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12萬元,「隆化肉牛」咋這麼「牛」

2020-12-02 人民網河北

原標題:一頭12萬元,「隆化肉牛」咋這麼「牛」

  近年來,隆化牽住肉牛產業這個「牛鼻子」,強化「政策扶持+資金支持」兩大保障,肉牛產業完成了由低端到高端的蛻變。圖為隆化縣張三營鎮一家養牛場技術人員在查看肉牛健康狀況。 記者陳寶雲攝

  聽著悠揚的古典音樂、喝著純淨的山泉水、吃著美味的營養配餐……享受如此高品質生活的竟然是隆化縣唐三營鎮二道窩鋪村的一群肉牛。

  「牛心舒暢,才能吃飽喝足,身體健康。」承德北戎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戎公司」)董事長胡新傑說,這裡的牛滿身「雪花肉」,一頭能賣12萬元,「身價」是普通肉牛的六倍。

  隆化古稱安州,地域遼闊,草豐水沛。自春秋時期,便是北方遊牧部落主要活動地區,養牛傳統一直延續至今。作為我省十個深度貧困縣之一,隆化牽住肉牛產業這個「牛鼻子」,強化「政策扶持+資金支持」兩大保障,做實「基地、龍頭、品牌」三大支撐,建立健全「品種改良、疫病防控、科技服務、飼草飼料」四大服務體系。肉牛產業完成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由低端到高端的蛻變。

  老「牛倌」的轉變

  「牛原來是有良心的!」

  56歲的二道窩鋪村村民張宗學是個老「牛倌」,以前家裡有7頭黃牛,他個個當寶,草料鍘得碎碎的,玉米面磨得細細的,牛肚子每天鼓鼓的。但年底算帳,腰包卻癟癟的,賺不了幾個錢,老張總罵自己養的牛沒良心。一氣之下,十年前老張賣光牛,拆了棚,發誓再也不養牛。

  恰巧那時候,一名新「牛倌」也發了誓:「我養的牛,一頭要賣到10萬塊錢!」2009年,胡新傑從某名牌大學研究生畢業沒有選擇留京,卻回村養起了牛。

  「這孩子讀書讀傻了。」鄉親們議論紛紛:隆化養了上千年的牛,從沒見一頭牛能賣到十萬的。

  「養牛是粗活,也是精細活。」胡新傑說,隆化本地黃牛雖體質健壯,但肉質不佳,加上傳統的餵養方式,造成黃牛「含金量」低下。「肉牛產業要想做強做大,必須在牛肉品質上下功夫。」

  從2009年開始,北戎公司每年投入科研經費200多萬元,從國內外引進黑毛和牛、西門塔爾、草原紅牛等優質品種。請國內知名養牛專家「傳經送寶」,與高校科研機構開展合作,通過凍精冷配、胚胎移植等技術,研發出不同肉牛在不同生長階段的飼料配方,讓「傻大黑粗」的養牛業,邁向了「高精尖」。

  2013年,北戎雪花牛肉經專家鑑定,達到A4以上標準,填補了我省高檔肉牛養殖空白。一頭「北戎黑牛」屠宰後,肉按部位分割,每斤價格從100元到599元不等,一頭牛抵得上一輛小轎車。

  幾經輾轉,張宗學來到北戎公司的養殖基地打工養牛。剛開始,技術員一番指導,老張有些懵。飼料要換樣吃,添加的小蘇打、麥麩、食鹽等,還要上秤,多一兩都不行。到年底,養殖基地的大黑牛一出欄,一頭賣到12萬元,老張心裡掀起波瀾——「牛原來是有良心的!」

  科技加持讓肉牛增值。隆化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朱喜富介紹說,為了提高肉牛產值,隆化與中國農大、河北農大、中國農科院畜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建立了品種改良、疫病防控、科技服務和飼草飼料四大服務體系,為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目前,全縣肉牛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年改良黃牛6萬頭以上,先後引進日本和牛、安格斯牛、弗萊維赫牛培育高檔肉牛新品種,每年冷配高檔肉牛1萬頭,每頭都是「科技牛」。

  「老黃牛」的夢想

  讓「品牌牛」走得更遠

  寬敞的牛舍裡,數百頭壯碩的肉牛時而悠閒散步,時而埋頭進食。「有了品牌才好闖市場,如今隆化牛不再愁銷路,基地規模自然就上去了。」隆化縣郭家屯鎮南兆營村村民申萬清,是遠近聞名的養牛大戶。

  以前,申萬清是個普通「牛倌」。「院裡蓋個簡易牛棚,養上幾頭牛,只能勉強餬口。」申萬清說,那時候沒有品牌和市場意識,銷售基本靠牛販到家收。由於市場行情等信息不對等,經常好牛賣孬價。人累成了「老黃牛」,錢卻沒賺多少。

  「啥時候隆化肉牛能成為名牌牛就好了,讓這些牛販上門求著買,咱的辛苦就不白費了。」朦朧中,申萬清對於品牌有了夢想。

  「養好牛,不等於能賣好牛。」胡新傑說,隨著國內養殖規模擴大,進口肉牛量增加,「牛市」競爭愈發激烈。「要想立足,就要以品牌開拓新渠道、打開新市場。」

  2013年,隆化啟動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申請事宜。瞄準現代化、標準化、規模化目標,隆化在擴基地、扶龍頭、樹品牌等幾個關鍵點上持續發力,盤活了肉牛從養殖到銷售的全產業鏈條。2016年,「隆化肉牛」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獲評「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成為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肉牛品牌。

  如今,依託縣裡扶持肉牛產業發展出臺的政策——圈舍建設按照140元/平方米的標準予以補助,申萬清建起了4000平方米的標準化圈舍,配備了3000立方米的青儲窖和齊全的水電配套設施,打造了佔地20餘畝、存欄量500頭的標準化肉牛生產基地。牛舍裡此起彼伏的哞哞聲告訴申萬清,他「名牌牛」的夢想已經開始「變現」。

  品牌培樹讓肉牛市場穩定。隆化縣畜牧工作站站長劉會軍介紹說,目前,全縣百頭以上規模牛場達到520個,省部級示範場8個,規模養牛戶達到1.7萬戶。隆化中高檔牛肉產品直銷北京30個社區,優質活牛走出河北、直供港澳,年出口6000餘頭。

  貧困戶的「定心丸」

  「普惠農險」為肉牛產業護航

  看著周圍人靠養牛致了富,63歲的十二撓海村村民於海泉,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如何讓一無資金,二無抗風險力的貧困百姓,搭上「牛旋風」,走上致富路?

  近年來,隆化縣先後制定了《關於進一步推進養牛產業化進程的決定》等多個文件,在資金投入、用地審批、服務保障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2017年,隆化縣財政拿出1億元資金用於「政銀企戶保」農業政策性貸款貼息,撬動銀行貸款10億元,用於肉牛養殖產業發展。

  「村裡出個證明,無需抵押,手續簡單,十多天貸款到手。」於海泉說,2017年,他通過「政銀企戶保」貸款5萬元,新建了牛舍,一下就養了10頭牛。

  可俗話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自從養了牛,於海泉常整夜難眠。「養牛能脫貧,我信。但是活物就可能生病。一旦牛生病,就可能賠得一乾二淨。」

  老於的擔心,也是不少肉牛養殖戶的「心結」,更是一些貧困戶觀望的緣由。為給貧困群眾吃上「定心丸」,2018年,隆化採取「財政補貼+農戶自繳」的方式對全縣肉牛進行統保,建立肉牛產業「普惠農險」制度,有效降低養殖戶發展肉牛產業的風險。

  「一頭牛一年400元保險,政府補貼320元,農戶只需承擔80元。」老於說,「貸款+保險」的安全閥讓他養牛更踏實。

  「只有牢固的政策保障,才能讓養牛戶有信心,才能推動產業健康發展。」朱喜富說,圈舍補貼、貸款貼息、龍頭培育、疫病防控和基礎設施扶持等一系列惠民紅利,為隆化肉牛產業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到2018年底,全縣肉牛飼養量達到48萬頭,產值達到17億元以上,農民人均養牛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產業覆蓋貧困戶2960戶。

  「下一步,我縣將圍繞打造『百萬頭肉牛生產基地』核心示範區,找準『百姓富』與『生態優』平衡點,真正把肉牛產業建設成為集約、高效、生態、安全、富民增收的主導產業,讓更多貧困百姓『牛起來』。」隆化縣委書記陸文龍說。(記者李建成 陳寶雲)

(責編:陳思危、史建中)

相關焦點

  • 吳忠肉牛產業發展|肉牛養殖讓農民生活「牛」起來
    棚內,3頭西門塔爾牛悠閒地吃著草料。劉克瑞指著其中一頭體格健碩的牛笑著說:「瞧,就是這頭牛,還被習近平總書記摸過呢。現在大家都說它是網紅牛,這些天,來看這頭牛的人多得很呢。」順著劉克瑞手指的方向,我們看到了那頭網紅牛。面對鏡頭,它似乎毫不關心,低頭曬著太陽,十分愜意。
  • 肉牛養殖的前景如何?淺析肉牛養殖的成本,利潤以及風險
    現下市場上比較優質的肉牛品種主要有西班牙塔爾牛,夏洛萊牛和利木贊牛等,這些肉牛都是經過長時間精心培育的,品質和各項指標都非常不錯,其中優質的牛犢體重可達400斤上下,引進的價格大約在4000-6000元/頭。 2。養殖場成本。
  • 品種改良 肉牛產業成脫貧攻堅好幫手
    一頭雜交牛養殖十個月,收益可達1.4萬元,比養殖一頭本地牛高5000元。」4月28日,廣西牛產業發展情況新聞座談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畜禽品種改良站舉行,廣西畜禽品種改良站站長王國利介紹了牛品種改良給肉牛產業發展帶來的新機遇,以及雜交牛養殖產業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 現在養殖20頭肉牛,一年的成本大概需要多少錢?其利潤又是多少
    但是來說,只要養牛有利潤,肯定會有人要幹的,而隨著近幾年來,肉牛價格的普遍高漲(現在的肉牛價格均在18元以上,一頭育肥牛的利潤也在3000元左右),所以在養牛的高利潤下,有一些人也躍躍欲試,以加入這個「養牛行業大軍」。而從最近的肥牛價格來看,肥牛價格近日雖然表現平平,但是市場牛犢價格依舊火爆,而哪個牲畜交易市場都是一種人比牛多的現象。
  • 科爾沁肉牛「牛」在哪兒?
    1990年,科左後旗黃牛被內蒙古命名為「科爾沁牛」乳肉兼用品種,2002年被國家科委和原農業部命名為「中國西門塔爾牛——草原類型群」乳肉兼用品種,具有生長期短、出肉率高、肉質細嫩等特點,加之綠色、天然、無汙染的生長環境成就了肉牛產業的發展。
  • 權威發布:疫情下牛咋養?——「託管+架子牛培育」肉牛養殖模式探究
    一、眾多肉牛養殖模式中較為典型的三種一是架子牛培育。架子牛是指沒有經過強制育肥,膘情不夠豐滿,但身架和內臟基本長成的青年牛,一般將犢牛飼養至體重達300~400 kg的階段稱為架子牛培育。寧夏迅馳農牧有限公司是專業奶公牛育犢及架子牛培育企業,公司於2017年流轉當地604戶村民養殖棚區,投資5000萬元,建成存欄3000頭奶公牛育犢基地,現存欄3000頭,年出欄10000頭。公司既自行培育架子牛,又向農戶提供託養、代養以及牛犢販賣等服務(見下圖),公司帶動當地100多農戶從事肉牛養殖,年增收120萬元以上,安排貧困村民務工崗位年支出近100萬元。
  • 養殖30頭肉牛,每年能賺多少錢?看完了解了
    在我們這裡,養殖30頭肉牛自然不需要標準化的牛舍,用最一般的養牛大棚就可以了。而從養牛大棚的建設來看,一棟600平方米的牛舍需要養殖100頭育肥牛,而30頭育肥牛就需要200平方米左右。就拿我們我們這裡來說吧,一平方米需要的建設成本在150元左右,那麼200平方米則需要資金是200平方米150元=3萬元左右。
  • 央視曝光:鳳岡,真牛!
    ,鳳岡縣總投資1.3億元的貴州黔牛出山產業發展有限公司3萬頭優質肉牛屠宰加工生產線項目建成投用。建有肉牛屠宰車間、肉牛產品分割車間、養殖溯源追溯系統、冷鏈配送體系、副食品深加工產品及附屬設施車間的流水化屠宰生產線。 據了解,該項目於2019年7月23日破土動工建設,2020年9月完成主體工程後安裝機器設備調試,並快速完善前期相關手續辦理後試車運行。
  • 肉牛剛過一千斤,牛販子給12.8元一斤,到底要不要賣呢?
    近日牛價非常理想,且育肥肉牛需求量大,並不存在「有價無市」的尷尬局面,養牛戶只要想賣幾乎都能找到買家,然而不少養牛戶卻在為賣還是不賣感到發愁。今天小編則整理出幾條相關問題(來源於牛友提問),以供廣大養牛戶進行參考!
  • 養殖什麼肉牛品種好?一頭牛需要多少成本?
    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我國便不斷引進良種肉牛品種,例如西門塔爾牛、夏洛萊牛、利木贊牛、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及皮埃蒙特牛等,每個品種均具有各自的品種優勢實在不好說哪個品種好,不過總體而言最具養殖優勢的莫過於西門塔爾牛,下面小編則詳細介紹一下西門塔爾牛的養殖優勢及一頭牛所需的養殖成本。
  • 中國肉牛產業的「雲嶺牛」模式
    第二年,雲南省人民政府與澳大利亞國際發展援助局正式籤署項目諒解備忘錄,成立了雲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2008年更名為省草地動物科學研究院)。從澳大利亞遠道而來的87頭、9個家系的莫累灰牛,同雲南黃牛的「聯姻」產生了「莫雲」雜群體。1985年,當長相不一般的「莫雲」出現在小哨草場時,讓附近農民吃了一驚:這黃牛長這麼大!
  • 現在養一頭肉牛,需要多少成本,真實利潤有多少?
    自從豬肉價格暴漲之後,牛肉的價格也因此上漲了,今年活牛的價格比以往高了兩三塊錢一斤,養牛戶自然是要高興的,這意味著養牛的利潤又增加了。如今養一頭豬利潤高達2000塊錢,那麼現在養一頭牛真實利潤又有多少錢呢? 養一頭牛需要多少成本,利潤有多少?
  • 龍江 改良肉牛改出「發財路」
    目前,龍江元盛公司正在陸續回收農民改良的「和牛」犢,並全部按照合同規定和獎勵標準兌現,給農戶吃上了「定心丸」。   為叫響「龍江和牛」品牌,全力打造全國高檔肉牛生產基地,龍江縣積極在各鄉鎮開展「和牛」繁育改良,經過一年多的繁育改良,元盛公司已開始對第一批40多頭達到改良標準的「和牛」犢牛進行回收,預示著龍江縣肉牛改良工程邁出堅實的第一步。
  • 19頭牛賣了近40萬元,牧草自己種,一頭牛能賺多少?聽養牛戶咋說
    前一段時間有位養殖戶19頭牛賣了將近40萬元,看看他一頭牛到底能賺了多少錢?19頭牛賣了近40萬元養殖戶表示牛養多了就要學會種草,很多養牛新手上來就餵飼料,這樣很難賺到錢。19頭牛賣了近40萬元,那麼一頭牛的利潤是多少呢?有人說一頭牛能賺1萬多是真的假的?養殖戶笑了笑說,哪個人一頭牛賺1萬多?我自己種草一頭牛才能賺6000多,那種靠買草餵的一頭牛最多賺5000塊錢。別看一頭牛可以賣2萬左右,但是養牛哪有這麼高的利潤呀?
  • 養殖30頭肉牛,每年能賺多少錢?
    不過基礎投資不能單獨算在一批肉牛上面,一般我們按照10年的使用年限進行計算,一批肉牛需要分擔6000元的基礎投資成本。2、購牛成本。當前牛犢價格居高不下,一頭400~500斤的良種公犢差不多需要1萬元,僅購買30頭牛犢便需要30萬元,然後還要算上前期考察費用、中介費用、運輸費用等,30頭牛犢買回來至少要花費31萬元。
  • 2019-2020年肉牛養殖前景預測
    飼養1頭肉豬至出欄用的精飼料可短期育肥出欄3頭肉牛。 1、肉牛市場行情 不管是進口還是國產、牛的不同部位、鮮肉還是凍肉、普通牛還是高檔牛、谷飼還是草飼、育肥牛還是役用牛、肉牛還是淘汰牛,這些都會影響牛肉的價格!雪花牛肉價格可能達到100-1000元/kg。
  • 養殖50頭肉牛需要多少錢,後期該如何管理?看完你還養牛嗎
    再加上育肥牛舍的場地、牛糞的場地、還有草料廠、料房的場地等,一頭牛至少需要30平方米的場地,所以來說這50頭肉牛共佔用的場地大約為:30平方米*50頭牛=1500平方米的場地,折合3畝地左右。而現在農村裡的荒地租賃費用在每畝500元左右。如果承包3畝左右的荒地,每年花費1500元,如果承包15年,共花費2.3萬元左右。
  • 一年養30頭肉牛,能賺多少錢?老百姓們抓緊看看吧!
    在我們這裡,養殖30頭肉牛不用說標準化的牛舍,最普通的牛飼養院就可以了。從牛棚的建設來看,600平方米的牛舍需要養殖100頭肥育牛,30頭肥育牛需要200平方米左右。我們這裡說,一平方米所需的建設成本是150元左右,200平方米所需資金是200平方米150元=3萬元左右。按牛舍耐用年數15年計算,每年牛場建設的分配成本為2000元。
  • 湖北肉牛養殖如何「牛」起來
    湖北日報訊(記者劉勝、通訊員謝毅)12月2日,由國家畜牧科技創新聯盟主辦的首屆中國牛·優質牛肉品鑑大會在北京召開。我省夷陵雪花牛獲得最具特色獎、最具效益獎兩項殊榮。消費者現場滿意度很高,農業農村部相關專家評委表示,部分指標已超過了日本雪花牛肉。
  • 鵬和境牛打造中國肉牛產業航母
    齊魯網青島9月12日訊9月11日,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辦的中國國際肉類工業展覽會上,鵬和境牛新零售渠道推廣暨全國招商大會舉行。 2018年1月,瑞麗市鵬和農業食品發展有限公司率先開工建設屠宰廠,標誌著我國第一個「跨境肉牛隔離屠宰項目」正式落地。目前該公司單品品種共計100個,客戶端有200餘家,遍布七省一直轄市,日屠宰量已達到了500餘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