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買貴的不如買對的,那麼當你面對5元一斤的雞蛋和12元一斤的雞蛋時,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雞蛋
我們知道,養雞場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以蛋為主的蛋雞,一種以提供肉為主的肉雞。
雖然人們也會食用蛋雞的肉,而肉雞也會產蛋,但它們在飼養方面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雞的品種不同,養殖蛋雞的農戶會選擇產蛋量較高的種雞,比如:洋雞蛋,因為洋雞蛋每年可以產蛋300多枚,而土雞每年只能生產120枚左右的蛋。
其次餵養的飼料也不同,由於肉雞主要是食用肉,如果肉雞能早一天出欄則意味著能夠少餵一天飼料,也意味著能夠早一天收回成本。一般而言肉雞的生長速度較短,大約42天就會出欄。
為了能夠讓肉雞早一些出欄,農場主會選擇餵養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飼料。
而蛋雞主要使用添加了玉米、麥麩、魚粉等飼料,蛋雞絕對不能吃肉雞的飼料,因為肉雞飼料中蛋白質較多,而蛋雞一旦體內脂肪過多就會導致不產蛋。
除此之外,管理方法也不同,蛋雞由於生長周期長,不易染病,所以農場主更需要注意飼料的配比。但肉雞生長周期短,而且生長速度快,大約42天即可出籠,更易染病,因此農場主會為它們使用抗生素,這也導致了肉雞備受人們詬病。
無論是肉雞還是蛋雞,由於生產管理可以批量化操作,生產量大,因此市場價格較為便宜。
但由於速成肉雞在近些年來因濫用抗生素、雞瘟等原因備受人們詬病,導致了以慢養散養的本地雞強勢崛起,而它的出現也打破了肉雞和蛋雞的分界線。
本地雞
本地雞就是我們常說的土雞,本地雞除了品種和蛋雞以及肉雞不同之外,管理方式也不同。
通常情況下人們會採用散養在山坡上,或者散養在果園中,平時除了飼料之外,雞可以在山坡果園之中尋找蟲子、草籽等食物。
本地雞的生長周期較長,最快也需要半年出欄,慢則需要1年左右。由於生長周期較長,所以本地雞在生長過程中也會產蛋,這就是土雞蛋。
由於本地雞的產蛋率相對於蛋雞而言比較低,所以本地雞蛋供應量不如蛋雞多。由於本地雞養殖方式更接近大自然,所以很多人比較認同本地雞蛋,以至於人們對本地雞蛋的需求量較高,因此本地雞蛋的價格較為昂貴。
而蛋雞由於生產量大,所以價格較低,但即使是這麼低的價格,養殖蛋雞的養殖戶都能夠收回成本,因此我們才可以只花費5元就能買到1斤雞蛋。
土雞蛋和蛋雞營養有什麼區別嗎?
實際上,土雞蛋和洋雞蛋的營養價值真的有區別,但令人驚訝的是,並不是土雞蛋的營養成分更高,反而洋雞蛋的營養成分更高一些。
科學博主:超級健康實驗室曾經比較了兩者的成分區別,分析發現洋雞蛋的蛋白質、微生物、鐵、鎂、核黃素等含量都比土雞蛋要高。而土雞蛋的膽固醇比洋雞蛋高,但膽固醇應該少吃為好。
這可能會顛覆所有人的認知,畢竟在我們的印象中,蛋雞生活環境不如本地雞好,活動量也不如本地雞,吃的食物也不如本地雞。
但其實,洋雞蛋的營養含量之所以更高,是因為蛋雞作為一種提供雞蛋的雞,人們已經在品種的選擇上做了多次育種。在飼料的選擇上,科學家們已經為蛋雞設計了營養全面,更適宜下蛋的飼料。
而且,蛋雞在養殖過程中,雞舍都會定期消毒,衛生條件較為乾淨,整個養殖過程都在人類的監控之下。
而本地雞並不是單一為提供蛋而培養的品種,而是肉蛋兩用,因此蛋的品質不如精挑細選的洋雞蛋好。
再加上本地雞是散養,散養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微生物等,安全衛生方面不可控。
但是你可能會問,為什麼土雞蛋吃起來比洋雞蛋要香?
這是因為土雞蛋中的膽固醇含量較高,吃起來更綿軟、香味更濃。但膽固醇並不是好東西,最好要少吃。
總結
我們總以為,是品質決定了價格,其實並不對,是供需決定了價格。如果一種雞蛋的產量較高,多供於求,那麼該雞蛋的價格就會降低;反之價格就會上漲。
在市場上5元一斤的雞蛋,就是因為飼養蛋雞的養殖場較多,市場供應量充足,因此價格較低。而土雞蛋由於產量較少,再加上人們普遍認為土雞蛋更有營養,導致需求量大,以至於土雞蛋價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