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個會講最正宗南京話
南京市語委徵召4名南京話發音人,為國家留存「正宗」南京話
「國國(guoguo),喳吧喳吧幹麼絲啊?阿要辣油啊?」「一得兒,你這辣油辣得一塌帶一抹。」
解釋:「哥哥,你囉嗦什麼啊?你這一碗還要不要辣油?」「一點點,你這辣油非常辣。」
誰說的才是最正宗的南京話?記者昨天獲悉,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徵集「南京城區」語言資源,南京市語委面向市民徵集4名南京城區方言發音人和3名南京城區地方普通話發音人。如果你覺得你說的南京話最正宗,趕快來報名吧,說不準你就是南京話的發音人呢。
-南京城區方言發音人:9月25日到30日報名,地點在南京中等專業走讀學校(長江路272號)。
-南京城區地方普通話發音人:9月25日-9月30日上午8:30-11:30,下午1:00-5:00到長江路272號三樓301房間報名,報名時攜帶本人身份證,不接受他人代報名,聯繫人:謝芳,聯繫電話:84560206。
為何徵召「發音人」?
國家要留存「正宗」南京話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周文海介紹說,2010年江蘇省第三批語言資源調查工作正式啟動,南京「城區」被列為33個調查點之一。根據相關要求,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建設要進行南京「城區」方言和地方普通話的數據採錄,採錄的數據將進入國家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永久保存。此次南京語言資源調查點分別是「南京城區」、浦口區、六合區、溧水縣。「我們這次尋找『正宗』的南京話發音人,其目的是『留存』,『記錄』真實的南京話,供語言研究使用。希望大家不要誤解成所謂的搶救、保護南京地方方言。」
報名有什麼條件?
想當發音人必須「不抽菸」
據介紹,南京城區方言發音人徵召設定了相應的報名條件(詳見下表)。江蘇省語言文字培訓測試專業委員會主任潘文表示,有些條件如牙齒不整齊容易漏風,發音不準,而長期吸菸容易聲音嘶啞,影響發音。
註:南京「城區」指:玄武區、白下區、秦淮區、建鄴區、鼓樓區、下關區
南京話發音人徵召條件
類別
年齡
人數
條件
方言發音人
老年(1941~1950)
2人(1男1女)
青年(1971~1980)
2人(1男1女)
地方普通話發音人
不限
3人
1.須在南京"城區"出生和長大,家庭語言環境單純(父母、配偶均是當地人),未在外地長住,能說地道的方言;2.老年發音人具有小學或中學文化程度,青年發音人不作限制;3.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4.牙齒整齊,男性須不吸菸。
1.須在南京"城區"出生和長大,家庭語言環境單純(父母、配偶均是當地人),未在外地長住;2.普通話水平分別為:1人相當於三級甲等、1人相當於三級乙等、1人接近方言;3.發音人的性別、年齡、學歷、職業不限。
這些因南京話
成名的人和事
1、 50出頭、筆名老吳、擁有大批「烏飯」(粉絲名)的《聽我韶韶》欄目主持人吳曉平就是滿口南京話,而這也成了他的金字招牌,籠絡了不少南京市民的心。作為本土節目的代表之作,《聽我韶韶》的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
2、南京有個很出名的D-evil饒舌團體,出過幾首南京話RAP,《喝餛飩》、《擠公交》、《房的一米》都是用南京話演繹,風靡一時。
3、 很多電影也用南京話增添地方文化元素。比如電影《桃花運》裡一直扮苦情的梅婷在影片中負責耍寶工作。她演一個保守的大齡剩女,一開口一句「我是獨生女……」就笑倒了一片南京人。
4、電視劇裡,也有很多「南京元素」。比如《武林外傳》「扈十娘撒嬌勾展堂」一段,唐靜飾演的「扈十娘」一出場,就是一句句南京話蹦出來:「伯(白)公子」、「慢得兒」、「等一刻」、「幹麼事啊」、「少得兒什麼東西」、「歇一刻」、「一得兒」、「吃撒」、「還曉得啦」、「還是的啊」、「阿曉得啊」、「還是啊」……都是南京方言中的典型發音,而經她那麼一演繹,笑倒眾人。
南京方言知多少
南京話也分「新老派」
「南京話在漢語方言中屬於北方官話的江淮官話。現在在南京的方言主要分為普通話和南京話,而南京話其實也有一定的區分,這種區分主要是根據年齡來的,具有一些特別的語言特徵。」南京師範大學語言學教授劉俐李表示,南京話可以分為老老派、老派、中派和新派,老老派指90歲以上的老南京說的南京話;老派、中派的界限相對模糊;而新派就是指40歲以下人說的南京話。「近30年來,南京話的變化很大,主要是南京人口變化大。現在南京人認可的『土著』方言主要是90歲以上的老人說的南京話,但是現在能掌握的人已經很少了。老老派南京話有一個明顯特徵,就是他們說話是分尖團的,而且成系統,這種音是從古音帶過來的。而到了中派,有的字會念尖團音,有的不念;而到了新派,就都不分了。」
說起南京話的發展趨勢,劉教授表示:「南京話現在最明顯的趨勢就是往普通話靠攏,所以很多外地人都覺得現在的南京話比較好懂。」
南京話已經「北方化」
據有關專家分析,東吳以前,南京其實還是屬於江東方言區,即吳語區,算是南方口音。但是東晉南遷之後,北方士族大批遷入南京,他們說的是以洛陽話為主的北方話,那時候南北的語言有了一次大的融合,北方的士族為了籠絡南方,開始學說吳語,而南方的貴族要想入仕,也必須學會說北方官話。後來隋兵侵入,再到宋末元兵入侵,大量北方來的人口不斷把自己的口音帶入南京。
等到朱元璋在南京建都,為了建設都城,從蘇浙地區遷來了許多富戶,這一時期南京話中的吳語成分可能有所增加,但這並不影響南京方言北方化的大趨勢。現在,隨著普通話在全國的推廣,南京話在總體上已與北方話非常接近,但在語言的底層仍然保留了一些吳語的句式。比如南京人最常說的「啊吃飯了?」就是將一個疑問詞「啊」放在動詞前,這就是吳語的特點。(記者 王璟)
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