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打造的下一款「IE」,居然讓谷歌慌了

2020-12-16 雷科技

近日,當用戶使用新版的Edge瀏覽器,去Chrome商店安裝插件的時候。谷歌會「親切」地彈出一則通知:由於安全原因,谷歌推薦使用Chrome瀏覽器。

並且,當用戶使用Edge瀏覽器訪問 Google、Google Docs 時,Chrome也會彈出一個窗口,建議用戶切換到 Chrome 瀏覽器,而同內核的Oprea並不會這樣。

無獨有偶,當你打算添加插件的時候,Edge瀏覽器也在友善地提醒你:不要隨便添加別家的插件。

儘管有人推測,可能是Edge不支持安全瀏覽,無法遠程檢測和刪除惡意擴展,谷歌才採取這種措施。但如果使用同樣內核的瀏覽器訪問商店的時候(如Oprea),谷歌並不會做出如上「警告」。

而在引發輿論爭議之後,谷歌在今天正式移除了相關的警告,但還是在採訪中表示,使用Chrome是更為安全的選擇。

針對這次谷歌對新版Edge瀏覽器的「差別對待」,足以說明,Edge的大改版,成功刺激到了谷歌的「網際網路核心」。

微軟二十年的慘敗

要說誰家的瀏覽器最好,在網際網路上可謂是眾說紛紜:谷歌的擁躉說Chrome省心、開源、插件多;Firefox的粉絲會說我的插件才是天下無敵、並且內存佔用少;果粉會吹噓Safari在Mac上流暢、穩定、省電。

然而要說哪一家的瀏覽器最爛,那答案將會是出乎意料的一致:IE以及它的後繼者Edge。

作為被群嘲的IE後繼者,Edge還是逃不過「Chrome下載器」的命運,根據調查機構NetMarketShare的統計,在2018年5月,Chrome依舊佔據了62%的壓倒性份額,第二名的Firefox佔據了10%,Edge則還不如垂垂老矣的IE,僅有4%。

而在那時,還發生了一起令人難堪的事故:在微軟的一場發布會上,員工電腦上的Edge連續崩潰,只能臨時安裝Chrome來繼續演講。

微軟在瀏覽器上慘澹經營了20年,和這家行業巨頭的經營策略有著很大的關係。讓我們把指針略微向前撥動到90年代,瀏覽一下IE的歷史,就可以得出微軟的「瀏覽器」戰略。

彼時的IE,還是忠實的Windows的附庸,作為一款原先打敗網景而催生的一款瀏覽器。IE的使命就是憑藉其壟斷性的作業系統市場,強制打開一個入口。

結果也自不必說,IE成功了,IE1.0伴隨著Windows 95橫空出世,而IE4則和Windows 98 一起,聯手將72%市佔率的網景逼入了困境。

為了打壓網景,微軟也積極地拉攏OEM廠家(如戴爾),甚至扶植小規模的競爭對手(如蘋果)使用IE作為默認瀏覽器。

當然,事情也並非那麼地一帆風順,針對IE和Windows綁定的事實,美國政府與19個州(特區)聯合對微軟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反壟斷訴訟,這也是20世紀美國最大的反壟斷訴訟。

就連蓋茨都被拉出來做了好幾次證詞,辯稱IE只是Windows贈送給用戶的一個功能,而不是一個獨立軟體。

雖然最終,微軟被要求用戶可以對瀏覽器進行替換,但網景由於資金鍊斷裂垮臺,微軟已經成為了事實上的老大。2001年發布的Windows XP上的IE6瀏覽器,一舉拿下了90%的市場份額。自認天下無敵的微軟直接把IE開發部的人都抽走,去做其他的項目。

可以看出,在微軟的認識下,瀏覽器作為網際網路的入口,必須要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IE受到Windows的蔭庇,究竟能帶來什麼,微軟並不關心。

受到這種思潮的影響,IE每一代都基本是跟隨著Windows的迭代而迭代。在XP推出五年之後的Vieta上,IE7才得以發布,之後的IE 8—11的大版本更新,也都是跟隨著Win 7、8、8.1的升級規律而來。

但事實證明,龐大的作業系統基數給IE帶來了完美開局,但網際網路的服務形態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當微軟從IE6的小修小補,到慢悠悠地推出IE7的這五年間,谷歌推出了Google Ads、Gmail和Google,推出了移動端的谷歌搜索,以及收購了YouTube。

而蘋果則正式讓同步工具iTunes接入了網上音樂商店,通過iPods+正版化數位音樂的組合,賣出了十億首歌,成為了網際網路上最大的音樂分發商。

谷歌和蘋果的崛起證明了,21世紀的網際網路入口,已經不僅只有瀏覽器。必要的郵件、地圖服務,都可以在線上進行完成,而微軟的服務都想著通過臃腫的本地軟體去完成,IE開發團隊的斷層更是一個問題。

伴隨著微軟的遲鈍反應,對手們終於開始反擊了。

2004年,網景的遺產繼承者Firefox出爐,2008年Chrome正式問世,這兩者主打開源平臺,邀請開發者進行維護,支持插件,並且都進行了頻繁更新:Firefox10年內更新了20個大版本,目前70個;Chrome五年內更新了30個大版本,目前80個。

而IE只能擁有冗長的更新周期,其兼容性、反應速度、豐富度,已經遠落後於其他瀏覽器。2012年,Chrome正式超越IE,成為了第一大瀏覽器,Firefox緊隨IE其後。

而在之後,微軟在IE10和11上做出了不少努力,依然沒有甩脫穩定性糟糕的帽子。2015年,微軟宣布,正式放棄IE11,另起爐灶編寫Edge。

到了Edge,微軟終於甩掉了IE的歷史包袱。坦白來講,就打開速度和內存表現來看,Edge的不少指標甚至超過了Chrome,成為了一款很不錯的基礎瀏覽器。

但Edge還是失敗了:它的更新策略還是跟隨著系統進行小更新,而Chrome每周都能有beta;Edge並且無法在Win8以前的機器上使用,兼容性和Bug得不到修復又成了問題;並且大家都吃慣了開源瀏覽器帶來的插件蛋糕,封閉的Edge自然不會吸引到Chrome用戶。

我們可以看出,作為一個網際網路泡沫之前就崛起的公司,微軟本質上很看重商業變現,如果產品帶來的效益並不樂觀,那就一定不會排在很高的優先級上。這和蘋果谷歌這種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壯大的公司發展思路有著截然的不同。

擁抱Chromium

而在「生意人」鮑爾默下臺,Azure負責人納德拉執掌微軟之後,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Windows10接入雲服務、Office 365的壯大、收購Github、.net的開源、擴大VS Studio的移植性、發力雲服務……微軟在這幾年裡,正在重新擁抱開發者,並且逐漸轉向服務向公司。

而在Edge的失敗之後,微軟也痛定思痛,要對Edge進行一次徹底的「改革」。在2018年12月,微軟表示,桌面版Edge將會使用Chromium內核,以取代目前的EdgeHTML。而在之前,微軟就開始在Chromium項目中貢獻代碼。

在2020年1月16日,在經過一年的beta測試後,微軟終於放出了Edge的正式版本,用戶們的結果表明,新版Edge大大超過他們對微軟瀏覽器的固有印象。

首先,新版Edge支持從移動端到桌面端的各大作業系統,包括MacOS以及停止更新的Windows 7;並且,和國內的「換皮」Chrome瀏覽器相比,Edge的版本號能夠時刻保持最新;並且正式脫離跟隨系統更新的策略,可以獨立更新。

並且,Edge也支持插件安裝,儘管我們之前提到會彈出「警告」,但是Edge依然能夠使用谷歌商店內的插件,並且改善了Chrome吃內存的問題,且依舊兼容原先的「IE打開」。

在UI方面,Edge重繪了多個圖標,並且加了淺層陰影效果,比Chrome更適合在高分屏/大屏上進行閱讀和觸摸操作。還改善了Chrome習慣性隱藏www和Https前綴的壞毛病。

而對於大陸的用戶來說,Edge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用微軟帳號來進行數據同步。並且支持Chrome中的收藏夾和歷史記錄,可以做到iOS到Windows一鍵更新,彌補了谷歌在國內服務的缺失。

儘管目前,新版Edge還有PDF閱讀、觸控等不如老版Edge的問題,但作為一款Chrome的替代品,基本上沒什麼問題。

而且,新版Edge正在嘗試著帶回自己在Edge上的優勢,譬如大聲朗讀,就是利用了Azure的語音合成,效果很好,還有4K視頻流觀看體驗也好於Chrome,Edge正在微軟的帶領下走出自己的特色。

新一輪的「入口爭奪戰」

事實上,Edge的確給了Google一定的衝擊。

隨著Windows 7的「退役」以及新版Edge一年的測試,目前,Edge已經從2018年的4%,回到了如今的7.5%,即將超越Firefox。微軟的Addons商店現在已經有超過1000個擴展,而12月只有162個。

儘管還是小體量份額,但Edge如果再「吃掉」剩下IE的份額的話,那麼對於Chrome而言,就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對手。也難怪谷歌「不顧吃相」,專門給Edge用戶發送警告了。

這其中,谷歌最忌憚的,無疑就是現在微軟開始將網際網路服務「撿」了起來,也來爭奪市場。微軟也開始在老版瀏覽器上,投放新Edge的廣告,實現「政令到基層」,推動用戶進行無縫的更新迭代。

前面我們說過,微軟瀏覽器歷經挫折的原因,就是對於網際網路的輕視,具體到行動中,就是產品迭代策略的緩慢和拒絕開發者的加入。而在新Edge裡,微軟已經允諾,將會做到每周一更、六周一大更,和Chrome的策略大致相同,並且做到了每兩周一個反饋。

可以說,微軟完善的速度出乎意料地快,並且在很多細節上,已經開始接入自家的服務系統。用微軟帳號去「操弄」Chrome上的數據,這無疑是在動谷歌最深層的那塊蛋糕。要知道,谷歌如今絕大部分收入都來自於投放廣告,而微軟對於數據的渴求量遠小於谷歌。

而谷歌慌張的背後,也代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變化。

我們都知道,谷歌的項目很多,但能夠變現的卻很少,微軟的網際網路服務並不如谷歌廣泛,但最落魄的時候也依舊不愁現金可花。而在當今的時代,谷歌的「廣度」市場遇到了上升瓶頸,而「深度市場」又很難拿出盈利的產品,於是谷歌很多項目遭到了廢棄。

The Google Graveyard記錄著谷歌被砍掉的產品,其中大部分是硬體產品。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安卓成為了絕對的霸主,雖然谷歌不靠它來賺錢,但任何廠商,都必須用谷歌的「三件套服務」,這和微軟時代綁定瀏覽器,其實沒有本質區別,只不過谷歌更善於利用數據來賺錢罷了。

谷歌看重的是網際網路的平臺入口,它的策略也很明顯:聚集公司之力進行暴力但短暫的發展(它是上市公司),用廣告費來進行平臺拓展。但尷尬的是,除了雲服務之外,至今谷歌在平臺拓展的方向上依舊缺乏亮眼成績。

而且,現在谷歌本身的發展方向也出現了混亂:蘋果的軟硬結合谷歌不想做、系統儘管在自己手上,但生態除了幾個入口,比蘋果控制力度更差;微軟的消費級硬體功底在不斷提高,軟體水平更是在瘋狂補課,作業系統又是一道更深的護城河;數據安全也被人頻繁質疑,美國議員三天兩頭叫嚷著要反壟斷。

我們就拿同時期微軟的Azure和谷歌的雲服務進行對比,同樣作為AWS的追趕者,如今,Azure市佔率是谷歌的三倍。根據消息人士表示,谷歌在開發過程中過度依賴「工程師文化」,而缺乏對客戶需求的準確認知。導致花了大量時間對一些「先進功能」進行迭代,但對系統性需求則反應滯後。

而在硬體開發水平上更是如此,在科技巨頭裡谷歌是最喜歡出「beta概念」的公司,他們習慣於用軟體的數周迭代的習慣帶到硬體上。全然不管硬體發展有著自己的周期(最少半年),所以一大堆半成品就這樣匆忙上市,並且普遍缺乏調試。

而初期沒有給予厚望的Chromebook,則成功在六年時間內佔據了60%的美國教育市場。在Chromebook上,Google沒有用「工程師式」的暴力升級,用了廉價塑料+4G內存的簡單思路,就成功逆襲而上。讓Google內部那些「高大上」的人才來做,失敗的機率會更大。

而這時候,當一家強勢公司要侵入谷歌的網際網路入口,那麼谷歌如臨大敵的態度也就很容易理解了。用戶除非代差過大,否則入口用戶「叛逃」就會很容易,微軟其實無所謂當下Edge用戶的多寡(畢竟未來肯定綁定Windows),但Chrome則一分都不能讓出。

這,恐怕就是未來純網際網路公司的難題:當你真正關心自己的軟體時,你必須做好相匹配的硬體。谷歌靠著軟體紅利興盛了二十年,但在軟硬體結合的市場就只能舉步維艱。

畢竟,瀏覽器可以快速迭代,但硬體的快速迭代,只能證明你急於求成、資源太少、理想太高、並且沒搞懂消費需求。

相關焦點

  • 如何使用ie內核的瀏覽器 使用ie內核瀏覽器的詳細步驟
    IE內核瀏覽器是以微軟作業系統的webcontrol控制項為內核,調用微軟IE內核(Trident渲染引擎)的瀏覽器。近期,一些網友留言說ie內核的瀏覽器怎麼使用?其實使用方法很簡單,下面和大家說說一下具體使用方法。
  • 爭奪classroom,谷歌、蘋果和微軟誰將切下最大的蛋糕?
    窺一管而知全貌,對於蘋果、谷歌和微軟來說,只看中美國市場未免胃口太小,他們把在K12領域的發展眼光放得更為長遠。為此,他們分別為市場推出了自己的Classroom 系列產品。Microsoft Classroom功能:教師創建和共享作業;學生在線合作;簡化作業反饋程序;師生在線溝通缺點:與Google Classroom相似性高在功能上,微軟與谷歌同樣具備師生共享作業、學生在線合作、師生對話的功能,但Microsoft
  • 谷歌另一款 Flutter UWP 應用上架微軟 Win10 商店
    IT之家11月27日消息 外媒Windows Latest報導,Flutter是谷歌的SDK,用於從單一代碼庫創建iOS、Android、web和桌面的跨平臺應用。Flutter可與現有代碼配合使用,被世界各地的開發者和組織使用,並且是免費和開源的。
  • 這就是微軟摺疊屏手機Surface Duo!採用谷歌深度定製安卓系統
    時隔4年,微軟再發手機。昨晚的Surface發布會上,微軟帶來最大的驚喜莫過於首款雙屏電腦Surface Neo以及摺疊屏手機Surface Duo。其中,壓軸登場的Surface Duo是一款安卓摺疊屏手機。鑑於大家都以為微軟已經完全放棄手機了,所以當Surface Duo在發布會上亮相的那一刻,不亞於一款極具創新力的iPhone帶來的驚喜。
  • 微軟重生:4年市值U型大逆轉,超越谷歌重返巔峰!
    在鮑爾默時代,微軟顯得封閉與保守,儘管公司已經打造了基於iPad的Office套件,但Office仍與Windows強綁定,而遲遲未發布。但就在納德拉上任8周後,他在舊金山的發布會上,宣布推出為蘋果iPad打造的第一版Office套件。
  • 微軟強制退休IE瀏覽器:部分網址只能用Edge打開
    用喜新厭舊來形容微軟的某些產品策略,可能再合適不過了。這一次遭殃的是IE瀏覽器,曾經幫微軟戰勝網景,開啟網際網路巨頭徵程的功勳軟體。據悉,從下月開始,部分URL地址將無法通過IE打開,你需要使用新Edge才行。
  • 蘋果表欲研發軟糖屏幕 微軟打造MR遊戲平臺
    混合現實平臺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微軟也已經著手為該平臺打造遊戲內容。  事件二:微軟開始為Windows混合現實平臺打造遊戲  在微軟年度開發者大會Build 2017上,Windows混合現實平臺再次亮相,只不過從目前來看微軟聯手多家頂尖OEM廠商打造的MR頭顯究竟是針對商用還是遊戲似乎沒有確切定位,但不可否認的是,遊戲將會是Windows混合現實平臺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微軟也已經著手為該平臺打造遊戲內容
  • 翻譯器可翻譯方言和文言文 超出谷歌微軟的翻譯軟體能力
    翻譯器可翻譯方言和文言文 超出谷歌微軟的翻譯軟體能力 站長之家(ChinaZ.com) 4月1日 消息:最近,一款名叫DeepL的在線機器翻譯軟體在日本大火
  • 超級Cookie可致隱私模式失效 微軟IE被黑哭
    在這種模式下,網站的Cookies無法追蹤用戶身份。例如,谷歌Chrome瀏覽器提供了名為「Incognito」的功能,而火狐瀏覽器則提供了「隱私窗口」功能。不過,新發現的這一漏洞將導致瀏覽器隱私模式的失效。例如,當用戶使用普通瀏覽器,在亞馬遜網站上購物或瀏覽Facebook時,用戶可能會啟動一個隱私窗口,去瀏覽存在爭議內容的博客。
  • TikTok被禁後,印版替代品獲得微軟、谷歌的1億美元投資
    據《印度快報》12月22日報導,在TikTok被禁後,印度本土短視頻應用的母公司獲得了谷歌、微軟、推特等公司的大筆投資。其中,短視頻應用Josh的母公司Verse Innovation從谷歌和微軟那裡籌集了超過1億美元的資金,公司目前估值超過10億美元。
  • 吃雞好幫手 復刻版微軟io1.1/ie3.0穿越火線CF吃雞有​滑鼠僅售...
    吃雞好幫手 復刻版微軟io1.1/ie3.0穿越火線CF吃雞有​滑鼠僅售208.00元 2019年10月24日 10:31作者:志輝編輯:志輝
  • 微軟Office應用全面登陸谷歌Chromebook平臺 第三方設備也可使用
    據外媒AndroidCentral報導,ChromeUnboxed網友發現,微軟Office應用程式——包括Word、Excel和Powerpoint已經全面登陸了谷歌Chromebook平臺,Chromebook設備均可前往GooglePlay商店下載安裝使用。
  • 微軟與谷歌合作,為Android設備開發更多Web應用
    網易科技訊7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前有報導稱微軟正在與谷歌合作,通過谷歌應用商店為Android設備提供更多更好的Web應用程式。由此看出,微軟對Android作業系統的支持已經超越了原生應用程式和Surface等設備。
  • 蘇寧集結半個地產圈「搞事情」,谷歌瀏覽器遭微軟封殺!
    而蘇寧這次聚合線下零售網絡顯然是要利用搶佔線下資源「大幹一場」,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宣布了蘇寧大開發戰略的目標:2018年新開店目標5000家,三年要實現15000家店,2020年總店數達到20000多家,商業綜合體2000多萬平方。王健林表示,從明年開始,力爭10年內將萬達廣場發展到1000家左右。明年開業計劃已經定下來,意味著2019年開始,萬達廣場開業還會大規模提速。
  • 再見,Windows IE瀏覽器
    2019年4月9日,微軟正式發布了新版Edge瀏覽器的預覽版。新版Edge瀏覽器的更新特點在於,不再使用老版Edge瀏覽器的HTML內核,而是使用谷歌的Chrome瀏覽器內核及搜尋引擎。從而代表著微軟放棄了沿用近24年的IE瀏覽器。
  • 微軟的office訂閱不便宜,但蘋果和谷歌的生產力套件真的免費嗎?
    如今在one drive的支持下,所有文檔支持自動保存在雲端,避免了很多的突發意外,也可以實時同步到不同的設備中。單看微軟一家,我們自然覺得這樣的商業模式確實是優化了不少,但對比谷歌和蘋果呢?我們都知道蘋果和谷歌也都有自己的生產力套件,功能和office不相伯仲,但卻是免費的。
  • 科技大事件:Uber為擺脫谷歌地圖斥巨資打造全球地圖項目
    5億美元打造全球地圖項目,以擺脫對谷歌地圖的依賴,同時為其無人駕駛汽車項目鋪平道路。,微軟於當地時間7月31日開始將這一最新版系統上架銷售,價格是119.99美元。不過這一升級過程因為過於「積極」而遭到了全球用戶的詬病,甚至給微軟帶來了好幾場官司。不過現在討厭Windows 10的用戶不會再受到打擾了,如果想從Windows XP/Vista/7/8.1系統升級到Windows 10就只有花錢購買一條路,家庭版售價119.99美元,Pro版199.99美元,與前幾年發布的Windows 8.1價格持平。
  • 世界500強企業中,有30%企業的掌舵人是印度人,包括谷歌微軟
    其實,印度還有一項「特產」,讓世界上很多人都沒想到,那就是印度居然盛產「CEO」。根據美國《哈佛商業評論》的一項研究顯示,世界500強企業中,有30%企業的掌舵人都是印度人,其中還包括一些全球知名的大公司,比如谷歌、微軟、Adobe、摩託羅拉、萬事達、百事等。
  • 微軟新版Edge瀏覽器引發眾怒
    從最初的捆綁銷售IE瀏覽器,到後來的捆綁媒體播放器,微軟曾經因為這些濫用壟斷地位的行為支付了數十億美元的巨額罰款,不過,微軟似乎不差錢,如果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都不是事情。在瀏覽器領域內,微軟再次發出大動作:強制用戶更新安裝,並且不能選擇卸載,而且必須設為默認瀏覽器才能正常使用電腦。最近,微軟的這一做法在國外社交媒體引發眾怒。
  • 微軟攜分屏手機重返Android陣營:屈尊就卑,還是臥薪嘗膽?
    發布會上,微軟宣布了兩件新產品,震驚了業界。一是宣布推出Surface Duo智慧型手機,重返智慧型手機戰場;另外一件是宣布推出Windows 10X作業系統。微軟做手機這不是第一次,事實上,早在20多年前,微軟已經開始為行動裝置打造作業系統,先後發布過多個Windows Phone作業系統和搭載該系統的手機,最終銷量慘不忍睹,市場反應冷淡,2013年,微軟Windows Phone手機在其銷量頂峰時期,市場佔有率也僅有3.3%,遠遠低於Android的79%和蘋果IOS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