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彭彭 荊彩 整合報導
86版《西遊記》總導演楊潔女士於4月15日因病去世,享年88歲。86版《西遊記》自1986年起播出,稱霸螢屏30年之久。楊潔當年力排眾議,在重重困難中拍出了一代經典影視作品。我們為何如此懷念86版《西遊記》?新湖南帶您探尋那久遠經典的86版「西遊」故事外的事,有時和故事本身一樣精彩。
「《西遊記》劇組的全體演職員是用當年唐僧取經的精神和毅力來完成這部巨著的。」
——摘自楊潔著《敢問路在何方:我的30年西遊路》
@六小齡童 微博發文悼念楊潔↑
楊潔其人——
楊潔1929年出生於湖北麻城,曾先後在晉察冀新華廣播電臺、陝北新華廣播電臺、濟南廣播電臺、青島人民廣播電臺等處擔任播音員。1958年,楊潔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調到北京電視臺(今中央電視臺)。1979年參與執導中國中央電視臺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1980年開始導演電視劇,是86版《西遊記》總導演。
她是新中國第一代電視導演,經歷了電視從黑白到彩色,從實況轉播到錄像,從舞臺直播到加工成電視藝術片的種種過程,見證和參與了中國電視事業二十幾年的發展和流變。
她是1979年中央電視臺的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導演,在一個時代變遷的轉折點上,她用歡樂的交誼舞、熱情的《祝酒歌》、柔美的《茉莉花》、悠揚的《寶貝》這些中國人熟悉難忘,卻被封存了許久的藝術品,讓很多人乍驚乍喜,感慨萬分。
再以後,是《西遊記》,一部創造了多個歷史紀錄的經典電視連續劇。在《西遊記》的巨大熱度之下,1988年,楊潔以241萬張選票,榮登新時期全國電視劇十佳導演榜首。
86版《西遊記》,於1982年春節開機,歷經6年才拍完(邊播邊拍),三十年來獲獎無數,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被不少觀眾奉為經典。
在上世紀80代初,接手《西遊記》這樣一部神話劇,確實需要些膽量,因為要用到大量特技。可那時電視劇在我國尚屬新鮮事物,特技應用更是一片空白。楊潔他們既沒聽說過三維動畫,也沒見過「威亞」,甚至連可參考的富含特技的外國影片都看不到。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採用的特技手段實在「土得掉渣」。
比如最簡單的:妖道和孫悟空對打,要在地上打、半空中打,需要用到特技,卻無法實現。劇組只好到野外選擇了一塊大的空場,從江蘇體育工作大隊借了幾位跳水運動員,和一張十米大的蹦床。兩位運動員穿上孫悟空和妖道的衣服,在蹦床上表演騰空而起、兵器接觸的動作,攝像師仰拍,背後襯著藍天……
後期配音也是一大難題。由於受當時拍攝條件的限制,錄音室裡什麼設備都沒有。劇組在後期錄音時,為了取得現場效果,採用就地錄音的方式。「山洞裡的戲就到山洞去配,河邊的戲就到河邊去配,這樣,流水的譁譁聲、鳥兒的鳴叫聲、山洞的回聲就能身臨其境了。」楊潔原本想用這種笨拙的方法完成配音,但是考慮到工作量太大,不得不繼續回到錄音室裡錄音。
儘管當時多數觀眾更重視劇情,但楊潔仍想通過這個「遊」字,把祖國的名山大川、佛剎道觀等景點,在《西遊記》的電視劇裡推介出去,同時以景託情,加強它的審美價值。以此彌補特技短板,避短揚長。
前期採景,他們在兩個多月裡跑了六七十個景點。當時國內旅遊業並不像現在這麼發達,九華山、張家界等名勝景地尚未開發,山路奇險無比,上山後又常無處餐宿,吃盡苦頭。實地拍攝時,整個劇組成百上千號人的生活起居更是艱苦,饅頭鹹菜成了家常便飯。大家卻樂在其中。偶爾每人多幾毛錢補助或加餐兩瓶啤酒,全劇組都會歡天喜地。
當時拍戲時按集給錢,而不是按月給錢,6年拍了25集,可想而知一集需要拍多久。
「一開始沒錢,都義務勞動,後來才有錢,我拍一集是90元,猴子、八戒是80元,沙僧是60元,就那麼一點報酬。那時大家也不講報酬,不計時間,曾經有過連續工作23小時的紀錄。」楊潔在接受採訪時回憶。
當時拍戲時,孫悟空、豬八戒都受過傷,當時吊威亞技術並沒有現在這麼有保障,經費少安全措施只好節約,飛來飛去經常會受傷。有一次閆懷禮(沙僧)170多斤重,摔在攝像師王崇秋的腦袋上,攝像師當場就暈過去了。
李鴻昌本是《西遊》製片副主任,一人分飾7角:漁翁、黑狐精、多目怪、驛丞、大臣、接引佛祖,客商。
遲重瑞一人分飾4角:唐僧,井龍王《除妖烏雞國》、天庭文臣《四探無底洞》、沙僧《傳藝玉華洲》。
閆懷禮一人分飾9角:沙僧,牛魔王(第2集官封弼馬溫),千裡眼,太上老君《奪寶蓮花洞》,和尚《禍起觀音院》,老者《猴王初問世》,捲簾大將,御馬監裡的一個監丞,西海龍王。
作為當時中國第一部大戲,當時電視臺沒有預算,一開始準備的錢不夠用,中間就要停拍了,沒錢了。第一次拍神話劇也沒有經驗,所以只有把錢全花在藝術上、業務上,當時劇組的夜餐費是3毛,不到11點還領不到。在全國20多個城市轉點時,幾車皮的東西,搬運都是自己來幹,師徒4人都要幹。
1986年春節連播十一集《西遊記》之後,《北京日報》等媒體刊文指出《西遊記》的音樂太「洋」,大量使用電聲樂器來描述我國古典名著不合適。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也不行,通俗唱法太抒情,要換。
楊潔寫信反擊:《西遊記》是神話劇,不受任何時代和地域的限制,音樂表現力也該豐富多彩,如果只用中國民樂樂器不是太單調了嗎?《敢問路在何方》一曲奮進中包含著辛酸和慨嘆。「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道盡劇組幾年來的艱辛,它同樣也是《西遊記》劇組的生活寫照,伴隨著劇組一年年地跋涉。這支歌堅決不能換!
楊潔同時是西遊記中多首歌曲的作詞,《女兒情》便是其中最為經典的代表作品之一。「鴛鴦雙棲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西遊記》中女兒國國王送別唐僧的一幕,重溫仍然感動不已。
《西遊記》拍攝周期長達6年,且邊拍邊播(楊潔執導的電視劇《西遊記》曾自1983年開始每年春節播放當年拍攝完成的幾集,1986年春節連播十一集,1988年春節才正式將全部25集連播),知名度慢慢提高,閒言碎語卻開始傳進楊潔的耳朵裡:「誰拍電視劇會這麼慢?繡花也繡出來了!」「國家不該拿這麼多的錢讓她去遊山玩水!」
中央專門組成了調查組到劇組了解情況。調查結果是不但沒有發現亂花錢,反而覺得劇組太苦,又給他們加撥了一百萬,購置一臺新攝像設備。
但此後沒多久,楊潔仍被臺裡要求停拍,說是十五集已經花掉了三百萬,預算用光了,不打算繼續投錢給《西遊記》劇組了。
楊潔憤然提出自己找錢繼續拍攝。可那時影視作品還沒有商業化,雖然整個劇組都在努力,但都沒有找到錢。演員們甚至想到了募捐。有些小觀眾知道後居然立刻寄來了自己的壓歲錢和零花錢……
劇組幾經「化緣」,終遇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慷慨解囊,借給他們三百萬,拍攝得以繼續。
遺憾的是,這三百萬並沒能支撐《西遊記》徹底拍完。因為物價上漲,除了劇組人員的片酬——仍然是每集每人最高九十元,最低三十元——沒有漲以外,其他消費都在增加。楊潔只好忍痛甩下《險渡通天河》《真假美猴王》等五集。
2000年,《西遊記》續集再次由楊潔操刀開拍。補上這五集,又另外拍了五集。可來自觀眾的評價卻多是負面的。
「主要是故事不好看了,太雷同,不像前面有一個完整的情節發展。續集總是唐僧被抓住啦,猴子去搬救兵啦,妖怪被打跑啦。你要說表演吧,這些演員表演比以前強了,把話劇、京劇的表演都糅合進來了。特技、服裝、道具都比以前強了,可觀眾就是不認帳,就是喜歡老版。」楊潔理解觀眾們對老版的感情,這更讓她遺憾當年不得已的草草收場。
唐僧共有3位扮演者
汪粵是第一個演唐僧的,只演了三集,就是三打白骨精。然後當時汪是北京電影學院的,他當時的老師喊他放棄這個角色,說害怕演了以後戲路會窄。汪粵就放棄了沒演了。徐少華演了2年多,因為考上大學了不得已離開劇組。最後才是遲重瑞接棒繼續演,最終上了西天取得了真經。
孫悟空600度近視經常打到人
很少有人知道火眼金睛的孫悟空,其實有600度近視200度散光,他瞞著導演進劇組,剛開始孫悟空經常打到其他人的腦袋,還出過血,以至於當時沒有人願意和孫悟空演對手戲。導演表示嫌棄,但是發現孫悟空單獨武打很好。這才知道他是近視眼,又嫌隱形眼鏡帶著不舒服。
紅孩兒害羞要求穿褲子
紅孩兒扮演者叫趙欣培,性別:男,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77年1月31日。可是「紅孩兒」拍的時候不能穿褲子。小娃比較害羞,要求穿褲子。導演說不行,紅孩兒就是不穿褲子的。於是,一拍好他的鏡頭,他就跑去旁邊穿褲子。
人人都愛玉兔精
《天竺收玉兔》那集裡的玉兔精扮演者李玲玉不僅漂亮,還開朗活潑,很有靈氣,表演放得開。拍個跳江的鏡頭,她不會遊泳,給她安排個替身,她卻堅持要自己來。當問到誰願意到水下救她時,自告奮勇者竟有十幾個!楊潔安排了三個人到水下去。隨著一聲「開始!」李玲玉縱身一跳,但她還沒有完全落進水裡,那幾個「勇士」的胳膊就都伸到鏡頭裡了!這不是幫倒忙嗎?只好讓李玲玉換了衣服再跳一次……
劉曉慶落選白骨精
《西遊記》裡女妖精很多,其中為白骨精選角色最讓楊潔頭疼。她要求白骨精外表美麗,又有女王的魅力,只是內心陰險。可她看中的女演員一聽說是讓她演白骨精,都不願意接受。「什麼?你看我像白骨精嗎?」劉曉慶倒是願意來,但是提出了個條件:她要一人兼演三個角色。也就是說:白骨精變的村姑、老婦都得是她。楊潔沒有同意:白骨精不能萬變不離其宗,看來看去都是她,那不行。
熊倪演過花果山小猴
花果山上的小猴子是湖南體育工作大隊的孩子們演的。他們戴著猴子的面膜,剛開始覺得好玩,互相嬉笑打鬧,但不一會兒就覺得難受了。副導演一喊:「停!」他們都像得到解放一樣興奮,一把揪去面膜,歡快地蹦跳著往洞外跑。其中有一個最小、最淘氣的,有一次因為蹦得太高,被垂掛下來的鐘乳石磕破了頭,頓時血流滿面。製片馬上把他送到醫院,縫了好幾針。這個「小猴」就是後來的跳水世界冠軍熊倪。
「齊天大聖」是爸爸的嬌寶貝
當時章金萊(即此後的六小齡童)在其父親著名的「南猴王」六齡童的力薦下,定下扮演孫悟空。楊潔去招待所看他們時,看見六十多歲的六齡童提著四個暖瓶往樓上走,原來是在給兒子打洗澡水。他告訴楊潔金萊自小比較受寵,生活不會自理,在外地演出連衣服都要帶回家讓媽媽洗……
楊潔鄭重地跟金萊說,必須做好吃苦的準備,學習要刻苦。同時也要求六齡童老先生千萬不要心疼兒子。父子倆高高興興地答應了,猴子這才算是定下來。
大明寺高僧本色出演迎唐僧
拍攝唐僧進入寶林寺這場戲時,楊潔本想用群眾演員來扮演迎接的和尚,沒想到能勤法師親自帶領著大明寺內和揚州城內的20多位和尚,身披法衣,雙手合十,站在兩旁,迎接唐僧師徒進寺。「他們恭敬而嚴肅,就像對待真的唐僧一樣。」楊潔感到,他們心中已經把汪粵認作了真實的唐玄奘,沒有把這當做是演戲,而是作為一場真正的迎接唐僧的儀式。
車遲國王后(趙麗蓉)
趙麗蓉(1928年—2000年),1928年3月11日出生於天津市寶坻區,我國著名小品、評劇表演藝術家,深受觀眾愛戴。2000年7月17日早晨7時30分因肺癌逝世,享年72歲。
沙僧(閆懷禮)
閆懷禮(1936年—2009年),1936年出生於河北省唐山市,國家一級男演員,是個德藝雙馨的藝術家。2009年4月12日因肺部感染於北京與世長辭。
彌勒佛(鐵牛)
鐵牛原名楊錫業,男,1922年出生,山東掖縣人,中國著名電影演員。在從影期間,多扮演士兵、工人等形象。在黑白電影《南徵北戰》中,鐵牛飾演一個胖墩墩的戰士「小胖子」。曾在86版《西遊記》中扮演彌勒佛,成為經典。
金池長老(程之)
程之(1926年—1995年),原名會春、春蓀,祖籍湖南寧鄉,1926年2月3日出生於湖北武昌,1928年隨祖父舉家遷至上海定居。他精通詩詞、書畫、篆刻,是一位難得的奇才,曾為著名表演藝術家,拍攝出許多優秀的影片。1995年2月14日因病去世,享年69歲。
鐵扇公主(王鳳霞)
王鳳霞,女,(1955年12月5日-1993年11月5日),吉林省京劇院演員,1993年11月5日逝世,享年38歲。王鳳霞是迄今戲曲、影視鐵扇公主最好的扮演者。
王母娘娘(萬馥香)
萬馥香,1941年7月出生在江蘇省吳縣東山鎮(今屬蘇州市),一級演員。1994年11月8日,萬馥香因患癌症,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53歲。
牛魔王(王夫棠)
王夫棠,(曾用名:王福堂)1932年1月出生於河南南陽西棗園村貧困的農民家庭,從小經受了放羊、務工等苦難生活的磨礪,1949年5月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第四野戰軍211師偵察員,從此踏上了革命道路。2005年12月1日20時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3歲。
黎山老母(李恩琪)
李恩琪,女,原名李銳,1917年1月17日出生於青島。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前線話劇團演員、國家一級演員。李恩琪出演黎山老母,給人的印象最為深刻。2013年2月24日凌晨4時逝世,享年96歲。
烏雞國國王(雷鳴)
雷鳴,1939年出生,著名影視演員,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還參加過《小花》、《紅雨》、《南徵北戰》、《金鹿兒》、《生死抉擇》等影視劇的演出,為南斯拉夫影片《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中的吉斯配音。曾在《除妖烏雞國》中飾演烏雞國王。2010年4月23日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1歲。
金角大王(韓善續)
韓善續(1937年-2016年),韓善續在《西遊記》中一人分飾多角,出演了水賊劉洪、獨角鬼王、兩界山老丈、唐朝武臣等,同時還為劇中的託塔李天王、熊羆怪等角色配音。2016年6月19日上午11時45分,韓善續病逝,享年79歲。
資料來源:新華網、每經影視微信公眾號、中國新聞網、中國青年網、鳳凰網、新浪微博、共青團中央微博、揚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