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不背臺詞?最違和的成長,是總在嚮往成功,卻一直慶祝平庸

2020-12-21 職路施語

一、盛讚毫不費力的成功,實則是在擁抱自甘平庸

演員背不背臺詞這一話題,最近一度衝上微博熱搜。

不背臺詞,正常,背下來,表揚。更有甚者,拍戲對口型,只念「1234567」的數字小姐,對此,不以反常卻冠以正常。

演員背臺詞,實屬職業上的一種本能或本分,卻被硬是看成一種敬業,什麼鬼?

對此,著名藝人劉德華在接受魯豫採訪時被問做到他這麼好會不會很累時,稱「我不是敬業,而是現在的標準變了」,「可能現在跟以前不一樣,所以連準時、記臺詞都是優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而對於演員不背臺詞念數字這一問題,12月5日當天,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專門下發了《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去浮華浮躁、重創作規律」的幾點意見》,重點批評了拍攝劇本過程中存在的「走捷徑」、「刷大牌」等不良言行舉止。

旨在進一步端正創作態度,著力糾正劇作拍攝過程中的虛假行為與輕浮之舉,確保演員這一行業能夠沿著正向、健康而又良性地運轉下去。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漰潰無聲,負重前行。」我們對這句話百般認同,毫不置疑。因為,很多事情做了,不等於做成,更不能與做好、做完美劃上等號。

它需要的是你選擇的正確與持續努力的付出,有時候,縱使兩者兼具,也未必能博得成功一笑。還需要有運氣的加持。而其中的不易,更會因生活的暴擊,來得如此變本加厲。

同理,背臺詞,背好臺詞,對演員而言,充其量只是一種間歇性的勝利,正如同練功需扎馬步、射擊會持槍一樣,再基礎不過,再普通不行。而將其視為一種優點並加以放大,贏得好感,恰是一種不敬業、不上進的體現。

不背臺詞,更是一種看似個性張揚、自高自大,實則一種本末倒置、主次顛倒的「拎不清」存在。

二、視平庸為成功,往往緣於不自知

天上會掉餡餅嗎?當然不會,男女老少人人皆知,但依然有人會對此樂此不疲,幻想著奇蹟的出現,並能在自己身上得以應驗。

成功能唾手可得嗎?肯定不能,但始終有人對此心存奢望,企盼著稍做努力,便可名利雙至,且均能收入自己囊中。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一廂情願」的主觀想法與舉動,在於這些人眼裡,所謂的成功,已經被完全私人化定義了,並且這種標準已經被無限拉低,以至於到了「做了即成了」的地步。

換句話說,有些事情,諸如,背臺詞,在別人眼裡明明是「天經地義」,但在他看來,卻算得上是「驚天動地」。

現實中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哪有這種容易之事。

著名演員王勁松老師,面對一位演員問他如何準備戲的時候,他反問了一句:「臺詞背好了嗎?」而當那位演員特別自豪地逢人便說,「臺詞背得特別好,全背了,一段都沒有忘」的時候,王勁松老師卻來氣了。

起因就在於那位演員不但沒能將會背臺詞看成是演員職業的起點,卻當成了要達到的終點而得意洋洋。

在王勁松老師看來,演員關心的何止是臺詞,更重要的還有潛臺詞,比如你衣服上的每一粒紐扣,你的眼神,你手裡的道具,甚至是你每兩段表演之間的內心感情是否充滿了這個間隙。

這是擁有32年演齡的王勁松老師對演員職業的清醒認知。

熱播劇《平凡的榮耀》中,當吳恪之問及剛進公司的孫弈秋:「你的賣點是什麼?」的時候,孫弈秋的回答是:「我很努力。」而吳恪之則顯得有些不屑一顧,並立即回懟:「你努力,誰不努力啊。」言外之意,努力皆可為,成功舍其誰

若將背臺詞這件原本需刻意練習就能做到的事情,卻被看成一種敬業而倍感自豪、欣喜不已,實屬一種短視與浮淺。

三、從平庸邁向成功,在於真懂

平庸若要齊身成功,兩者之間的距離有多遠呢?有的會說,真的是萬水千山。因為,有些地方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換句話說,畫龍畫虎難畫骨;而有的則會說,僅一步之遙,再努力一點就能達到。因為,摸得了其中的門道,再加上持續的努力,才能逐漸接近成功的邊緣。

懂得,自己到底是誰

記得一位寫作高手,在談及如何提升寫作能力時,講到你首先要承認你就是一個寫作「小白」,寫不好是實事,也是事實。

而對於背臺詞這件事也是如此,做為想出道或者剛出道的新生,就需要承認如果背不了、背不好這段臺詞,就很難演好這齣戲這件事實。

你既不是大咖,更不是大佬,還不做到隨意出口便是劇情,隨時閉口飽含深情

相聲演員郭德綱從小學藝,先學評書,後學相聲,在基本功的練習上,無論評書、相聲以及其他曲藝形式,凡涉及背誦的內容,均背到滾瓜爛熟的程度,至於《隋唐演義》,《三國演義》之類,就更甭說了。在他眼裡,沒文化,不做沉澱,有些東西,你真就演不出來。

而背臺詞在陳道明看來,更是演員的天職與操守,本身就是幹這個的,拿的就是這份錢,就該吃這份苦,不是功勞,只是一種辛勞,理所應當,義不容辭。

所以,老老實實地做學生,學功課,做作業,才是正道。

懂得,真正本事有啥

我們所熟知的《西遊記》短短的25集也是劇組整整拍了6年才拍完的,因為當時資金短缺,資源緊張,整個劇組只有一個攝影師和一臺攝像機,沒有過多的特效,但卻能被奉為無法超越的經典,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這裡面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核心的一點,就在於主要演員硬棒棒的表演功力。如六小齡童老師(孫悟空扮演者)來自南派猴戲世家,馬德華老師(豬八戒扮演者)是北方崑劇院的小生,左大玢老師(觀音菩薩扮演者)是湘劇演員等等。

這些人員功底深厚,演技純熟,一人分飾多角,毫無壓力,並且完全做到了讓人看著一點也不出戲。比如,六小齡童飾演過孫悟空、茶館茶客、寺院小和尚、小道童、小牛精、老太太等16個角色,每一個角色都是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相比之下,背會一兩段臺詞,真得不能當做一種本事,拿到檯面上來講。相反,而是要做為演員的一種本能,下足功夫,多加練習,只有基礎夯實、過關了,才能晉級高階,獲得認同。

不經雕琢與打磨的完成,終究塑造不出經典與永恆的完美

懂得,價值展現在哪

做為寫手,寫文章僅滿足於取悅自己、感動自己,卻無視讀者的存在,只能稱之為自嗨。而做為演員,僅因能背下臺詞,就自我滿足,博得好感,卻不顧觀眾的感受,則是一種自負。

很佩服的一位演員朱一龍對於演員的意義曾表達過:「演員通過形形色色的人生,給予觀眾以啟發。同時,自己也在享受中被激了創作欲。」

能夠看出,演員的價值更多的也是向外求的,而臺詞做一種彰顯人物價值的有效載體,演員僅將背臺詞做為一項任務去完成,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也就是說,除了背臺詞,還要更多地考慮到一句臺詞能夠形成多大的張力,藉以影響他人,改變他人。而當人們認同你所講的話,特別是讓人記憶深刻的「金句」時,自然就會對演員也產生一種認同。

簡而言之,大家好,才是真得好。當我們飽含深情地說出一段臺詞時,可能沒有鮮花與掌聲,但卻促成了潛在的溝通,無形的認同

相關焦點

  • 不背臺詞算什麼演員
    意見明確指出,當前重演員、輕編劇、輕導演、輕製作的現象依然嚴重,有的演員甚至不背臺詞。著眼於此,要下大力氣去浮華浮躁、重創作規律,把全行業的關注點引導到打造藝術質量精湛的優質作品上來。誠如意見所言,如今的影視創作亂象頻仍。不少演員,特別是部分「鮮肉」「小花」,業務能力不忍直視,「拍戲靠摳圖」「對白念數字」,沒有值得一提的代表作,只有鋪天蓋地的表情包。
  • 官方針對娛樂圈再下禁令,抵制不背臺詞演員,為何卻遭民眾質疑?
    臺詞是一個演員最基本的素養,《人民日報》隨後也發文表示響應。「不背臺詞算什麼演員?」但凡事都有兩面性,有人表示支持就會有人發表質疑,儘管官方抵制不背臺詞的演員是正確的的,但還是產生了質疑聲。所以他就把對手的臺詞也背下來,一方面是為了不耽誤進度,另一方面也是以此來貫穿自己的情緒。老一輩演員尚且如此,正值青春壯年的演員整天念數字還喊累的演員,不知道臉紅不紅。後期配音是可以,但如果在片場不說臺詞,又怎能貫穿情緒?又怎能拍出好戲?
  • 繼廣電發威後,人民日報力挺電視製作中心:堅決抵制演員不背臺詞
    外行指導內行,帶資進組,關係戶,演員無戲可拍,關係戶菜鳥卻一再加戲等現象,在各影視劇組非常常見。為了整治這一現象,12月8日,人民日報轉發「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發布的意見:當前重演員、輕編劇、輕導演、輕製作的現象非常嚴重,有的演員甚至不背臺詞。
  • 央視評演員不背臺詞念數字:不把觀眾當回事,糾正浮華刻不容緩
    最近,央視新聞在微博上發表長文評論演員不背臺詞念數的現象。文章中說:「從什麼時候起,演員這個職業,背誦好臺詞就要受到讚揚?」並且強調糾正「浮躁」的偏頗,重新重視創作生產規律,刻不容緩。電視連續劇被觀眾稱為「爛片」「神劇」,不把觀眾當回事,不要怪觀眾不把你當回事,不要怪市場拋棄你!
  • 楊洋只是不背臺詞的「小鮮肉」?名導張黎:他強烈地想成為一個好演員
    曾被傳片場背不下來臺詞的楊洋在名導手下能堪重任?30日,下周二(8月7日)起將登陸東方衛視的《武動乾坤》在上海舉行了開播發布會。其間,楊洋和張黎都接受了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的專訪,給出了答案。「其實很接近我以往拍的題材」熟悉原著小說的觀眾應該清楚的是,《武動乾坤》情節並不複雜。
  • 演員王勁松怒批當代小鮮肉,背臺詞還要誇獎?
    其實,在過去的演藝圈來說,對於一個演員的考驗尤為巨大,不僅僅是背臺詞這門基本功,而且還考驗演員的考驗演技。在當時的年代演繹環境也是十分的惡劣,很多演員克服眾多的艱難險阻,才大家齊心協力的拍完一部電視劇,像是老西遊記裡面就是整個劇組的攝影機也只有幾臺。而在老三國演義裡面,劉關張三兄弟更是餓的去別人的地裡偷苞米吃,還被別人抓住了。
  • 王勁松怒斥小鮮肉:什麼時候演員背臺詞都要被誇獎了?多不要臉
    6月13日,在上海電視節的論壇上,著名實力派演員王勁松怒斥如今一些演員不專業:「我真的很遺憾,什麼時候我們這個職業成了一個背臺詞都要被表揚的職業了,背臺詞是什麼?背臺詞是你上戰場的那支槍,你能告訴我說你到了戰壕裡沒拿槍嗎?你多不要臉吶」一番話擲地有聲,瞬間引發了網友的積極討論。
  • 「小鮮肉」會背臺詞求誇獎?老戲骨怒斥不專業演員:要點臉吧!
    會背臺詞求誇獎?王勁松怒斥「不要臉」他說,自己在片場時會遇到一些年輕演員來詢問:演員應該如何準備自己的戲?有時候也會問一句,臺詞都背好了嗎?但令人驚訝的是,對方第二天很自豪地對外宣傳,「我臺詞背得特別好,我全背了,一段都沒有忘」。這樣的沾沾自喜,讓王勁松很心痛:「我真的很遺憾,什麼時候我們這個職業成了一個背臺詞都要被表揚的職業了,背臺詞是什麼?
  • 三國殺背景原畫和臺詞配音不搭武將?馬岱張繡變奸臣,太違和
    玩家們一致公認較為成功的臺詞配音,毫無疑問是背景原畫和臺詞契合度較高的配音。比如大太監張讓,雖然聽起來不好聽,但是非常入戲,讓玩家們很是上頭。但是如果武將的背景原畫和臺詞的聲線差很多的話就會有很強的違和感,讓玩家們瞬間出戲。比如本次盤點的這幾個武將,官方尋找的配音演員顯然並不合適!
  • 什麼時候背臺詞和受時,成為一個演員敬業的評價?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一個演員守時,一個演員背臺詞,竟然可以成為敬業的評價,有很多人在評價一個演員敬業的時候都會說這個演員的臺詞是自己背下來的,還會說在片場的時候從來都不遲到,可是這些難道不都是演員的本分嗎?演員和我們普通人有什麼不同的嗎?
  • 央視評演員不背臺詞念數字:真正的專業,是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演員的標準是什麼?是有表演基礎,還是要有表演的才華?又或者說,要能歌善舞?在我看來演員首先需要的就是敬業。很多人比較喜歡一些演員,主要是因為他們敬業。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世道變了,劉德華就曾說過,現在演員標準已經變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準時、記臺詞竟成了優點?近日,央視新聞也在微博中髮長文提到演員的現狀了,文中提到:從什麼時候開始,演員這個職業背好臺詞就要被表揚?難道文藝作品不再追求口碑與流量雙贏了?
  • CCTV稱臺詞可成為加分項,呼籲為演員的臺詞功底點讚,網友看38-1
    演員敬業標準是什麼?劉德華說現在的標準已經變了,準時、記臺詞原本是演員的基本,但不知道從何時起成為了優點。針對演員臺詞這個事件,CCTV官博發文稱臺詞是演員的基本功,更可以成為加分項,一起為那些一直努力的演員們加加油誰的臺詞功底讓你為之點讚?來徵求網友的意見。網友留言表示這些年在影視圈內也有不少演員爆料某些演員的不敬業的行為。其中最讓人印象的深刻莫過於「數字小姐」「數字先生」。
  • 敬畏表演,請先從背熟臺詞開始!
    原標題:敬畏表演,請先從背熟臺詞開始! 近日,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發布了《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去浮華浮躁、重創作規律」的幾點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份《意見》指出,當前重演員、輕編劇、輕導演、輕製作的現象依然嚴重,有的演員甚至不背臺詞,必須堅決抵制這類行為,去浮華浮躁,重創作規律。
  • 不背臺詞念數字?央視評論:去浮華浮躁刻不容緩
    從什麼時候開始,演員這個職業背好臺詞就要被表揚?難道文藝作品不再追求口碑與流量雙贏了?電視臺要收視率,網站要網播量,一部電視劇只要花重金把流量明星請來,再加上市場的炒作,就肯定穩賺不賠,這個時候,電視劇製作方又有多少精力會放在打磨作品質量上?這樣的市場環境,必然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糾正「浮華浮躁」的偏、重新找回重視創作的製作規律,刻不容緩。
  • 演員選擇、違和的愛情、觀眾的期待
    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辯證立場,秦始皇是個有名的暴君,嚴苛的刑罰、苛捐雜稅、大興土木徭役繁重等不體恤民生的暴政確實是夠壞夠兇狠的,足以讓那個時代的老百姓不寒而慄,但從對歷史整體發展的客觀推進作用來看,秦始皇被譽為「千古一帝」!目前的情況來看,《大秦賦》這部劇可能是四部曲裡評分最低的一部,能不能守住8分尚未可知。
  • 中制協:有演員不熟悉劇情,甚至不背臺詞
    當前我國電視劇創作重演員、輕編劇、輕導演、輕製作的現象依然十分嚴重。有的演員自帶編劇,隨意在現場改動劇本;有的演員自帶化妝師、服裝師,不按劇情需要設計自己的形象;有的演員不尊重對手,不熟悉劇情,甚至不背臺詞;有的經紀公司不以引導藝人塑造生動豐滿的藝術形式為己任,而是過度關注藝人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表現,甚至拒演、怠工,消極等惡劣行為挾迫製片人和導演就範。使電視劇(網絡劇)的正常創作受到嚴重幹擾。
  • 五位成功轉型實力派演員的童星,最後一位僅憑几張硬照就已成功
    小七今天就整理五位長大後成功塑造新作品,打破觀眾對原本童年角色固有印象而轉型成功的童星。最後一位僅憑几張硬照就已成功轉型。張一山《餘罪》不僅讓張一山脫去童星的帽子,還讓他成為新生代實力派代表演員。張一山臺詞、演技基本功都比較紮實,除了偶爾用力過猛外沒什麼毛病。楊紫家有兒女兩位轉型都很成功,楊紫通過 《戰長沙》讓大家看到了她在正劇中獨當一面的實力。如果《香蜜沉沉燼如霜》更讓觀眾感受到她多樣化的演技,她的演技、臺詞是90後小花中的佼佼者。
  • 戲妖段奕宏,4000字臺詞一字不差,導演爆粗口「這特麼才是演員」
    我們還是喜歡看那些優秀演員演的電視,當然優秀的演員有很多。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他就是「戲妖」段奕宏。他也是影帝,曾經是徐崢老婆陶虹的大學同學。段奕宏長相不是那麼帥氣,可非常有硬漢氣息,演戲從士兵到農民都演非常像。
  • 王勁松怒斥小鮮肉「不要臉」,連背臺詞的必備基準,也要被誇獎!
    近日,著名影視演員王勁松首次在電視節的高峰論壇上提到了,關於現如今出現在娛樂圈當中的小鮮肉演員不敬業的表現,他這次講話的語氣真的非常重,但也令人十分贊同的佩服,他直接吐槽那些背劇本臺詞居然還要被觀眾和網友表揚的小鮮肉演員「不要臉」。
  • 「數字」演員又現江湖,臺詞用「abc和123」代替,居然沒人笑場
    這段視頻最有意思的卻在演員演戲時候居然不用臺詞,幾乎全程使用「abc」和「123」等數字和字母代替。 這事兒大家應該都聽過,當時很多人覺得李誠儒老師有些過分了,人家才多大年紀,憑什麼要求別人「練過幾年臺詞」? 但是試想一下,如果作為演員如果連臺詞都說不清楚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