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凍食品上市公司「漲幅王」安井食品近期可謂麻煩不斷。
因違規減持,安井食品副總經理黃清松、黃建聯分別收到中國證監會廈門監管局出具的警示函。此外,因被媒體爆料主要經銷商「消失」、公司收入縮水,安井食品在中報披露靜默期緊急發布兩份澄清公告,否認了這一說法。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作為速凍魚糜製品頭部企業之一,安井食品近年來有意憑藉面點品類拓展速凍米麵業務,且在疫情期間加大了速凍米麵食品的生產比例以及商超供貨比重。而在業內人士看來,三全、思念、灣仔碼頭已佔據速凍米麵市場近80%的份額,安井食品想在這一領域實現突圍「有點難」。
高管多次違規買賣股票
7月30日公告顯示,安井食品副總經理黃清松、黃建聯於6月16日預先披露減持計劃,分別計劃減持公司股票不超過80萬股。7月7日,黃清鬆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票18.9萬股,佔公司股本比例為0.0799%;黃建聯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票20萬股,佔公司股本比例為0.0846%。
上述減持行為距離減持計劃披露日均未滿15個交易日,違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等有關規定。對此,中國證監會廈門監管局分別對黃清松、黃建聯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將相關情況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實際上,安井食品高管存在多次違規買賣股票的情況。早在2019年9月11日,安井食品董事長劉鳴鳴在減持公司股票時,誤將「賣出」指令操作成「買入」,誤買入公司股票700股,構成短線交易。2020年2月25日,劉鳴鳴又因誤操作賣出公司股票1000股。由於安井食品2月22日剛剛披露2019年度業績快報,劉鳴鳴此舉構成窗口期內違規賣出公司股票的情形。
多次違規操作背後,是安井食品4名高管兩年內累計近10億元的巨額套現。2018年5月,安井食品董事長劉鳴鳴、董事兼總經理張清苗、副總經理黃建聯、副總經理黃清松合計計劃減持公司股票不超過638萬股。截至2018年11月,4人合計減持套現超過2.3億元。自2019年8月起,劉鳴鳴、黃建聯、黃清松進行第二輪減持,合計套現近3.19億元。2020年6月起,張清苗、黃清松、黃建聯進行第三輪減持,截至7月17日3人合計套現約4.43億元。以上減持全部用於個人資金需求。
靜默期回應經銷商「消失」傳聞
公開資料顯示,安井食品成立於2001年,主要從事火鍋料製品和速凍米麵製品等速凍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7年A股上市。自上市以來,安井食品實現了業績與股價「齊飛」,被外界稱為「漲幅王」。
2017年至2019年,安井食品營收分別為34.84億元、42.59億元、52.67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02億元、2.70億元、3.73億元,連續取得雙位數增長。2017年至2019年,安井食品股價分別上漲120.51%、52.76%、62.70%。
東方財富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4日收盤,安井食品股價突破142元,總市值達336億元,在84家上市食品飲料企業中排名第11位;市盈率(動)為95.68,超過56.41的食品飲料行業平均水平。
然而,由於存貨增速過快、主要經銷商「消失」等問題,安井食品實際運營能力近期遭到外界質疑。財報顯示,2017年至2019年末,安井食品存貨分別是8.04億元、11.63億元、17.33億元,分別增長9%、44.66%、49.04%。安井食品在2019年財報中解釋稱,公司期末庫存量同比上漲較多,主要系銷售規模擴大,庫存相應增長,應對春節斷貨期末提前備貨導致。
另據媒體梳理統計,上市前能為安井食品貢獻千萬元左右收入的32家經銷商中,有10家在其上市後陸續消失,具體包括西安鴻芳、重慶焦衛東、上海文暢食品有限公司、北京蔣善利商店等。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安井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