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三畢業典禮。
今年高考成績剛剛揭曉,南京市金陵中學的蔡壯同學憑藉總分429分的優異成績成功拿下南京市理科最高分。蔡壯同學不僅「高分」而且「高能」,編劇主持、作文拿獎、運動交友,他樣樣拿手。在金中,像蔡壯一樣「全面發展型」的學霸比比皆是,是什麼支撐他們「爭優奪冠」?又是什麼為他們提供持續發展的動力?記者邀請學霸代表揭秘「成才之路」。
通訊員 顧健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李晨
典型代表 1
優秀全面!桌球少年考出429分高分
高考總分429分,語文128分,數學148分+38分,英語110分,小高考加5分,物理A+,化學B+,高三(11)班的蔡壯同學在今年高考中發揮出色。據了解,蔡壯此前已獲得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綜合評價錄取資格,復旦、南大也已經聯繫他。
蔡壯高三時曾給自己定下一個「小目標」:語文分數超過自己的體重,數學分數則要超過自己的身高。「我體重130斤,身高178釐米。高考成績揭曉,數學這門學科達到了預期。」 蔡壯分析,自己並非「大神」級的選手,但是他的優勢在於考慮全面,在考場中贏在細緻。「我會把基礎題和中檔題這些該拿的分數都拿到。」對於語文和英語學科,蔡壯認為基礎記憶很重要。「比如高三上學期我就把學校要求的語文課外名句都背完了,英語更是從高一開始就瘋狂背單詞。」蔡壯說,有了背誦基礎,才能進一步進行提升訓練。
蔡壯平時的成績一直穩定在年級前10名。他坦言,沒想到自己高考能衝到第一。「可能我的心態比較平穩。在複習過程中,我很少在意各個學校的招生政策,只管埋頭學習,直至做到看題目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蔡壯初中畢業於金陵中學河西分校,中考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金陵中學。對於金中,他有很深的感情。「金中堅持素質教育,給我創造了發現興趣、發展特長的機會。我高一加入文學社,還選修日語課,體育選修項目是桌球……這些活動讓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還因此結識了一幫志同道合的好友。」
班主任評價:
他最大的優勢是「聰明又踏實」
蔡壯的班主任陳蜜老師告訴記者,高三(11)班是她帶的第一屆學生,作為班主任、語文老師,能夠收到這樣的「驚喜大禮」,她感到很驕傲。「蔡壯平時在學校一直名列前茅,此次考出最高分,其實也在意料之中。」
在陳老師看來,蔡壯最大的優點是嚴謹踏實。「他就是那種頭腦很聰明,但仍然非常努力的學生。他的作業字跡堪比印刷體,作答非常工整。他擔任班級學習委員,高考前一天還在幫忙排考場,把工作忙完才回家。」
「蔡壯還是一個文理科均衡發展的學生。」陳蜜老師介紹說,別看蔡壯是理科學霸,他對語文閱讀、寫作一直抱有強烈的興趣,在省級作文比賽都拿過大獎呢!「他閱讀量很大,涉獵廣泛,甚至讀了很多哲學書籍。」蔡壯參與了學校的紫藤戲劇節,創作並出演《墨子》,他還擔任英語演講比賽的主持人。「蔡壯同學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全面發展型學生。」
典型代表 2
見多識廣!理科學霸把「喝餛飩」寫進作文
高考總分417分,語文133分,數學139分+30分,英語110分,物理A+、化學A+,王亦辰今年高考中考出了非常亮眼的成績。「我做題的速度比較快,語文提前20分鐘完成的,還檢查出一點錯誤,英語也是提前半小時就做完了。」王亦辰透露,自己比較嚮往金融類專業,很可能報考中國人民大學。
談及考試,王亦辰直說自己心態好。「就拿數學學科來說,碰到分數不理想的時候,首先要學會騙自己,暗示自己這不是自己真實的水平,不然心態就容易崩。」除了穩定心態,學習方法和技巧也很關鍵。「我們數學老師常說,刷題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最重要的是吃透題目的思想方法。無論題目怎樣變形,只要抓住內核,對打開解題思路有非常大的幫助。」
王亦辰性格樂觀且見識廣博,崇尚「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比如今年的高考作文,我就聯想到,以前去過的湖北、江西、湖南、上海,廣西等地不同風味、不同做法的餛飩恰恰蘊含了『和而不同』的本質,通過美食透視地域文化,進一步切入主題。」關於英語學習,他認為這門學科更多靠後天努力。「我的作業通常在學校就寫完了,晚上沒事的時候就閱讀英文書籍,每天都背四級單詞,長此以往,無論是語感還是詞彙量,都有了質的提升。」
典型代表 3
刷新歷史!
「少年學霸團」5人一起衝進中科大
金陵中學高二年級12名同學參加中國科技大學「創新班」選拔考試,全部達本科線(11人達本一線)。其中5人通過高考和加試,9月入讀中科大。高二(12)班的丁一甲同學考出了407分的高分,此外物理、化學選修雙A+。丁一甲是競賽型選手,在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四門學科競賽中均取得不俗的成績。他還代表金陵中學、代表中國參加在希臘舉辦的世界中學生教育運動會。
記者採訪發現,這些「少年學霸」的共同特質不只是成績好、競賽強,他們各有特長、綜合素質突出。比如張恩溢常被同學調侃稱為「阿姨」,因為他人緣特別好;劉佳睿在競賽中獲得了信息國一、物理省一的好成績,三門成績也總是在學校名列前茅。同時,作為班長,他還積極參與組織班級的各項活動;孫陳喆能耐心解答同學的問題,是老師得力的幫手;鄭鴻謙特別「抗壓」,在準備化學競賽、小高考的同時,還要參與SM2的筆面試和中科大的考試,而他將每一件都處理得很好。
金中為學生學習理科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和平臺。五大學科競賽課程實行主教練負責制,僅2017年和2018年就分別有19人和15人獲得五大學科競賽「國一獎」(省級賽區一等獎)。在理科教學方面,金中擁有一支師德崇高、功底深厚、經驗豐富的「名師天團」。學校成立了由數學特級教師張松年、物理特級教師徐銳、化學特級教師江敏主持的三個理科「名師工作室」。金中的化學奧賽成績更在全省獨領風騷,培養出第45屆國際化學奧賽銀牌得主吳佩堯和一批保送上清華北大的優秀學生。
學校說
建設金中教育生態是育人的秘訣
為什麼金陵中學能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全能學霸」?分管高三的金陵中學黨委副書記夏廣平告訴記者,在孫夕禮校長倡導的「開放辦學、科學管理、內涵發展、張弛有度、自由成長」的教育生態下,本屆高三年級組在教育教學和育人模式方面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關注學生的精神成長和全面素養。學生的成長是多方面的,高中也是學生塑造品格、完善人格的關鍵階段,高考是最重要的,但不是唯一。反之,成功的理想教育和恰當的動機激發,能夠促進學生學業進步,激發學生潛能。
二是關注教育質量與師生感情交流。我們全力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教學研究與高考研究,精選作業,加強校本研究,實現教學的最優化。同時,高三教師給學生更多的關愛和陪伴,成為學生在高三辛苦日子中的良師,更是摯友。
三是關注體育運動與學生身心健康。重視體育是金中的傳統,高三一年,每周體育課保持三到四節,學校大型體育類活動高三學生正常參加。一天的兩操,特別是下午課間的體能操、拉伸操,我們一直堅持到考試最後一周。同時我們關注學生心理健康,高三開設了心理課程,舉行了心理團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