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偉大的作者,在歷史的關鍵節點,總會寫下影響深遠的壯麗篇章。
2016年4月24日至27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安徽視察並發表重要講話。這在安徽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裡程碑意義。
「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習近平總書記對安徽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對未來發展提出「一大目標、五大任務」的要求,希望安徽敢於做一些領跑的事情,從現有層次的梯隊中往上走,加強改革創新,努力闖出新路。
「敢於做一些領跑的事情」,寄託著習近平總書記對安徽發展的殷切期盼,承載著一代代安徽人孜孜以求的光榮夢想。
敢於領跑,才能不負重託;善於領跑,才能闖出新路。夢想照亮前方,奮進正當其時。今天的安徽正加速從跟跑並跑向並跑領跑跨越!
擔當使命擘畫領跑「路線圖」
——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全面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安徽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安徽推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有基礎,推動深化改革、內陸開放有闖勁,實施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有優勢,只要以釘釘子精神幹,再接再厲、不驕不躁、奮力拼搏,在中部崛起中前景可期。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
興皖富民,強省之夢。
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踏著中部崛起的節拍,江淮兒女開啟了極不平凡的追夢徵程。
2009年,安徽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十二五」時期,安徽綜合實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年均增長10.8%,生產總值從1.24萬億元增加到2.2萬億元;「十三五」開局之年,安徽實現生產總值2.4萬億元、增長8.7%,主要指標增幅好於預期、領先中部、快於全國。
安徽「推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有基礎,推動深化改革、內陸開放有闖勁,實施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有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戰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要論斷,體現了對安徽省情與發展特徵的深刻洞察,蘊含著對安徽未來與發展大勢的戰略前瞻。
「基礎」如何打造成樣板? 「闖勁」怎麼轉化為動力? 「優勢」能否提升為勝勢?
這是事關安徽長遠發展的關鍵。
新常態下,區域發展格局正面臨一場「大洗牌」。
面向未來,安徽是亦步亦趨隨大流,還是敢闖敢試敢領跑?
領跑,不會輕而易舉。發展不足、發展不優、發展不平衡仍是安徽最大的省情。跟跑往往掉隊,我們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不僅不會縮小,還可能越拉越大。
領跑,不能盲目空談。世界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方興未艾,我國深入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戰略,謀劃推出雄安新區等戰略之舉……安徽位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面臨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
天時,地利,人和。只有敢於領跑,安徽才有機會;只有善於領跑,安徽才有未來。
登高壯觀天地間。從安徽向東看,上海、江蘇、浙江正是領跑發展的標兵。
安徽勇闖領跑之路,必須向「東」對接,與標兵對標。
2016年10月7日,國慶長假尚未結束,安徽省黨政代表團就踏上東行的飛馳高鐵。省委、省政府組織省、市和省直有關單位負責同志赴滬蘇浙開展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學習考察。
上海自貿區、蘇州工業園、杭州夢想小鎮……4天裡,安徽省黨政代表團晝夜兼程,輾轉多地,潛心向滬蘇浙「取經」,探尋領跑發展的「密碼」。
「蘇浙滬成為引領者,就是因為始終樹立登高望遠的世界眼光」「就是因為始終發揚永不停步的創新精神」「就是因為始終砥礪敢闖敢試的膽識胸襟」「就是因為始終強化求賢若渴的用才意識」「就是因為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的發展思路」「就是因為始終保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
「看得明白,想得深刻,歸根結底要把學習考察成果轉化為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思路舉措,落實到推進五大發展的實際行動,堅決幹、加油幹、一刻不停歇地幹。 」省委書記李錦斌強調,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努力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安徽新一輪大發展、大提升。
安徽「實現更好更快發展、創造更加美好前景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其時已至,機不可失;其勢已成,志在必得!
「五大發展闖出新路、全國方陣走在前列、全面小康決戰決勝、黨的建設全面加強、美好安徽開創新篇」。
2016年10月30日,中國共產黨安徽省第十次代表大會隆重召開,正式吹響勇闖領跑之路的嘹亮號角。
省委書記李錦斌指出:「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建設五大發展的美好安徽,就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全面實施五大發展行動,努力走出一條符合中央要求、體現時代特徵、具有安徽特色的發展之路。 」
——實施創新發展行動,加快建成創新型「三個強省」;
——實施協調發展行動,加快建成城鄉區域一體發展新體系;
——實施綠色發展行動,加快建成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
——實施開放發展行動,加快建成雙向互動內外聯動的內陸開放新高地;
——實施共享發展行動,加快建成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美好家園。
實施五大發展行動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的「安徽行動」,是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安徽方案」,是深化落實省第十次黨代會決策部署的「安徽宣言」。
乘勢而上,因勢而謀,順勢而為。省第十次黨代會對實施五大發展行動作出決策部署之後,省委十屆二次全會又審議通過《安徽省五大發展行動計劃》。
這是安徽勇闖領跑之路的「路線圖」,擘畫了激蕩人心的美好前景:今後5年,安徽經濟主要指標增幅和質量效益要在全國發展方陣中走在前列,全省生產總值力爭達到4萬億元!
這是一代代安徽人的夢想之路,更是這一代安徽人的新長徵路。
夢在前方,路在腳下。面對時代召喚,誰能一馬當先?
事業興旺,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安徽各級黨組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創新開展「講看齊、見行動」學習討論,認真開展「講政治、重規矩、作表率」專題教育,加快推動管黨治黨走向嚴實硬……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一旦轉化為發展優勢,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就有了堅強保證。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共安徽省委團結帶領7000萬江淮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敢於領跑闖新路,敢為人先爭一流,向著宏偉目標奮勇前行!
創新驅動鍛造領跑「主引擎」
——堅持以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為重大抓手,加快構建創新全鏈條競爭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徽作為科技大省,抓科技創新動作快、力度大、成效明顯。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我們要增強使命感,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奮起直追、迎頭趕上。
「上海第一,合肥第二! 」
今年1月10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正式批准安徽省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是繼上海之後國家正式批准建設的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標誌著安徽在全國創新大格局中佔據了重要地位,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重要力量。
2月27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暨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動員大會正式舉行。圍繞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我省重點推進科技創新「一號工程」——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創建工作,奮力搶佔全球量子信息技術戰略制高點。
時光回到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科技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觀看安徽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成果集中展示。他強調,安徽作為科技大省,抓科技創新動作快、力度大、成效明顯。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安徽人對此有著深刻的領悟。
省委書記李錦斌有兩句名言:「創新理念上的差距是最大差距,創新發展上的短板是最大短板。」「小創新小發展,大創新大發展,不創新難發展。 」
安徽大發展,必須大創新。安徽勇闖領跑之路的「先手棋」,正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2016年6月24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安徽省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要求通過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創新改革試驗,為安徽早日實現創新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我省圍繞建設有重要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正在構建『源頭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企業孵化—新興產業』全鏈條競爭優勢。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原始創新就是源頭活水。
2016年8月16日凌晨1時40分,我國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送入茫茫太空。這是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墨子號」由中國科技大學主導研製成功,中科大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擔任首席科學家。
「我們希望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實現約50個粒子的相干操縱,在國際上率先實現『量子稱霸』。 」潘建偉平緩的語調下,透著儒雅的霸氣。
這是科學家的底氣,也是安徽創新的底氣。
過去一年,安徽貢獻了不少「獨步天下」的科技成果: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京滬幹線」合肥—上海段順利開通,世界最薄0.15毫米信息顯示觸控玻璃實現量產,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託卡馬克裝置世界首次實現分鐘量級穩態高約束模運行,世界首款智能交互客服機器人研發應用……
科技創新,安徽領先。 《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6》顯示,安徽區域創新能力連續5年居全國第九位、中部第一位。 2016年,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批,是安徽區域創新能力的另一有力佐證。
2016年,安徽共獲授權發明專利15292件,居全國第七位,中部第一位,同比增長36.8%;高於全國平均增幅22.1個百分點,增幅居全國第一位。
科技創新一頭連著科研,一頭連著產業。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牆內開花牆外香」,曾是創新的難言之痛。
如今,安徽正有效解決這一「痛點」。最大的變化就是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凸顯。統計顯示,安徽90.5%的研發活動、87.7%的研發機構、77.5%的研發人員、81.5%的研發經費、73.2%的授權專利、93.2%的國家或行業標準均出自企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 2016年,安徽啟動第二批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和首批7個重大工程、重大專項建設,加快構築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正在形成高端引領、梯次推進的發展格局。
今年2月3日,美國《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對中美人工智慧發展態勢進行了分析報導,對科大訊飛的領先技術優勢表示讚賞。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說,從智能語音到人工智慧,科大訊飛已經擁有國際上最先進的算法,正在形成代差級優勢。
智能語音、平板顯示、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躋身國際國內一流水平。 2016年,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6.4%。 2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實現工業總產值5100億元,增長26%,高於全省開發區工業增速13.5個百分點。
產品衍生為產業,單體集聚為基地,「盆景」成長為「風景」……創新已成為安徽發展最強勁的增長引擎。
今年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038.3億元,增長14.4%,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由去年同期的51.9%提高到65.8%;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2723.6億元,增長22.7%,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2.8%提高到24.2%。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安徽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正在加快鍛造領跑的「主引擎」:
——到2018年,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試驗成果;
——到2020年,基本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
——到2025年,建成有重要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
——到2030年,建成科技強省,在全國發揮示範帶動作用。隨著創新能力、創新活力、創新驅動力大幅躍升,安徽有信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創新發展的先行者和排頭兵!
改革攻堅激發領跑「動力源」
——大力弘揚敢為人先的「大包幹」精神,以一往無前的魄力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習近平總書記在鳳陽縣小崗村考察時指出,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今天在這裡重溫改革,就是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改革開放不停步,續寫新的篇章。
實踐一再證明,唯有改革領先,才能發展領跑。
2016年4月25日,站在中國農村改革的原點小崗村,習近平總書記撫今追昔,發出「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講常新」的號召。
新一輪改革大潮奔湧,安徽如何爭當擊楫中流的改革先鋒?
答案的關鍵,蘊含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之中。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堅持破字當頭、敢於迎難而上,標註著安徽改革的鮮明特點。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必然選擇。過去一年,安徽對準經濟運行的「病灶」,研究出臺「1+8+4」政策體系,全面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完成煤炭967萬噸、生鐵和粗鋼505萬噸化解過剩產能任務,商品住房去化周期由12個月降至8個月,全年直接融資4386.2億元、增長47.2%,全年減免稅費702.4億元,新開工億元以上重點項目2205個、建成1529個……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不斷提高,實體經濟發展根基更加穩固。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是當下破解「三農」難題的主線。去年,安徽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大包幹」帶頭人嚴付昌說:「土地是我們農民的命根子,土地確權給我們吃了永久的『定心丸』。」從「紅手印」到「紅證書」,千萬農民吃上「定心丸」,必將進一步釋放農村改革發展活力。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2016年7月,我省正式啟動「三變」改革試點,有效盤活農村「三資」(資源、資產、資金),更好激活農民「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住房財產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改革發展培育示範樣板。
同時,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全國率先出臺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意見。截至2016年底,全省家庭農場超過5.4萬個,居全國首位……在農村改革這一重大課題中,安徽再次挺立潮頭,走在全國前列。
觸動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堅持刀刃向內、敢於自我革命,是安徽改革的另一個鮮明特點。
政府的自我革命,猶如「壯士斷腕」。 2016年11月30日,安徽正式公布實施省級公共服務清單和行政權力中介服務清單。公共服務做「加法」,省級新增公共服務2505項,增幅135%;中介服務做「減法」,取消、規範中介服務147項,精簡42.7%。兩個新型服務清單,在全國具有首創性,與此前實施的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涉企收費清單,共同構成「3+2」清單制度體系,築牢了政府「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的制度籠子。
改革是最大動力,也是最大紅利。安徽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實註冊資本登記制度,全面啟動「五證合一」「先照後證」改革,企業登記由過去跑4個窗口、至少6趟,減少為跑1個窗口、最多2趟,辦理時限由過去19個工作日縮短到5個工作日。2016年,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61.9萬戶、增長28%,其中新登記註冊企業19.4萬戶,較上年增長30%。
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是評價改革成效的一把尺子。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安徽改革就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看病很方便。作為全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範縣(市),天長市首創「縣域醫共體」模式,為探索破解醫改這道世界性難題提供了有益經驗。這個模式既有效實現分級診療,又大大降低醫療費用,切實減輕了群眾看病負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等中央領導同志給予充分肯定。
「天長模式」引發全國媒體高度關注。這個現象級的改革樣本,正是安徽醫改的生動縮影。 2015年,安徽被納入全國首批深化醫改綜合試點省。去年,安徽進一步加強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加快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擴大縣域醫共體試點範圍;在全國率先出臺藥品流通「兩票制」……一系列舉措,掐準了利益關鍵點,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2016年7月21日,世界銀行行長金墉來我省天長市考察醫療衛生改革項目情況。他認為,安徽探索的分級診療、縣域醫共體等模式,不僅在中國具有推廣意義,而且為全世界其他國家提供借鑑和示範。
新型城鎮化試點省建設持續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試點有序開展,國資國企改革、財稅金融改革不斷深化,「編制周轉池」試點率先突破……圍繞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安徽牽住改革「牛鼻子」,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形成了不少富有安徽特色的改革亮點。
以開放促改革,是改革的成功經驗,也是安徽的領跑夢想。今年4月11日,一場「安徽旋風」席捲外交部「藍廳」。以「開放的中國:錦繡安徽迎客天下」為主題的外交部安徽全球推介活動在此隆重舉行。
「內陸的安徽正展現出蓬勃的生機,開放的安徽也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外交部部長王毅在致辭中說。148個國家的駐華外交官、11個國際組織的駐華代表,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和外國駐華商協會代表,中外專家學者和媒體記者等500餘人齊聚一堂,聆聽安徽故事,觸摸安徽脈動,感受安徽魅力。
「皖」如仙境,「徽」常精彩。大美安徽引來無數點讚。截至4月18日中午12時,中央新聞網站安徽頻道、商業網站、安徽省直網站等20餘家網媒共發稿3萬餘篇(條),總閱讀量突破3.5億次。
過去一年,皖江8市納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鄭蒲港區擴大開放通過國家驗收,馬鞍山綜保區、合肥空港保稅物流中心、中德(蕪湖)中小企業合作區獲國家批准建設,江淮汽車與德國大眾新能源汽車合作項目成為安徽先進位造業發展的「一號工程」……美好安徽,走向世界。安徽堅定不移實施大開放戰略,全面融入國家「三大戰略」,加快推進開放大通道大平臺大通關建設,正在成為雙向互動、內外聯動的內陸開放新高地。
共建共享構築領跑「幸福路」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增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社會問題矛盾增多的情況下,尤其要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線、保民生的兜底責任。要從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突出最緊迫的問題著手,增強民生工作針對性、實效性、可持續性。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
安徽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貫徹共享發展理念,多謀民生之利,多辦民生之事,多解民生之憂,讓人民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獲得感。
「原來住的是茅草房、土坯房,條件好的住磚瓦房,我們做夢都沒想到,有一天能住上樓房……」沐浴著春日暖暖的陽光,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村民陳澤申笑得合不攏嘴。
作為易地扶貧搬遷對象,陳澤申享有房屋騰退、危房改造、扶貧、移民等各種補貼,春節前沒掏一分錢就領到一套新房。此外,光伏扶貧每年有3000多元收入,去年養羊、茶葉等又增收大約1萬元,陳澤申脫貧的步伐走得穩健有力。
陳澤申一輩子也不會忘記,2016年4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灣村的場景。在他家的小院裡,總書記與鄉親們親切座談,再三叮囑要強化目標責任,堅持精準扶貧,認真落實每一個項目、每一項措施,全力做好脫貧攻堅工作,以行動兌現對人民的承諾。
面對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難中之難,安徽如何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採取超常規舉措,拿出過硬辦法」。安徽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時期的頭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狠下「繡花功夫」,注重精準施策,確保脫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
產業脫貧、就業脫貧、易地扶貧搬遷、社保兜底脫貧、健康脫貧……十大工程招招精準,打出了氣勢,更打出了成效。
針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這個最大「窮根」,去年安徽在全國率先設定貧困人口醫療費用「351」兜底保障線,將89種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納入保障範圍,貧困病人在縣、市、省級醫院看病,個人負擔分別不超過3000元、5000元、10000元。今年,又實施建檔立卡農村貧困患者慢性病費用補充醫療保障「180」工程,即貧困人口慢性病患者1個年度內門診醫藥費用,經「三保障一兜底」綜合醫保補償後,剩餘合規費用由補充醫保再報銷80%。
以非常之舉成非常之功。 2016年,安徽脫貧攻堅首戰首勝,實現97.1萬貧困人口脫貧、1077個貧困村出列。在全國22個省區市2016年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中,安徽是綜合評價為「好」的8個省區市之一,排名第六,位列第一方陣,受到中央通報表揚。
再添一把火,再加一把勁。今年,我省計劃實現貧困人口脫貧90萬人以上、貧困村出列1000個以上,確保再戰再捷。安徽決不讓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隊。
民生問題無小事,民生問題也無易事。 2016年,安徽成功抗擊長江流域僅次於1954年的大洪水,災後修復和水利薄弱環節建設全面展開,3.18萬水毀住房群眾全部搬進新居。
2007年以來,民生工程已成為安徽保障改善民生的金字品牌。 2016年,我省民生支出4626億元,佔全省財政支出的83.7%,其中33項民生工程投入資金825.5億元,較上年增長13.6%。 2017年,我省將投入940.2億元,繼續實施33項民生工程,項目「提標擴面」必將帶來百姓福祉新提升。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全面推行「河長制」、鞏固擴大生態補償制度成果、實行最嚴格的責任追究……圍繞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安徽樣板,我省堅持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著力實施「三河一湖一園一區」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工程,全力打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戰役,使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展現安徽良好形象的發力點,讓江淮大地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要物質富足,也要精神富有。安徽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龍頭工程,推動公民文明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全面提升。目前全省已有4個城市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6個提名城市這兩年的測評綜合成績全部進入全國前30名。 4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安徽調研時對我省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中國好人安徽多」。作為全國首個「中國好人」數量突破1000人的省份,安徽已連續9年位列「中國好人榜」榜首。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 100個最美志願者、100個最佳志願服務項目、100個最佳志願服務組織、100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先進典型活動評選中,安徽當選數位列全國第五位。五大發展的美好安徽正在傾力打造崇德向善的文明高地。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2016年,我省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457所,完成1007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教育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目前,安徽教育事業主要指標全面超越全國平均水平,進入全國中上行列和中部地區前列。
平安是福,穩定是本。我省全力推進平安安徽、法治安徽建設,積極構建全方位、立體化、信息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嚴密防範和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鑄安行動」,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綜治工作連續8年處於全國第一方陣,96%以上的矛盾糾紛在基層得到及時有效化解。 2016年,全省群眾安全感達95.09%,較2015年上升1.25個百分點,實現了「五連升」。
從大江南北到淮河兩岸,一派政通人和、欣欣向榮景象。 「我看到這裡基礎建設迅速發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發展速度令人驚嘆! 」來自德國的沙漢康是一名高端汽車設計師,現供職於蕪湖奇瑞汽車公司。他對安徽的觀察,代表著許多外國人或外地人的看法。
2017年春運大數據顯示,安徽成為春節「返鄉」大省。與早年人口淨外流的趨勢不同,「人回鄉、錢回流、企回遷」的「歸雁經濟」規模日益壯大。「家鄉有平臺,我為啥不回來?」在外打拼多年的界首市顧集鎮農民張偉,去年毅然決定回鄉創業。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我省已有33.3萬名農民工返鄉創業,創辦實體14.36萬個,帶動169.7萬人就業。
美好安徽,共建共享。每個江淮兒女都有夢想、講擔當、重奮鬥,擼起袖子加油幹,苦幹實幹加巧幹,幸福之花必將開遍江淮大地!
領跑,是有志者的目標,是奮鬥者的宣言。
領跑之路,是轉型跨越的發展之路,是活力迸發的創新之路,是波瀾壯闊的改革之路,是共建共享的幸福之路。東風浩蕩滿眼春,萬裡徵程催人急。站在新的起跑線上,7000萬江淮兒女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忠誠看齊的政治擔當,以「三嚴三實」的優良作風,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加快建設向總書記絕對看齊、讓黨中央絕對放心的五大發展美好安徽,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