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午9時半,上海和平飯店一間並不很大的會議室裡,上汽與通用一場看似普通的籤約儀式即將進行。會前消息的封鎖,讓外界無法揣度會議的核心內容,而當上海汽車董事長胡茂元、上海汽車總裁陳虹及通用全球副董事長Tom Stephens、通用中國CEO甘文維等雙方重要嘉賓悉數落座後,這場籤約儀式無疑已被定格為「最高級別」。
短短四十幾分鐘後,隨著陳虹與Tom Stephens筆跡落定,上汽與通用新一代動力總成聯合開發協議就此達成。在場的人都知道,這波瀾不驚的背後其實暗含深意。根據合約,雙方將在全球範圍內共享智慧財產權,即開發出的動力總成既應用在通用的全球車型上,也同步應用在上汽的自主車型上。正如胡茂元所說:「這是中國汽車企業首次與國際大型汽車集團在動力總成這一核心技術上進行聯合開發。」
正是這一「首次」二字,讓此次籤約不同反響。
角色的轉變
儘管中國汽車市場在全球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國車企在合資合作中也發展較快,但中國汽車業仍難實現「質變」,其最大障礙就是動力總成等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外方手中。可以說,上汽與通用此次合作是中國車企真正掌握話語權的開始,是中國汽車業的一大突破。
「智慧財產權共享,過去我們的合資企業沒有做到,但現在做到了。」胡茂元表示,「智慧財產權共享意味著,一方面我們將一起面對汽車界所面臨的世界性問題,就是如何利用我們的技術達到節能減排;另一方面,我們將通過合作提高本土化的開發能力,跟世界上的先進的開發力量進行合作,可以迅速提高我們的開發能力。此外,過去我們沒有智慧財產權,將會受到對方的制約,這次我們打開了這方面的限制。」
當記者問及「通用為何願意對上汽開放技術」時,胡茂元說:「世界汽車工業中,大家都有各自的優勢。通用有很多基礎研發技術,而中國則有很多低成本管理優勢,充分地利用這些資源,可以做到投入少、產出快。新產品不僅僅是在圖紙上,生產領域也是很重要的內容。在合作的整個產業鏈中我們有具體的分工,上汽會參與每一個環節。」合約顯示,通用和上汽將出同等數量的研發人員,共同在底特律和上海兩大研發基地工作,聯合開發將幫助泛亞技術中心和上海汽車自主品牌技術人員提升動力總成技術的本土化研發能力。
業內人士分析,此次合作之所以能夠成功,首先應歸功於中國發展迅速的汽車市場潛力。而另一方面,也是中國車企日益強大的結果。
上汽是目前國內A股市場市值最大的汽車公司。2009年,上海汽車整車銷量突破272萬輛,公司主要經營業務涵蓋乘用車和商用車及與整車緊密相關的零部件、汽車金融三大板塊。應該說,上汽已經成為通用立足全球不可或缺的戰略合作夥伴。而在此次雙方聯手開發動力總成中,上汽目前至少可以發揮兩方面優勢:首先,為剛剛實現兩季度盈利的通用分擔研發成本;其次發揮其管理優勢,在生產中實現低成本、高效率。
咬緊小排量
據悉,上汽和通用聯合開發的新一代動力總成,包括1升-1.5升的緊湊型、輕量化設計的缸內直噴、渦輪增壓系列發動機,以及相匹配的乾式小扭矩雙離合自動變速器。新一代動力總成相較傳統動力總成,有望降低20%以上油耗和20%以上碳排量。
「節能減排是未來競爭的制高點。上汽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加快步伐,而通用汽車也需要一個最佳的夥伴,幫助其實現新技術的規模化,降低成本。」業內人士稱。其實上汽早已將節能減排技術視為企業的關鍵戰略,更於今年宣布將在新能源領域投資140億,並對新能源產業化做了清晰的規劃:2010年底推出榮威750混合動力汽車、2012年推出榮威550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一款純電動汽車。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海汽車提供了包括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四大門類的逾千輛新能源車,不僅幫助世博會運營實現了綠色低碳的目標,更在新能源的商業化進程上收穫了寶貴的經驗。
儘管在小排量發動機和傳統動力總成上,通用相比大眾並不具備明顯的優勢,但胡茂元堅信,上汽與通用合作的動力總成技術必定可以後發制人。「通用的研發中心堪稱博物館,我們與他們比還有著很大的差距。但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低成本、大市場的優勢,雙方聯合開發,互補雙贏,就能實現快速度、大規模、高產出的效應。」胡茂元對記者說。
向全球滲透
在過去的幾年間,通用已經在中國投資了10億多美元,研發並生產了10款發動機、2款混合動力系統和一款變速器。Tom Stephens表示:「未來5年,我們還將在中國市場投放12款高效能發動機,同時還將推出更多混合動力和電動車型,目前中國已經成為通用最重要的技術和產品開發基地。」實際上,目前雙方在國內的合資合作項目已多達9個,最新的動力總成開發項目是第十個,雙方合作已經上升到戰略層面。
此次聯手,無疑是為上海汽車自主品牌造了一個國際化的中國芯。上海汽車自主品牌定位於中高端,且將出口至歐美國家,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有國際尖端技術作後盾,尤其是動力總成技術。但這些技術是無法買來的,如果僅依靠上海汽車或上汽集團獨立研發,時間長、投入大,很可能錯過一些市場機會。
根據計劃,此次合作研發的成果將在3年內正式推出,我們可以想像,屆時「上海牌」或將帶著新的動力技術走出國門。從通用的角度看,歐洲市場一向是大眾的強勢所在,大眾在小排量的發動機領域也早有建樹,通用如果不找到一個更好的切入點,很難與其競爭。此次與上汽合作將降低研發成本,如果可能與「上海牌」攜手進入歐洲市場,那麼,這或許將成為通用振興歐洲市場的又一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