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戰區海軍某防險救生支隊:枕戈待旦,時刻準備為救援搶險而出動

2020-12-16 中國軍網

當前,實戰化訓練在全軍深入推進,各部隊不斷創新訓法戰法,最大限度貼近實戰,由此也帶來各種風險和挑戰。如何管控訓練中出現的風險和挑戰?我們既不能犧牲戰鬥力保安全,也不能因安全問題影響戰鬥力建設。

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對於任何矛盾或風險,要辯證地分析看待,要用科學方法論解決。

作為海上應急救援部隊,南部戰區海軍某防險救生支隊擔負著援潛救生、遠洋拖帶、水下救援等任務使命。他們枕戈待旦,時刻準備為救援搶險而出動。

該支隊官兵面臨的是危險的工作環境,遂行的是險中求勝的高風險任務,救援的是萬分緊急的應急情況。因此,他們的訓練課目亦是風險極高、難度極大。

訓練越實,風險越大,挑戰越多,戰時制勝能力越強。近年來,這個支隊在緊貼實戰組織訓練過程中,加強分析研判,搞好風險評估,科學組織實施,不斷強化遏制、駕馭、化解風險的能力,有效促進了部隊戰鬥力的提升。

潛水員水下作業。袁盛國攝

一支防險救生部隊的求勝法則

■解放軍報記者 範江懷 陳國全 通訊員 曾行賤 於純浩

與險相伴,要有不懼風險的膽識魄力、戰鬥精神,更要有科學可靠的方法

——敢潛、能潛、會潛,一等功臣屢破紀錄立新功

近年來,海軍南海方向許多重大救援行動,都少不了李剛的身影。

李剛是誰?

南部戰區海軍某防險救生支隊副參謀長,「全軍優秀指揮軍官」。他先後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至今保持著480米模擬氦氧飽和潛水的亞洲紀錄。

對於該支隊潛水員來說,李剛是他們追趕的目標;對李剛而言,徵服深不見底且充滿危險的水下世界,沒有盡頭。

「每次潛水作業必須有針對性地做好風險評估、行動方案、應急處置『三部曲』,任何一點不符合科學,都不能下水。」這既是李剛自己屢破紀錄的不二法寶,更是該支隊潛水員訓練時的鐵律。

2008年,時任潛水分隊長的李剛接到帶隊參加北京奧運會安保任務。臨行前,他們接到通報:有人在鳳凰島大橋附近海域投擲一枚可疑物品,上級命令李剛帶隊前出打撈。

在開闊水域搜索巴掌大的物品,潛水員要在高低起伏的礁石中用磁力探測儀,甚至徒手搜索,其難度猶如大海撈針。

李剛將隊員2人一組分至7個方向,同時搜索5平方公裡的水域。幾經查找,一個鐵絲包裹起來的紅色塑料塊在事發地3公裡外被發現。李剛快速遊至現場拆包檢查:一隻普通的手錶。

原來,這是臨行前的一次「實戰」考驗。

雖然「圓滿」通過考驗,但在總結復盤中,李剛語出驚人:「如果當時是真的炸彈,我們恐怕會傷亡慘重。以當時簡單的處置方式,一旦引發爆炸,周圍所有潛水員都會受到不同程度傷害!」

有了此次考驗作為基礎,李剛一行人的奧運會安保之旅更加謹慎、細緻。最終,他們出色完成任務,並榮立集體一等功。

勝利歸來,他們並未止步不前,而是在潛水員隊伍中持續展開一場「頭腦風暴」。

大家圍繞如何管控化解水下作業風險集思廣益。一次次座談、一場場討論、一份份報告,讓潛水員們在靈魂深處和思想根源,深刻認識到水下作業的風險、實戰化訓練的難點、科學訓練的重點。

從此,每一次組織潛水員下水作業,無論是組織者還是潛水員,都必須經過三次拷問:有哪些潛在風險明白嗎?應急處置流程清楚嗎?操作規程熟悉嗎?

一次次拷問、一次次實踐,讓潛水員們的安全意識越來越牢固,「救命救難救險救急」的思路越來越清晰,訓練流程越來越科學規範。

「以前總覺得自己膽子大、敢操作就能完成任務,經過具體的分析評估之後才知道,自己之前的行為是對自身、戰友和任務的不負責任。」潛水員李亮回憶起以前的作業情形仍記憶猶新。如今,作為潛水班班長,在帶新同志下水前,李亮給大家講的第一課就是訓練要有科學方法,腦子裡要有危機意識。

2010年,李剛圓滿完成480米模擬氦氧飽和潛水實驗,成為中國海軍潛水第一人。

實驗中,李剛成功刷新了模擬氦氧飽和潛水載人實驗的亞洲紀錄。實驗數據被用於完善潛水員減壓治療方案,為執行大深度潛水提供技術保障。

經過重重選拔,李剛和另外3名潛水員突出重圍,開啟了長達19天的衝擊亞洲紀錄之旅。

「生活起居在5平方米艙內,每一寸皮膚都承載著幾十個單位壓力,難以進食入睡,承載著難以想像的生死煎熬……經過不斷適應調整,最終模擬紀錄定格在480米處。」

正如那次載入支隊歷史的氦氧飽和潛水實驗活動代號「潛龍」一樣,作為支隊潛水指揮隊伍中的「70後」,李剛如今依然身體力行,奮戰在防救一線,保持著10年前參加實驗時的巔峰狀態,保持著「下頭水」的習慣。

「培養一名優秀的潛水員不容易,不能因為訓練方法不科學,造成人才流失。」李剛說,精確找準每組訓練數據,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分析,形成最優訓練方案,這樣才能使潛水員的訓練有成效。

多年來,李剛始終保持一個習慣:記錄每一次潛水數據,觀察每一名潛水員作業狀態,找出不同水深、不同環境下最優作業流程、減壓時間,最終形成行之有效的作業規程。

如今,該支隊建立完善了潛水員訓練資料庫,配發了心理測評系統,開展了潛水員分層分級訓練……一份份依據數據分析得來的訓練方案,得到潛水員一致好評。

2015年,「東方之星」失事遊輪援救任務是李剛第一次帶隊進行夜間實際作業。他與全軍抽調的200名潛水員一起,頂著湍急的江水晝夜連續作業。

「那次救援對我影響很大,整夜睡不著覺。遇難者模糊的影像會浮現在眼前,經常在想是不是自己搜得不夠準、救得不夠快。」李剛至今仍清楚地記得執行任務對他帶來的巨大衝擊。「如果帶著這種心態和情緒下水作業,不僅難以完成任務,潛水員自身安全也有風險。」

經過深思熟慮,李剛將自己的想法與支隊領導進行溝通,並提出要建立一套科學機制,對潛水員的健康狀態進行管理。李剛帶領課題組進行多方論證,最終形成了《潛水員健康管理檔案》。如今,這已成為他們選派潛水員執行任務的一項指標。

任務前,指揮員依據《檔案》數據調兵遣將;任務歸來,潛水員將自己的「潛跡」載入《檔案》。這部永不封頁的《檔案》,不僅成為他們完成各種急難險重任務的重要依據,而且成為執行任務安全風險評估的資料庫。

同時,他們還制訂出一套潛水員「專屬」體能訓練計劃。體能強弱成為潛水員進入任務「首發隊員」的重要參考。

這些做法被推廣運用到該支隊其他專業。他們制訂實施了船副長、值更官、涉外人才等「六支隊伍」的建設措施,開展了多項崗位實踐活動,不斷形成合理、科學、實用的機制措施,為支隊圓滿完成各項使命任務保駕護航。

訓練歸來,新老潛水員相互交流經驗。張東傑攝

每一次都有章可循、有跡可查,向險而行、危中求勝有法寶

——遵章守紀、量體裁衣、依法依規,風險再大也能坦然處置

「1號已到底,深度顯示95.7米,感覺良好。」前不久,該支隊某船副潛水長賈春光在南海某海域留下了下潛的足跡。

按照《潛水員管理細則》下潛,面對複雜陌生且有幾分恐懼的大海深處,進行深度潛水訓練的賈春光底氣十足。

多年以前,支隊部分潛水員出國進行國際潛水交流。身在異國他鄉,潛水員們目睹了潛水技術先進國家的潛水員深海訓練,也學到了許多先進的潛水理念和知識。回國後,他們將見聞整理分享給大家。

一年後,吸納先進經驗,同時總結過往的一些教訓,支隊《潛水員管理細則》落地。賈春光成為第一批受到系統化管理的潛水員,一條成長的路徑在他面前鋪開——

經過評估,賈春光初步具備50米水深潛水作業能力,但在水下電焊切割等技能上還有欠缺。遵照《潛水員管理細則》,他還要到集訓隊裡去淬鍊。也正是從那時開始,賈春光踏上了潛水生涯中艱難的「考級」之旅。

談到自己考級之初的時光,賈春光向記者展示了他從當學員起便隨身攜帶的《潛水規則》。該「規則」第一課便是教會所有潛水員如何保護自己。這個特殊的「戰友」,陪伴他平安度過了淬鍊過程。

賈春光最近又準備參加潛水員等級評定,他要在考試前時刻保持最佳狀態。「眼前的目標一個是完成四級潛水員能力認證,可以執行更多種類的任務;另一個就是督促大家學好各項規定,在順利完成任務的同時,延長職業生命。」他說。

如今,經過幾次等級評定,賈春光已經成為一名初級潛水指揮幹部,培養出10餘名等級潛水員。

像賈春光這樣的幹部,該支隊還有很多。他們在各自的管理崗位上,能力素質得到穩步提升的同時,依規依法的意識愈發堅定。

正如該支隊一位領導所言:「規定是血的教訓積累下來的經驗,是防範風險確保安全的法寶。依規依矩,風險可控;無視規矩,頭破血流。」

空中直升機大面積探掃,水面艦船緊急前出,水下聲吶精準捕捉,一連串搜索動作贏得了指揮室內陣陣掌聲。

兩個月前,在一場背靠背、全流程、全要素的援潛救生項目檢驗中,該支隊防救技術室徐俊平工程師的援救方案得到了考核組一致認可。令考核組沒想到的是,這套高分方案竟脫胎於一本「行動指南」。

徐俊平所在的防救技術室收集了大量救援數據、國內外救援案例和學術上的技術突破,形成了針對不同作業環境、不同作業對象、不同作業方式的若干套流程,記錄了險情判斷、處置方式、各步驟要點。這本厚厚的彙編被任務官兵們親切稱之為「行動指南」。徐俊平此次成功的方案正是脫胎於「指南」中收錄的一組成功處置的經驗。

「救援無定法,但目標就是使潛艇成功脫險。險情不可預測,但我們可以用最基本的方法,給出最實用最管用最好用的措施。」徐俊平說出了參與編寫「行動指南」的初衷。看著這本「指南」成為該支隊援潛救生的重要參考「母法」,他倍感自豪。

「帶著方案預案下水底氣足,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全部瞭然於胸。」某次任務現場,潛水員單崢首次獨自下水就按照要求順利完成任務。

來源實戰,反哺訓練。徐俊平通過經驗總結、實戰檢驗、逐步優化戰法訓法,讓援潛救生行動有據可循,有據可查。

吃別人的塹,長自己的智。翻看過「行動指南」後,考核組為該支隊的做法點讚。

艦載小艇與母船配合開展營救演練。張東傑攝

前人蹚路有秘籍,後人傳承有借鑑,危急關頭有擔當,新人搶險不畏難

——開拓進取,總結經驗,形成經驗,防救人屢屢化險為夷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一級潛水員周永生是該支隊潛水專業的寶。

講起自己26年潛水生涯一次次面對的危險,周永生表情異常淡定。其中,有一次潛艇救援行動讓他記憶猶新。

幾年前,周永生在援救某潛艇的關鍵時刻突發險情:潛艇與救生母船連接的管道發生故障,造成潛艇與母船通信不暢,氧氣供應也被掐斷。

此時,周永生的水下作業時間也到達規定的最大時限,必須立即出水。就在他遊向船尾準備檢查螺旋槳情況時,通信中傳來了結束作業、立即上浮的指令。

危急時刻,周永生臨危不懼。根據經驗判斷,此時上浮,意味著要派應急潛水員進行重新摸排。新下來的潛水員要重新熟悉水下情況,不僅存在作業風險,而且耽誤了黃金救援時間。沒有猶豫,周永生請示繼續作業。

幸運的是周永生花費不多時間就找到了故障,進行了有效排除。待周永生出水時,他在水下作業時間幾乎接近規定時間上限,再在水下多停留幾秒鐘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那一次,周永生靈活處置、勇敢細心的作業案例,成為該支隊所有潛水員援潛救生項目的實操教範。

「水下作業的每一個步驟必須清清楚楚,存儲在潛意識裡,這是一代代潛水兵傳承下來的經驗。」周永生說,他的每一點進步成長,特別是臨危不懼的實操作業,都離不開老班長們的言傳身教,離不開潛水工作數十年來的經驗總結。

「支隊定期組織的『潛水員論壇』,新老潛水員『一對一』結對子等活動,將以往執行任務的經驗、口口相傳的慣例、國際潛水先進理念等形成規定,並規範操作程序,這對潛水訓練來講意義重大。」周永生說,「不管是老潛水員還是新同志,大家都受益匪淺。」

在該支隊,有一條鐵的規定:風險評估必須紮實做到位,各項應急措施必須管用到位,任何時候不允許有半點折扣。

「這條鐵規,是我們防救兵在實踐中,用血的教訓總結的經驗。」該支隊領導介紹,做好風險評估,既是對任務中可能出現風險的全方位掃描,更是對防救歷史經驗的傳承和發揚。

去年某平臺在海上失去動力,該支隊某新型拖船奉命前出救援。航渡中,船長黃倫帶領全體幹部,認真學習兄弟單位的先進拖帶經驗,仔細分析現場可能出現的風險點,形成了一份針對性極強的拖帶方案。

到了現場,黃倫發現幾乎每一個預想的風險點都出現了。這場救援難度超過了他遇到的任何一場救援。現場的援救驚心動魄:15個小時內6次帶纜失敗,甲板上操作官兵一次次被海浪擊倒,海水倒灌漫入機艙……

關鍵時刻,黃倫想起風險評估時的一套應急拖帶辦法。他立即召集官兵,對第7次帶纜進行緊急評估,並採取更加科學更具針對性的部署。終於,第7次成功帶纜,風險瞬間化解。

「直面風險,就要做最了解風險的人,一名船長應該懂得如何運用自己豐富的經驗,在危險中把握住化解風險的機會。」黃倫說。

如今,記者再度採訪參與那次任務的官兵,他們大部分已經成為帶兵練兵的骨幹。「每一名現場指揮員,都應該具備研判風險、應對風險的能力。」這是他們在無數次成功施救的經驗中形成的默契傳承。

巴基斯坦喀拉蚩港,劉公島船剛剛靠岸便吸引了當地人的目光。這個巴基斯坦最繁華的港口鮮有援潛救生船到來。

實戰背景、陌生海域、複雜環境,劉公島船此次國際遠航風險重重。作為中巴「海洋衛士-2020」海上聯演的任務兵力,劉公島船在風險與挑戰中突出重圍,創下了該型船海外任務總航程首次突破10000海裡等多個紀錄。

談起這次聯演的成功,船長羅翔自信地說:「劉公島船官兵們積累了豐富的航行、處置、涉外等經驗。這次聯演,不僅學到了別人救援的成功經驗,也是我們對前人經驗的一次迭代升級。」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中巴聯演出發前,劉公島船多次組織召開「諸葛會」,開展針對性訓練。他們與保障目標多次碰頭,逐個計劃論證推敲,逐個備件配齊補充;廣泛學習海外先進援潛救生成功經驗,細化完善方案預案……

今年3月,劉公島船結束了和平之旅,在高等級的疫情防控措施下平安返航。他們帶著經驗出發,帶回了更多在實踐中產生的思考。

「100個晝夜的航行,10餘次演練的遂行,順利完成陌生海域實兵演練、外交接待交流等任務。劉公島船在異域的碧波間接受了嚴峻考驗,獲得了應對各種陌生風險的體驗。」船政委陳勝奇說,「站在歷史的肩膀上,劉公島船俯身成為階梯,讓後續的行路人能站得更高、望得更遠,增強了規避風險的底氣和能力。」

 

相關焦點

  • 枕戈待旦|我們時刻準備著
    枕戈待旦 | 我們時刻準備著「水壺、雨衣、方位燈……,怎麼手電不亮呢?」據悉,針對近期南方多地持續降雨,防汛形勢十分嚴峻的實際,近日來,福建省森林消防總隊龍巖支隊龍巖大隊從加強隊伍日常戰備工作和提高指戰員戰備意識入手,不斷提高隊伍遂行任務能力,確保了隊伍時刻保持枕戈待旦的戰備狀態。
  • 南部戰區海軍某基地開展實戰化演練
    央視網消息:日前,南部戰區海軍某基地護衛艦支隊組織艦艇編隊展開防空反導、聯合搜潛、近距反擊等編隊實戰化課目演練,檢驗艦艇指揮員臨機處置和編隊聯合協同作戰能力。此次演練以商船遭遇敵情襲擾為背景,接到命令後,由護衛艦遂寧艦、南充艦、文山艦組成的艦艇編隊迅速前出,抵達指定海域。現場發現雷射制導飛彈襲擊,編隊調整戰鬥航向並釋放煙幕,各艦利用島岸掩護隱蔽接「敵」,果斷進行模擬攻擊。
  • 枕戈待旦,以防汛拉動繃緊隊伍防災救災戰備弦
    枕戈待旦,以防汛拉動繃緊隊伍防災救災戰備弦近期,受強降雨影響,江西、浙江、安徽、雲南、湖南等地普遍受災,解放軍、武警官兵、消防指戰員等多支隊伍始終奮戰在抗洪一線。作為同老百姓貼的最近、聯繫最緊的隊伍,福建省森林消防總隊龍巖支隊漳州大隊時刻準備聽召喚,隨時繃緊出動救援戰備弦。7月16日,福建省森林消防總隊龍巖支隊漳州大隊以多地出現洪澇災害為背景,以跨區增援為演練目標,紮實開展防汛拉動演練工作。
  • 西部戰區和武警四川總隊出動2500餘人投入長寧震區救災
    ,截至18日12時,西部戰區各部隊和武警四川總隊投入2500餘人參加宜賓市長寧縣救災,另有2000餘人、12架各型飛機已按要求做好隨時出動支援災區救災的準備。地震發生後,西部戰區聯指中心迅速跟蹤研判災情,指揮部隊救災行動。先後向戰區陸軍、空軍,武警四川總隊,西寧聯保中心下達預先號令,要求相關救援部隊緊急做好依令出動的各項準備。四川省軍區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指示宜賓軍分區迅即投入救援,爭分奪秒救人,統計上報災情。
  • 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團開展反潛訓練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狩獵「海鯊」  ——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團反潛訓練掠影
  • 鄭人豪率市「八一」擁軍慰問團到南部戰區海軍走訪慰問
    在「八一」建軍節即將來臨之際,7月28日,帶著湛江850多萬人民的深情厚誼,市委書記鄭人豪率市「八一」擁軍慰問團到南部戰區海軍走訪慰問,受到南部戰區海軍司令員王海中將、政委楊志亮中將等部隊首長的熱烈歡迎,軍地雙方親切座談,暢敘魚水情誼,共商雙擁發展大計。
  • 南部戰區副司令員劉亞永來湘調研防汛抗洪工作
    7月13日,南部戰區副司令員劉亞永來湘調研防汛抗洪工作。紅網時刻7月14日訊(記者 陳宗昊)7月13日,南部戰區副司令員劉亞永帶領戰區機關人員來湘調研防汛抗洪工作,實地了解汛情,調研用兵需求,掌握任務部隊行動,研究科學救災方案。省軍區司令員畢毅、政委馮毅,副省長陳飛,省軍區副司令員陳博,武警湖南總隊司令員李明輝等陪同視察。
  • 南部戰區海軍某大隊貼心服務舉措情暖基層官兵
    南部戰區海軍某大隊貼心服務舉措情暖基層官兵——軍港碼頭有了康復理療室■武歡慶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 南部戰區副司令員劉亞永中將視察災情,本人具有豐富災難救援經驗
    據紅網披露,7月13日,南部戰區副司令員劉亞永中將曾帶領戰區機關人員到湖南調研防汛抗洪工作,實地了解汛情,調研用兵需求,掌握任務部隊行動,研究科學救災方案。報導稱,劉亞永去了湖南省軍地聯合指揮部,聽取了省軍地聯指建設和全省抗洪搶險情況匯報,詳細了解抗洪搶險救災工作情況。之後,他在長沙市天心區人武部查看了民兵應急連抗洪搶險裝備器材,看望慰問了正在組織常態備勤訓練的民兵,現地勘察了湘江興馬洲防汛準備情況。這一消息也是公開披露了劉亞永的新職務。
  • 枕戈待旦,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春節訓練執勤影像
    官兵們把對家人的愛、對祖國和人民的美好祝福,寫在風雪邊關,寫在戰備一線,寫在熱火朝天的訓練場,寫在一個個看似平凡而又重要的執勤崗位上……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枕戈待旦,守望歲月靜好!——編 者2月10日,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黑河好八連」官兵執行巡邏任務前,在界江哨位國旗牆前宣誓。
  • 91條河流超警戒水位 沿線駐軍全力搶險
    7月3日,寧馬高速秦淮段一處河流堤壩被洪水衝毀,危及道路安全,武警江蘇省總隊第一支隊緊急出動100餘名官兵奔赴現場搶險處置。今日8時許,中部戰區空軍某部再次接到緊急搶險任務,立即派出118名官兵攜帶救援設備,趕赴一線搶險救災。今天,江蘇、湖北、安徽、江西、廣西等地連續遭遇強降雨,駐軍和武警部隊聞令而動,積極參加和支援地方搶險救災。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今天通報,目前我國已有91條河流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未來幾天長江中下遊部分區域預計將全線超警。
  • 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政委已晉升少將|龐建宏|南部戰區|國產航母...
    龐建宏曾擔任北海艦隊西安艦政委、某作戰支援艦支隊政治部主任,先後在作戰部隊和作戰支援艦部隊工作, 機關、基層閱歷豐富。撰文 | 餘暉這幾天,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各省黨政一把手紛紛去部隊慰問官兵。據《南方日報》報導,近日,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到南部戰區海軍某部隊慰問官兵,並出席2020年廣東省「八一」擁軍慰問大會。
  • 東部戰區發號出令!4省份1.6萬名官兵關鍵時刻亮劍,馳援抗擊洪災
    據人民日報7月15日報導,當地時間7月14日,江西省汛情危急,中央軍委下達命令,東部戰區增派1.6萬餘名官兵抗險救災,此次增援官兵們攜帶著救援設備從福建、安徽、江蘇、山東等地出發,兵分多路跨省執行救援任務,尤其是災情特別嚴重的江西上饒、九江等地區。
  • 24小時在集結點枕戈待旦的特派員 晝夜待命 只為搶險
    33歲的入黨積極分子王清權,是武漢市應急管理局駐武漢建工集團防汛搶險第一分隊幹部。7月14日一早,他與搶險隊的安全專家一道,組織隊員們對搶險車輛與機械設備進行了例行的全面檢查與保養,以確保它們在關鍵時刻能開得動,用得上。
  • 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場站狠抓作戰保障能力——同一隊伍保障多型...
    場站官兵為駐訓直升機加注油料。高宏偉攝南國初冬,碧海藍天間,數架多型戰機在某機場陸續著陸。機場塔臺內,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場站副站長孫鋒精準發出一系列保障指令。隨著部隊調整改革深入推進,該場站從保障自己的「留守場站」,轉型為能夠擔負多種保障任務的重要「任務場站」,被上級評為一級優質場站。保障能力快速提升的背後,是該場站官兵近年來不懈的探索與實踐。李偉至今還記得,剛任站長時,場站面臨缺保障骨幹、缺保障經驗、硬體設施年久失修等棘手問題。
  • 北部戰區空軍飛彈營官兵支援鹽城重大災害救援(圖)
    人民網鹽城6月29日電 6月28日上午,北部戰區空軍飛彈某營60餘名官兵來到射陽縣伍份村。營長徐高明主動向救災指揮部申請到受災最重的地方去。官兵沿路看到,路邊的粗樹連根拔起,到處是倒塌的房屋,遍地殘磚碎瓦,滿目瘡痍。 災情就是命令!
  • 四川34支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隨時準備出動抗洪
    封面新聞席秦嶺 楊晨7月11日上午,為了切實做好強降雨天氣應急值守和安全生產防範工作,嚴防因自然災害引發的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四川省生產安全應急救援信息中心、四川煤礦安全監察局救援指揮中心聯合向全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發出
  • 中部戰區在湖北省洪湖市設立前方指揮部
    為堅決落實習主席關於進一步做好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7月19日,中部戰區抽組精幹力量,由中部戰區副司令員張義瑚帶隊,緊急前往洪湖市設立前方指揮部,統籌指揮戰區駐鄂部隊遂行抗洪搶險任務。中部戰區副參謀長鄧玉恩,省委常委、省軍區司令員馬濤參加指揮工作。
  • 海軍三大艦隊司令都是誰?都是什麼軍銜?軍旅生涯有何突出特點?
    眾所周知,海軍共有3大艦隊,分別為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軍改後,也稱為北部戰區海軍、東部戰區海軍和南部戰區海軍。統轄管區內的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航空兵部隊和岸防部隊,以及後勤保障力量。這些艦隊的軍政主官級別為副戰區級,編制軍銜為海軍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