩:他的兒女情長,都和《詩經》有關
    四、悼念犧牲將士,毛澤東用《詩經採薇》深切緬懷1942年正值抗戰關鍵期間,愛國將領戴安瀾將軍奉命率軍出師緬甸,同英軍一道對日作戰。戴將軍與廣大將士英勇無畏,浴血奮戰,殲滅日軍5000餘人,譜寫了抗戰史上的光輝一頁。在組織全軍突圍時,戴安瀾身負重傷,以身殉國,終年38歲。
  • 鍾鎮濤為次女慶生,16歲鍾懿與範姜似烙餅,顏值不輸同父異母姐姐
    原來昨日(4)是鍾鎮濤與範姜所生愛女鍾懿的16歲生日,夫婦倆亦是為小壽星推上生日蛋糕與賀卡,且曬出一張一家三口全家福。照片中,67歲的鐘鎮濤雙手摟著女兒,盡顯濃濃父愛,父女倆相差51歲絲毫沒有代溝。站在身後的範姜則是一隻手搭在女兒肩上,另一隻手搭在老公的肩膀,一家三口溫馨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