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吳潔) 今天誰洗碗,對很多年輕人來說是個難題。有人甚至為了不洗碗,選擇吃外賣。對於如何洗碗,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秘笈,鹼水、淘米水……到底哪種方式更好呢?
《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到北京智雲達食品檢測中心,模擬家庭洗碗後進行檢測,發現用吸油紙擦拭、鹼水、洗滌靈、熱水清洗最乾淨。專家表示,餐具清洗不乾淨,會滋生大腸桿菌等致病菌,危害健康。她提醒市民洗完餐具要瀝乾水分,「在外就餐用熱水衝衝餐具無法起到清潔消毒作用,最好選擇正規餐館就餐,衛生更有保證。」
市民詢問 哪種方式洗碗最好?
說起刷碗,沒有人說不會,但如何洗碗省事又乾淨,各家都有自己的辦法。
還有網友說,他家只有吃燜米飯的時候才刷碗,因為他老婆說用淘米水洗碗乾淨,「不吃米飯,碗就堆著」。
還有網友推薦用鹼水刷碗,乾淨又環保。
有社區居民詢問,到底哪種方法洗碗好呢?如何刷才更乾淨、更省時、省水呢?刷完後餐具上是否還會有看不見的殘留,以至於滋生看不到、摸不著的細菌呢?
2月21日,《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到智雲達食品安全檢測中心,模擬幾種常見的家庭洗碗方式洗碗,然後檢測餐具潔淨度。
實驗步驟
檢測用品:6個餐盤,外賣宮保雞丁兩份、小蘇打、洗滌靈、淘米水、吸油紙。
餐具潔淨度速測盒。
檢測項目:餐具清洗後的表面潔淨度。
檢測單位:北京智雲達食品安全檢測中心(檢測為快速檢測方法,屬於初篩,只對樣品負責,檢測結果不具備法律效力)。
檢測原理:食品中的蛋白質和糖類是微生物滋生的載體,也是細菌菌體的組成部分,餐具如殘留蛋白質或糖類物質,可與特定試劑反應出現不同顏色,由此可通過與對照色卡比對判斷被檢物體表面潔淨的程度。
檢測過程
1.將外訂的宮保雞丁分別放入6個小餐盤中,標號。靜置一會兒將菜倒出,分別用清水、熱水、鹼水、淘米水、洗滌靈和吸油紙擦拭6種方式清洗餐盤。
2.先分別用清水、熱水、鹼水、淘米水、洗滌靈水清洗5個餐盤,一個餐盤用吸油紙擦拭後,所有餐盤再用流動清水衝洗乾淨。
3.待餐盤表面乾燥後,滴加2滴溼潤劑。取出一片潔淨度速測卡(方形藥片向下),於餐盤表面10cm×10cm面積範圍內交叉來回輕輕擦拭;然後在速測卡方形藥片上滴1滴顯色劑,1分鐘內藥片變為紫色,可判定被檢物體不潔淨;否則需等待10分鐘,與標準比色板比較確定結果。綠色表示潔淨,灰色表示處於潔淨與不潔淨的邊緣,紫色表示不潔淨,深紫色表示深度不潔淨。
檢測結果
清水難去油 吸油紙擦後清洗效果好
智雲達食品安全檢測中心的檢測人員楊宇斯告訴記者,檢測中發現,最初用清水和淘米水清洗,很難去除餐具表面油漬。檢測結果顯示,先用吸油紙擦拭再用水清洗以及用鹼水、洗滌靈、熱水清洗的餐具檢測卡呈綠色,表示餐具表面潔淨度最好,用清水、淘米水清洗的檢測卡顏色呈綠色,略偏灰,表示基本潔淨。
楊宇斯表示,「因為我們盛放菜品的時間偏短,油不是特別大。且清洗完為儘快檢測,用紙擦拭了水漬,會對結果有略微影響。但總的來說,還是推薦用吸油紙擦拭後再洗、用鹼水或者熱水清洗餐具。但如果油特別大,最好先用洗滌靈清洗一下,再用清水衝洗。」
專家觀點
熱水涮餐具 消毒不靠譜
北京智雲達食品安全檢測消費者體驗中心技術經理、中國農業大學農學博士張玉萍告訴《法制晚報》記者,餐具不乾淨,會滋生細菌,餐具衛生檢測中常見的指標是大腸菌群,大腸菌群是人與溫血動物糞便汙染的指示菌,在餐具上不得檢出。
餐具不潔淨有可能大腸菌群超標,還有可能成為致病菌傳播的媒介,特別是在餐具乾燥程度不夠的情況下,可能導致某些致病菌存活,造成傳染病的發生。
「大家外出就餐時常看到,有人用熱水燙一下餐具。其實熱水消毒不靠譜,這是因為高溫的確能殺死部分微生物,但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比如134℃時3分鐘,115℃時就需要25分鐘。當低於某一溫度,即使時間再長也起不到殺菌作用。熱水衝餐具時間過短,溫度遠遠達不到要求。」張玉萍說。
張玉萍告訴記者,從檢測結果來看,先用吸油紙擦拭再洗或者用鹼水和洗滌靈清洗餐具效果都不錯,但要注意,清洗完的餐具要烘乾或瀝乾水漬,防止細菌滋生。在外就餐,要選擇正規餐館,避免因餐具不潔產生健康隱患。
消費提醒
對於怎麼清洗餐具的問題,張玉萍提醒:
用餐完畢應儘快分類清洗;
先把碗碟按有油和沒油分類,不要把所有碗碟摞在一起,避免油漬互滲,增加清潔難度;
先清洗無油餐具,盛粥、盛飯的碗,風乾後會變得難以清洗,沒風乾前用水清洗兩遍就很乾淨;
有油餐具先用吸油水擦拭或先用鹼水、熱水、洗滌靈水清潔,再用流水清洗;
如果碗碟裡有動物油脂,建議先用吸油紙擦拭後再清洗,避免經常將動物油脂倒入下水道引起堵塞;
存放碗碟要瀝乾水分或烘乾,如用毛巾擦拭碗碟,要保證天天對毛巾進行蒸煮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