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擁有十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民族文化多樣性,西雙版納的13個少數民族有著與這片熱帶雨林和睦和諧共存的悠久歷史,他們擁有利用自然資源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知識,僅僅當地原住民在認知和利用植物葉片方面經驗豐富的。
如果您對這篇《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的樹葉,葉片與美食》有疑問的話,我建議從咱們中華民族最傳統節日吃的粽子說起。
1.箬葉
箬葉,就是禾本科箬竹屬箬竹。
南方人一般用箬葉包粽子,箬葉包的粽子有箬葉的自然清香味吧。
我雖然未統計過,我們也有用箬葉包粽子,但對於西雙版納人來說,用芭蕉葉包的粽子最頻繁的,因為芭蕉葉隨處可見。
提到吃粽子,不得不提一則網絡笑話:中國人請一個老外朋友吃粽子,吃完老外抹抹嘴很感激地說:「你們請的點心真好吃,謝謝!就是外面的生菜有點硬,不過想的很周到,牙線都準備好了」 哈哈, 這笑話從側面說出了包粽子的葉片只是烹飪的方式和烹飪過程中起到食材在葉片包裹中獲取了獨特清香味。
和做粽子一樣,在西雙版納,經常用到的幾種植物葉片的,通常要滿足幾點要求:無毒性、葉片纖維素含量高韌性強、葉片長和寬足夠包餡,若是能有獨特清香味那更好。比如說西雙版納的香茅草葉。
2.香茅草葉
香茅草是一種生長在亞熱帶地區的香料,本身具有檸檬香味,有著醒腦通氣的功效。西雙版納的人們鍾愛這種帶有自然檸檬香味的香茅草來烹飪各種菜餚。
香茅草包黃筍(燒烤)油煎香茅草包肉
香茅草烤魚是一道經典傣族風味菜,一般先將洗淨的魚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後置於火上燒烤,並抹上適量的豬油,烤時香氣四溢,這樣烤出來的魚香味撲鼻,魚肉酥脆、味道鮮美獨特。《西雙版納傣族香茅草烤魚的做法》
3.芭蕉葉
芭蕉葉是常綠大型多年生草木芭蕉科,芭蕉屬植物的葉片。芭蕉葉的葉片巨大,下雨天在野外可以當天然雨傘用,也可供野外求生人士作為臨時庇護所屋頂。在西雙版納它更主要的使命則是可以製作美食。
芭蕉葉製作傣族年糕-豪糯索
豪糯索是傣語,就是我們平時吃的年糕,傣族的一種小甜食。用浸泡過的糯米磨成漿,製成吊漿面。將磨成粉的石梓花、花生、芝麻炒香,研細加紅糖放入吊漿面拌勻。然後用芭蕉葉包住吊漿面,在蒸籠裡蒸熟即可。《西雙版納的傣族年糕-豪糯索》
餈粑,放在芭蕉葉上冷卻過程中,吸收了芭蕉葉的氣味的餈粑才更美味。包燒,是西雙版納傣族特殊的一種烹飪食品的方法。用這種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鍋具,以天然綠葉——將隨處可見的芭蕉葉或(其次是柊葉、木瓜榕葉、臭牡丹葉、楨桐葉)等等為烹飪工具,將欲烹飪的食物用鮮葉包裹,以火塘的炭火為熱源,將食品燒熟。包燒這種方法「回歸自然,綠色健康」,可加工水鮮、肉食、小菜。包燒的菜餚不會走味、養分不會揮發散失,堪稱「原汁原味」俱在,具有西雙版納民族特色的美食。
芭蕉葉包燒
關於芭蕉葉包燒,我得著重地講,並且附上很多圖片,因為在西雙版納無論是在野外或是當地風味菜館,都幾乎用芭蕉葉來做包燒,再因為西雙版納的芭蕉葉隨處可見,獲取十分方便!
原料:魚蝦(各種肉類或蔬菜),草果,花椒,鹽,雞精,芫荽,香柳,小蔥,小米辣,蒜末,鮮芭蕉葉。將欲包燒的水鮮收拾乾淨,配料切細,加入適量食鹽、味精拌勻後,(鮮魚,蝦只需與配料拌勻),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鮮芭蕉葉或柊葉包裹嚴實,用竹篾綑紮後焐於火塘內的炭火上或下都可以,至包內水鮮燒熟。
常見的包燒菜餚有包燒魚、蝦等水鮮、包燒肉、和包燒野蘑菇、南瓜尖、甜筍等蔬菜。
芭蕉葉包燒小紅尾巴魚
芭蕉葉包燒山螃蟹芭蕉葉包燒山螃蟹及小紅尾巴魚芭蕉葉包燒小白魚成品包燒黃辣丁和小紅尾巴魚
包燒魚和蕨菜成品
芭蕉葉包燒黃辣丁和其它小魚
成品
包燒羅非魚(小魚)
成品
包燒江鰍包燒蝦成品
包燒蜂兒成品
當然,也可以多放點野菜,魚少許,純個人喜好。或者純素野菜包燒,有何不可!包燒芭蕉花
包燒菌類
包燒金針菇
芭蕉葉包燒肉類
原料有豬肉、蔥、蒜、姜、青辣椒、花椒粉、香茅草、鹽等。時,將豬肉剔掉皮,洗淨,剁碎,放在盆裡;將蔥、蒜、青辣椒切好,把香茅草結成一個小疙瘩,撒上鹽和花椒粉,與剁好的肉調勻,然後用芭蕉葉包起
芭蕉葉包燒豬皮
包燒豬腦
包燒小鳥肉
包蒸
和包燒一樣,但特別之處是在沒有火炭的條件下,食材是蒸出來的
芭蕉葉包蒸豬肉
用芭蕉葉包成一個一個小包,放在甑子或蒸鍋裡,蒸熟就可食用了。
芭蕉葉包蒸雞
芭蕉葉包蒸雞是傣族的傳統佳餚,肉嫩鮮美,香辣可口。
製作方法:把宰好的整雞洗淨,放到砧板上用刀背輕捶,然後放上蔥、 芫荽、辣椒、野花椒、鹽等佐料,醃製半小時,再用芭蕉葉 包好,放到鍋裡蒸熟即可。
4.柊葉
柊葉包燒小紅尾巴魚及大蝌蚪
5.木瓜榕葉木瓜榕葉包燒小魚
木瓜榕葉包燒包燒螞蟻蛋
木瓜榕葉包燒山螃蟹
6.臭牡丹葉
臭牡丹葉包燒大肚魚,這是我自己最喜歡的做法。此魚傣語叫"巴端果",傣語翻譯過來也就是大肚子魚的意思。這小魚我在老家勐養鎮集市上買的,1市斤15元。這魚就這麼大了,也就是說它不會長更大了。當然什麼魚都可以這麼包燒的。做法:放切碎的蒜、蔥、姜、芫荽、大芫荽、辣椒、香料葉等等傣族常用佐料,當然還有鹽,放一點點味精就好;內層用臭牡丹葉包住,臭牡丹葉傣語叫「端檳」(是一種藥材),外面用巴蕉葉再包一層。烤到巴蕉葉已黃再翻另一面,整個過程差不多烤40分鐘一1小時左右就好。
包燒成品,微微帶有臭牡丹葉藥性的香味
7.楨桐葉
楨桐葉和臭牡丹葉一樣的性質,都是用來做包燒的。
此外還有:
8.樹葉糕餅,把麵糊抹在葉上,放上餡,然後合在一起蒸熟,製作出來的美味,吃時還有樹葉的清新味道撲鼻而來,爽滑香嫩的口感!菩提樹的樹葉糕餅
菩提樹的樹葉糕餅成品
值得一提的是,西雙版納真正可以吃的葉子及美食-菜包魚
9.生菜葉包魚
10.蛤蔞葉包魚或肉
蛤蔞也叫蛤蒟(拼音Hǎ Jǔ)、假蒟、馬蹄蔞,為胡椒科多年生匍匐草本植物,廣布在西雙版納。春末夏初開花,葉呈闊卵形,揉之有胡椒辛香氣,具有極高的醫用價值。
這些與樹葉和葉子有關的特色菜餚,都已搬上了餐桌,快來西雙版納品嘗吧!
謝謝觀看
推薦:點擊閱讀《西雙版納的雨林味覺-不一樣的酸果!》《西雙版納,我想有一個院子!》《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