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白露壽眉,茶餅撬起來很碎,是白茶本身品質不好嗎?

2020-12-26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茶餅,現在運用得很廣。

白茶、生普、熟普、六堡茶等,都常見有餅茶的形態。

認真研究起來,早在唐代就有茶餅的出現了。

唐宋的古人喝茶,喜歡往茶裡添香料。

晚唐徐夤在《尚書蠟麵茶》裡寫: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輕涵翠縷煙。」

蠟麵茶,別稱「臘茶」,屬於唐宋時期的一種團餅茶。

飲茶之前要將茶餅放在碾子裡碎成粉末,或者加沉香等香料同碾成末,一同烹茶。

從工藝和壓餅規格看,古今之間的茶餅概念擁有很大不同。

現代的茶餅上,依稀能看到唐朝茶文化的影子。

不過我們再去喝餅茶,再去喝白茶餅時,要經歷的是撬茶解茶,而非是將茶餅碾碎了。

撬茶的環節最常見的惱人事,在於將茶撬碎,衝泡起來很不方便。

上禮拜那會,剛好有鄰省的朋友提到他買了一提2017年的白露餅。不過撬茶的時候碎的茶很多,想問問這是不是茶不太好?

《2》

茶餅撬起來很碎,還真不能直接斷定茶葉的品質。

除非是將茶餅撬開後,能觀察到裡外不一致。

茶餅的內層有明顯摻雜了不少碎茶,次品。看起來和外層明顯不一樣。

那這種「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情況,人為摻雜碎茶一齊壓餅,當然是品質有問題。

正常的白茶壓餅,內外的原料是一致的。

將散茶從倉庫裡搬出來後,經歷蒸軟、包揉、定型、烘乾等主要工序,壓成規格一致的茶餅。

泡茶飲用時,將一塊茶餅逐次有序的撬開,會發現表裡如一。

如果撬開過後發現裡層碎茶情況很多,基本沒有完好的葉片。那說明整餅茶的品質實在糟糕。

內層用碎葉壓成的茶餅,自然撬出來是碎的。

本來原料太次,碎葉很多的壽眉,質量不高。

很多時候整箱子茶喝到最後時,剩下在箱底的茶葉往往很碎。

這種箱底茶,因為賣相不佳,賣不出高價。

故而,有部分人在壓餅時,喜歡動歪腦筋,將這部分碎茶摻進去一起壓餅。

對白茶壓餅而言,全是碎茶壓成的餅,不好成型。

並且從茶餅外觀上就能看到碎葉情況,容易露馬腳。

故而,這部分摻雜碎茶壓餅的情況,大多數是夾雜在茶餅裡層。

當撬開後能明顯發現裡外不一致,當然是品質不好的表現!

《3》

茶餅撬得碎,不一定是品質的原因。

了解茶餅為什麼容易撬碎,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很多時候,壓得很緊的茶餅容易撬得很碎。

正常工藝的白茶餅,理想狀態是不鬆散,不緊實。

鬆散的茶餅,輕輕一碰就散架,不好成型。難以獲得白茶壓餅後的獨特風味。

而壓得太緊的壽眉餅,更是不好。

將整塊茶餅掂量在手上,扁扁的茶餅像是被重錘壓過的一張煎餅,硬邦邦的。

從側面看,闊葉大葉的壽眉,連帶著明顯的茶梗,均勻緊緊的壓在一起,不留絲毫縫隙。

這能說明,這餅茶被壓「死」了。

因為壓餅加工時溫度太高,力道太重,時間太長等因素影響,導致茶葉內的香氣、風味、養分等物質流失損耗過多。

緊緊壓在一處的茶餅,硬得像是咯牙的「鐵餅」,屬於工藝不當的殘次品。

用茶刀撬開這樣的「鐵餅」時,像是對著無懈可擊的鐵桶,無處入手。

所以,難免要在撬茶時費勁、費力,甚至要採用蠻勁。才能從茶餅裡撬出一點茶。

但在這樣的撬茶過程中,會撬出滿桌子都是碎茶。

哪怕撬茶技術再好,壓得特別緊的茶餅確實會撬得比較碎,無法避免。

從源頭上看,在買茶時要避免買到這一類茶。

又硬又緊,風味流損嚴重,怎麼撬都容易碎的「硬茶餅」。在喝茶的過程中,麻煩糟心事一大籮筐。

《4》

排除掉茶餅品質的影響,壽眉餅本身就是易碎品。

幹度合格的白茶,容易被撬碎。

特別是枝葉舒展的秋壽眉餅,更是如此。

葉片大,梗葉寬闊的壽眉,經過烘乾後,含水量特別低。

當用指腹輕輕一碾葉片,容易立即碎成粉末狀。

而簡單一掰茶梗,伴隨著「啪」的一聲清響,能應聲掰成兩截。

白茶經過壓餅後要進一步的乾燥,將茶葉內的多餘水分烘乾。

乾燥度達標的茶餅,外面是很粗糙的。像冬日乾燥護膚不及時,導致皸裂的皮膚。

甚至在輕輕剝開外層的白綿紙,不時還能看到一、兩片飛起的葉子。

撬開過的茶餅在剝去最內層的包裝,將茶餅端起來觀察時,桌面上還能看到不少散落的碎葉。

很像是乾燥酥脆的核桃酥、慄子酥等糕點餅乾,因為含水量低,所以容易掉落餅屑。

易碎對乾燥的茶葉而言,是共通的特徵。

不論是散茶或餅茶,概不例外。

幹度極低的壽眉,梗葉纖維很脆弱,經不起外力的影響。

當葉片稍微被磕碰,就容易出現碎裂的情況。

因為含水量低,白茶壽眉餅在撬茶時出現適當的碎茶,實屬正常。

鋒利銳利的茶刀,要從茶餅內卸下一片薄薄的茶。

那不論如何,在針尖對麥芒的衝擊下,難免會將部分葉片撬碎。

受限於茶餅本身的特點,撬出部分的碎葉,難以避免。

要是茶餅在撬開的時候一點不碎,反倒是情況不對勁。

不容易被撬碎的茶餅,含水量容易有問題。

因為幹度不達標,葉片內保留的水汽多,葉片留有微微的韌勁,梗葉才沒那麼容易被撬碎。

細節處,能顯示真章。

通過撬餅易碎程度,也能對一餅茶的含水量做出初步判斷!

《5》

撬茶方法不當,也會導致茶餅撬碎。

喝白茶餅,撬茶是一門功夫,要講究技巧。

如果拿到一塊茶餅後,風風火火的撬茶,剝去餅紙,拿起茶刀。

用茶刀迅疾的往餅茶側面紮下去,左右快速撥動,再順勢抬起茶刀。

像是砧板上切魚肉的撬茶做法,快速暴力撬茶,容易撬出大量的碎茶零星散落在周圍。

撬白茶餅,要採用的策略不是「快刀斬亂麻」,而是「庖丁解牛」。

順著白茶壓餅的層次方向撬茶,能避免將茶撬太碎。

撬茶之前,先整理好桌面,準備好茶刀。

拆開內層的白綿紙後,觀察壽眉餅的側邊。

像是白露壽眉這類的秋茶,茶梗明顯,在茶餅側面有茶梗分布的地方,將茶刀伸進去。

一手摁著茶餅,加以固定,一手持茶刀往裡平行伸入。

但要留意的是,茶刀鋒利處不能對準人的手指,不然容易戳傷手。

待茶刀深入一定範圍後,往左右輕輕旋出扇形,最後再簡單往茶刀向上抬起。

一片輕盈如土豆片的茶餅,就能順利被撬出了。

撬茶的過程中,使用趁手的工具,順著茶餅壓制的層次方向撬解,撬餅力道不能太重等等,都是避免將茶餅撬太碎的關鍵。

如果直接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徒手掰開,或者用菜刀撬茶,甚至是由上往下撬茶。

撬茶環節沒用一點策略,會將茶餅撬得特別碎。

因為撬茶方法不對,將茶餅撬得特別碎的情況,可不能牽扯到茶餅的品質上!

《6》

茶餅,形態規整。

將白茶壓成餅,能最大限度的節省體積。

既方便了運輸,還更利於倉儲。

就白茶而言,壓餅後的壽眉,能獲得不一樣的風味。

茶香更多元,更多了幾分果香。

品質出彩的壽眉餅,多陳放幾年,還能存出厚實的棗香。

論滋味,餅茶的滋味更飽滿甘醇。

壓成餅後的壽眉,泡茶喝茶時要多留意方法。

撬茶方法上多多留意,自然能輕鬆喝好茶。

如果一款茶不論如何撬出來都是碎的,碎葉子多,碎成了細屑狀。

那可要多留意,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劣質茶餅,太容易攪局!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茶友:我的白茶壽眉茶餅泡起來很碎,是不是茶葉不好?
    停停停,李麻花說,誰說壽眉餅不易碎,昨天就有看官反映,說他在別處買的壽眉餅,泡起來很碎,還問,是不是他的茶葉不好?你看了圖片了嗎?李麻花說,看了,確實蠻碎的。好吧,村姑陳今天就來說一說,為何,一塊壽眉餅,泡出來很碎。
  • 白茶餅一撬就碎的秘密,你知道幾個?別一撬碎就怪品質不好
    現在我們喝茶餅時,是撬茶餅,而不是碾成粉末再去衝泡。撬茶過程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很惱人的一件事,一不小心就撬碎,碎茶衝泡起來極其不方便。這不,前幾天,朋友發來消息:我的白茶餅撬起來很碎,這是不是說明茶餅質量不好?那可不一定,除非茶餅裡外不一,摻雜許多碎茶,才是質量問題。
  • 白茶壽眉茶餅泡起來很碎,是不是茶不好?不,背後有這三個原因!
    對於白茶來說,也是如此,若出現適當的葉片破碎,不妨看作是種殘缺美。這可不,昨天剛好有茶友問到了這樣的問題,壽眉茶餅泡起來很碎,是不是茶不好?單從葉片破碎這個角度,是很難以斷定茶餅品質是好是壞的。若是在撬餅手法得當的情況下,將茶餅撬開後,發現茶餅內部本身葉片就破碎不堪,這時,就需要好好思忖這塊茶餅的品質了。壽眉茶餅泡出來很碎,除了茶餅本身的質量問題外,還和茶餅本身的幹度有關外,以及撬餅過程的技巧有關。
  • 茶友:學會了撬餅,為什麼白茶壽眉餅泡起來還是那麼碎?
    而品質好的白茶,為了後期儲存轉化效果更佳,制茶師傅們,會將其含水量,控制在更低的水平。這樣一來,在幹度足夠下,白茶壽眉,是十分易碎的。壓製成餅後的壽眉,合格的壽眉餅,自身含水量同樣是處在極低的狀態,茶餅觸摸起來,粗糲乾燥,又酥又脆。
  • 只要是茶餅,不論白茶還是普洱茶、黑茶,放幾年就會變鬆軟好撬?
    王五說,既然茶刀撬不開,那就用茶針來試試,更鋒利些。趙六建議,下次別買這樣的鐵餅了,質量一點不好,哪怕撬開了也是碎的。最後李四分享到,曾經有位老茶師和他說只要是餅茶,不管是普洱、還是白茶。在適當的溫度下, 放置幾年後就會鬆軟了。
  • 奇怪,為什麼同樣是白茶,秋白茶喝起來會比春茶苦?
    而秋壽眉的採摘,時間跨度略長,從仲秋白露持續到晚秋的寒露。作為秋白茶裡的典型代表,白露壽眉的梗葉張揚,枝葉虯髯,枝橫葉闊。論葉片的尺寸,白露壽眉可比春壽眉舒展了不少,葉片發育得更成熟,葉表還有一層明顯的蠟質存在,可以減緩茶味物質的過量浸出。
  • 圖文並茂,詳解煮老白茶全過程,撬茶、煮茶完整流程演示!
    《3》煮白茶餅,先學會撬茶!有的茶友,第一次遇到餅茶,有些手足無措,這樣看著像烙餅一樣的東西,是茶嗎?要怎么喝?關於餅茶怎么喝,茶友真是腦洞大開。還有茶友,撬下來的茶餅就沒有一片葉子是完整的,衝泡過後全是碎葉子。甚至於有茶友撬下來的茶,泡出來的味道差距特別大。這主要是因為沒有重視細節。撬茶餅,有兩個細節非常重要。1.茶餅要撬成薄片狀什麼叫做撬成薄片狀?
  • 撬白茶餅總是撬得很碎,是茶葉品質,還是撬餅方式有問題?
    他說,要是一塊茶餅,總是會被撬的很碎,是不是品質不好?答曰:不一定。《2》一塊茶餅總是會撬的很碎,就是品質有問題?這還真說不準。撬一塊茶餅時,總是會撬得很碎,不一定是品質有問題,有可能是撬餅的技術還有待提高。隨意撬餅,沒有掌握撬餅技巧,就很容易把一塊餅茶撬得很碎。《3》撬餅容易撬得很碎,也不排除品質問題。
  • 白茶裡,有紅葉壽眉,切葉壽眉,去梗壽眉嗎?帶你一探究竟
    坐在桌旁,喝一泡2017的壽眉散茶,感受著清鬱的草木幹香,特別舒服。白茶的江湖內,壽眉的風味能獨當一面。擁有白毫銀針、白牡丹所不具備的風採。提到白茶裡的壽眉,它的分類有很多。按季節分有春壽眉和秋壽眉。按形態分有散茶和餅茶。
  • 白茶餅應該怎麼撬?手把手四個步驟教你撬好茶餅,安心喝好茶
    以免得,原本好端端的一塊茶餅,在首次開撬的時候就出師不利。 將茶餅撬得太碎,不僅影響的是茶餅的幹茶外觀。 同時,撬出太多的碎茶,處理起來實在太麻煩。 總而之,泡茶、喝茶、品茶、是一件急不來的事情。
  • 福鼎白茶究竟是散茶好,還是茶餅好?誰更有收藏價值?
    關於老白茶是散茶好還是茶餅更佳?一直是這幾年白茶圈亙古不變的爭論。可福鼎白茶將散茶壓成茶餅卻只是這十餘年的事,存在即合理,這孰優孰劣,自是說不清的。2.口感白茶散茶最大程度保留了茶葉本身的甘美,口感甜潤,從新茶層面來看,散茶比茶餅滋味清香,口感爽甜;
  • 白茶新手入門,請從茶餅的品質說起
    再接著,便是新茶中的壽眉餅,壽眉餅茶,是由枝葉粗狂的壽眉散茶壓制而成,故而餅茶表面可見壽眉摻雜的葉片,葉片顏色以綠色為主,深濃淺綠紛雜,總體色澤較為深邃。這是新茶中的春壽眉餅,秋茶餅中的秋壽眉,則比春壽眉的色彩更加斑斕。
  • 茶餅有「料」不再面上 選購白茶茶餅必知的5大常識
    最早的白茶茶餅出現於2007年,由福鼎天湖茶業壓制,再此之前白茶都是以散茶的形式存在。所以早於2007年的茶餅在購買時就要慎重了。有茶友說,茶餅都是散茶後來壓制的,2007年之前的散茶也是有的。這種情況存在的,但還是那句話:10年以上的老茶實在是太少。
  • 茶友問:白茶白牡丹壓餅之後,是不是比較碎?
    一番細聊過後,茶友娓娓道出了原因,「白牡丹壓餅之後,太容易碎了!」 接著又問了句,「喝白牡丹餅,撬出來的茶容易碎,是不是說明茶不好?」 村姑陳斬釘截鐵地答道:「當然不是!」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 壽眉是低端茶嗎?壽眉是所有白茶裡最差的茶?
    如在看待壽眉這種茶時,總想著這種白茶數量多,價格遠遠低於白牡丹及白毫銀針,包裝更加很簡單隨意,按理說我應該給這種茶貼上低端茶的標籤了,但在實際中,壽眉就真的如此不堪嗎?不見得吧,儘管我一直將壽眉白茶作為口糧茶,但我還是覺得這種茶品質高端,檔次不低。具體原因還容我仔細梳理一下。其一,壽眉品質高。
  • 作為一個白茶入門新手,想購買白牡丹和壽眉,應該如何挑選呢?
    對大部分新手來說,不好直接喝懂。當喝茶段位不夠高時,會覺得牡丹王的味道偏淡。毫香足,花香清淺。特別是零經驗的新手,如果想直接喝懂,難,難,太難!為避免這樣的尷尬,建議新茶友們選更具代表性的白牡丹。白茶的外形,可簡單分兩種。散茶,還有緊壓茶(主要以茶餅常見)。條形完整的散茶,內部保留了較為豐富的天然本味。不論是喝白牡丹,或者選壽眉入門。一應建議是優先考慮散茶。因為在喝茶經驗不足的情況下,買了一塊茶餅。撬茶喝茶之前,如何將茶葉撬好?
  • 白茶茶餅變質問題 怎麼避免白茶茶餅變質
    那麼存放茶餅需要什麼樣的條件呢?首先要保證環境避光陰涼、乾燥無異味。其中溫度和溼度尤其會改變白茶茶餅的質量。如果沒有做好這些,白茶茶餅的色香味都會受到影響。我們應如何避免白茶茶餅變質?白茶壽眉一、白茶茶餅變質的表現特徵先來說說香氣,直接用鼻子就可以感受到。
  • 聽說,壽眉是白茶裡最低端的茶嗎?
    出過高官(喬峰後來任遼國南院大王)、出過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出過抗擊外虜的英雄(黃蓉)、出過武功高手(洪七公),抗擊過蒙古人,阻擊過遼人(天龍八部雁門關一戰),這樣的丐幫,還有人敢說,它在江湖上沒影響力,地位低下嗎?當然不!!在白茶裡,與丐幫一樣,容易令人有錯誤認識的,是壽眉。
  • 撬白茶餅,是現撬現喝,還是撬好後存放在茶罐裡慢慢喝?
    撬茶的人都有體會,雖然不甘心,但用茶刀或茶針撬茶,免不得折騰出一些碎葉,茶餅上被撬開的地方也有葉片碎裂的「傷痕」。 這些傷口若是被包在棉紙內,回到三層包裝的層層防護後或許無傷大雅,但要將茶餅撬開,就失去了團隊陳化的可能性,而且又窩在不利於長期存放的茶罐存放,陳化速度失衡是必然!
  • 壽眉只有煮才有棗香,衝泡不出棗香?不,那是你的白茶品質欠佳!
    在白茶界,可謂只此一家,別無分號。最近有位茶友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今天看了段視頻,說壽眉只有煮著喝才有棗香,泡是泡不出來的?真是這樣嗎?」壽眉只有煮才有棗香,泡不出棗香?這個說法,當然不對!具體原因,下文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