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廣東媳婦最怕日日要煲靚湯?學會這碗湯,健脾祛溼趕走暑氣
最怕日日要煲靚湯,要煲……靚……湯……
《外地媳婦本地郎》中一句調侃的歌詞,貼切的形容出廣東人的飲食生活,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
煲湯是廣東人最為普通又不可缺少的日常,對於大多數廣東人來說,一生的時間,都要跟靚湯打交道「一碗老火靚湯下肚百病全消」。
自古以來,湯在食療藥膳中,是滋補津液必不可少的一種方法。《呂氏春秋》記載了煨湯的真諦:凡味之本,水最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變,則成至味。而且,湯的味美鮮香、營養豐富,不失為滋陰生津的滋補之上品。
曾經看到,有人說,「這煲湯沒什麼稀罕的,跟東北大亂燉差不多,一鍋食材加上清水,熬個把小時。」
此言差矣,其實煲湯是大有內涵。中國傳統的藥膳絕不是食物與中藥的簡單相加,絕不是一加一等二那麼簡單,而是由藥物、食物和火候三者精製而成。
湯料,選材講究
首先煲湯講究用料搭配,並且喝湯要對應季節,才能達到醫家所說的進補有道。據史書記載:「嶺南之地,暑溼所居。粵人篤信湯有清熱去火之效,故飲食中不可無湯」。
主料的選擇以中藥材在煲湯中佔據著重要位置,按照湯的涼熱來配料,還要隨著季節的轉換而改變,清補的可加入涼性材料,熱補的可加入熱性材料。如百合、蓮子、淮山、紅棗、枸杞、山藥、黨參等都是家常煲湯常備的材料,但原理同樣是涼熱分明要適宜。
火候,是煲湯的關鍵
老火靚湯,對於火候的要求十分講究,時間長有煲好幾天的,大火燒開,小火慢燉,先燉4個小時,再煲3個小時,這就是傳說中的「煲三燉四」。
通常煲湯需要3個小時,但是不是時間越久就越好,煲湯的時間要根據食材而定,時間太久湯內會產生嘌呤影響健康。通常魚類1個小時左右,雞湯或者排骨2到3個小時。
砂鍋,是煲湯的好器具
燉蹄花的川渝嬢嬢、煲蓮子花生排骨湯的廣府阿嫲、做醃篤鮮的上海阿奶、煮豆皮排骨湯的江浙阿婆、還有北京奶奶煮的酸梅湯,選一口稱心稱手的砂鍋,煲一鍋好湯,是中國人慣用的生活方式。
用砂鍋煲出來的湯,鮮濃、夠火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廣東老火靚湯。砂鍋的封閉性比較好,加上本身的特殊材質,受熱均勻,升溫快,因此保溫效果也是十分不錯的,溫度高入味就很充分了,可以防止食材在熬製過程中營養的流失,原滋原味;湯底鮮甜。
食譜:參蓮山藥湯(3-4人份)
老火湯裡的參蓮山藥湯,可滋陰護肺、益氣健脾。
參蓮山藥湯,此方配以黨參、蓮子、淮山、元肉、瘦肉。其中,黨參入湯,能緩解脾胃虛弱,氣血兩虧,改善微循環、增強造血功能。淮山,別看它的模樣貌不驚人,但卻有補氣、益肺、固腎等功效,蓮子、元肉是清心安神,滋陰潤燥的佳品,加上瘦肉增香提鮮。
參蓮山藥湯,煮好的湯純香可口,清甜味美,瘦肉質滑爛,山藥、蓮子綿軟微甜,不宜添加過多的調料,覺得鹽也可以省略,原汁原味的口感更誘人。
材料:黨參30克、蓮子30克、淮山60克、元肉15克、瘦肉100克
調料:鹽
做法:1、瘦肉切片
2、材料洗淨
3、將瘦肉和藥材一起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
4、武火煮開,轉小火煲二小時左右
5、以鹽調味即可
廚房小語:水一次放足,中途切忌加水。如果一次喝不完,可放入冰箱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