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小咖啡豆成為帶領群眾致富的「金豆子」

2020-11-30 人民網海南站

原標題:讓小小咖啡豆成為帶領群眾致富的 「金豆子」

黃秀武在咖啡室專心製作咖啡。黃鵬攝

走進大山環抱的和平鎮長興村,青山環繞,綠樹掩映,縈繞著濃濃的咖啡香。在一塊1000畝林下套種有機咖啡林裡,可以看到,長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瓊中飛水有機咖啡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黃秀武正在忙著給咖啡苗修整樹葉。

其實,黃秀武一直都很忙,唯一不同的是,從前剛從學校畢業出來忙著自己如何打工生活,如今則是忙著抱團發展,帶領村民一起致富。

艱苦創業 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與其在外打工,不如回家創業,還可以帶動相親致富。」黃秀武心有萬般感慨,中專畢業後,一直在外面打工,2008年春節回家探親,看到破敗的長興村讓他心酸不已。村口的田地裡荒草肆長,老瓦房破敗,土路泥濘,年輕人無所事事,整天坐在村口小賣部裡打牌。在走親串戶時又聽鄉親們關於「咖啡價格老是被外來收購商壓價」的無奈之聲,他心裡很不是滋味。

和平鎮長興村毗鄰海南咖啡名鎮萬寧興隆,60年代受其影響,村民開始種植咖啡,由於地理氣候獨特,咖啡原豆品質極佳,但長期以提供原料方式出售,利潤甚微。

憑藉著年輕人的一股勁頭說幹就幹,起初黃秀武沒有經驗和足夠資金,在朋友黃輝合作下,他以13元每公斤的價格向農戶收購咖啡乾果,比外來客商要高出兩三元,但現實往往比想像的要殘酷,除去運輸成本,根本沒賺到錢。

後來,黃秀武了解到,如果把咖啡去殼加工,咖啡生豆最低也有25——30元/公斤,比收購乾果要多掙一倍。黃秀武開始到興隆學習咖啡脫殼技術,並通過購買相關書籍和網絡渠道進行學習鑽研。2008年他收購0.75萬公斤乾果,經過自己加工銷售淨賺8.75萬元,撈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自己富了 還要帶領鄉親共同富起來

「自己是賺錢了,但是村裡很多家庭還很貧困,作為一個黨員,我必須幫助他們。」從在外打工回鄉擼起袖子加油幹的黃秀武,艱難創業到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人,決定成立「瓊中飛水有機咖啡專業合作社」抱團發展。

「從之前種植的100畝,發展到現在的1000畝。」黃秀武介紹, 如今,合作社由最初的5人發展到現在的40人,農民以土地、勞力等多種方式入股。

據了解,目前咖啡生豆的收購價格最低在20——25元/斤左右。黃秀武利用網際網路在網上售賣,既節約了物流、收購商差價等環節的成本,無形之中增加了利潤;賣家把節約的成本通過適當降低價格的方式回饋買家,形成良性互動;咖啡豆的售賣增加了物流從業人員就業機會,可謂一舉多得。

「全縣在推廣『奔格內』旅遊驛站,下一步在塹隊打造『飛瀑山』咖啡合作館,未來的合作社將擴充到2000畝的咖啡種植。」黃秀武的身份在變,心態也在變。自從學到了咖啡種植、培植、加工、製作和管理等一系列技術後,他還免費給鄉裡鄰裡的村民當起了指導老師,在他的帶動下,黨員幹部和群眾咖啡種植產業勁頭越來越足。

長興村「奔格內」 鄉村遊的「規劃師」

在黃秀武的帶領下,長興村一改往日破舊、髒亂的村容村貌,長興村地上冒出了棟棟新樓房,農民們黝黑的臉龐上掛著心滿意足的笑容:「多虧了這個咖啡書記,我們的日子才能一天比一天好,跟著咖啡書記幹,覺得踏實、有奔頭!」

成片林下的咖啡,在風中搖曳,彷佛也在述說著長興村未來的暢想。

走在長興村的林下咖啡,黃秀武看著日異月新的長興村,心中油然升起一股自豪:「種咖啡不僅給我帶來事業上的成就,更多的是一種群眾對我的信任和認同,這才是我夢寐以求的人生價值。」

今年37歲的黃秀武,不但是一名高級咖啡師,而且更是長興村民心中最佩服的致富帶頭人,2016年在縣村級組織換屆選舉中,高票當選為長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被村民親切地稱為「咖啡書記」。他不僅是瓊中飛水有機咖啡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瓊中縣農村致富帶頭人協會第一任會長,還榮獲第三屆海南最美農民工、海南省第22屆「五四」獎章。

黃秀武用一顆熱愛家鄉之心,在致富的道路上,不僅自己走得越來越堅實,同時也帶領村民走出更為寬敞的路子。

「雖然現在忙了點,但是能帶動大家脫貧致富,很值!」從在外漂流打工的小夥子變身「致富帶頭人」的黃秀武,臉上寫滿了自信。

(責編:吳佔桂、蔣成柳)

相關焦點

  • 新圩鎮藍東村:小小一顆棗 致富「金豆子」
    紅網藍山縣分站8月11日訊(通訊員 趙彬)近年來,新圩鎮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結合石漠化綜合治理工作,不斷完善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扶持特色產業種植,不僅遏制了水土流失,還提升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讓小小一顆棗成為了群眾增收致富的「金豆子」。
  • 雲南西盟:「金豆子」迎來豐收季 群眾致富有「路子」
    「金豆子」迎來豐收季。供圖「我們莫美村夏秋季節雨量大,持續時間長。過去,種地一直得不到好的收成。」娜紅是莫美村一組村民,過去她家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是玉米種植,但由於莫美村雨季雨量大、持續時間長,玉米的收成一度受到影響。想要致富?
  • 小小花椒粒成為群眾脫貧致富「金豆豆」
    作為2015年的市級貧困村,近年來東山口村結合自身耕地少、山地多、土壤貧瘠,村民有著花椒種植經驗的實際情況,將發展花椒種植作為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主打產業,擴規模、送技術、幫管理、增效益,不僅摘掉了市級貧困村的帽子,更是帶領著村民走出了一條前途光明的增收好路子。
  • 【「兵支書」群英譜】鄒美剛: 用行動打破質疑 帶領群眾蹚出致富路
    在軍隊服役多年的鄒美剛,退役後為改變家鄉的貧困面貌,依然回到家鄉帶領群眾們創業,在他的帶領下,高寨村人均收入從2016年不足3000元提高到近萬元,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改變,還輻射帶動周邊的村共同發展產業。 用行動打破質疑帶領群眾蹚出致富路 2009年12月,年僅21歲的鄒美剛光榮參軍。
  • 勞模精神|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雁」 ——記貴州省勞動模範左正雲
    勞模精神|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雁」 ——記貴州省勞動模範左正雲 2020-12-23 22: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瀘西縣黨支部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黨支部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瀘西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黨支部」。雲南瀘西縣金馬鎮金爵紅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黨支部通過黨建引領合作社,合作社強基惠農,充分發揮黨建政治領導、政策引導、發動群眾的作用,不斷延伸、放大黨組織和黨員在產業鏈條上帶民致富的作用,8名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發揮「黨員帶頭」的示範引領作用,示範帶動村民發展蔬菜和花卉等產業,讓群眾走上致富之路。
  • 小小紅薯幹變身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軟黃金」
    小小紅薯幹變身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軟黃金」 信息來源:鹿寨縣融媒體中心 發布日期:2020-12-21 10:25 【字體:大中小】
  • 青山結出致富「金豆子」 ,「方便大碴粥」豐收了丨 「綠色銀行」提...
    青山結出致富「金豆子」 ,「方便大碴粥」豐收了丨 「綠色銀行」提現,通河榛農喜摘「金疙瘩」 農家院… 2020-09-23 0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帶領群眾共同富裕是我最大的心願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村黨支部書記,長期以來,我認真履行職責,帶頭發展芒果產業,走出了一條致富路,並用自己的行動幫助、帶動周邊村屯群眾種植芒果實現共同致富。  在創業初期,我就把「艱苦奮鬥」作為人生信條。1987年,我離家到村外的荒坡搭起簡易的棚子,開始走上了艱辛的創業之路。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艱苦勞作,我開墾了80畝的荒地全部種上甘蔗。但幾年下來,效益不好,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 徐州睢寧:小花生變身富民「金豆子」
    原標題:小花生變身富民「金豆子」 「我們的『大王集小花生』經過深加工一斤賣到十幾元,標準化種植、統一收購、工廠化加工,讓花生變致富『金豆子』。」1月10日,在睢寧縣王集鎮花生廠內,正在進行花生分揀的王集鎮農民王華高興地說。
  • 小小蜜瓜變身致富「大功臣」
    本報記者 劉琴報導近年來,河南省蘭考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許多昔日的貧困村都走上了致富路,杜寨村就是其中一個代表。曾經的蘭考縣葡萄架鄉杜寨村是人窮、地窮、村窮的貧困村。2016年,杜寨村支部書記李永建帶領全村發展蜜瓜產業,小小蜜瓜成為助力杜寨村走上脫貧致富路的「大功臣」。
  • 四川納溪 村幹部種植豆芽帶領群眾致富
    看到中央七臺致富經欄目播放群眾種植豆芽致富的報導後,開始進行市場調研,發現豆芽種植成本低、見效快、產量高,市場前景好,決定種植豆芽。2015年,劉玲用種綠豆芽的方法,嘗試種植豌豆芽,豌豆芽投放市場後,得到廣大客戶的認可,成為瀘州周邊農貿市場、飯店和火鍋店的香餑餑。每天能收割300多斤豆芽,賣1000多塊錢,全部都是訂單銷售,效益非常好,劉玲對自己的「生意」很滿意。「聽說劉玲種植的豆芽特別賺錢,規模也特別大,今天我特意給她學習。」
  • 貴港平南:小小餘甘果 開闢鄉村振興致富路
    廣西新聞網南寧9月28日訊(全媒體報導組)「餘甘果的回甘很甜,真的沒有想到一顆顆小小的果子竟然潛藏著那麼大的藥用功效,還能帶動當地群眾致富。」9月27日,2019全國網絡媒體貴港行採訪團一行在平南縣北帝山景區品嘗到平南的大玉餘甘果後十分震驚。
  • 虞城金豆子集團:愛心捐贈助力抗疫情
    2月2日一大早,虞城金豆子集團公司院內,工人們正在將一袋袋新鮮的芽苗菜緊張而有序的往一輛輛物流車上裝,準備贈送到虞城30多家超市,每天提供20-30噸,讓群眾吃上免費的蔬菜。多年來,金豆子集團一直堅持「致力於人民群眾的餐桌安全和民生蔬菜」的發展戰略,建立了20萬畝的大豆種植基地,保障了原料的供應。並已經成為豫、魯、蘇、皖最大的芽苗菜生產基地,還以150公裡為半徑向周邊輻射,孵化了10家日產50噸以上芽苗菜分廠。
  • 張德山:「香菇大王」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本報記者 張晨陽 舞陽縣文峰鄉李斌莊村的張德山是一名退伍軍人,他始終堅守軍人本色,吃苦耐勞、熱心助人,成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領路人,被群眾稱為「香菇大王」。
  • 黃菇娘變身鄉村致富「金豆子」
    楊獻有耐心傳授經驗,在他心裡,黃菇娘真的是帶動鄉村致富的「金豆子」。「下一步,擴大種植規模的同時,我還想發展電商和打造品牌。未來,更可以引進加工企業,對初級產品進行加工,將黃菇娘做成飲料、果乾或者罐頭,形成產業鏈,提升黃菇娘經濟效益,讓鄉親們都富起來。」楊獻有信心滿滿。
  • 致富能人帶領群眾叩響幸福大門——記新幹縣三力夾子加工廠創辦者...
    看準了工藝品製作這條致富之路,就要擼起袖子加油幹。8月,在三湖鎮黨委、政府和廖坊村委的鼓勵和幫助下,皮國青投資5萬元創辦了新幹縣三力夾子加工廠,招聘廖坊村及附近村民進廠務工。那年,工廠收入5萬多元。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的皮國青深受鼓舞,他不斷改進生產工具和模具。
  • 小小油茶果成為「致富果」
    近年來,鎮頭將油茶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之一,將黨組織建在脫貧攻堅前沿陣地,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舉措落地生根,讓油茶果成為了鎮頭人民的「致富果」。 微網格長帶頭幹 群眾主動拔「窮根」 鎮頭有著百年的油茶栽培歷史,但由於缺乏科學化的管理和經營,村民們只能守著「金山」過窮日子。
  • 雙孢菇拓寬郭莊鄉群眾致富路
    雙孢菇拓寬郭莊鄉群眾致富路 2020-11-30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霄縣省級勞模何銀河引種淮山新品種 帶領群眾致富
    幾年前,何銀河瞄準淮山的市場價值,成立合作社,以一根小淮山帶富一個小鄉村,創造了「土生金」的故事,成為遠近聞名的淮山扶貧產業帶頭人。今年5月他獲評「福建省勞動模範」稱號。富了產業因地制宜種植淮山「我是客寮村土生土長的農民,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房前屋後的淮山,便成了充飢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