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新晃黃牛肉

2020-12-13 小植物之旅

相傳在遙遠的古代,境內水岸邊酒店塘,有一個老婆婆,開一個小酒館維持生計。一天,有個神仙路過這裡,在酒館喝酒吃飯,見老婆婆人很善良,但年老體衰,生活困難,覺得很可憐,有意給她點好處。便從葫蘆裡取出七粒米放在酒店後的水井裡,再取出七粒米放在旁邊的草地上。於是井水變成了美酒,草地上出現了七頭黃牛,美酒舀也舀不完,牛殺了一頭後第二天又補足七頭。有了美酒和黃牛肉,老婆婆的生意一天天興隆,家裡一天天富裕起來。三年後,那神仙又經過這裡,問老婆婆:「酒好嗎?」老婆婆回答:「酒好是好,可惜沒有酒糟餵豬。」神仙便在店門上題了四句詩:「天高不算高,人心才算高,涼水變成酒,還說酒無糟。」題罷飄然而去。從此井水仍是井水,再無一點酒味。老婆婆後悔不已,於是將七頭黃牛分給了老百姓,之後發展成千上萬頭。當然,這只是流傳民間的一個美麗神話故事,其實農村養殖黃牛早有規模。1825年(清道光十五年)編纂《晃州廳志·典禮》記載,用黃牛舉行「迎春禮」和「黃牛式」。一般農戶每家都養有黃牛,有錢人家三、四頭,甚至更多,要請專人飼養。

新晃黃牛屬於湘西黃牛。湘西黃牛,屬巫陵牛品系。它是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和生產需要,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而形成的品種,是中國南方最優良的黃牛品種之一,已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新晃黃牛養殖歷史已有上千年。新中國成立後,新晃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黃牛生產,群眾養殖積極性空前高漲。1950年縣政府為保護黃牛,頒發「嚴肅濫殺耕牛」公告。1952年開展耕牛保險,發放貸款,扶持養牛戶,全縣養牛達25211頭,農戶產均0.8頭。20世紀70年代,還辦起了兩個規模較大的養牛場。改革開放以後,更提高農民養牛積極性,1989年全縣有黃牛46868頭。1994年新晃實施「畜牧興縣」的方針,調整畜牧業內部結構。秸稈氨化養牛和飼料青貯飼養取得成功,開始引進推廣牛冷配技術,改變傳統飼養模式,轉向商品化養殖,養牛業快速發展。1995年全縣飼養量達8.17萬頭,出欄1.05萬頭。1997年至1999年,新晃相繼被列為「湖南省草食動物生產基地縣」、「肉牛生產基地縣」和「全國秸稈養牛示範縣」。2008年,全縣養殖黃牛18.63萬頭,出欄7.01萬頭,創產值2.45億元,佔全縣畜牧業產值和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31%和18%。全縣生產分割黃牛肉2000噸,黃牛肉加工製品3000噸,產值2.8億元。2009年,全縣養牛12.4萬頭,出欄4.6萬頭,存欄7.8萬頭,養牛業產值達3.21億元,佔畜牧業產值的56.6%,佔農業總產值的38%。

新晃黃牛肉肉質細嫩,香味濃鬱,風味獨特,營養價值高。一是可溶於水的風味物質和營養物質含量高,肉質嫩,滋味和香味濃。新晃黃牛肉比其周邊縣份的其它湘西黃牛的含有更多的可溶於水的風味物質和營養物質,肉質較嫩,滋味更濃香。新晃黃牛肉含水量高,達到了優質或高檔牛肉標準,表現出肉質嫩,多汁性好;二是胺基酸含量十分豐富,肉質鮮香。新晃黃牛肉的16種胺基酸普遍高於周邊縣份的其它湘西黃牛。有10種胺基酸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故烹調後肉質鮮香;三是鈣、鎂、鐵、錳等礦質元素含量較高。肌肉中礦質元素的含量高低可以反映出黃牛肉的生理生化反應和營養價值的差異。新晃黃牛肉鎂、鐵、錳三種元素的平均含量都要明顯高於周邊縣份的其它湘西黃牛,特別是在鐵和錳兩元素方面的差別尤為顯著。四是維生素B2、B6含量十分豐富。新晃黃牛肉的維生素B2、B6含量幾乎是周邊縣份的其它湘西黃牛的2倍和3倍。

飼養管理

1、養殖方式:放牧、舍飼相結合。

2、牛舍要求:牛舍設有隔欄時,成年牛床位寬0.8m至1.0m、長1.5m至1.8m,犢牛床位寬0.5m至0.7m、長1.0m至1.2m。不設隔欄時,以5至6頭牛為一群,每頭佔地面積4m2以上。

3、幼畜繁育:犢牛出生後2小時要吃到初乳,2月後放牧,哺乳期不低於3個月。

4、放牧:放牧時間不低於18月齡。補飼草料為人工種植的牧草、農作物秸稈以及玉米、麥類、豆類、薯類等農產品。

鮮(凍)牛肉生產加工

(1)生產工藝流程:擊暈→放血→去頭、蹄→剝皮→去內臟→去尾→劈半→胴體衝洗→成熟→剔骨分割→冷卻(凍)

(2)冷卻牛肉貯存在溫度0℃至4℃的條件下,貯存期不得超過40天。

(3)冷凍牛肉貯存在-18℃以下的冷庫中,貯存期不得超過12個月。

醃臘牛肉生產加工

(1)原料肉:來源於新晃黃牛肉的鮮(凍)牛肉。

(2)生產工藝流程:原料肉→醃製→晾曬→烘烤→冷卻→包裝。

(3)醃製:每100kg牛肉加食鹽1kg至2kg,白糖0.5kg至1kg,加料酒1kg至2kg。配料選用砂仁、桂皮、八角、花椒、草果、甘草、三萘以及其他天然香辛料。在陶缸中分層醃製,醃製時間:夏季1至2天,冬季5至6天,春秋季2至5天。取出後瀝乾鹽水,晾去表水。

(4)烘烤:用木炭烘烤,溫度為70℃至80℃,烘至6至7成幹,然後煙薰10至12小時,自然冷卻至室溫。

醬滷牛肉

(1)原料肉:來源於新晃黃牛肉的鮮(凍)牛肉。

(2)生產工藝流程:原料肉→醃製→煮製→冷卻→滷製→冷卻→調味→包裝。

(3)醃製:每100kg牛肉加食鹽1kg至2kg,白糖1kg至8kg。在陶缸中分層醃製,醃製時間:夏季12小時至24小時,冬季2至3天,春秋季1至2天。

(4)煮製:在沸水中煮20至40分鐘,除去牛肉表面血水,自然冷卻至室溫。

(5)滷製:將牛肉放在滷水中滷熟。滷水製作採用牛筒骨加上砂仁、桂皮、八角、花椒、草果、甘草、三萘、白芷以及其他天然香辛料熬製而成,按照每滷100kg牛肉加食鹽0.5kg至1kg,白糖1kg至2kg,料酒1kg。滷水在以後使用時應添加新鮮的牛筒骨湯和更換天然香辛料。

(6)調味:添加食用油和調料,製作成五香、麻辣、香酥、醬香、香辣、孜然等不同風味的產品。

相關焦點

  • 侗藏紅米正式獲批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懷化新聞網訊 近日,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准對「新晃侗藏紅米」實施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至此,新晃已有「新晃龍腦」、「新晃黃牛肉」、「新晃侗藏紅米」3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近年來,該縣把發展地理標誌產品作為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
  • 湘味十八怪:新晃侗鄉特產-黃牛肉
    新晃黃牛肉,是新晃侗鄉的特產,來源於中國南方最優良的黃牛品種之一新晃黃牛,牛肉肉質細嫩,香味濃鬱,風味獨特,營養價值高。在2009年12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新晃黃牛肉"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 湖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年產值近1300億元 成脫貧「利器」
    }責任編輯:葉攀     湖南省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情況發布會現場。   7日召開的湖南省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情況發布會透露,該省新增雪峰山魚腥草、龍山百合、德山大曲、會同魔芋、新晃侗藏紅米等5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截至目前,該省已有77個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涉及養殖業、種植業和加工業等領域,覆蓋14個市州、92個縣市區,年總產值近1300億元(人民幣,下同)。
  • 打造「三湘黃牛第一縣」,讓新晃黃牛更「牛」
    就新晃黃牛這個話題,短短兩分半鐘,許達哲就拋出了一連串問題。    2009年,「新晃黃牛肉」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成為湖南省第二個入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畜禽類產品。目前,新晃黃牛產業發展現狀怎麼樣?未來有什麼發展規劃?瀟湘晨報進行詳細解讀。
  • 這潮汕魚丸晉升新「網紅」,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國家質檢總局近日發布公告,正式批准對「達濠魚丸」等產品實施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質檢總局組織專家對復州灣海鹽、蕭縣葡萄、舒席、臨渙醬包瓜、大路口山芋、含眉綠茶、樅陽媒鴨、龍山百合、雪峰山魚腥草、會同魔芋、德山大曲、新晃侗藏紅米、羅定豆豉、達濠魚丸、新崗紅茶、三圳淮山、連山大肉姜、觀音閣紅糖(觀音閣黑糖)、封開杏花雞、崗坪切粉、蕉嶺冬筍、羅浮山荔枝共
  • 達濠魚丸」實施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近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公告,正式批准對「達濠魚丸」等產品實施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並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實施。「達濠魚丸」正式成為濠江區首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也是全市目前五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中唯一一個加工食品類的產品。
  • 地理標誌文化: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威海無花果
    地理標誌文化:威海無花果關於威海無花果威海無花果為山東省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歷史特產、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利益於該區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威海無花果果實皮薄無核、肉質柔軟、甘甜爽口、營養價值極高。威海無花果營養價值無花果有「綠化明珠」之稱,其具有抗二氧化碳、苯粉塵等有害氣體的汙染,有較好的吸塵效果。
  • 四川雅安「雅魚」獲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四川雅安「雅魚」獲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中新網雅安8月17日電(記者劉忠俊)記者17日從四川雅安市召開的雅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新聞發布會上獲悉
  • 我市擁有3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5月9日,記者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目前,我市擁有地理標誌產品保護3個,分別是黃圃腊味、中山脆肉鯇、神灣菠蘿,同時,石岐乳鴿已啟動相關申報工作,還有3個產品在培育中。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在傳承傳統文化、壯大特色產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走訪全市多個鎮區,了解各鎮區的地理標誌產品可申報資源,積極發動鎮區開展地理標誌產品申報工作。
  • 河北省淶水麻核桃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河北新聞網訊(見習記者劉洋)2月27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關於核准淶水縣容核核桃農民專業合作社等 72 家企業使用地理標誌產品的公告(第 296 號)》,核准72 家企業在其生產的地理標誌產品上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獲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 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東江魚
    2014年12月,經國家質檢總局批准,「東江魚」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魚緣  東江,屬耒水上遊,先後匯集5公裡以上河流11條,5公裡以下河流95條。東江流域尤以盛產鯉、鯽、鰱、鱖、青魚、草魚等東江魚為名。
  • 「長寧苦筍」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四川在線消息(宋成均 記者 黃大海)3月23日,記者從宜賓市長寧縣質監局獲悉,「長寧苦筍」已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自2018年3月15日起實施地理標誌保護。至此,長寧縣已擁有長寧竹蓀(長寧長裙竹蓀)、長寧苦筍2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長寧苦筍」的「長寧」是地名,「苦筍」是產品通用名稱。「長寧苦筍」指在長寧縣自然生態區域內丘陵山地上的苦竹在春夏之際生出的新鮮嫩筍及其加工產品。
  • 「西峽香菇」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本報訊 (記者李天密 通訊員楊文甫 李 晉)日前,從首都北京傳來喜訊,西峽香菇順利通過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專家組舉行的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評審,正式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是西峽縣的特色支柱產業。
  • 我市「紫金春甜桔」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12月8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第390號公告,正式批准我市「紫金春甜桔」實施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成為繼「河源米粉」「連平鷹嘴桃」之後,河源又一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該產品具有果色橙黃油亮皮薄、低酸清甜、果肉脆嫩化渣、少核等特點。此次獲批准實施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有利於界定地理標誌產品的原產地域範圍及產品特定品質,規範其生產經營活動,對提升產品知名度和競爭力、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實現品牌富農、推動脫貧攻堅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 地理標誌文化:地理標誌保護產品、CCTV專題介紹、神奇的墨脫石鍋
    地理標誌文化:墨脫石鍋關於墨脫石鍋墨脫石鍋製作原料為皂石,產自保護範圍內雅魯藏布江兩岸懸崖上,顏色為灰白色、灰褐色。墨脫石鍋含有人體所需的鈉、鎂、鉀、鋅、鐵、鈣等16種微量元素,在熬煮食物的過程中能促進蛋白質肽鏈水解為胺基酸,使得游離胺基酸的含量增加,熬煮食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 地理標誌文化: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紅瑪瑙之鄉黑龍江遜克瑪瑙
    2.理化指標:摩氏硬度:7.5級以上密度(g/cm3):2.55~2.70折光率:1.535~1.539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附:地理標誌遜克瑪瑙的小知識遜克瑪瑙為黑龍江省的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 「合浦大月餅」獲批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實施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這是我市繼「南珠」之後,第二個獲批的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據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於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審核批准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品。地理標誌產品是一個地區的「名片」,對提升地區知名度、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 湖北蘄春酸米粉獲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本報訊 (陳愛東 管景)近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公告,批准湖北蘄春酸米粉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至此,湖北蘄春縣已有蘄春珍米、蘄艾、蘄春酸米粉3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蘄春酸米粉是蘄春名優土特產品。起始於清代嘉慶年間,曾作皇宮御食,史上久負盛名。
  • 雲南廣南「八寶米」申報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雲南廣南「八寶米」申報  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 本報記者 傅小冰  雲南廣南「八寶米」是廣南縣的一大特色優勢農產品,廣南縣是廣南「八寶米」的原產地,具有廣南「八寶米」適宜生長的生態環境和地理氣候條件。
  • 湖北宜昌火燒坪包兒菜獲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湖北宜昌火燒坪包兒菜  獲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本報訊 (孫 圓)日前,湖北宜昌市質監局透露,經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火燒坪包兒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這也是宜昌市繼秭歸臍橙、枝江酒、鄧村綠茶和窯灣蜜橘之後,第五個成為國家質檢總局實施保護的地理標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