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準是黃花魚,你就放心回家吃吧!」就是這句話讓瀋陽市民閻先生一下子買了6條大黃花魚,花了31元。
可是回家用水一泡,半小時後再看,盆裡的3條黃花魚已經呈現白色,水也變成了啤酒色。閻先生趕緊下樓去找商販,對方已經不知去向。
近日,閻先生將6條黃花魚拿到報社,其中三條明顯變白,另外三條還是金黃色。從外觀上看,也很像黃花魚,但魚尾特別小,魚腹的鱗片幾乎已經沒有。
閻先生介紹,他在鐵西區肇工街七馬路肇工市場外的地攤買了這些黃花魚,當時攤主說12元一斤,閻先生討價還價,最終以每斤10元的價格買了6條魚。
「回家就想做點嘗嘗,就用水泡了3條」,可是結果卻讓閻先生大跌眼鏡。
隨後,記者走訪瀋陽多家大型農貿市場,賣家都聲稱自己的魚就是黃花魚。
瀋陽市漁業工作總站田站長介紹,現在市場上假的黃花魚多為白姑魚,一些不法商販對其染色後當黃花魚來賣。
如何分辨真假黃花魚?
一是看魚的外觀大小及形狀。正宗的黃花魚,魚體呈長橢圓形,頭比較大,尾柄較細長,是魚柄高度的4倍以上,體黃褐色,腹面金黃色,魚鰭黃色或灰黃色,唇橘紅色,背鰭和臀鰭的鰭條基部三分之二以上披小圓鱗。
而不法商販用來冒充黃花魚的,是一種和它非常相像的魚,叫白姑魚。白姑魚魚體偏扁,略呈弧形。頭較小,尾部稍短,體背部淺灰色,兩側淺黃色,胸、腹及臀鰭基部略帶紅色或橙黃色,有多條黑褐色波狀細紋斜向前方。
二是看顏色。假冒黃花魚多數是直接塗抹色素,真黃花魚的黃顏色較淡、較柔和,而假黃花魚的顏色普遍著色較重。
三是靠手搓。對於染色的魚,用白衛生紙擦其魚身,紙上一般會留下明顯黃色;而冷凍成一大坨(成塊)的染色魚,有的冰面也會呈現黃色。假黃花魚浸泡水中約5分鐘,水可能變成啤酒色。
四是看價格。黃花魚在我國海域的產量小,所以價格較貴。而白姑魚價格較低,如果您在市場上看到幾塊錢一斤的黃花魚,那可就要多個心眼了,很可能它就是經過染色的假黃花魚。
長期食用染色黃花魚對身體有害
田站長介紹,給假黃花魚上色用的色素為食用色素中的合成色素,從它的顏色來看可能是「日落黃」。該色素外觀看起來偏橙紅色,當用勾兌好的色素染色後,被染物體的顏色就會呈現出黃色系。具體顏色的深淺要看色素勾兌的比例。
用「日落黃」給黃花魚上色,使其看起來新鮮光亮,是違規使用色素的行為。雖然「日落黃」允許在規定範圍內使用,但畢竟是合成色素,其中的鋁色錠含有鋁元素。如果商販大量添加,那麼長期食用這樣的魚會對大腦產生一定影響,尤其是對孕婦及嬰幼兒人群等敏感人群。
一位水產行業的業內人士表示,「日落黃」成本比較低,一斤能染出差不多一噸的魚,而一斤「日落黃」也就六七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