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歸屬決定東海石油主權 話語權的背後是尊嚴

2020-12-16 網易商業

  本報記者 文雪梅

  種種跡象表明,未來的共同開發必定是路漫漫而修遠,而關於東海石油資源,中國保衛的不僅僅是自己的話語權,更有作為一個大國的尊嚴

  日本人終於又沉不住氣了。11月17日,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公布了《海洋建築物安全水

  域相關的法律》大綱。根據該大綱,日本企業將在日本專屬經濟水域內開採油氣田,開採設施500米以內為安全水域,未經日本政府允許,任何船隻不準進入。據自民黨稱,此法案是為了使「日本企業安全放心地在日本在專屬經濟水域內開採油氣資源」,這意味著,為了使日企在中日有爭議的水域開採石油,日本政府正在從法律上加緊營造環境。

  上個月,小泉純一郎上任來的第五次「拜鬼」令中日間本已緊張的雙邊關係再次蒙霜,兩國原欲展開的各種對話嘎然而止,這其中也包括對不斷升溫的東海爭端的磋商。沉寂了不足一個月,日本還是按捺不住再次在東海問題上做起了文章。一如它以往的一貫作風。作為中日談判桌上最敏感的話題之一,東海問題再次引起了經濟、政治及歷史等各領域的共同關注。有專家提醒,如今中日《漁業協定》有效期即將結束,應該警惕日本借「暫定措施水域」實現其單方面主張的「中間線」劃定企圖。

  攪動東海波瀾日本意欲何為

  種種事實表明,這次已歷時一年多的東海爭端完全是由日本一手引發。十幾年來相對安靜的東海在去年5月開始泛起波瀾。打破這種平靜的是日本慶應大學一個名叫平松茂雄的教授。此人號稱是日本的中國問題專家,曾於上個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任職於日本防衛廳研究所。

  去年5月底,這位全無國際海洋法學術背景的日本教授夥同一個日本記者乘飛機對中國東海油氣田開採情況匆匆「調查」了一番。次日,《東京新聞》便炮製出有關中國東海油氣田開發情況的系列述評文章,如《中國在日中邊界海域建設天然氣開採設施》、《日中兩國間新的懸案》等。我國春曉油氣田的合理開採被報導聳人聽聞地貫以「向東海擴張」、「企圖獨佔東海海底資源」等。這些文章飛速在日本網絡上散布開來,並引起一些日本民眾的激烈反響。從勘探發現到現在已近10年的春曉油氣田突然引起了日本的極大關注,日本輿論界不分青紅皂白,推動這些反應升級為一場所謂的「春曉衝擊波」,一面將矛頭指向了中國,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一面向日本政府施加影響,責備政府「反應遲鈍」、「有損國家利益」。隨後,一股極右的政治勢力也趁機摻和進來,它們開始向日本政府施壓,敦促政府採取所謂的「維護本國海洋權益」的行動。

  很快地,事件開始升級。日本政府的態度逐漸趨於強硬:去年6月9日,在一次能源部長會議上,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中川昭一做了一段用吸管飲下整杯果汁的表演,由此提出了那個令人啼笑皆非的「吸管」理論,稱春曉油氣田會吸走日方海底資源,這一理論與當年薩達姆入侵科威特找的藉口如出一轍;6月21日,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向日本外務大臣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建議,遭到日方拒絕,日方表示除非中方提供有關油氣田的具體資料,否則不可能實現共同開發;23日,搭載著中川昭一和幾名日本能源、防衛官員的直升機出現在東海上空,這一干人馬對我三大油氣田———「天外天」、「平湖」和「春曉」進行了一番仔細察看;7月初,日本政府派遣海洋調查船隻在距中國正在開發的春曉氣田約50公裡處的海域進行海底資源調查。此後,日本不斷挑戰中國在東海問題上的底線,在中外合作的東海油氣項目上作梗,要求中方停止春曉項目,並授予其民間企業開採權等等。

  為應對不斷升級的摩擦,中日之間分別於去年10月、今年5月以及10月初舉行了三次磋商。正如事先所普遍預料的,三次磋商最終都是無果而終。在漸進式策略的指導下,日本竟在第三輪磋商中大言不慚地提出了要中方提供春曉等油氣田資料等無理要求。小泉「拜鬼」導致中日東海對話中斷後,日本又無根據地指稱中國一艘測量船隻闖入東海日本領海,隨即加緊從法律上為日企在有爭議水域開採油氣營造氛圍。可見,日本在東海上的小動作一直沒有停止。

  琉球歸屬決定東海石油主權

  值得關注的是,近日有中國學者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說,其實東海問題是一個假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鄭任釗博士告訴記者,日本本土遠在北方,它之所以可以將手伸向東海,完全是因為它佔據了琉球群島,也就是日本所謂的衝繩。通過佔據琉球,日本得以逼近了中國近海,給自己劃出了偌大的海域。日本人炒熱了東海問題,其實掩蓋了一個根本的事實,那就是它並不擁有琉球的主權。

  鄭博士對記者講述了一段歷史:自明朝洪武初年開始,琉球就為中國的附屬國,定期向朝廷進貢,奉中國正朔,使用中國年號。琉球國王都要得到中國皇帝的冊封才獲得合法地位,若未及冊封,則只是權宜「署國」,而不敢稱王。而中國皇帝也頒旨稱「琉球國世守臣節,忠藎可嘉」,屢屢賞賜匾額和財物。日本一直覬覦琉球,明萬曆年間就派兵劫掠過琉球,清光緒年間乘清政府無暇自顧之時以武力吞併了琉球,改為衝繩縣。當時琉球國王曾秘密派員赴北京求援,清政府也以「滅藩屬」向日本提出抗議。

  作為琉球的宗主國,清政府雖然腐敗軟弱,無力出兵,但卻從未承認日本對琉球的吞併。日本一再企圖跟清政府籤訂劃分琉球的條約,也都沒有得逞。此後歷屆中國政府也都沒有與日本籤署過有關琉球的條約。1945年,日本二戰失敗投降,無條件接受《開羅宣言》和《波斯坦公告》,據此日本必須放棄「其以武力或貪慾所攫取之所有土地」,其中理所應當包括琉球。但戰後琉球被美軍「託管」了起來,1970年美國又將琉球的「施政權」私自轉給日本,使日本再度竊據琉球。儘管如此,美國也自知理虧,因此宣稱轉移的是「施政權」,從而迴避了主權問題。時至今日,日本佔據琉球依然沒有任何法理上的基礎,既不能由武力攫取而獲得琉球的主權,也不能由美國的私相授受而獲得琉球的主權,更不用說依《開羅宣言》和《波斯坦公告》日本也早已不能繼續霸佔琉球了。既然日本不擁有琉球主權,那麼以琉球為基點來劃分中日兩國的海域從根本上說就是非法的,是根本站不住腳的,更談不上什麼「中間線」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解決琉球問題之前,東海問題根本就是一個假問題。

  這樣看來,對於日本而言,拿本不屬於自己的琉球來與中國劃分東海,不論分多分少,都是佔便宜的。因此日本採取的策略就是漫天要價。在中日兩國的幾次磋商中,日本逐漸變本加厲,對我國在所謂「中間線」中國一側的開採行為都要開始橫加職責,其實背後隱藏著一個要逼迫中國承認中間線的企圖。日本的做法只不過是想盡辦法提高談判價碼,把「爭議地區」儘可能地擴大,並在國際上製造這種爭議的輿論,最終在談判中以及在以後的共同開發中獲取最大的利益,並促使「中間線」說法變成既成事實。

  談到中間線,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員、東海問題專家呂耀東提出一個非常值得警惕的問題:幾個月前,日本執政黨剛剛提出「油田問題也應從漁業角度談日方權益」。今年是中日籤署的《漁業協定》的最後期限年,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這樣的提法很有可能是一個信號,這意味著日本想以中日《漁業協定》的東海海域「暫定措施水域」,實現其單方面主張的「中間線」劃定企圖,並進一步拿「油田問題」說事。近年來,日本非常重視各個相關省廳在東海問題上的協調一致。日本政府於2004年設立了「關於大陸架以及海洋資源調查相關省廳聯絡會議」,開始了以日本海上保安廳為主、各省廳相互合作的日本周邊海域大陸架調查活動,片面為其單方面主張的「中間線」主張尋找「科學」依據。中日1997年籤訂的《漁業協定》設立了「暫定措施水域」,有效期為2000年6月1日至2005年。儘管中日漁業協定談判曾經明確表示不影響將來的海域劃界,但國際海洋劃界實踐表明,漁業協定線可能影響到海域劃界,甚至會成為專屬經濟區的邊界線。

  能源遠景主導戰略考量

  東海問題之所以日漸凸顯成為中日關係的最主要話題,這與中日的能源局勢密切相關。目前,中日兩國分別為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石油進口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兩國的能源形勢越來越嚴峻。統計顯示,今年中國原油進口預計將達到1.3億噸,增長8%左右。最近十多年來,中國石油消費量年均增速保持在6%左右,對外依存度也由2003年的36%上升到2004年的42%.有專家坦承,今後中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只會更高。國際能源署認為,到2030年,進口石油佔中國石油總需求的比重將激增至80%以上。

  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日本更是心急如焚。日本的石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幾乎完全依靠進口。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中,日本飽嘗能源匱乏之苦。當時日本最為暢銷的一本書《油斷》反映的正是石油進口中斷使整個社會陷入混亂的現實。此後,日本一直將確保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供應當作最重要的國家戰略目標之一。

  而東海恰好是一個有著誘人能源遠景的區域。早在幾十年前,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就曾經斷言,「中國海上石油遠景在東海」。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也曾經推斷,東海大陸架可能是世界上蘊藏量最豐富的油田之一,釣魚島附近可能會成為第二個「中東」。有專家預測東海油氣資源量將達200多億噸,甚至更多。根據日本人自己的預測,東海海底蘊藏著上千億桶的石油和數千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資源,這些能源足夠日本政府在國民不納稅的情況下維持近10年的支出!

  當東海的能源遠景越來越明晰時,中日圍繞海域劃界的爭議開始變得越來越棘手。自1998年以來,中日兩國每年都要就這一分歧進行磋商,但始終都是無功而返。由於在採用何種原則和方法上的對立,兩國始終沒有劃定海上分界線。

  眾所周知,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東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結構決定了中國大陸架自然延伸至琉球海槽,該海槽是中國大陸自然延伸的陸架和琉球群島的島架之間的天然分界線。這也是中國目前所主張的大陸架劃法。但是,日本主張採用陸地間等距離中間線來劃分中日兩國之間的東海大陸架。日本意識到,如果能夠將目前的大陸架外側界線從起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開始,向外延伸至350海裡處,日本就有望從資源窮國成為資源大國。因此,日本堅持「本國大陸架」勘測的範圍包括中國領土釣魚島、日本與韓國有爭議的獨島等海域,總面積達65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日本國土面積的1.7倍。正是由於日本枉顧琉球海槽是東海大陸架與琉球群島之間的自然隔斷這一客觀事實,才將原本清楚的東海海域劃界問題一步步描繪成為所謂的「懸案」。

  呂耀東告訴記者,在聯合國第三次海洋法會議期間,中間線或等距離線的劃分方法只得到包括日本在內的20多個國家的支持。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大約50多個國家主張,中間線劃法有可能導致不公平的結果,應在考慮到各種特殊情況下,按照公平原則通過協議劃界。

  在東海劃界問題上,日本是在有意迴避和混淆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的概念區別。呂耀東認為,一些國際經驗意味著,日本應該在東海海域劃界問題上慎重從事。20世紀60年代,聯邦德國與丹麥、荷蘭對北海大陸架歸屬出現紛爭,若根據中央線劃分,則聯邦德國所得大陸架最少,但事實上北海大陸架多由聯邦德國領土延伸出去,1969年2月20日,最後由國際法院判決聯邦德國勝訴,聯邦德國的大陸架面積由按照中間線或等距離線劃分所確定的大約23700平方公裡,增加到大約35000平方公裡,而確立了領土自然延伸的原則。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策略選擇

  毋庸置疑的一點是,由於中日東海爭端問題極其複雜,牽涉到經濟、法律、政治以及歷史等多個領域,因此,東海爭端的解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從目前來看,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是中日雙方都認為的最好選擇。

  呂耀東認為,作為解決問題的必要步驟,當前中日兩國應以公平協商為原則,認真研究如何推動共同開發東海大陸架資源的問題。本著和平、合作的精神進行共同開發,如果中日兩國採取積極的態度,共同開發這一敏感海域的資源是完全可能的。

  根據1982年制訂、2001年修改完善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採海洋石油資源條例》規定:為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擴大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在維護國家主權和經濟利益的前提下,允許外國企業參與合作開採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資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海、領海、大陸架以及其他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資源管轄海域的石油資源,都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所有;中國政府依法保護參與合作開採海洋石油資源的外國企業的投資、應得利潤和其他合法權益,依法保護外國企業的合作開採活動;外國合作者可以將其應得的石油和購買的石油運往國外,也可以依法將其回收的投資、利潤和其他正當收益匯往國外;中外企業都應當依法納稅;為執行石油合同所進口的設備和材料,按照國家規定給予減稅、免稅,或者給予稅收方面的其他優惠。呂耀東認為,有了這些條例保證,只要日本拿出誠意,中日經濟界真心合作,東海大陸架的開發會取得雙贏的結果。

  但從目前看,日本似乎打的是另外一番算盤。

  一談及共同開發,日本總是要提到「共享中方已獲得的海底資源信息」的要求。根據業界常識,一般所謂「共同開發」的範圍,不應包括已發現的油氣田。對此,就連日本的資深能源人士都承認,日本的要求實在於國際法不符,於行業常識不符。日本原石油資源開發公司董事豬間明俊公開承認,中國是在本國經濟專屬區內發現的油氣田,理所應當可以繼續進行開發。而要中國公開屬於絕對機密的地下資源數據,就如同要一家機械製造公司公開其專利技術,是理該嚴詞拒絕的。他認為,在全球都關注東海爭端的非常時刻,日本不斷提出這樣違反行業常識的要求,只會有損日本的國家尊嚴。日本之所以要冒這樣的大不韙,意在2009年時得以向聯合國申請海域主權。

  本月初,日本最大的石油生產商———國際石油開發公司引人矚目地以30億美元價格併購日本第三大石油生產商帝國石油公司。此前,帝國石油剛剛因被日本政府授予試開採權而成為中國媒體關注的對象。隨後,國際石油開發公司又啟動了一項通過收購實現增長的戰略,將在2010年之前向亞洲和大洋洲以外地區進行多樣化拓展,以與中國和印度的大型石油公司對抗。在目前東海油氣田之爭成為中日外交衝突焦點的背景下,這樣的消息更加顯得耐人尋味。一家日本的石油旗艦企業擺出如此大規模的擴張勢頭,這很難不讓人對日本政府在幕後所扮演的角色有所猜測。

  日本政府目前也開始提「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了,但至於到底有多少共同開發的誠意,恐怕只有日本政府心裡最清楚。種種跡象表明,未來的共同開發必定是路漫漫而修遠,而關於東海石油資源,中國保衛的不僅僅是自己的話語權,更有作為一個大國的尊嚴!

相關焦點

  • 琉球群島缺失主權歸屬背後,隱含衝繩人的血淚與未來
    衝繩島是東海明珠琉球群島(衝繩縣)最大島嶼,琉球群島東起日本九洲島,西至我國臺灣島,遷延1000公裡,宛如一條項鍊,將東海與太平洋隔離,堪稱日本防禦本土南部的國門,其戰略軍事價值不可估量。二戰後,衝繩因其戰略地理位置,一直在美日手中流轉,卻鮮有存在感,並時常遭遇惡性事件。
  • 日本託管的琉球群島,至今主權未定,能拿回來嗎?看一下
    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茲坦公告》給出的處置原則,日本的主權必須被限制在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以及吾人所決定的其他小島。這就留下一個空間,「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指的是哪裡?這裡除了琉球群島,其它島嶼都有歸屬。比如臺灣屬於中國,庫頁島南部歸蘇聯,朝鮮半島獨立建國,唯獨琉球群島的地位較為尷尬。
  • 少將:釣魚島問題太小應先討論琉球主權歸屬
    1971年6月11日,美日籤定《歸還衝繩協定》,美國把琉球群島主權轉交日本。同日,中華民國政府嚴重聲明釣魚臺列嶼為其領土之一部分,對美國擅自將琉球交予日本至為不滿。 當然美國今天超脫了,美國說今天有關釣魚島的主權糾紛他不介入。那麼從1971年到今天40年的時間,日本一直沒有放鬆,一直在有條不紊地步步推進,先是個人登島,建立登塔,然後政府提出收購,又是個人提出購買,緊接著是國家介入。
  • 琉球問題如何發酵
    按照通常理解,琉球群島自然屬於「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慾所攫取之土地」。  後來《波茨坦公告》第八條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
  • 琉球學者:琉球王國的主權當屬於宗主國的中國
    今日說法,琉球王國的主權應該屬於中國鐵證如山作者:環保志願摘要:世界上有很多的英屬、法屬和葡屬等海外屬地,我們承認他們的主權分別屬於英國、法國和葡萄牙。一個主權國家所擁有的基本特徵是獨立自主地、不受任何外來幹涉地處理其內外事務,維護國家尊嚴和領土完整的權力。因此,主權國不從屬於任何國家,也不受任何國家操縱而獨立行使自己主權的國家。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附屬國是名義上獨立,實際上在政治、外交、經濟和軍事等方面從屬並受制於宗主國的國家。
  • 法媒:中國學者籲再議琉球主權旨在施壓日本
    【環球網綜合報導】5月8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呼籲對琉球列島的歸屬「再議」。法新社5月8日分析稱,琉球群島中最大的島嶼——衝繩島是美國主要軍事基地的所在地。中國呼籲再議琉球群島歸屬,旨在向日本施加壓力,迫使其在釣魚島問題上作出妥協。
  • 專家:中國釣魚島主權不能放,琉球問題不能忘
    釣魚島列嶼從來不是琉球群島的一部分。由此來看,處理中日之間的海洋問題,應把握好三個要點:一是釣魚島屬我之歷史與法理依據;二是衝繩海槽(黑水溝)是中日(琉)兩國的天然和歷史邊界;三是琉球國的歷史地位及琉球群島的法律地位尚需討論。總結為兩句話,就是「釣魚島主權不能放,琉球問題不能忘」。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 港媒:中國爭取琉球主權有理有據
    《人民日報》刊文質疑日本對琉球群島的主權,日本當局向中國提出「抗議」。事實上,琉球自古是中國的領土,日本依靠武力和美國的袒護,將琉球及釣魚島竊為己有,但絕不意味日本擁有琉球及釣魚島的主權。如今闡明琉球的主權誰屬的問題,可以證明不論按照歷史淵源,還是根據確定二戰後國際秩序的國際公約,中國都可理直氣壯爭取琉球和釣魚島的主權,有足夠的法理和事實依據贏得國際社會的認同。
  • 楊天石:蔣介石與釣魚島的主權爭議
    [摘要]將釣魚島和歸還琉球問題混雜是美國政府安下的釘子。1970年。臺灣的中國石油公司與美國4家石油公司協議,合作勘探釣魚島等海域海底石油,日本政府提出主權爭議,蔣介石迅速明確肯定,釣魚島主權屬於中國,多次指示臺灣當局發表聲明,表明立場。
  • 再議琉球
    琉球復國或歸屬中國的意向一直沒有停止,它的主權不屬於日本,美國交還的只是「施政權」。猶太民族在二千年後尚能復國,琉球失國僅133年,為什麼不能復國!?何況琉球人與中國不僅僅是宗藩關係,還有著歷史上的血緣關係,在過去中國知識界的眼裡,琉球就是中華祖國的兒子,這以聞一多的《七子之歌》最有代表性。
  • 二戰後處置日本的最大遺留問題:琉球群島主權到底屬不屬於日本?
    《開羅宣言》和的《波茲坦公告》給出了處置原則:日本的主權須被限制在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國以及三國政府所決定其它小島之內。這就留下一個空間——「所決定的其它小島」指哪裡?所以,琉球群島的主權實際上是一個懸案,至於其到底算不算「所決定的其它小島」,各方看法也不一樣,但是大家都明白一點——如果此時盟軍(實際是美國)要讓琉球出去,那非常簡單,日本不敢說半個不字。
  • 傍晚郵輪從那霸港啟航,我們依依不捨的離開琉球
    琉球群島位於東海臺灣島和日本九州之間上,呈東北西南向,包括大隅群島、吐噶喇群島、奄美群島、衝繩群島、宮古群島、八重山群島等,釣魚島群島不屬於琉球群島範圍之內。歷史上,琉球群島長期處於中國文化和日本本土文化的的薰陶之中。
  • 釣魚島主權歸屬中國明白無誤,琉球主權應再議
    《波茨坦公告》共13條,其中第八條「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從公告上下文來看,這一條主要確定戰後日本的領土範圍和重申日本歸還竊取的他國領土。
  • 琉球歷史問題,胡煥庸:中國若不能收回琉球就不能成為太平洋國家
    琉球位於中國和日本之間,古代有琉球國,為中國的藩屬國。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以武力佔領了琉球群島,使中日的地理位置空前拉近,成為日本入侵臺灣的跳板。二戰後,美國接管了琉球群島,並且再島駐軍。根據相關協約,琉球的主權不歸日本,但是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單方面將琉球群島主權移交給日本,對此中國相關政府並未承認。同時,琉球群島也出現一些「琉球復國運動」。
  • 二戰後中國試圖收復琉球 但為何被日本強佔
    學界普及歷史常識政府研議歸屬方式二戰後,中國曾嘗試收復琉球琉球群島位於太平洋上、東海之中,自東北向西南蜿蜒橫列在日本九州鹿兒島與臺灣島之間。地理學家胡煥庸於1944年底在重慶編著《臺灣與琉球》一書,指出:「臺灣、琉球之必須收復,不僅因其過去原為我國之領土,不僅因有六百萬之華夏同胞,急待解放,而尤重要者,在其對於我國之軍事形勢,我國位於太平洋之西岸,臺灣、琉球一日不能收復,則我海上活動,一日不能越出黃海、東海範圍之外。」1945年,美軍經過浴血奮戰,於6月攻克琉球群島。
  • 專家:中國應履行大國責任 應當支持琉球獨立
    從琉球到衝繩眾所周知,琉球曾是中國的朝貢國,即使1609年遭到日本入侵,成為日本的屬國,也仍然保持著對中國的朝貢關係。1872年,日本意圖吞併琉球,琉球提出的要求中,最主要的也仍然是希望保留對中國的宗藩關係。日本大兵壓境,琉球選擇了向中國求救。中日雙方經過反覆多輪博弈,也未能對琉球歸屬問題達成協議。
  • 日本只有衝繩的管轄權,如今衝繩的主權是誰的?
    琉球目前治權歸日本,在國際法上主權未定。衝繩主權歸屬問題,是美國在二戰時期在東亞埋下的地雷,無論最終歸屬誰,都必有一番爭鬥,而美國可以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
  • 劉剛:衝繩歸屬未定,日本別囂張
    衝繩包括衝繩本島和離島,中國歷史上習慣於把衝繩和臺灣統稱琉球群島。衝繩列島中比較大的離島有宮古島和石垣島,釣魚島被日本劃歸給石垣島行政管理。日本的邏輯是這樣:釣魚島屬於衝繩,衝繩屬於日本,所以,釣魚島屬於日本。實際上,戰後衝繩的歸屬一直有爭議。1945年日本戰敗,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只能保有本土四島」,之前它以武力吞併的衝繩列島必須放棄。
  • 人民日報刊文質疑日本對琉球主權 都要歸回中國
    據《人民日報》 「依照戰後處置日本的規定,不僅臺灣及其附屬諸島(包括釣魚島列嶼)、澎湖列島要回歸中國,歷史上懸而未決的琉球問題也到了可以再議的時候。」昨日,《人民日報》刊登中國社科院專家文章,題為《論〈馬關條約〉與釣魚島問題》一文,旨在釐清釣魚島問題。
  • 曾經的琉球群島,是如何一步步變成日本的衝繩縣
    不過這僅僅是日本單方面的宣布,國際上並不承認日本擁有衝繩的主權,日本只是具有管轄權,是美國為了牽制中國的發展,主動把管轄權移交給了日本,到現在,衝繩島上還有美國2萬駐軍。至於衝繩的主權,已經成為了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到現在也沒有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