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將老鼠送上太空做實驗,9個月後的結果充滿爭議

2020-11-30 奇點使者

眾所周知,我們正在經歷幾百年以來最炎熱的夏天。在這酷暑難耐的夏日,很多室外的工作都無法正常開展,似乎沒有空調我們就很難生存了一樣。這種異常炎熱的天氣不僅與日益加劇的溫室效應有關,也和太陽周期有關。在未來的幾十年中,也許地球會一直熱下去,有些地區的溫度甚至可能會到達五十攝氏度。有人認為,也許是時候尋找下一個地球了。

可是,在我們目光所及的範圍內,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就算在幾百光年以外存在另一個地球,以我們的目前的科技水平也是無法到達那裡的。而且,如果我們想要在太空中長時間飛行,不僅需要極佳的心理素質,還需要在太空中傳宗接代。但是宇宙中到處都是對人體有害的射線,人類能在太空中生存多久以及能否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對此,科學家想要了人類的好朋友——老鼠。科學家很早以前就發現,老鼠的基因和人類的基因,有多達98%都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每當我們發現一種新藥時,我們通常不會立即用於臨床,而是在很多小白鼠身上先測試一下藥物的反應,看看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幾十年一來,無數小白鼠都用生命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就在前不久,日本的科學家將老鼠的精子做過冷凍處理後送上了國際空間站,空間站存在微量的宇宙輻射,和我們以後太空旅行的環境類似。在太空站呆了長達九個月的時間之後,科學家將這些精子解凍,並使這些解凍的精子和卵子結合,結果,科學家發現,即便受到長時間的宇宙輻射,一些精子仍然可以培育出健康的老鼠幼崽,這極大增強了我們解決這個難題的信心。

可是,很多科學家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畢竟老鼠不是人類,身體結構也沒有人類複雜,雖然小白鼠的實驗算是成功了,可是這並不能代表人類在太空中繁育的後代百分之百健康。目前,世界上也沒有父母願意在充滿輻射的環境下孕育一個很可能患有各種先天性疾病的寶寶,這不僅不道德,也是極不負責任的。

況且,面對無盡的黑暗,人類在太空中還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些心理壓力可能會使人體的免疫系統出現問題,進而導致身體某些器官或是細胞受損。人類的精神和意志也會在虛無縹緲的宇宙中受到嚴峻的考驗。

如何在不違背倫理的情況下得到更具有信服力的實驗數據呢?也許我們還需要很多願意為科學獻身的志願者加入到這個行列來,而且,筆者相信,如果有一天地球真的不適合我們生存了,很多科學家都會帶著他們的信仰以身作則,為我們人類的未來尋找一條求生的道路。

相關焦點

  • 人類能在太空繁衍嗎?美俄在太空進行了受孕實驗,結果卻有些意外
    不光是要在殖民地內繁殖後代,而且在長期的太空旅途中也要解決這個問題。你可能想著這事應該很簡單,但是人類在離開地球以後一切都不一樣了。科學研究表明微重力環境會對老鼠、壁虎、甚至鳥類胎兒的發育產生影響,通常存活率較低,有時還會出現不尋常的發育異常,功能缺失問題。此外,科學家還擔心太空懷孕還可能會對孕婦造成身體上的負擔。
  • 美俄進行太空交配實驗,結果卻令人意外
    地球表面和外太空的環境相差很大,地球上有一個重力的環境,有空氣存在,而外太空不但沒有重力,也沒有空氣,甚至還有很多宇宙射線。外太空的宇宙射線對於人類的輻射量,超過地球上的100倍。如此巨量的輻射量,對於人類的敏感器官會不會有影響呢?而人類的精子,會不會因為輻射引發嚴重的生殖問題呢?
  • 老鼠在太空選擇禁慾,那麼人類在太空中能懷孕嗎?
    直到今天,雖然人類已有數百位太空人上過太空,有男性也有女性,但是關於太空中人類能否成功受孕的驗證從未展開,不僅是因為太空技術和設備有待提高,這方面的倫理問題也會有一番爭議。有些小夥伴們肯定會認為,如果展開實驗,人類肯定能懷孕並產生下一代。
  • 人類如何在太空中生育下一代?外國人做出交配實驗,令人意外
    如果這個問題不能解決,太空移民計劃將會落空。我們應該知道的是,地球上的環境與太空中的環境非常不同。地球是一個有重力和空氣的環境,但是外層空間既沒有重力也沒有空氣,甚至沒有大量的宇宙輻射。不僅如此,宇宙中的輻射對人體有很大影響,其輻射量超過地球的100倍。因此,人類很難在太空生活和繁衍後代。
  • 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科學家?揭秘太空治癒癌症的大國競賽
    「太空腫瘤」癌症研究項目已經獲得中國官方批准,將在不久後啟動的中國太空站上進行。無獨有偶,今年6月上旬,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披露了一項「龍」飛船升空,恢復自主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人員、物資和實驗後的神秘任務。一項與癌症有關的研究將在國際空間空間站實施,頗為引人注目:它是澳大利亞科學家提出的:太空失重狀態可以殺死大量癌細胞。腫瘤醫學家們認為,如果一切如模型推演的那樣,零重力可殺死腫瘤。
  • 科學家對僧人的大腦做實驗,研究結果驚人!
    20世紀以來,藏傳佛教開始在西方社會中傳播,不少西方人也加入進來,其中不乏科學家的身影。這些科學家們總會不自覺地把自己以前的學識,用在對佛教或者對禪修體驗的理解上。▲禪修者接受「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與「腦電波」兩項檢測(供圖:李焯芬教授)這些科學家們邀請了一些藏傳佛教僧人到美國實驗室做了一些具體的科學實驗,他們運用了現代腦科科學中的一些儀器對僧人們做了檢測
  • 科學網—超光速實驗重複實驗最快一年後出結果
    中科院院士、理論物理學家何祚庥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而證實相對論正確的實驗太多了,此次中微子超光速的結論,絕不會「動搖」相對論。 732公裡,中微子「跑」過這段距離的時間比光快了60納秒,折合成距離為18米。9月22日,英國《自然》雜誌關於義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OPERA中微子實驗打破光速的消息,立刻引起全球廣泛關注。
  • 傷感太空史:人類歷史上第一隻太空狗所面對的7個悲慘事實
    事實上,這是一次自殺式任務,因為該衛星的發射並未打算將它帶回地球。在今天的文章,我們就要和你聊聊,人類歷史上第一隻太空狗所面對的7個悲慘事實。蘇聯太空計劃的科學家們知道萊卡無法返回家園,並預計它只能在太空生活幾天。這引起了國際媒體的憤怒,因為這項任務被認為是虐待動物的行為。但蘇聯人無法明白為什麼會有人如此憤怒,因為他們把萊卡送上太空是為了造福人類,他們甚至重申蘇聯人是喜歡狗的。
  • NASA 任命史上第一位女首席飛行主任,但太空仍然是男太空人的主場
    她是歷史上第一位擔任此職位的女性。未來,她將負責執導詹森航天中心的人類航空飛行任務控制中心,管理 32 名飛行主任和實習飛行指導員,並負責執行涉及國際空間站和獵戶座宇宙飛船的任務。我們有女太空人,但我們卻沒有送女人去過月球。」她說:「我認為第一個登上火星的應該是女性。」NASA 飛行主管埃米莉·納爾遜對麥金泰爾的觀點表示認同。「上次人類登陸月球的時候,在那裡停留的能力還十分有限。我們需要更強大的生命支持系統和太空服。」納爾遜說,「一旦我們再次獲得登陸月球的機會,那麼我們的太空人隊伍將不再只有男性。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 天上掉餡餅的事真的實現了:英國科學家送一塊餡餅送上天
    天上掉餡兒餅通常被說成是不可能出現的好事兒——但英國的科學家說,這實現起來很容易呀,第一步只要把餡餅送上天就行。近日一隊英國科學家們送了一塊餡餅到平流層上方,這應該是史上第一塊最接近太空的餡餅。本文為編譯,有部分刪節。
  • 碳—氫活化重要實驗結果無法重複 美科學家主動撤銷有爭議論文
    本報訊 因為一位研究生所做的實驗無法重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位化學教授最近撤銷了兩篇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上的論文,同時撤銷第三篇論文中的部分內容。
  • 63年過去了,那隻被人類送上太空的狗萊卡,如今它過得如何?
    自從人類文明出現在這個世界上,人們對於宇宙的探索就從未停止過。遼遠浩大的蒼穹囊括了人們腦海中所有瑰麗的想像,為了踏入那片未知的太空,科學家和航天員們甚至可以付出生命的代價。眾所周知,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是在1961年4月,太空人尤裡·加加林的名字也響徹全球。但加加林並不是地球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生物,真正第一個從地球進入宇宙的生命,是一隻名叫"萊卡"的狗。
  • 「自費」送瀕危物種上太空 昆明小學生創造歷史
    「在昆明,紅旗小學和金實小學的學生就把珍貴的皇帝菊種子和跳舞草種子送來搭載,結果挽救了瀕危物種不算,還起到了優化物種的作用。」????那是在2003年3月,自1987年實施太空育種後,當時我國首次按照國際慣例,對願意參與太空搭載實驗的單位和個人實行的有償服務。有兩份申請引起了張繼成的興趣,申請者分別是昆明金實小學和紅旗小學的學生。
  • 五十多年前,那隻被人類送上太空的猩猩,後來怎麼樣了?
    在遙遠的古代,人們將天看作是圓的,將地看作是方的。實際,這是人們狹隘的格局所致,地球很大,走也走不到盡頭,難不成就是方的了嗎?天空很寬廣,一望無邊,難不成就是圓圓的了?在多年後的現代,科學家們不斷證實,用強有力的科學觀點實力地反駁了早前的觀點。而科學目光也從地球放眼投向了外太空。
  • 科學家將蟑螂送上火星,結果悲劇了
    由日本拍攝的《火星異種》,講述的是一群科學家想要在火星培育生物,然後再對其研究。他們將一些蟑螂送到了火星,利用火星的自然環境和太空輻射,改變他們的基因。最後蟑螂真的變異了,身高兩米,速度非常快,性格兇殘,並且有了自主意識,並開始對火星上的人類進行屠殺。
  • 它是第一隻飛上太空的貓,任務完成後回到地球,但結局讓人心疼
    法國的太空計劃想要加入日漸成熟的太空競賽,並決定將一隻貓發射到太空中,以測試重力是如何工作的。起初,科學家們使用老鼠進行實驗,但後來他們覺得需要使用更大的哺乳動物才能獲得更好的結果。經過相互協商以後,他們決定用一隻貓來完成他們的任務。科學家們相信,如果一隻貓能夠接受高強度的訓練,並在太空之旅中倖存下來,那麼他們的太空人也可以。
  • 《奇妙的太空世界》第八課:植物在太空能生長嗎
    關於這個問題,科學家們也跟大家一樣急於知道答案。因為將植物帶上太空,不僅可以利用太空環境培育新的品種,還可以研究植物如何在太空順利生長,畢竟長期在太空的太空人不能只依賴加工食品,也許新鮮水果和蔬菜植物更有利於太空人的身體健康,而且降低了上天成本,確保在太空能夠自給自足。
  • 維珍銀河計劃從義大利太空港發射太空船 將遊客送上太空
    維珍銀河計劃從義大利太空港發射太空船 將遊客送上太空  Emma Chou • 2018-07-07 10:39:16
  • 最後一名怎樣逆襲成第一 四個實驗記錄一隻老鼠的驚人轉變
    盧紹慶 攝配圖  浙江在線7月1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章咪佳 通訊員 胡舸)7月13日,在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和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的胡海嵐研究組的實驗室裡,一隻小老鼠豆豆,在眾人的見證下實現了逆襲:  等級測試實驗中,豆豆在一籠4鼠中處於最後一名。也就是說,排在它前面的每一隻老鼠,都可以過「吃飯、睡覺、打豆豆」的日子,但豆豆只能吃飯、睡覺。
  • 59年前,美國送上太空的黑猩猩哈姆,後來怎樣了?安全著陸了嗎?
    但儘管這種美好的願望已經持續了上千年,而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卻是上世紀50年代才起步。最先進行太空探索的兩個國家分別是美國和蘇聯,它們都是當時的航天強國。在1957年10月4日,蘇聯率先將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太空,而美國也不甘落後,不管是人造衛星還是載人飛船的研究上都緊追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