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半句流行警句,後半句才最重要,你都知道嗎?

2020-12-19 草帽三叔叔

1.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下半句: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2.一滴水只有進入大海才永遠不會幹涸,

下半句:但當它進入了大海,它也就失去了自我。

3.以德報怨

下一句:何以報德?

4.一失足成千古恨,

下半句: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5.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下一句: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

6.三思而後行!

下一句: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語出《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譯文: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多次。孔子聽到了,說:"考慮兩次也就行了。"

這句話不是勸我們凡事要三思而後行,而是說,做事情不要過于謹慎,顧慮太多!

7.百善孝為先

後半句:論心不論事,論事寒門無孝子。

萬惡淫為首

後半句:論事不論心,論心天下少完人

8."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下半句是"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9.愛迪生:"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

後半句"但是,那1%的靈感的意義要遠遠大於那99%的汗水。"

10.人是生而自由的

下半句:"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在我們年輕時我們只知道這些名言警句的前半句,激勵自己,但是我們長大之後,落入現實之中,明白了什麼是虛偽,何為欺騙,這世上的事物遠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麼美好,這時,我們方才知曉了這些名言後半句的含義,就像最後所說的,"人是生而自由的,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相關焦點

  • 我們都知道,拿破崙說過「中國是沉睡的雄獅」,卻少人知道後半句
    我們都知道,拿破崙說過「中國是沉睡的雄獅」,卻少人知道後半句。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為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典著作,不是政客們天花亂墜的演講,而是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裡的夢想。
  • 前半句元氣滿滿,後半句顛覆三觀,這樣的詞句你知道哪些?
    因為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掌握再多都是不夠的,所以不要自我滿足而停下腳步。很勵志,但是完整的後半句出來,就要讓人不談定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這才是《莊子》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我們的人生是短暫的,而知識的海洋是無邊無際的,用短暫的人生去探索無邊的海洋,那是徒勞無功的!所以,還孜孜不倦求什麼知識?
  • 被斷章取義經典名言警句,後半句說的才是真理,恍然大悟!
    但其實,有很多句子的重點在後半句,你真的看全並讀懂其中的意思了嗎?失之毫釐,謬以千裡!1.上句:父母在,不遠遊 下半句:遊必有方出處:《論語·裡仁》。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哭暈的理由:父母在,不是不讓你出遠門啊……2.上句:三思而後行 下半句:子曰「再,斯可矣」 出處:《論語·公冶長》: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 農村俗語「酒是穿腸毒藥」有道理嗎,後半句才是精華,少有人知!
    俗語老話,是老輩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和歸納,很多老話至今都是代代相傳,人們從來不曾忘記。我國的俗語老話非常之多,但是總有幾句是我們記憶最深刻的,比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不見棺材不掉淚」等等。老話之所以這麼的流行,是因為老話十分的容易背誦和記憶,背後的人生道理和智慧又非常的深刻,耐人尋味。學好俗語,熟練的掌握,能讓我們的人生走得更加順利,也會教我們規避很多潛在的風險。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很多人都耳熟能詳,那就是「酒是穿腸毒藥」。
  • 農村俗語「好吃不過餃子」,下半句才是經典,很多人都不知道!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好吃不過餃子」,下半句才是經典,很多人不知道!在農村,特別是在北方,人們最愛吃的就是餃子。農村人也常用餃子來招待客人,或者過年過節的時候才會吃餃子。餃子是我們國家傳統美食,特別是在北方,吃餃子最普遍。在過年的時候,包餃子,吃餃子成了過年的傳統習俗,大年初一的早上,家裡人都會煮些餃子,一家人圍在一起吃著熱騰騰的餃子等待著來上門拜年的客人。
  • 那些騙了我們幾十年的名言,下半句才是關鍵,老師卻不肯說
    在上小學的時候,老師經常會給我們講一些名人名言,並讓大家摘抄記錄。看著先輩們鼓舞人心的話語,學生們信心倍增,並立志要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老師口中的名言是經過「加工」的。他們只是講了名人說的前半句,但更為關鍵的後半句卻被老師們人為屏蔽了。
  • 老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卻很少有人知道
    老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才是精華,卻很少有人知道。大家都有聽過一句老話吧,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只知道前半句,後半句是什麼,你們知道嗎?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是一個保存古代文明比較完整的一個國家了,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東西不計其數,都是精華,一直流傳至今。就說老祖宗就我們流傳下來的一些名句,一直到現在,我們都會當作口頭禪或者警醒自己或者是世人,就像我剛剛說的那句舉頭三尺有神明。
  •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剩下的半句才是精華,但卻很少有人知道
    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和農民朋友交流的時候,他們經常會說一些農村的老話,內容十分簡短但卻意義深刻,其實這種農村老話,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諺語。因為村裡的農民在說這些諺語的時候,經常會用到「俗話說」,時間久了諺語也就被叫稱了俗語,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其實都是一樣的。
  • 古人云「春宵一刻值千金」,其實精華在其後半句,但知之者甚少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古代的人們給大家留下來的東西也是很多,無論是精緻的工藝品,或者說是見證歷史的文物,亦或者是他們的創作,都是深深的影響到了現在的人們。所以才會有一座座的博物館建立起來,還有語文書中的那些教會人們道理的詩句和故事。
  • 俗語:「釣魚窮三代,玩鳥毀一生」,下半句才是經典,你聽過嗎?
    俗語:「釣魚窮三代,玩鳥毀一生」,下半句才是經典,你聽過嗎?文/餘生讀史中華民族的文化,在幾千年悠久的歷史中被錘鍊的博大精深、蘊含哲理。那麼我們的先輩們自然也是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文化瑰寶,特別是一些淺顯易懂的大白話中往往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比如說一些俗語或者是俚語中的道理,往往會為我們揭示一些人生的真理。那麼不知道各位讀者朋友們有沒有聽過「釣魚窮三代,玩鳥毀一生」這句俗語呢,那麼大家又知道不知道這一整句俗語的內容是什麼呢?特別是下半句的內容和道理都特別精彩呢!
  • 後半句你知道嗎?
    導語:村裡的人常說「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其實後半句關於女兒的大家知道嗎?那麼你知道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跟著小編繼續往下看。想必在農村生活的大家都聽說過不少爺爺奶奶和鄰居們講的俗語吧,很多的情況下大多數的人都不一定相信這種俗語所說的東西,因為不少人都覺得這些東西說的比較迷信,而現在我們是一個講究科學和理性的時代,凡事都要站在科學的角度去看待,因此可能有很多人都不把這些話當回事。
  • 你知道「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的後半句嗎?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流傳很廣,無論信佛學佛的,還是不信佛的人,大家都很熟悉。尤其在酒桌上,經常被當做一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和藉口,用來勸初學佛的人喝酒吃肉。大家一般都看過電視劇《濟公》,濟公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這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尤其是被一些愛喝酒吃肉的人牢牢記住,他們在勸學佛的朋友喝酒時就會說:濟公算高僧吧!那樣的高僧都可以喝酒吃肉,你剛學幾天佛,為什麼你就不能呢?難道你比濟公還厲害嗎?這樣一勸,還真就有人不知道怎麼回答了。那麼這句話到底對不對?違不違佛法呢?
  • 俗語:「娶了媳婦忘了娘」,其實還有後半句,你知道是什麼嗎?
    導語:俗語:「娶了媳婦忘了娘」,其實還有後半句,你知道是什麼嗎?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一、新媳婦為什麼叫新娘,就是因為是新的娘,意味著從此以後照料你日常生活的就是自己的新媳婦了,用娘的地方少了當然顯的關係疏遠了。而且人的感情寄託可以轉移的,娶了媳婦,方向轉移了,所以,對母親的照顧會自然地減少。要照顧自己小家的和諧,更多的重心都轉移到了自己的小家上,自然對自己的媳婦更多的關心,而忽略了對母親的照顧。
  • 「桂林山水甲天下」家喻戶曉,後半句1983年被發現,不比前半句差
    其中,桂林山水在爭奇鬥豔的景觀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廣西桂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這種地貌十分脆弱,是經過上萬年的流水溶蝕作用才形成的奇特景象,堪稱「山奇水秀,洞險石美」。去過桂林的朋友都知道,桂林山水不同於別處,它柔美平靜得似女性肌膚,卻又空曠包容得似男性胸襟。
  • 人人皆知「樹倒猢猻散」,其實後半句才是精華,道盡了人性!
    人人皆知「樹倒猢猻散」,其實後半句才是精華,道盡了人性!我國是一個傳承悠久的大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名人輩出的國度,比如孔子,他在百家爭鳴之中展現自己的思想,從而使得儒家學派傳承千年,時至今日還深刻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當然,不僅是這些偉人們的話讓人們受益匪淺,那些流傳已久的俗語也是千百年來的生活經驗和智慧結晶,同樣值得我們深思。
  • 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其實說女兒的後半句,才是真正精髓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其實說女兒的後半句,才是真正精髓!農村老人對於結婚生子有著非同一般的「執念」,因此不少大齡剩男剩女都會遭受長輩們「催婚式轟炸」。因此,在農村就有這樣一句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其實說女兒的後半句,才是真正精髓,你聽說過後半句說女兒的俗語是什麼嗎?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字面意思有一些誇張的成分,但是並不妨礙它傳遞精神內涵。
  • 俗語:「不怕虎狼當面坐」,後半句才是重點!這種人更可怕
    但是,我也漸漸發現,不少的俗語,隨著流傳,往往人們只記住了前半句,反而把後半句漏了,其實後半句同樣是直擊人心的經典句子。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不怕虎狼當面坐」這句俗語,這句俗語我們都知道,但是它的下一句,許多人雖然聽說過,但是卻不知道是哪一句。
  • 「好吃不過餃子」,後半句是什麼?這樣的俗語在農村還有很多!
    在農村,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一些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在農村廣為流傳。但是,很多人念俗語的時候往往只知道前半句或者後半句,很難知道完整的一句話怎麼讀。比如"好吃不過餃子",很多人就不知道後半句是什麼。接下來,就跟著三姑六婆一起來看看那些我們經常念的俗語,完整的一句話是怎麼樣的吧。
  • 千古名句「水至清則無魚」,後半句才是真理,可惜人們都不了解!
    在中國文學裡有大量的名言警句,其中蘊含的智慧無窮無盡,值得世人對其中那含義加以斟酌和運用,為自己的人生多添一道光彩。就如出自《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宮篇》的千古名句「水至清則無魚」,句子雖短小,但其背後隱含的內涵卻格外豐富,若能正確地認識其中含義並在日常交際中加以使用,將對我們的人際關係改善起促進作用。
  • 「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的後半句,你知道嗎?
    經常聽到喝酒的人說:「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其實,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大多數人卻都不知道!民間許多關於酒的俗語都是在強調飲酒的益處,比如:酒是糧食做,不喝是罪過、酒是長江水,越喝人越美。其實這些俗語意思都大同小異,無一不是在強調喝酒的益處,傳播這些俗語的人普遍認為經常喝酒有益身心,能夠讓人心情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