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們正在經歷幾百年以來最炎熱的夏天。在這酷暑難耐的夏日,很多室外的工作都無法正常開展,似乎沒有空調我們就很難生存了一樣。這種異常炎熱的天氣不僅與日益加劇的溫室效應有關,也和太陽周期有關。在未來的幾十年中,也許地球會一直熱下去,有些地區的溫度甚至可能會到達五十攝氏度。有人認為,也許是時候尋找下一個地球了。
可是,在我們目光所及的範圍內,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就算在幾百光年以外存在另一個地球,以我們的目前的科技水平也是無法到達那裡的。而且,如果我們想要在太空中長時間飛行,不僅需要極佳的心理素質,還需要在太空中傳宗接代。但是宇宙中到處都是對人體有害的射線,人類能在太空中生存多久以及能否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對此,科學家想要了人類的好朋友——老鼠。科學家很早以前就發現,老鼠的基因和人類的基因,有多達98%都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每當我們發現一種新藥時,我們通常不會立即用於臨床,而是在很多小白鼠身上先測試一下藥物的反應,看看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幾十年一來,無數小白鼠都用生命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就在前不久,日本的科學家將老鼠的精子做過冷凍處理後送上了國際空間站,空間站存在微量的宇宙輻射,和我們以後太空旅行的環境類似。在太空站呆了長達九個月的時間之後,科學家將這些精子解凍,並使這些解凍的精子和卵子結合,結果,科學家發現,即便受到長時間的宇宙輻射,一些精子仍然可以培育出健康的老鼠幼崽,這極大增強了我們解決這個難題的信心。
可是,很多科學家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畢竟老鼠不是人類,身體結構也沒有人類複雜,雖然小白鼠的實驗算是成功了,可是這並不能代表人類在太空中繁育的後代百分之百健康。目前,世界上也沒有父母願意在充滿輻射的環境下孕育一個很可能患有各種先天性疾病的寶寶,這不僅不道德,也是極不負責任的。
況且,面對無盡的黑暗,人類在太空中還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些心理壓力可能會使人體的免疫系統出現問題,進而導致身體某些器官或是細胞受損。人類的精神和意志也會在虛無縹緲的宇宙中受到嚴峻的考驗。
如何在不違背倫理的情況下得到更具有信服力的實驗數據呢?也許我們還需要很多願意為科學獻身的志願者加入到這個行列來,而且,筆者相信,如果有一天地球真的不適合我們生存了,很多科學家都會帶著他們的信仰以身作則,為我們人類的未來尋找一條求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