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脂肪,你能想到的是什麼?
是小腹周圍的「遊泳圈」、松松垮垮的「蝴蝶袖」,還是減不下去的「大粗腿」……
很多人習慣性地將脂肪和肥胖捆綁在一起,即使並不胖,也動不動就嚷著減肥,以追求骨感美。
事實上,脂肪的好處可能顛覆你的想像。採訪專家,揭秘脂肪不為人知的好處。
顛覆性研究:胖人比瘦人更耐熱
通常,我們認為胖人脂肪厚、體積大,天冷時他們身上比較「暖和」,天熱時則十分難熬。
但近日,俄羅斯科學家完成的一項最新研究卻得出相反結論——胖人比瘦人更耐受高溫。
在這項名為「氣候變化與健康」的研究中,俄羅斯科研團隊成功收集了大量有關異常炎熱天氣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數據。
科學家將連續3天或以上日均氣溫高於炎熱「臨界點」(莫斯科的炎熱臨界點為23攝氏度)界定為「熱浪」,經過梳理分析發現了有趣的現象。
與人們的認知相反的是,熱浪來襲期間,體重超標或肥胖並非導致死亡和心血管併發症的危險因素。
科學原理:
超重人群在異常炎熱的天氣裡,身體舒適感比瘦人好,最關鍵的原因是其身體脂肪層發揮了隔熱作用,可防止身體過熱。
研究人員解釋稱,脂肪組織比體內其他組織的導熱率要低,因此皮下組織可以阻隔熱量的傳遞。
雖然胖人對中度熱應激比較敏感,但是當環境溫度升高到皮膚溫度以上(熱浪發生)時,瘦人身體散熱速度反而比胖人慢。
不過,研究人員同時指出,高溫暴露會加重糖尿病、肺病、神經系統疾病、精神疾病、消化性潰瘍、腎病等多種疾病的病情,還會嚴重影響睡眠質量。
人體的健康離不開脂肪
成年人的體脂率正常範圍是女性20%~25%、男性15%~18%。機體需要脂肪維持生理功能,如果缺乏將導致一系列問題。
1.維持能量平衡
當人們吃得多動得少,脂肪組織會將多餘的能量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儲存在脂肪細胞的脂滴中。
如果遇到長時間無法進食的情況,這些甘油三酯會被分解為可以供應能量的脂肪酸,通過血液運輸給需要能量的器官。
同樣道理,在臨床上,那些體脂率高的癌症重症病人,往往比體瘦者活得更長。
2.促進智力發育
在大腦必需的8種營養素中,脂肪位列第一。而在大腦中60%是由脂肪構成,主要用於生成新的細胞膜和維護已有的細胞膜。
智力發育尤其需要脂肪,脂肪還能阻止衰老帶來的大腦退行性變化。
此外,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是脂溶性的,膳食中的脂肪能幫人體吸收它們。
3.醫學領域的運用
近年來,脂肪在醫學中被挖掘出更多的價值。
比如,脂肪移植已成為乳腺癌患者切除乳腺後再造乳房的主要形式。這一技術也被廣泛應用於整形美容領域。
脂肪幹細胞技術的發展,還讓脂肪成為「液體黃金」,被人們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2011年,世界第一家「脂肪銀行」就在美國成立。
這種「脂肪」抑制肥胖,
降低糖尿病風險
脂肪可以分為:白色脂肪、棕色脂肪、米色脂肪。
我們平時肉眼可見,聚集在腹部的主要是皮下脂肪,屬於白色脂肪組織(WAT)。這些脂肪已經被研究證實,會提升患心臟疾病、糖尿病的風險。
棕色脂肪組織(BAT)的作用恰恰相反,主要是通過消耗糖和其他分子來為身體供能。
目前,對米色脂肪的研究不太充分,它隱藏在白色脂肪中,當遇到寒冷等刺激時,能像棕色脂肪那樣產熱。
身體內幾種脂肪組織類型,棕色脂肪組織(左)、白色脂肪組織(中)、米色脂肪組織(右)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發現「棕色脂肪」有助於控制肥胖、降低糖尿病風險。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的《Nature》雜誌上。
科學家們發現,在人們的頸部、鎖骨、腎臟和脊髓等區域都會有幾克棕色脂肪。
當人體處於18~19℃的環境中,棕色脂肪就會將血液中的糖和白色脂肪轉化為熱量,進而保持人體恆溫。
對於想要減肥的人或是糖尿病患者而言,最關心的是:如何促進「棕色脂肪的」生成?
每天有30~4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可以充分調動棕色脂肪,燃燒白色脂肪,使肌肉和脂肪比例發生明顯變化。
中強度運動標準:
慢跑速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5-70%,持續30-40分鐘後,可以達到一個減脂的效果。
激活棕色脂肪燃脂的心率:
(220-年齡)*50%~(220-年齡)*70%
1.伏地挺身
身體完全趴下,雙手提起,在肩的斜下方把手打開,虎口朝前,手指發力,每次下去後貼到地面再起身,不要弓背。20個一組,每天5組。
2.健身組合
開合跳20次,深蹲10個,原地高抬腿跑10s。中間不休息,持續做5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