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經常聽人說,看了不好的電影有一種吃了屎的噁心。
現在終於能夠感同身受,比如這部《李茶的姑媽》。
故事很低俗,就是李茶的姑媽是全球首富,有很多很多錢 ,所有接近他姑媽的人,都是為了他姑媽的錢。
扮女人戴假髮說黃色段子,一堆老掉牙的大雜燴推在一起,以為就是喜劇。
太維和,為了搞笑而搞笑,其實一點都不搞笑。
麻煩學學周氏喜劇,不管是邏輯性,還是故事性,整體結構都很正點,並非為了搞笑而胡扯。
最讓人接受不了的是,這部片子的金錢觀很噁心。
全部都在批判諷刺那些為了姑媽錢的人物。
用錢來考驗人性,是最噁心的行為。
誰不追求金錢?誰能經受得住考驗?
而且黃滄海那小小的心思只是為了升職加薪,並沒有多大的虛榮心。
李茶只是為了娶得心愛的女人。
至於那兩位爸爸靠近姑媽的目的更能讓人理解了,公司破產,讓姑母投資或是收購,都很合理。
這是人求生的本能而已,真沒什麼好諷刺的。
看前幾天的熱搜,羅永浩的錘子手機也陷入危機,不是也到處拉投資收購嗎?
《李茶的姑媽》無法再現《夏洛特煩惱》的輝煌,靠各種下三濫段子堆積而成,這是要砸了開心麻花的金字招牌。
現在2018都快結束了,我們對金錢更應該正確看待。
正確合理地追求內心的欲望是沒錯的,難道要越來越窮,不求上進才是影片提供的價值。
大家都別裝無欲無求了,只有你過了金錢的那道坎,你內心才真正平靜,除非你真是修行高人,但是這個概率太低。
縱觀古今,做公益的大多都是有錢的名人、企業家,他們創造的財富越多,對社會的貢獻越大。
有錢的人能量越強,內心越柔軟。
很多人經常罵富人為富不仁,但是窮人又仁到哪裡去,罵起髒話來,嘴巴比茅坑還噁心。
只能說,世事無絕對。
哪個群體都有好人和壞人,就像那些搞地域歧視的人一樣,再發達的的一線城市也有沒素質的壞人,再落後的窮苦山區也有善良的好人。
一刀切,一棍子打死,只是情緒的發洩,並非真理。
這部電影的核心價值既然是對錢的諷刺,那麼我們來說說錢的好處。
有了錢,首先當然是生活得更好了,吃喝玩樂,每天不說美味佳餚,至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吃的,不用考慮花多少錢。
還可以去任意自己想去的城市旅遊,體驗詩和遠方的美好。
可以不用考慮現實的因素,追求自己內心真正的興趣愛好。
你不喜歡的人,可以遠離,不用因為沒錢而不得不將就。
你還可以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買他們想要的很多東西,從小自信,不自卑不畏畏縮縮。
······
總之,太多太多好處。
當然也有人拿錢去犯罪的,但這是人的錯,而非金錢的錯。
但是我仍熱相信,只要人越來越富有,這個社會的犯罪率就會減少一大半。
除非那些天生變態而犯罪的人,很多人是太懶,又沒錢,才去想方設法幹很多壞事。
人沒錢,走投無路的時候,什麼騙話都能編得出來。
就像本片的幾位主角,被逼得沒法了,不得不裝富豪姑媽,騙大家一樣。
影片中有句臺詞有點意思:我就是豪門了,為什麼還要錢?那不是豪門,只是土豪。
看來豪,也分三六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