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科幻迷張小北:想用《拓星者》探探科幻電影路

2020-12-21 1905電影網
共7張

1905電影網訊 幾個月前,在這句回答下,他po出一張手機拍攝的照片: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魔鬼城的荒漠上,夜幕低垂,一顆星星在橙藍漸變的雲間閃爍,人物剪影依稀看出是扛著設備的劇組人員,這一幕,就像這部科幻電影的名字:拓星者。


昨天,《拓星者》釋出第一張官方海報,沙土掩蓋下,外骨骼手臂緊握取水器,再次印證了片名——一場異星荒漠上的末日求生。怎麼有點眼熟?有人笑稱,我們終於找到了《星戰》裡盧克斷掉的那截胳膊。


導演張小北就是一個看《星戰》長大的科幻迷,平時,你會聽到這個死忠粉在各種場合不斷提起這部電影,還有它劃時代的意義:星戰過後,科幻片才從B級片升為A級,進入大眾視野。某種程度上說,他也在拍一部中國的星戰:一部希望為中國科幻電影提供一些行業標準的作品。

 

《拓星者》改編自原創國漫,一個土生土長的太空歌劇,這個故事好在哪兒?是導演個人喜好,還是因為它容易改編?


「我喜歡這個故事,因為它雖然是用科幻的方式去講述,但故事的內核和情感,仍然和我們每一個當下的、普通的中國人都有關聯。」張小北說,「不過,這個故事肯定是基於我個人喜好,因為我首先要尊重自我的內心。


對於現在的中國科幻電影來說,我們還不知道什麼是能成功的故事,更談不上最容易成功。但是,如果我尊重了自我內心的表達,那麼我和同伴們才能在漫長無邊的疲憊旅途中一直保持著對未來的信心。」


在向「中國科幻」邁進的漫漫旅途中,不少人曾走進誤區,因為好萊塢電影的耳濡目染,錯把科幻片等同於大特效。但張小北是走得最冷靜那個,幻想題材天然對CG有要求,但他願意著眼於更切中要害的地方:物理特效、科學準確性和故事本身。這些,也是觀眾常常忽略的部分。


《拓星者》的故事由一起飛船事故開始,劇組製作了一個高精度的飛船模型,將高精度的模型和CG畫面結合拍攝,而張小北談起道具和模型製作,十分興奮:一般來說,這是科幻片中最費事,但也最有趣的部分。


「在同等時間和金錢成本下,模型拍攝的質感是好於CG的,最終的鏡頭數量也是比CG便宜的。物理特效不僅僅只是做一個漂亮的模型,而是要和完整的視覺流程配合。這裡面有很多「第一次」的探索,基本都是辛酸淚。」


在上海電影節的論壇上,他曾提到製作飛船的過程,模型的CAD圖打開要一個小時,有5700多個面。每次做模型,都是一幫小夥子在屋子裡噴漆手繪。儘管是這麼小的一個片子,卻除了動作捕捉,用上了所有的電影拍攝技術。在國內物理特效團隊缺乏供應鏈的情況下,這部電影全部採用中國團隊製作,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我們作為應用者,目前只能儘量給國內團隊提供機會,並和他們共同成長。」


另一方面,張小北也試圖在故事的科學性和美術效果中取得平衡。


在昨天流出的概念圖中,影片外景空鏡中有一個巨大的半透明月亮,如果按照「洛希極限」去計算,一個在視覺上如此巨大的衛星,其實很難維持:離得太近的衛星會因為引力而逐漸解體。張小北認為,如果科學和美學二者衝突,電影製作者就要權衡,在儘量準確的標準上,哪一個對觀眾更重要:


「只要是科學的,它就是一定是簡潔而美的。用這種方式去呈現外星環境,其實是性價比最高的一個選擇。最後我們還是選擇了視覺效果第一,沒有過多考慮「洛希極限」的問題。畢竟,科幻電影並不承擔科普功能,我們首要的工作是給觀眾提供娛樂。」

 

《拓星者》是一部看上去有大片氣質的作品,它所引發的擔憂和不安,也與最近幾年國內的其他科幻片試水者類似:元素太多,玩得太大,一不小心崩掉怎麼辦?


張小北曾表示,《拓星者》是科幻動作和冒險片,包括了太空歌劇、賽博朋克和廢土這三種亞類型。可以說,每一個都在世界科幻影史上有數不清的典型作品。在他看來,這種細分其實對普通科幻迷沒什麼意義,「強調類型片的概念,就能滿足消費預期。」


我們常說科幻片是類型片,但它又不是一個類型概念,不像西部片、偵探片或驚悚片那樣有著明確的模版,或者說套路。舉例來說,西部片對場景轉換、人物言談,甚至是情節設置都有一套完整的規範,開場先製造怎樣的矛盾衝突,哪一幕場景要切換到小酒館,很可能都有規律可循。但看看《西部世界》,科幻作為一種類型元素融入敘事,最終還是回到了故事本身。


這也可以解釋科幻片中的」中國式尷尬「:一方面,好萊塢電影中越來越多地出現了中國元素,近一些的例子如《火星救援》中的中國國家航天局、《金剛:骷髏島》《變形金剛》中的中國面孔,常常引發影院裡尷尬的笑場。另一方面,中國元素和中國人的形象似乎永遠徘徊在科幻片的外圍,難以真正融入敘事,就像張小北舉的例子,「鋼鐵俠落地,頭盔一打開,裡面一張中國人臉,這種不適合尷尬會變成笑場。」原因就在於,中國觀眾對科幻片的認知和理解絕大多數來自好萊塢,剛開始嘗試開闢國產科幻片的電影人,其實並不知道觀眾能接受什麼類型的科幻故事。


張小北坦言,受制於成本和經驗,目前還「無法跳過基礎環節直接去耍花槍」,只能「先依託國內觀眾已經比較熟悉的電影類型,然後做類型混搭,看最後觀眾可能接受什麼,然後再積累經驗,繼續改進。」


因此,「中國人拍不好科幻片」其實就是一個偽命題,因為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影。這不僅僅是用電腦特效做出酷炫的機甲,而是堪比創世紀,大到架構出完整的世界觀,小到顧及這個世界裡人類的衣食住行。沒有這些東西,只講一個科幻外衣下的人文故事,觀眾是不會買帳的。


作為一部從漫畫開始就完全原創的本土科幻作品,《拓星者》打算率先「踩坑」:盡力按照中國人的情感方式去講故事,然後在成本範圍內,依靠國內的實際技術水準,在視覺呈現上儘可能結合觀眾熟悉的科幻類型片元素,混搭出一個全新的結果。

 

在《拓星者》的製作過程中,張小北曾與未來局商討過影片的部分技術細節。比如上面提到的半透明的月亮,在實際操作中要怎麼實現,就是在一次會議中提出的非常具體的問題。經未來局介紹,張小北聯繫到了北京天文臺的天文學家,計算了這顆衛星可能的物質類型、大氣組成,甚至大小和軌跡。這種基於科學理論的幻想,是科幻作品真正獨特的魅力。


「好的科幻電影是,當你剝離了科幻之後,整個故事就失去了無限可能性。」未來局影視部總監鄧韻這麼說。


國內科幻影視行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從業者只理解了科幻的元素,而不清楚什麼才是科幻的內核。這種建立在美國大片基礎上的理解,簡單來說,帶來了一種「混搭」式畫風。機器人、外星人、人工智慧、時間旅行,只要看過幾部好萊塢製造,都能在劇本中塞進幾個這類經典元素。但這每一個看上去簡單的元素,都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建立起了自己的演變規律和路徑,這些隱藏在大機器人電路中的思想內涵,才是一部科幻片的精神所在。


《機械姬》整部電影只講了一個人工智慧,但導演把她背後相當悠久而深遠的發展都挖掘出來了。《黑鏡》把科幻裡的「陳年老梗」,推到極端,逼著觀眾直面事實。《真實的人類》講的依舊是人與機器人界限模糊後的世界,但導演們把人的狀態摸得太透了。當作品中突然介入一個科幻元素,馬上就能營造出一種疏離卻又與自己生活相關的氛圍。


但在國內的很多從業者看來,「科幻」二字只是讓作品看起來更酷的機甲外殼,給故事提供了某種程度上的合理性,讓穿越時空的冒險似乎說得通。但這種並不基於科幻內核做出的思考,以及由此得出的結論,都來自對這一類型本身的誤解。


太遠的未來先不說,講一個近未來的故事怎麼樣?都是些身邊的日常,總能講清楚吧?


不少電影喜歡把場景設置在「近未來」,但其實這樣的故事並不好講。近未來離日常生活太近了,需要對人物心理和行為的推演、詳細的社會設定,以及真實可信的技術細節,才能讓觀眾買單。比如常年居於科幻片熱門話題前列的人工智慧和虛擬實境,已經伴隨著機器學習技術的日益成熟和VR設備的湧現,這些新奇概念一隻腳踏進了現實世界,觀眾自然會對其產生需求和期待。


「最難做的不是科幻,最難的是講故事。覺得自己能寫好一個不是人的AI,可以你連人都還沒觀察明白呢。」鄧韻補充道。


在中國科幻類型片尚一片空白,沒有例子可以分析的現在,有像張小北這樣願意去踩坑探路的人,我想是值得我們去相信和期待的。

相關焦點

  • 科幻冒險題材電影《血隕狂沙》開機
    《血隕狂沙》導演兼編劇張小北2020年8月28日,由著名導演張小北編劇並執導,白力嘎、黃濤、諾米娜、劉雪帆、桑平、郝鵬飛、王寧、符敏睿等演員出演的科幻冒險題材網絡電影《血隕狂沙》在阿拉善正式宣布開機。據悉,《血隕狂沙》囊括了動作、冒險、怪獸以及科幻等多種類型。故事背景發生在當下,講述了一群隕石獵人為了一塊天價外星隕石來到戈壁荒漠,遭遇神秘巨型沙蟲的故事。該故事探討了現代人在絕境之中,遭遇友情、親情、金錢、欲望以及怪獸的複雜交織與碰撞,並最終在迷茫中戰勝自我,重獲新生。
  • 海內外專家探討:東方科幻電影怎麼拍
    時光網訊近日,首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正式落下帷幕。作為國內首個科幻電影主題的國際型跨界文化活動,藍星球科幻電影周開創了中國在科幻電影展映、主題論壇、國際合作以及跨界對話等多方面的新視野和新格局。藍星球·STAR獎:《地下室富翁》頒獎詞:《地下室富翁》取材於現實,用科幻元素將其荒誕化處理,引起普通觀眾的強烈共鳴和愉悅的觀影體驗。
  • 2020中國科幻大會開幕 中國科幻電影將進入怎樣的發展新階段?
    一系列促進中國科幻產業發展的相關舉措也陸續發布。在這些措施的支持下,中國科幻電影將進入怎樣的發展新階段?2019年,一部《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時代。它打破了以往好萊塢科幻電影在中國科幻電影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在此之後,《上海堡壘》《瘋狂的外星人》等陸續上映,中國科幻電影在不同類型上都做了積極嘗試。然而,我國科幻電影的製片機制仍然偏弱。
  • 印象金爵|中國科幻電影尚在起步階段 未來凸顯文化自信是關鍵
    6月17日下午,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科技·未來——科幻電影的想像空間」論壇舉行,與會嘉賓就中國科幻電影當下的發展狀況,未來中國科幻電影需要突破的難點展開深度對話。不過,貓眼研究院院長、首席科學家劉鵬表示,中國科幻電影還處於起步的早期階段。從觀眾認知的角度,目前中國科幻電影的題材還存在過於單一、製作水平不一、圈層受眾群有待進一步開發的問題,「現階段觀眾中年輕觀眾並沒有養成,未來想贏得更好的票房,可以探討怎麼在年輕觀眾或者是下沉女性觀眾中有所影響。」劉鵬表示。
  • 追夢廿年張小北,從《第10放映室》策劃到導演
    對於很多80後、90後電影迷,張小北策划過一檔備受歡迎的電視欄目——《第10放映室》。對於電影圈內,他於2000年創辦了國內最專業的預告片公司之一「太空堡壘」。對於觀眾,他更是一名編劇、導演,曾任電影《李獻計歷險記》和《匹夫》的聯合編劇,自編自導科幻電影《拓星者》。
  • 「藍星球」柏林拓展中國科幻電影「朋友圈」
    23日晚間,中國「藍星球科幻電影周」作為國內首個科幻電影主題的國際跨界文化活動,攜去年獲獎影片在此第一次海外亮相,「藍星球」的「朋友圈」新增了一大批科幻好友。「藍星球」作為中國科幻電影的新興力量,與傳統意義上的電影節類活動不同,致力於將科技與影視結合,併兼顧科教與科普等多個方向,開創了中國在科幻電影展映、主題論壇、國際合作以及跨界對話等多方面的新視野和新格局。
  • 2020年好萊塢這8部科幻電影,哪一部會是科幻迷的最愛?(上)
    當下對科幻電影的定義已經越來越寬泛。《星球大戰》這樣的太空歌劇,仍可以歸屬到科幻電影的範疇。漫威、DC這樣的超級英雄電影,雖然也少不了科幻元素,可將之歸入科幻片就顯得有些牽強。很多科幻迷對科幻電影的要求甚至更為嚴格,所謂的硬科幻才是他們的心頭好,連國產電影《流浪地球》這種都可能覺得不夠「硬」。
  • 2019年真的能稱為「科幻元年」嗎?
    作品講述兩個公司職員,在睡夢中來到六十年後的上海,被大學教授用科學手段「復活」,面對新世界鬧出許多笑話。影片出現了不少基於當時科學水平的「高科技」,比如天氣控制室、機器人、視頻通話,等等。《小太陽》1952年中國誕生了一部名為《小太陽》的電影,這部電影是劉慈欣心目中國產科幻的開山之作。
  • ...星球科幻電影周評審團 探索科幻多元影像 曝「宇宙和弦」主題海報
    正應和了本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的主題「共情」。第二屆藍星球日程曝光 科幻是影像、對話,也是生活方式在疫情席捲全球、時代面臨巨變之下,藍星球積極探索科幻對於時代的意義從今年2月和9月藍星球在柏林和威尼斯展映分享中國科幻電影,到本屆藍星球的活動日程上,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活動環節。
  • 國際化成藍星球科幻電影周關鍵詞
    新華網南京12月2日電(記者沈汝發)2日,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組委會發布信息,本屆電影周自9月面向全球徵集影片和創投項目,共徵集到297部影片,來自德國、日本、波蘭、法國、丹麥、挪威等21個國家和地區。
  • 電影《湮滅》在京首映 重量級嘉賓解讀科幻魅力
    網易娛樂4月11日報導 4月10日,由「科幻屆新貴導演」亞歷克斯·嘉蘭執導、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好萊塢科幻驚悚大片《湮滅》在北京舉辦了首映禮。導演路陽、張立嘉、趙漢唐,科幻作家星河等嘉賓出席了首映活動並在映後與觀眾進行了互動交流。據悉,《湮滅》改編自傑夫·范德米爾所著、曾獲「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的作品《遺落的南境:湮滅》。這是一部「新怪譚」文學的代表作品,而電影的改編更是大膽而富有新意,氛圍營造絕佳,視聽效果震撼,被海外影評人奉為好萊塢「新科幻經典」。
  • "科幻十條"推出 中國科幻電影還要過幾道關?
    該意見明確提出,要建立促進科幻電影發展聯繫機制,由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牽頭,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國防科工局等十餘個單位有關部門參加,並建立科幻電影科學顧問庫,吸納專家院士和科技工作者為科幻電影當科學顧問。2019年,改編自劉慈欣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後大受歡迎,當年也被影迷稱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 科幻電影排行豆瓣2019 科幻電影大全名單 科幻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名
    科幻電影以新奇大膽的創意,絢麗多彩的視覺效果,對未來的想像以及探索精神,深受影迷們的喜愛,而且給人以無盡的思維想像空間,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說一下超級好看的科幻電影十部推薦吧!好看的科幻電影(精選10部)是不是現在的人都比較喜歡科幻電影了,好多人甘願被科幻電影的俘虜,好看的科幻電影更是令人迷戀,
  • 追尋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科幻電影《動物出擊》劇照4月30日,導演馮小寧的新片《動物出擊》公映,這是一部動物與人對話的科幻故事。公映前,豆瓣就有超過一萬條對這部電影的短評。科幻的「魔幻現實」1958年,田漢在一次文藝創作「大躍進」座談會上提出「今年要寫十部劇作」的「躍進規劃」。夏天,田漢去十三陵水庫勞動、採訪。用六天時間寫作了劇本《十三陵水庫暢想曲》。不久,該劇被稱為「話劇皇帝」的金山拍攝成電影,成為北影廠為建國九周年的獻禮片。
  • 沒全看過不是科幻迷!美國十大經典科幻電影盤點
    貼吧網友盤點出了最經典的十大美國科幻電影,可以說每部都膾炙人口家喻戶曉,沒都看過就不能說真愛科幻片,下面我們就來瞧瞧都有哪些吧。
  • 陳思誠打造新系列科幻電影!黃渤榮梓杉演父子,和外星人鬥智鬥勇
    影片講述父親任大望(黃渤 飾)一心想把喜好天文的兒子任小天(榮梓杉 飾)培養成鋼琴家而爭吵不斷,神秘外星人莫扎特的出現,開啟了父子間"鬥智鬥勇"的生活。但令小天沒有想到的是,外星人莫扎特是帶著任務來到地球。《外太空的莫扎特》是一部科幻喜劇電影。陳思誠發文說,"這是我的一次新嘗試,也是我一直想拍的題材。
  • 三部超好看的燒腦科幻電影推薦
    TOP1安利指數 四星《十二隻猴子》這一部電影講述的是一群科學家在做實驗不停穿越時空的故事。在穿越過程中,邏輯思維嚴密謹慎。是很多科幻迷推薦的一部電影。可小編看完後覺得這部電影稍微有一點亂,可能是情節太緊湊造成的感覺。小編平時不看太燒腦的科幻片,可能科幻片愛好者會覺得他是一部穿越時空的經典之作。TOP2安利指數 四星半《第九區》這一部電影是一部劇情比較深刻的電影。
  • 《流浪地球》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 哪一個科幻IP能夠孵化出下...
    《流浪地球》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 哪一個科幻IP能夠孵化出下一個《流浪地球》?2019年春節,影片《流浪地球》以黑馬之姿出現在眾人面前,不僅拿下46億票房,位列中國影史票房第二,它還被賦予了一個更重要的意義——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在《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電影被寄予厚望。到底哪一個科幻IP能夠孵化出下一個《流浪地球》?11月23日上午,作為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的活動之一,「科幻電影周——科幻世界IP推介會」在成都東郊記憶舉行。
  • 科幻電影將借勢進發
    近日,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若干意見》提出了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10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
  • 打造科幻電影之都 藍星球科幻生態谷將開建
    記者獲悉,我市將從「藍星球」起步,以牛首山為基地搭建國際化科幻影視科技產業平臺「科幻谷」,把南京打造成科幻電影之都、科幻影視科技生態之城。藍星球科幻電影周是中國首個科幻電影主題活動平臺,去年11月,首屆「藍星球」在牛首山舉行,吸引了大量科技科幻影視文化愛好者前來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