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被列入御膳美食,如今基本滅絕,美國卻年年泛濫沒人吃

2020-12-17 禾木報告

導讀:在古代被列入御膳美食,如今基本滅絕,美國卻年年泛濫沒人吃

魚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美食,豬肉、羊肉等肉類很多人可能會拒絕不吃,但是魚卻少有人會拒絕。我國淡水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有長江、黃河、珠江三大水域,使得我國魚類資源十分的豐富,可食用的魚類也同樣豐富,隨便問一個人,可能都能說出鯉魚、鯽魚、白鰱等幾十種可以食用的魚。

然而我國可食用的魚類雖然多,但卻因環境因素、人為捕撈等多種情況,使得一些味道極為鮮美的極品魚類消失了。其中就有這麼一種魚,在古代的時候被列入御膳美食,如今基本滅絕,但在美國卻年年泛濫沒人吃。

(本土鰣魚)

這種魚就是「鰣魚」,可能很多朋友都沒有聽過,畢竟早在1988年的時候,鰣魚就已經列入了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之列,在那個時候就幾乎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之中。

鰣魚為長江三鮮之首,早在漢代之後就名揚四海了,但那時候一旦鰣魚被捕撈上岸,就要快馬加鞭送到皇宮之中上供。在唐代的時候,楊貴妃喜歡吃荔枝,於是寵愛楊貴妃的唐玄宗,便派人從南方千裡運輸荔枝到長安供她品嘗,也就有了後人所知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本土鰣魚)

其實鰣魚也同樣有這樣的故事,在明代的時候,鰣魚被列入御膳美食,是當時皇帝十分喜愛的一種魚類,很多大臣為了表現對皇帝的忠臣,於是便千裡迢迢從江南把魚運到北京供皇帝品嘗。

但鰣魚雖然味道鮮美,卻不易保存,尤其是鰣魚一出水就死,而古代有沒有現在這種「冷鏈」技術,於是等鰣魚遇到北京的時候,鰣魚早就變成了「臭魚」。然而鰣魚即使變臭了,依舊被當成了美味佳餚,可見當時的鰣魚有多受歡迎。

在《萬曆野獲編》中就有記載:「其最急冰鮮,則尚膳監之鮮梅、枇杷、鮒魚等。然諸味尚可稍遲,惟鮮鮒則以五月十五日進鮮于孝陵,始開船,限定六月末旬到京,以七月初一薦太廟,然後供御膳。然實不用冰,惟折幹而行,其魚皆臭穢不可嚮邇。」

(農民捕撈養殖的美國鰣魚)

鰣魚也因其味美,一直被過度捕撈,到了清代的時候就已經漸危了,而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由於鰣魚數量稀少,價格高昂,使得人們有對它進行了新一輪的瘋狂捕撈,再加上水質汙染,水利設施對於鰣魚路線的阻絕,鰣魚的數量再一次急劇下降,於是到了1988年的時候,已經瀕危的鰣魚被列入了一級保護動物之列,禁止捕食,到現在,我國本土的野生鰣魚基本上已經滅絕了。

不過在我國水產養殖當中,鰣魚一直是很多養殖戶喜愛養殖的品種,在市面上鰣魚也依然有售,價格也不貴,一般十幾元一斤,但這種鰣魚並非我國本土鰣魚,而是90年代之後,從美國引種的「美國鰣魚」。

(養殖的美國鰣魚)

美國鰣魚和我國本土鰣魚的長相差不多,同時也都是洄遊魚,所以十分適合養殖,但不同是的,鰣魚在我國很多喜歡吃,在美國卻幾乎無人吃,因為鰣魚雖味美,但魚刺十分多,老美們都是吃沒刺的魚吃慣了,這種魚入不了他們的口,所以鰣魚在美國年年泛濫,去河裡一撈就是上百斤。

各位朋友,你們曾經見過鰣魚嗎?你如何看待我國本土鰣魚消失這一問題?歡迎留言說出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曾泛濫的「土狗崽、地老虎」如今為何蹤跡難尋?網友:被吃到滅絕
    曾泛濫的「土狗崽、地老虎」如今為何蹤跡難尋?網友:被吃到滅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以前小時候常見的動物現在慢慢的都在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也許是因為長大了的原因,我們棲身在喧譁的都市裡,在偶爾看到小時候田間地頭常見的動物,就會覺得很親切,勾起很多童年回憶,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種動物就是我們的童年回憶之一的「螻蛄」螻蛄是它的學名,可能很多朋友很是陌生,但要說起它在民間的外號
  • 這5種家常菜,在古代是御膳,一個比一個珍貴,如今人人吃得起
    這5種家常菜,在古代是御膳,一個比一個珍貴,如今人人吃得起現在我們每天能吃到各種各樣的美食,有很多的菜,因為每隔幾天就會吃一次,所以並不會覺得這個菜難得,也更不會覺得菜是珍貴的。但是在很多年以前的中國,君王每天吃的美食就是如今我們每天吃的家常菜,在漫長的時間長河裡,它們越來越普遍,從珍饈美味變成了家常小菜。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回到歷史的開頭,一起去看看那些御膳吧。1. 豆腐 漢朝的時候,皇帝大臣都很愛吃豆腐,覺得豆腐無比美味。
  • 外來物種吃到快滅絕,還解決了美國人頭疼的問題
    我時常在想吃的問題,我們中國人現在對於吃,到哪都是離不開了吧, 現在基本上來說許多人都在追求著美食,而吃貨這個詞的由來當然也是因為在吃的這方面上面了。而我們中國人在吃的問題上,在世界各地都在流傳著我們的「佳話」,有些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
  • 在海洋泛濫的「蘇眉魚」,遇中國吃貨後成瀕危物種,如今一斤700
    到海邊旅遊,我們出了曬日光浴、遊泳、欣賞美麗的海濱風光之外,吃海鮮也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不同的海鮮,價格可謂是天差地別。有些海鮮數量龐大,味道一般,所以價格相對來說一直都很便宜,而有些海鮮一直以來數量都比較稀少,所以價格自然比較高昂,比如龍蝦。
  • 古代皇帝吃的御膳,到底是些什麼東西?
    眾所周知,帝王的生活起居是整個後宮的頭等大事,有關於帝王生活的一切都是難以想像的誇張和繁文縟節,基本已經達到了無以復加且令人厭倦的地步。而說起帝王日常的生活起居,和常人一樣都是衣食住行方面,而最令世人好奇的一定是帝王日常的飲食,畢竟,對於每一個人來說,能夠滿足口腹之慾算得上是人生一大幸福了吧,而帝王身為凡人也是如此。
  • 這道宮廷御膳美食「三不沾」不沾盤的美味點心,很多人都沒吃過
    現如今的網絡技術是非常發達的了,而且現在很多電視劇都是古裝劇。像清朝那些的古裝劇大多都是讓我們了解到以前的歷史,但是現在的朋友在看劇的時候不僅喜歡看劇情之外,還喜歡看宮廷裡的美食。說到這宮廷御膳美食,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估計了解的也不多。
  • 古代皇帝用的御膳,是米其林還是路邊攤?
    漢武帝皇帝身為一國之君,自然能吃到庶民吃不到的食物。比如熊掌,這道從春秋戰國時期就聞名於世的美食: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牆;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闢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置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事實上,如今日本人在吃魚生時,偶爾還是會使用紫蘇作為墊子墊在下面:因為紫蘇可以給海鮮刺身抑菌,以及中和生魚片中的毒素。然而同樣的辦法,咱們中國人幾千年前就已經在使用了。
  • 美國人年年都吃的火雞,為啥在中國幾乎沒人吃?養殖戶:拉倒吧
    美國人年年都吃的火雞,為啥在中國幾乎沒人吃?養殖戶:拉倒吧在咱們中國,美食可是太多了,每個地區都有其不一樣的美食,即使是吃上幾十年,都未必能把所有的美食全吃完。但是今天想到了一種食物,幾乎很少見咱們中國人吃,雖然超市裡有賣,但是銷量也不高。
  • 美國野豬泛濫,毀壞農田,甚至傷人,為何美國人不抓來吃呢?
    首先就是因為美國人其實吃得更多的是牛羊肉,對於豬肉,其實並不是很喜歡,也不是很會做關於豬肉的一些食物。再者就是因為美國人都認為這些不是家養的牲畜,會有很多的寄生蟲,如果吃到體內可能會引發不的併發症,所以就不願意去吃這些野豬肉。民以食為天,為什麼在中國就沒有任何物種泛濫?而國外到處都有物種泛濫的現象?
  • 我是如何從一粒黃豌豆成為古代皇宮御膳美食的盛寵?
    哈哈,沒錯,我就是皇宮御膳美食之一的豌豆黃,又名豌豆黃兒,同時也是北京的傳統小吃,相信很多人都吃過。那麼,問題來了,我是如何從一粒黃豌豆逆襲為古代皇宮御膳美食的盛寵的呢?是做一場夢,抑或是天上掉餡餅了,不,都不是,是命運的垂青加上自身優良的品質。哈哈,這當然是開玩笑的。
  • 它被稱為魚中「活化石」,逃過了大滅絕,卻沒逃過中國吃貨的嘴!
    中國人特別會吃,不管什麼樣的食材,到了我們中國人的手中,都可以讓他變成餐桌上的美味。可以說中國的廚子堪比天上的食神呀。就像之前,日本泛濫的小龍蝦,德國長瘋了的生蠔,還有非洲的大蝸牛,這些在國外泛濫成災的物種到了我們中國廚師的手裡都變成了人間美味。
  • 在國內「泛濫」的羅非魚,美國人卻當寶,還讓哺乳期媽媽多吃
    2018年,中國對美國的羅非魚出口量是14.2萬噸,別看2018年,我國國內的產量有162.5萬噸,而出口美國的基本都是處理過的淨魚肉,所以,這14.2萬噸的折算成整商品魚的話,至少得翻一倍。國內有很多人對羅非魚有偏見,覺得這種在臭水溝裡都能泛濫的魚,充滿泥腥味,真是沒法吃,可美國人咋吃得這麼歡快呢?美國人民當然不傻,羅非魚還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優質食材。
  • 以前被當作觀賞魚引進我國,如今在農村河裡泛濫,至今沒有天敵
    原產地在拉丁美洲,它長得和我們本土的魚有很大的差別,尤其是它的嘴,長得像一個吸盤一樣,能夠吃水底下的垃圾,所以還有人叫它吸盤魚。這就是清道夫魚,如今在農村河裡泛濫,至今沒有天敵!清道夫魚吸盤魚屬於甲鯰科,又叫吸盤魚、垃圾魚、琵琶魚,原產於南美洲各地的河流中。幾乎只要有水就能存活。它們經常吸附在水族箱壁或水草上,舔食青苔,是水族箱裡最好的清道夫。
  • 美國物種來中國5年,從泛濫成災到瀕危滅絕,吃貨:人間美味!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進口和出口都是常事,現在是物種入侵很普遍的時代,很多國家都發生過物種入侵,比如德國的小龍蝦入侵,丹麥的生蠔泛濫,這些物種的泛濫,也讓中國人無法理解,為什麼不選擇出口?因為出口是一件比較昂貴的事,買過進口產品的人應該會發現,國外的東西很多都比國內的要貴,很多人認為是國外的產品質量更好,所以價格更貴,但如果把同一產品在國內和國外的價格對比一下,人們就會發現,國內的售價比國外的高得多。那是因為關稅和運輸成本問題,而海產品等產品,保險技術要求較高,因此難以出口,而美國,成功地將入侵物種出口到中國,最後結果如何?
  • 野豬明明沒有滅絕危險,甚至還局部泛濫,為什麼仍舊要保護它們?
    可是野豬明明數量可觀,沒有滅絕危險,而且還總是會聽說野豬泛濫的情況,那麼為什麼還要保護它們呢?野豬的危害。第一,對人類有很大的傷害力,野豬都有很大的獠牙,力量還非常大,性情又十分兇暴,不害怕任何動物,而且它們的口水裡面有很多致命的細菌。
  • 古代弒君多用直接手段,而不在御膳中下毒;溥儀:我就沒吃過熱飯
    關於此疑問,可以從末代皇帝溥儀的一句話中找到答案,溥儀曾經說過:"我在皇宮中就沒有吃過一口熱飯";古代帝王的衣食住行都有嚴格的規制要求,其中皇帝進食有專門享用的御膳,早在周朝時期,古人對飲食與朝政的聯繫頗為重視,當時的御膳風味已經初具規模,周朝人慾通過御膳宴飲,來增強禮樂精神,從而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另外據《詩經》記載,周天子在召開宴會之時,還會列鍾設鼓來助興
  • 英國人不吃板慄,美國的滅絕了原因很意外,中國人卻有點尷尬了?
    1、英國的板慄沒人吃?英國野外的板慄已經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公路邊,公園裡,森林裡,滿地都是刺球,但是當地人基本不會吃。只用了幾十年的時間,這種真菌就殺死了30多億棵美洲板慄樹,造成了包括美國境內的原生板慄樹全部滅絕了。儘管當時美國農業科學家用盡了一切辦法也無法把美洲板慄給搶救回來。
  • 千萬鯉魚還沒搞定,又一物種「大鬧」美國,吃貨:吃法的問題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千萬鯉魚還沒搞定,又一物種「大鬧」美國,吃貨:吃法的問題. 外來入侵物種破壞生態不僅是我國獨有的問題,而是全世界都面臨的重大問題。在我國常見的入侵物種有紅火蟻、巴西龜、福壽螺,而在國外這些物種可能是原產物種,也可能不被列入入侵物種。每個國家在入侵物種問題上所面臨的各不相同。
  • 美國野豬泛濫許久,每年損失15億美元,為何美國人不抓來吃?
    對於中國的吃貨們來說,沒有什麼是吃解決不了的,就算是泛濫成災的動物,也可以將其吃到滅絕。然而在美國野豬卻泛濫成災,數量一度超過了600萬隻大關 ,讓美國人很是頭疼。據美國農業部估計,野豬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多達15億美元,野豬已經成為美國的一大公害。
  • 古代皇帝御膳吃什麼?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
    古代皇帝御膳吃什麼?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 御膳,可以說代表了中國廚藝的最高規格。在那個高度專制的年代,皇帝的飲食想必是考究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