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準備,海南自由貿易港終於進入全面實施階段。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描繪了首個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的建設藍圖。
《方案》明確,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貿易自由便利和投資自由便利為重點的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到2035年,自由貿易港制度體系和運作模式更加成熟,成為我國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自由貿易港。
海南自由貿易港如何體現「中國特色」?與國際老牌自由港相比,海南自由貿易港在使命擔當、功能定位、制度設計等方面又有哪些亮色?
這是4月11日拍攝的建設中的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二期項目航站樓(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核心優勢: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無疑是海南自由貿易港與世界其他自貿港最本質的區別。《方案》提出,要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保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正確方向。
國際上典型的自由貿易港,基本都採用西方現行制度。海南自由貿易港既要具備自由貿易港的基本要素,更要充分體現中國特色,遵循社會主義制度。在基本制度層面和意識形態領域絕不逾越「紅線」,同時對黃賭毒等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
集中力量辦大事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所在。《方案》提出,要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成立指導海南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工作小組,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海關總署等部門分別派出幹部駐海南,實地指導開展自由貿易港建設工作,有關情況及時上報領導小組。
事實上,自2018年4月中央宣布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以來,中央、國家部委和海南省已建立一套「中央統籌、部門支持、省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在推動制度創新、培育增長動能、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使命擔當:中國改革開放的4.0版本
回顧我國40餘年改革開放歷程,可以清晰發現一條由點及面、由部分領域到各個領域擴大升級的發展脈絡。對標世界最高水平開放形態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意味著什麼?在海南省委深改辦(自貿辦)副主任張華偉看來,這是我國改革開放的4.0版本。
「設立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特殊經濟功能區是1.0版本,加入世貿組織是2.0版本,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是3.0版本,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是4.0版本。」張華偉認為,在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潮流湧動的背景下,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不以對等條件為前提實現高度的單向對外開放,體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和道路自信,是向更高層次、更廣範圍對外開放的一次重大躍升。
《方案》明確,海南自由貿易港要深入推進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加快推動規則等制度型開放,以高水平開放帶動改革全面深化。張華偉表示,海南自由貿易港將在系統性、集成性制度創新上實現全面突破,打破體制機制束縛和障礙,對接國際經貿新規則,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國家新一輪高水平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提供「海南樣本」和「海南方案」,在國際自由貿易港中提供「中國模式」。
功能定位:不以加工和轉口貿易為重點
自由貿易港因港口而起,因貿易而興,因自由而盛。國際上知名的自由貿易港,大多以發展轉口貿易、加工貿易起家,最後發展成為綜合型自由港。相比之下,海南是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自身缺乏足夠的發展腹地,不適宜大規模發展加工貿易。
對此,《方案》進一步明確海南「三區一中心」的戰略定位,充分發揮自然資源豐富、地理區位獨特以及背靠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和腹地經濟等優勢,搶抓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要機遇,聚焦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競爭新優勢。
近幾年,在自貿區建設帶動下,服務業正在成為拉動海南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19年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75%左右。海南實施服務貿易先導計劃,提出擴大旅遊、醫療、航空維修、金融等服務出口。三亞市中醫院、海南生態軟體園先後入選國家首批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和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
未來,海南自由貿易港如能順應全球貿易發展新趨勢,積極探索國際經貿新規則,建立全球最高水平的自由貿易政策體系,不僅可增強國際貿易貨源、信息、服務的整合配置能力,探索出一條符合自身特色的發展路徑,更可為我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合作提出方案。
制度設計:對標國際水準,緊盯國內市場
這是4月4日拍攝的三亞國際免稅城(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麗芸 攝
實行以「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為核心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以及人員、資金、運輸等方面的自由便利政策是國際上高水平自貿港的普遍做法。根據《方案》,海南自由貿易港不僅借鑑這些通行做法,在某些政策上,力度甚至更進一層。
比如,在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方面,海南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個人實行最優惠的稅收方案——最高稅率15%。作為對比,香港企業利得稅最高稅率為16.5%,新加坡企業所得稅最高稅率為17%。在低稅率方面,海南可謂做到了極致。而這將有望帶來大量產業與人才的集聚,助力打造跨國公司總部的集聚地。
在個稅政策方面,與粵港澳大灣區、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等國內其他開放高地相比,海南自貿港政策優惠也更加充分。前兩者都是對境外人才個稅稅負差額進行補貼,海南則直接降低稅率,且對境內外人員一致對待。
經濟基礎薄弱、產業支撐不足是海南的現狀,這決定了海南在自由貿易港建設過程中,需要更加依託廣闊的內地市場。為此,結合「零關稅」政策,《方案》特別提出一條「原產地規則」,即對鼓勵類產業企業生產的不含進口料件或者含進口料件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加工增值超過30%(含)的貨物,經「二線」進入內地免徵進口關稅,照章徵收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
這項政策威力是巨大的,將助力零部件來自全球供應鏈的加工企業前往海南設廠。海南實體經濟看到了大發展的希望。過去,我們對於海南的印象總停留在服務業、旅遊業上,而在未來,生態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等先進位造業有望匯聚海南,為海南發展再添新引擎。
來源: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