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威脅商店關門餐館無客 紐約唐人街幾成空城

2020-12-28 搜狐網

原本人潮熙攘的堅尼路,27日冷冷清清,車少人少,儼然一座空城。美國《星島日報》

許多商鋪選擇在風災臨境的兩天內停業休息。(美國《星島日報》)

  中新網8月29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隨著颶風艾琳臨境紐約,全市地鐵、公交車等公共運輸系統於27日午時起全線關閉,令曼哈頓華埠的人流從午後起出現明顯銳減,八成以上的店鋪、食肆、銀行拉閘停業,平日人潮熙攘的華埠如今儼然一座空城。

  由於公共運輸系統全線關閉,令不少家住曼哈頓島外、臨近最後一秒到華埠搶購食品的民眾,紛紛選擇乘坐午時之前的地鐵離島。家住布魯克林威廉斯堡地區的劉老先生,每日早都要到華埠吃早餐、喝咖啡、讀報的習慣,風雨無阻,27日特別趕早到華埠草草地例行吃早餐,買了中文報紙便行色匆匆地趕乘地鐵離島回家。

  由於交通不便,華埠的人流在午後銳減,許多店鋪或提前選擇連續兩日停業,或在27日午後便拉閘停業,貼出告示知會顧客。位于堅尼路交東百老匯的明豐閣餐廳,職員表示早餐時間仍正常營運,但午後起至28日全天將停止營業,主要是避免風災影響,同時風災之前便已客人稀少,老闆便決定提前關門放假。勿街粥面軒餐廳考慮到捷運交通的變化,27日給家住皇后區、布魯克林區的員工放假,只有居住曼哈頓的員工才需返工,方便員工上班放工。

  作為平日為熱鬧的福州街,東百老匯上九成的餐館、雜貨店27日鐵閘緊閉,連大型的東方酒樓、麒麟金閣都事先選擇停業兩日,整條街上僅有兩、三家福州小吃店還開門勉強營業,但店中入座的客人卻寥寥。華埠的堅尼路、勿街、格蘭街等街道上,多數清一色的鐵閘拉下,行人匆匆,街市冷冷清清。

  僅有幾家仍維持營業的華人超市、菜檔、魚鋪內,一些顧客趕著最後一班車儲存食品,尤其是德昌市場內的熟食最受歡迎。勿街上的幾處菜檔,業者百無聊賴,只好對著擺放整齊的蔬菜發呆。業者介紹,早上11點前生意好得很,許多師奶趕最後時間來搶貨,但雨一下、地鐵一停運,客人便散了。

  遊客、訪客、購物客人流稀落,車流銳減,華埠的街道一下子空了許多,原本一位難尋的街邊停車,當日確是隨處可覓。由於颶風造訪,紐約市路邊停車咪錶收費暫停。

  一位本欲投幣的司機在了解情況後表示,這個優惠一點都不好,寧願投多點幣,也不希望颶風來。

  當絕大多數店鋪選擇關門休息的時候,仍有一些餐廳照常開門迎客。位於愛烈治街50號的長興樓,業者王先生表示,風災來不來,大家仍要照常吃飯,何況當大家都關門的時候,唯獨照常經營的餐廳自然會備受歡迎。長興樓在本周末都將照常開門營業,經營時間不變。

  王先生說,許多在外州打工的移民回紐約,由於長巴線路停開而被滯留在華埠旅舍,是餐廳風災期間的潛在客源。此外,還有不少居住在華埠的鄉親,由於這兩天風災不需返工,趁此機會小聚小酌,餐廳也將全力為他們提供服務。(陳帆)

  作者:陳帆

(責任編輯:UN015)

相關焦點

  • 紐約唐人街餐館停擺,復工重啟困難重重
    中新社·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的陰影仍盤旋在紐約上空,唐人街的中餐館被恐懼籠罩,許多店鋪已關門停業。《華盛頓郵報》5月16日報導,早在紐約正式推行社交隔離、停止堂食之前,周梅(Mei Chau,音譯)餐廳的生意便已大不如前——自1月下旬開始,她的餐廳每周都會減少20%的生意,直到有一天,餐館只接了3個訂單。周梅認為,門店生意不佳是因為人們擔心來到曼哈頓唐人街會感染新冠病毒。
  • 颶風「桑迪」重創法拉盛華商 中餐業生意額跌七成
    颶風「桑迪」重創法拉盛華商 中餐業生意額跌七成      颶風「桑迪」美東時間29日晚在美國新澤西州大西洋城附近登陸,對紐約等地造成嚴重影響。
  • 紐約擬禁止魚翅買賣 唐人街店鋪及餐館生意或受影響
    環球網實習記者朱海淼報導,紐約一些州議員2月21日已經提出禁止魚翅買賣的草案,這或將影響唐人街一些店鋪和餐館的生意。美國中文網2月22日援引《紐約時報》的報導稱,紐約當局21日效仿西部一些州的做法,宣布了一項法案,禁止擁有和銷售魚翅,該法案將在2013年實施。加利福尼亞、夏威夷、俄勒岡等州已經通過了類似的法案。
  • 墨爾本唐人街:這裡非常的乾淨整潔,沿街開滿了中國的餐館和商店
    墨爾本是澳大利亞很受歡迎的旅遊城市之一,這裡的旅遊資源豐富,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墨爾本唐人街。墨爾本唐人街的街道上很多至今保留著傳統中式建築,在這裡我們可以在芳香撲鼻的亞洲佳餚中,感受這裡的歷史氣息,這裡的街道上的很多標牌都是用中文書寫的,在異國他鄉,能夠看到自己國家的文字,是很興奮的,這裡非常的乾淨整潔,沿街開滿了中國的餐館和商店,不僅中國人喜歡來,當地人也很喜歡來這裡遊玩,走在這裡的街道上,看著這裡洋溢著中國特色的建築,給人一種很親切的感覺。
  • 全美中餐館遭遇生存危機 唐人街的老闆正在用美食溫暖著紐約人
    Womply報導稱,由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大流行,美國各地的餐館都面臨停業,但中餐館是迄今為止受影響最嚴重的行業。倡導者警告說,如果沒有針對性的政府干預,許多中餐館將無法生存下來。在紐約唐人街,早在正式推行隔離政策之前,中餐館乃至亞洲餐館的生意就已經直線下降,而在最近一個多月,業主甚至用「鬼城」形容這片往常熙熙攘攘的街區。
  • 美國唐人街一度淪為「鬼城」,正掙扎自救
    紐約中華公所主席於金山(Justin Yu)直言:「我對今年冬天將要發生的事情並不那麼樂觀。」在紐約:「他們不可能在其他社區重新開始」今年夏天,處於疫情高峰期的紐約市推出了「開放餐廳」計劃,一時間,曼哈頓唐人街狹窄的小巷再次擠滿了人群。
  • 紐約客牛排為何能上國宴 乾式熟成牛排講究多
    美國的紐約客牛排、法國的肥鵝肝、吉爾吉斯斯坦的甜口鹹口兒美食都會在徵服你的味蕾的同時,讓你真正走進當地文化中。【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侯王芳】習特會餐桌上有一道地道的美國本幫菜——紐約客牛排,這是上等的無骨脊肉,肉裡均勻地分布著大理石油花,比最嫩的菲力牛排有嚼勁。它並非紐約特有,它還有個名字叫堪薩斯城牛排。
  • 唐人街:疫情之後,還會好嗎?
    雪梨的餐館開放堂食的第一天中午,位於唐人街附近的「釣小宴」迎來了一撥客人。餐館執行董事王文珺熱情地向他們推薦「禁足」期間她研製的幾道新菜,客人吃得很開心,王文珺更開心。「禁足」在家期間,王文珺一直在琢磨新菜,為復工做準備。一些老主顧和朋友嘗過後,都紛紛點讚,這讓她對「解封」後重新開業更增添了信心。「疫情給我們的生意模式、日常生活都帶來了很多改變。」
  • 紐約客「走西口」 | 南方周末
    為了讓這張「美國臉」看上去不那麼顯眼,他特意央求中文老師取了一個中文名:歐逸文——他是美國老牌雜誌《紐約客》的駐華記者。抵達東京後,歐逸文找了一家賓館。在朋友推薦下,聯繫上一位樂意充當翻譯的日本年輕人,兩人立刻進入工作狀態。他們先是拜訪了兩位政府高級顧問,去他們家中及辦公室坐了坐,兩位顧問都是救災和核問題處理的負責人。
  • 舊金山的唐人街,是美國西部唯一一個可與紐約唐人街相比的地方
    舊金山的唐人街是美國西部唯一一個可與紐約唐人街相比的地方,交叉處為其中心形成。這裡大約有八萬餘名華僑居住,完全是一個城中之國,異國情調十足。雖然舊金山最壯觀的聯合廣場以及西部金融中心就位於唐人街旁這邊街道有點狹窄,停車位比較難找。
  • 華裔逐漸離開紐約唐人街 商販何去何從?
    2018年2月,紐約唐人街舉行春節慶祝活動。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原標題:美媒:華裔逐漸離開紐約唐人街 商販何去何從?美媒稱,儘管紐約市的華裔人口持續增長,但曼哈頓唐人街的華裔居民人數正在減少。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21日報導,唐人街居民、社區業主簡·李說,「我們社區的華人之所以能夠不斷為維繫社區提供養分,原因之一就是這些商販的存在,人們對社區高階層化改造的想法是,一杯咖啡要8美元,但在這之前你會看到的是,為社區提供便宜食物的魚販子或水果商沒有了。」
  • 美國唐人街TOP榜
    據說舊金山的唐人街是除亞洲地區外全球最大的華人社區。從大商品到小玩意,這裡的購物一定讓您心滿意足。魚類市場、中餐餐館和各式各樣的商店,無不體現著濃濃的華人風情。二、紐約今天的紐約唐人街,已擴展為45條街道,面積超過4平方公裡。
  • 堂鬥:19-20世紀紐約唐人街的械鬥與火併
    不管是威脅、談判,還是關閉唐人街的賭場、鴉片館,驅逐這裡的未婚白人婦女,逐門逐戶搜查武器、逮捕疑犯,將慣犯收押入獄乃至處以死刑,都毫無作用。唐人街,這個脫離管控、令人絕望的地方,讓紐約縣地方檢察官喬布·班頓一籌莫展。儘管他想盡了一切辦法,但是紐約各堂口間的殺鬥仍在繼續。這裡曾有過和平的希望。
  • 紐約唐人街非法假貨買賣猖獗:500美元可買6個LV包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僑報紐約網」11月23日報導,日前,紐約曼哈頓(Manhattan)唐人街的的非法假貨買賣再次引起關注。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秘訪調查發現,從品牌錢包到高端珠寶,許多買家都願意花費數百美元來購買非法假冒產品。
  • 美國唐人街的別樣風情
    據說舊金山的唐人街是除亞洲地區外全球最大的華人社區。從大商品到小玩意,這裡的購物一定讓您心滿意足。魚類市場、中餐餐館和各式各樣的商店,無不體現著濃濃的華人風情。▶ 紐約走出浮華的紐約市第五街百貨商店,漫步在熱鬧的唐人街市場,確實是一番獨特的體驗。站在熱鬧的街市,向北望去,你便可以看見帝國大廈矗立在前方。但環顧四周,到處都是中文單語標示。
  • 華裔逐漸離開紐約唐人街,商販將何去何從?
    隨著唐人街人口的變化,養活這個社區的食品雜貨店和特色食品店將會發生什麼?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21日報導,唐人街居民、社區業主簡·李說,「我們社區的華人之所以能夠不斷為維繫社區提供養分,原因之一就是這些商販的存在,人們對社區高階層化改造的想法是,一杯咖啡要8美元,但在這之前你會看到的是,為社區提供便宜食物的魚販子或水果商沒有了。」
  • 村裡都是紐約客
    人們懷著美國夢陸續離開這裡,幸福指向的終點站是那個13小時時差的遙遠城市——紐約。這個按捺不住強烈改變願望的村莊是整個長樂市的縮影:村民不在紐約,就是在去紐約的路上。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偷渡成了人們從現實中解脫的最好辦法。經過半個世紀的接力移民,真正的曹朱村已經遷往美國。如今在美國的村民已經有三千多人。這裡的村莊反而像是被遺忘在大洋此岸的飛地。即使在村口曬太陽的一溜嬰兒車,裡頭躺的也基本上是美國公民——他們遠在紐約的父母因為每天要繁忙工作13個小時,才不得不把孩子送回家託老人們餵養幾年。
  • 俄禁止境內現唐人街 盤點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全文)
    街道兩側林立著各種風味的中餐廳,以及出售中國傳統工藝品的商店。街道旁還有中藥店、肉鋪、魚店、青菜店、海味乾貨店、茶餐廳、藥材店、雜貨店,華僑也都喜愛來此購買日常用品。在這裡你還可以看到中國陶器、茶葉、寶石等。農曆正月時,還會有舞龍舞獅。另外唐人街的廣式飲茶也很有名,每到早茶時間多家餐廳都會客滿,可謂生意興隆。 「千禧門」是溫哥華唐人街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 一年將過,疫情未走,各國唐人街都怎麼樣了?
    疫情造成了美國社會經濟急劇萎縮,唐人街更是首當其衝直面壓力。遊人減少、商鋪陸續關門……過去熙來攘往的街區現已門可羅雀。資料圖:當地時間9月6日,顧客在美國舊金山唐人街街頭用餐。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舊金山唐人街一家經營著中國工藝品的商鋪正準備歇業。從業已有54年的店老闆埃迪·歐解釋說,疫情不是他關店的唯一原因。
  • 唐人街,永不消褪的文化符號
    這裡就是已被美國政府列入國家史跡名錄的紐約曼哈頓唐人街,美國人稱「中國城」。曼哈頓唐人街相傳形成於19世紀90年代。當年最早移民到美國西海岸的中國人,因加州通過了《排華法案》遭受排擠,遂向東海岸遷移,首站落腳於紐約曼哈頓島東南隅。隨著人口不斷增加,唐人街逐步擴展至今日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