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紙尿褲品牌不僅使人眼花繚亂,就連名字也讓人一頭霧水,其中最常見的四個名詞便是:尿不溼、紙尿褲、紙尿片、拉拉褲,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
首先,給大家明確一個概念,其實尿不溼是紙尿褲、紙尿片以及拉拉褲的統稱。所以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紙尿褲、紙尿片、拉拉褲三者之間區別即可。
一、外觀
1、 紙尿褲:
穿上後類似內褲,不過胯骨兩端是分開的,利用魔術扣連接。
2、 拉拉褲:
可以直接看作內褲。
3、 紙尿片:
類似姨媽巾。
二、穿脫及便利性
1、紙尿褲:
不需要內褲,直接穿。
更換時需要寶寶躺著,採用兩端粘扣的方式固定,可以根據寶寶的腹圍來調整大小。
待爸爸媽媽有足夠經驗後,穿脫時都可以不用將褲子全部脫下。
2、拉拉褲:
不需要內褲,直接穿。可以看作是一款擁有方便穿脫設計的紙尿褲。
360度彈性腰圍設計,就好像內褲一樣,穿時向上拉。脫時扯開兩側的彈性腰圍即可,所以更換時寶寶無論是躺著、站著都可以。
3、紙尿片:
需要內褲,且不能單獨使用,需要配合鬆緊帶、尿片套或者尿片帶等輔助用品來使用。
更換時需要寶寶躺著。先將紙尿片、尿片帶按順序放在寶寶屁股下面,將紙尿片前面部分蓋住寶寶小肚子後,再用尿片帶固定。便利性一目了然。
三、固定效果1、 紙尿褲:固定效果好,不易脫落,也不影響寶寶活動。2、 拉拉褲:固定效果也很好,而且更加貼合寶寶體型。從便利性和固定效果上來說,相比起紙尿褲和紙尿片,拉拉褲更加適於開始會翻身、獨坐、學爬、或者學步的好動寶寶。3、 紙尿片:特殊的穿脫設計,固定性相對較弱。
四、如何選擇紙尿褲和紙尿片的價格相對拉拉褲而言低一些,在寶寶月齡較小時,更換頻率高,可使用紙尿褲或是紙尿片,但紙尿片的吸水性相對較弱,所以紙尿褲成為了大多數媽媽的選擇。待寶寶月齡增大,活動量增多,特別開始學習爬行和走路了,那麼就可以更換為拉拉褲。
不過到底怎麼用其實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套路,加上品牌和產品眾多,媽媽們了解好三者之間的區別後,根據家庭情況和寶寶情況來靈活選擇即可。應該多久更換一次?3歲之前寶寶還沒有自主尿尿便便的能力和意識,所以紙尿褲成了防止寶寶漏尿的首選,有的寶媽想著省事兒每次都要等著紙尿褲被浸溼了才會給孩子換紙尿褲,卻不知道如果紙尿褲不及時更換,寶寶的屁屁長時間不透氣,寶寶很容易出現紅屁股甚至尿道感染的情況。
關於更換頻率,沒有一個絕對準確的數字,可以根據以下建議來掌握。1、新生兒時期,由於這時寶寶膀胱未發育完全,不能將小便在體內存放很久,所以紙尿褲更換次數會多些,一般來說每天使用的紙尿褲數量會達到十多次,甚至20次。2、渡過新生兒階段,進入嬰兒期,頻率會減少一些,一般來說3個小時更換一次,一天6—8次。之後隨著寶寶的長大,頻率逐漸放低,再大一些,時間間隔可以拉到4-6小時換一次。→ 關於嬰兒期排尿頻率參考:排尿頻繁的嬰兒每天可達到平均1-3小時一次,不太頻繁的嬰兒每天可能只有4-6次。
白天和晚上是不一樣的,到了晚上寶寶睡覺,很少活動了,尿尿也會變得少些,這樣媽媽們都可以給寶寶用8小時的紙尿褲,要是中途比較溼的話,還是要換的,乾爽的就可以不用換。需要注意的是,紙尿褲的更換並不是單純靠時間間隔來決定的,跟寶寶的飲食、喝水都有關係,比如寶寶水喝多了,尿尿的次數也會增加,或是在餵奶進食後也會排尿排便,這種情況要隨時注意寶寶的紙尿褲,可以用手感覺一下寶寶的紙尿褲漲不漲,漲的話就可以更換了。爸爸媽媽在跟寶寶相處過程中找到寶寶的小習慣,便可以更好的照顧寶寶。
家有寶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家有寶寶,接地氣的科學孕產育兒經,關注我們,一起做快樂孕媽媽,一起分享養育道路上點點滴滴。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