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中馬文化旅遊年,馬來西亞政府宣布,從2020年1月1日起的一年內,中國和印度的遊客將享有免籤證入境大馬的便利,逗留期最長為15天。
今天為大家推薦一種起源於馬來半島,當地人作為早飯、午飯、晚飯,甚至夜宵來食用,甚至還有人相信它有解酒功效的「大馬椰漿飯」。
餐廳推出的椰漿飯
前幾日我隨意瀏覽著新聞,發現一家廉價航空的飛機餐因為太受食客的歡迎,於是供應商索性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一家購物中心內,開設了售賣這種飛機餐的餐廳。當然,除了該航空公司的兩道經典餐食外,餐廳還加入了其他受歡迎的亞洲菜系。
很多人其實和我一樣,經常抱怨飛機餐難吃,一些評選最好/最差飛機餐的文章也會隔三差五的從網絡上看到,但是對於這家公司把飛機餐做成落地餐我是百分百贊成的。每次我前往東南亞、南亞或者澳洲等地旅行的時候,一般都會把這家航空公司作為首選,除了它機票價格低廉外,另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可以在飛行途中吃到它家最著名的「大馬椰漿飯」(Pak Nasser’s Nasi Lemak)——它是由加了椰漿的米飯、叄巴醬、炸江魚仔、脆花生、蛋餅絲和慢燉雞肉組成,早已成為我每次必點的經典餐食。
但椰漿飯究竟起源於哪裡,就連專家都很難搞清楚。英國學者溫斯泰德在他的著作《馬來西亞生活狀況》一書中提到,椰漿飯是馬來西亞半島上的馬來飲食文化的一部分,馬來農民和漁民在蒸米飯的時候加入椰奶,吃的時候再加入不同的調料品一起搭配使用,這便是椰漿板的最早雛形。
馬來西亞街頭的椰漿飯
在大馬的街頭巷尾,都很容易覓得椰漿飯的蹤影,它可以作為早飯、午飯、晚飯,甚至夜宵來食用,人們甚至還相信它有解酒的功效。通常,經典的椰漿飯由米飯、魚柳、花生和叄巴醬組成,吃的時候,食客們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配菜,比如可以放入牛肉、炸雞或者海鮮等。
這麼說吧,馬來人日常生活真的離不開椰漿飯,而且他們還自豪地宣稱椰漿飯為國民美食,說椰漿飯不僅僅是馬來代表性的美食之一,更是多民族共同身份的象徵。
但這段話卻引發了新加坡人民的不滿,因為新加坡認為他們的椰漿飯更勝一籌。其實,不僅是食物,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向來在歷史上就有恩怨,當初馬來西亞有四個成員國,全都是從英國獨立出來的殖民地:馬來西亞聯合邦、新加坡自治領、沙巴/北婆羅洲和砂拉越。但由於新加坡華人實在太多、當時共產主義理念也是非常流行,再加上各種經濟利益糾紛,最終於1965年8月9日,新加坡以126:0的票數被迫出局。從此,新加坡就變成了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雖然它們是兩個國家,但日常飲食組成上基本相同。因此為「誰的食物更好吃、更正宗」的爭吵仍會經常發生。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別說兩個國家了,就算在我們中國國內,南北方人民也會為一個食物引發爭吵,比如豆腐腦到底應該吃甜的還是鹹的、粽子是豆沙餡兒的好還是鹹肉加蛋黃的好,買菜是買一頓還是買「一噸」。
馬來西亞姑娘自己帶的椰漿飯
今年,馬來西亞的麥當勞發布了一個諷刺新加坡椰漿飯的廣告:一個新加坡小夥帶他的馬來女性朋友去街頭吃椰漿飯,等他端著兩份飯回到桌子的時候,他的女性朋友不屑地從包裡拿出包裹成金字塔形狀的馬來椰漿飯,大口吃了起來。
小夥子插隊引發後面的大叔不滿
整段廣告不僅深深鄙視了新加坡椰漿飯的「不靈」,還揶揄了新加坡小夥子的素質低下,比如用餐巾紙包佔座、插隊等。
不用說,廣告一經推出又引發了大量爭議。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新馬觀眾點燃「戰火」了,早在2017年,新加坡的麥當勞就推出過椰漿飯漢堡,而馬來西亞也不甘示弱,本地知名連鎖漢堡店也推出了類似的漢堡產品,在本地人真金實銀的支持下,這款漢堡長盛不衰,現在已經成為了菜單上的長青菜了。
隨後,新加坡的街頭小販文化入圍了「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名,其中就包括椰漿飯。這一行為徹底激怒了馬來人,馬來西亞國寶級廚師伊斯梅爾(Redzuawan Ismail)將此次提名稱為「新加坡人的傲慢」。他說:「你真沒必要向世界證明你有這個又有那個。」他還對馬來西亞人和新加坡人曠日持久的椰漿飯之爭發表了評論:我們已經在為石油、水資源等很多事情進行爭鬥了,就放過食物吧,它們是用來供我們享用的,不是用來打架的。」
其實,在我們局外人看來,很多嘴架都是幼稚、可笑的,但另一方面也是可以理解,初衷都是來自對本國食物發自內心的驕傲和自豪。
據我在飛機上吃了這麼多次椰漿飯,要我說,椰漿飯的靈魂其實是不起眼的那一坨叄巴醬。叄巴醬,英文名為Sambal,它是一種混合了洋蔥、大蒜、蝦米、羅望子汁、椰糖、峇拉煎(類似固體蝦醬)、辣椒糊糊的醬料,最早起源於印度尼西亞,隨後傳入新加坡、馬來西亞、斯裡蘭卡、布魯內等國家。
可以炒飯、炒麵,名副其實的萬能醬
關於這個醬料,我還特意請教了一位大馬的朋友,她經常在家炒制這份醬料:「要想好吃,就必須讓醬汁的顏色逐漸由淺變深,全程需要用小火慢熬且不停攪拌,是個非常考驗耐心的力氣活兒。而這種醬汁,加什麼不加什麼,100個人就會有100種做法,且每個人都會以自己的做法為榮。」
某航的重口味餐食讓我和朋友連吃四盒
這道老辣濃鬱的醬汁搭配白飯再完美不過,尤其適合在飛機上食用。科學家指出,在三萬英尺的高空,人類的味覺和嗅覺是最先失靈的。尤其是機艙內缺乏溼度,低氣壓和無時無刻不在的噪音,更使得我們對甜味和鹹味的感知度大幅下降。而且這還不僅僅是味覺的問題,人類80%的味覺來自嗅覺,在機艙內,嗅覺的感知力也會下降。因此當我們品嘗食物味道的時候,也會比在地面上時感覺寡淡兩倍。所以一般製作飛機餐的時候,供應商都會加入更多的鹽和重口味調料,這樣在吃起來的時候,也會感覺味道更好。
每次在飛機起飛之後不久,我都會伸著脖子等待著屬於我的那份椰漿飯的到來,熬過了漫長的40分鐘,空姐可算推著餐車,拿著座位表,來到了我的邊上。微笑著遞上了一份椰漿飯和一瓶礦泉水。
我趕緊放下小桌板,正襟危坐,打開這盒還燙手的,伴有醇香濃厚醬汁,帶著椰香味道的米飯。那一刻,我就知道它不會讓我失望,雖然看似樣貌樸實,但其實最適合攪拌均勻後豪放地直接用叉子劃入口中。果不其然,剛吃下第一口,「失靈的味覺」就讓機艙內那惱人的噪音,從撕心裂肺變成了閒適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