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還未過去,城市之間的角力也仍在繼續,伴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人才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
2017年以來,各省市陸續出臺人才落戶政策,一直到2020年疫情之後,各省市出臺政策「救市」,圍繞「放開落戶、購房補貼」的人才政策迎來出臺高峰期。
區別於單純的降低落戶門檻,2020年以來,諸如南京、蘇州、杭州等城市分別對人才政策進行了深化調整,由「引人搶人」進一步演變為「助人落地」,以購房補貼、現金獎勵等「真金白銀」的利好,全方位留住人才。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疫情後全國已有超過50個城市出臺人才相關政策,涉及城市也由核心一二線城市擴展至駐馬店、江門、衡陽、汕頭、馬鞍山等三四線城市。
落戶新政施政範圍正式鋪向全國的同時,各地人才政策效果也出現了明顯分化。
」
本 文 約 3563 字 閱 讀 需 要 9 min
近年來,搶人大戰一直沒有停歇。克而瑞監測的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全國至少有130個城市發布了不同力度的人才政策,其中2019年迎來首次「搶人」高峰,核心城市紛紛下場搶人,當年發布或升級人才新政的城市多達73個。
2020年受疫情影響,整體經濟低迷,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超過50個城市發布的人才政策涉及購房補貼。從發布時間上來看,購房優惠補貼政策出臺最為密集的時間段尤以二季度為主。僅6月份上旬,就有廣州、南京、衢州、南寧、長春等15城發布了購房補貼政策。
在這些配套的購房補貼政策中,部分城市提供了合理的購房資格和購房補貼。為爭取搶到更為「高精尖」的人才,部分城市購房補貼政策涉及額度上限甚至高達數百萬元。如6月8日,上海市青浦區在2020年人才大會上宣布,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最高給予500萬元購房補貼;6月11日,山東濰坊發布的《濰坊市人才安居工程實施意見》宣布將對A類高層次人才進行300萬元的購房補貼。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CRIC整理
01
搶人大戰不斷升級
落戶門檻被降低
人口是一座城市長遠發展的堅實基礎,也能激發城市活力和價值。
近年來,「人才引進政策」發布越來越頻繁,尤其自2019年中下旬起,人才政策由「引人」到「搶人」,由「粗獷」到「細化」,在各城市的陸續跟進下,落戶新政也由核心城市快速鋪向全國。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逐步控制後,整體達到近2年高峰。
圖:2018年-2020年全國各省區市出臺落戶新政頻次(條)
數據來源:CRIC中國房地產決策諮詢系統
在「搶人大戰」開始之前,每個城市的落戶要求幾乎全部都是要求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還對40歲、35歲等做出具體的年齡限制。
如2017年5月武漢新規,凡留在武漢創業就業的大學生,畢業3年內無須買房即可申請落戶,博士、碩士人員則可直接落戶。同年6月,西安放寬部分戶籍準入條件,放寬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落戶的年齡限制,將本科學歷人員落戶的年齡限制,由35周歲以下,調整至45周歲以下;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不設年齡限制。
隨著「搶人大戰」開啟,落戶門檻開始被降低了。如2019年2月,西安宣布全國在校大學生只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在線落戶,新政實施第一天,緊急落戶人數就達到8050人。同年3月,石家莊打響了全國零門檻落戶的第一槍,取消在城區、城鎮落戶「穩定住所、穩定就業」遷入條件限制,全面放開城區、城鎮落戶,僅憑居民身份證、戶口簿就可落戶。
在大幅降低落戶門檻後,針對人才實施的購房補貼成為多數人才政策的「標配」。
表:2018-2020年典型城市人才政策落戶放寬程度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CRIC整理
2020年隨著國內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全國各省區市出臺落戶新政頻次創新高,目前已有超過80個城市發布的人才政策涉及購房補貼。
但也有不少城市在中央房住不炒的決心貫徹下出現了「政策一日遊」現象,如駐馬店、廣州、濟南、海寧、青島、赤峰等城市。
在此情況下,各地政府紛紛「曲線救國」,以落戶新政切入,使得人才政策進一步深化、落地。
02
政策核心在於
吸引並留住大量人才
從近幾年多城市逐漸放寬落戶限制、調降人才購房條件來看其背後的動因,長期而言與中央政策密切相關。
2018年以來,發改委出臺的戶籍改革制度,奠定了「中小城市和建鎮制要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的主基調。與此同時,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城市群規劃逐步推進落地,城市建設發展亟需注入高素質人才的力量,正是在這種政策背景下,搶人大戰愈演愈烈,上至一線城市廣、深,下至三四線多地均不同程度放寬限購和落戶條件。
從2019年末常住人口的增量來看,核心二線及其周邊強三線城市人口大增。杭州、廣州、寧波、佛山、成都、長沙、鄭州、西安等8城2019年常住人口較2018年均增長超過20萬人,其中杭州新增人口更是高達55萬人。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城市均位於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城市群以及中西部等近年經濟高速發展的熱點區域,其自身經濟、產業發展與人才政策實施相輔相成,進而吸引、並留住大量人才。
圖:2019年末典型城市常住人口增量(萬人)
數據來源:統計公報及統計年鑑
人才競爭只是開始,只有讓聞風而來的人才留下來,才能轉化為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
搶人大戰開始以來,西安可謂是拔得頭籌。通過連續拋出的「全國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完成在線落戶」「一人遷入可舉家隨遷」等前後幾輪戶籍新政,西安2018年人口突破千萬大關,一年內常住人口新增了38.7萬人。
這樣一份成績單,雖比深圳、廣州人口增量略低,但由於人口基數較小,西安2018年的人口增幅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中位列第一,當年人口大幅增長4.02%,成為人才爭奪風頭最勁的城市。
時隔一年,西安的人口流入速度放緩,杭州徹底爆發。
2019年末,杭州常住人口達到1036.0萬人,比上年猛增55.4萬人,人口增幅為5.65%。同年西安常住人口增幅只有2%,增速只有上年的一半。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中,2019年杭州不僅超越深圳成為人口增量最多的城市,還將是人口增速最快的「雙料」冠軍。
杭州之所以成為「人氣王」,與其城市發展水平、人才政策和承接一線城市人才外溢等有很大的關係。
然而落戶容易,留人難,曾經繁榮的城市也難免出現人口負增長。在此背景下,之前在搶人大戰嘗到甜頭的城市繼續加碼,城市基本全面開花,人才標準繼續降低,特別是南京、杭州等城市。
2020年2月24日,杭州提出加強人才招引服務的八項舉措,在現有人才住房優惠的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補貼力度:本科以上所有應屆大學生,在發放本科1萬元、碩士3萬元、博士5萬元一次性生活補助的基礎上,再給予每年1萬元租房補貼,最多可享受6年;對於高層次人才,給予A類頂尖人才「一人一議」最高800萬元購房補貼,B、C、D類人才分別給予200萬元、150萬元和100萬元購房補貼等;除此之外,杭州也宣布加大人才租賃住房建設,明年年底前新建5萬套。
4月8日,南京發布關於支持促進高校畢業生在寧就業創業十項舉措,其中就包括了放寬落戶門檻。研究生及以上學歷、45周歲以下本科學歷人員(含留學回國人員、非全日制研究生,下同),憑學歷證書即可落戶。40周歲以下大專學歷人員,在寧就業參保半年即可落戶。除此之外,在人才安居上也有了更好地保障。符合申領條件的博士、碩士、學士按每人每月2000元、800元、600元享受最長36個月的住房租賃補貼。加快人才公寓建設與供給,年內建成7000套約50萬平方米人才公寓。擴大人才購房服務面,將《2020年南京市人才購買商品住房辦法(試行)》中相關企業「取得碩士學位人才」申購政策延伸至該類別的本科畢業生同等享受。
我們認為,近期「搶人大戰」的爆發,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去年人才政策的延續,由於部分城市2019年人才政策效果顯著,如南京、杭州等,於是在2020年加碼。
與此同時,2020年受疫情影響,整體經濟低迷,雖然從房地產市場來看,4月開始恢復以往水平,但各大城市差距顯著,出於恢復城市經濟發展的考量,部分城市希望通過人才新政來獲取勞動力。
具體細則來看,部分城市的人才政策主要落在對購房補貼上面,這對於當地房地產市場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但具體效果還需觀望,這主要是因為,受經濟下行預期影響,很多人會推遲買房計劃,購房補貼只是佔購房成本的一部分,房屋作為大宗商品,最終決策還是看購房者自身。
從表面上看,人才落戶會帶來購房需求,而提供購房補貼可以刺激居民住房消費。但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調下,當下房地產市場已進入調整期,未來也不大會出現大漲大跌,因此,人才新政對樓市利好程度有限,僅靠新政較難出現市場反轉行情,尤其是對城市房價的拉動力將明顯減弱,實難重演以往房價快速上漲行情。
城市分化行情仍將延續較長時間周期,一方面,核心一、二線城市市場需求依舊堅挺,成交量將率先築底企穩,另一方面,三四線城市市場需求難以為繼,房地產市場猶存較大的調整壓力,成交量較難擺脫下降通道,這一形勢下,人才政策對維穩房地產市場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