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狗,吃完就走」,為啥孩子抗拒去姥姥家,背後原因很無奈

2020-12-19 曉梅媽媽聊育兒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在老一輩的家庭中子女頗多,但在長大後聯繫卻少了。除了是親情淡薄外,更重要的是兄弟姐妹之間的樞紐沒有了。老人在世的時候,最喜歡看到的場景就是「子孫滿堂」。當子孫都環繞膝下的時候,卻悄悄的流傳起這樣一句話:「外甥狗,吃完就走」

舅媽:外甥狗,吃完就走

玲玲她媽生了4個孩子,小時候家裡窮,兄弟姐妹之間總是藏心眼,搶吃的。但長大了之後,關係也還挺好,只不過結婚後,各自又不怎麼聯繫了。

玲玲是老三,上面有一個二哥,有個大姐,下面有一個小弟。不用說,在這個家裡小弟是受寵的,玲玲在小弟出生前最受寵。

每年過年、中秋,這一大家子人就會聚在一起。這不,今年玲玲帶著8歲的兒子在爸媽家住了小一個月了。

和爸媽生活在一起的弟妹不幹了,言語中總是夾槍帶棒的。而兒子也總是吵吵著要回奶奶家去。

在來外公外婆家之前,兒子還興高採烈的對媽媽說要去外婆家找鄰居家的小哥哥玩。玲玲問兒子:「你不是說要在這玩3個月嗎?怎麼要回奶奶家了?

兒子撇了撇嘴說:「小舅媽總說我是狗,外甥狗,總這麼叫我」!

乍聽兒子這麼說,玲玲愣了一下,然後安撫孩子說,這是和你鬧著玩呢!但兒子並不理解。

中午吃飯的時候,在飯桌上弟妹就說了:「三姐,你啥時候走啊,這鄰裡鄰居的都問我,你是不是離婚了」?

玲玲反問道:「這是我媽家,我愛呆多久呆多久,你管不著」。

弟妹並沒有管玲玲的質問,而是對著玲玲的媽說道:「媽,人家都說外甥狗,外甥狗,走完就走。你可小心點,別被小孩子騙了,他就是來騙吃騙喝的!」

還沒等玲玲媽媽說話,玲玲就急眼了,說道:「你兒子才是狗,你會不會說話,這麼大人了」。

說著說著,玲玲和弟妹就吵起來了。玲玲的兒子嚇壞了,看著兒子哭的不成樣子的玲玲,一把拽起兒子,就走了出去。

到了門外後,兒子一邊抹眼淚,一邊對玲玲說:「媽媽,我再也不要來姥姥家了。」聽兒子這麼說,玲玲心裡也不好受,但也沒和兒子較真,只是隨口應了句,就帶兒子離開了親媽家。

隔了一年的春節,玲玲要領孩子回姥姥家,卻被兒子拒絕了,兒子說:「他們不喜歡我,我才不要去呢?」

相信很多人聽過「外甥狗」這個詞,尤其對於小孩子來說,懂點話的孩子都認為這句話不是什麼好詞。所以當長輩對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孩子總會認為是長輩不待見孩子,所以才不樂意去姥姥家。

但除了孩子的不理解外,這3個理由也是孩子抗拒去姥姥家的原因,實在讓人無奈。

為啥大多孩子不樂意去姥姥家

1、姥姥嚴格

對比奶奶的寵溺來說,姥姥帶娃其實很嚴格,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說「多體諒體諒你媽媽」「看你媽媽多辛苦,你要聽話」等等。

這樣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讓孩子反感,因此,當孩子在姥姥家呆久了聽到姥姥說這話的時候,就會不樂意去姥姥家。

2、接觸不多

由於很多女性是遠嫁、外嫁的,所以姥姥和孩子的接觸也不多。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很多孩子對姥姥不是那麼親密。在姥姥家反而像客人一樣,很不舒服。

3、放不開

在姥姥家,孩子有一種天然的拘束感,尤其當姥姥的親孫子孫女在的時候,外孫子外孫女就得不到姥姥的疼愛。

這讓從小被寵著長大的孩子受不了,因此也會抗拒去姥姥家。

當然!這是老一輩子女的孩子的現狀,他們對於去姥姥家都有一種天然的不喜感、抗拒感。

而如今的數據顯示:中國新聞網曾經發起過一項投票,在有效的3565份投票中,有接近一半的家庭都是姥姥帶娃。

這份數據足以證明,在如今的家庭中,姥姥是帶娃的主力軍。但可悲的是,因為「外甥狗,吃完就走」的觀念,讓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給外甥外甥女打上了「狗」的標籤。

因此,當姥姥家的長輩一說「外甥狗」的時候,孩子多數抗拒在去姥姥家,而少數願意去的孩子裡,有2/3是因為被姥姥帶大,有1/3則是因為沒有奶奶所致。

老話或許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但老話在如今生活下適不適用,還需要家人自己衡量。

今日話題:你或孩子被姥姥家的長輩叫過「外甥狗」嗎?歡迎留言

若是喜歡我的文章記得分享收藏,關注我哦!

(本文全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為啥孩子不願意去姥姥家?這3點原因是關鍵,家長要知道
    小璇只好在吃完飯後,帶著女兒離開了娘家,從那以後,女兒就非常抗拒去姥姥家裡。像小璇的女兒這樣的案例很多,很多孩子都不願意去姥姥家,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接下來將為大家好好分析一下。為啥孩子不願意去姥姥家?三大原因很現實家庭教育信託專家Norman曾說過:雖然很多老人都疼愛孫子,但卻很多老人都只疼自己的親孫子,而忽略自己的外孫。他們會對自己的親孫子比較寬容,對外孫比較嚴厲,再加上寶媽很少帶孩子回娘家,孩子也會對外公外婆感到陌生,從而抗拒去姥姥家。
  • 為什麼現在都是姥姥帶娃,奶奶卻很少幫忙?原因很無奈
    文|好孕姐現在,很多小孩子都是姥姥帶大的,吃在姥姥家、住在姥姥家、姥姥接送上學……但是老話都說「外孫是姥姥家的狗,吃完就走」,既然如此,姥姥為什麼還這麼執著帶娃呢?其實,有時候也不一定是姥姥非要上趕著去幫女兒帶娃,而是孩子的奶奶不幫忙帶,自己只能頂上去。那麼,究竟為什麼現在都是姥姥帶娃,奶奶卻很少幫忙呢?原因很無奈。
  •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不喜歡去姥姥家?父母別強迫,原因很現實
    導讀孩子對於姥姥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親情」,很多孩子小時候都被姥姥帶過,可是長大後卻發現,孩子很少去姥姥家,甚至還會有些排斥。說親吧,也很親,但是在真正的行為上,卻有些距離感,相信很多父母在生活中也會發現這個問題,除了節日以外,孩子很少說主動的要去姥姥家。為什麼孩子長大後不喜歡去姥姥家?
  • 姥姥做的飯被網友追捧,做啥看外甥的喜好
    在網紅美食界有一種生活叫小浩姥姥,今年82歲的姥姥還能做各種美食真是被網友羨慕死了。生活在河南周口農村的姥姥家裡有一口大鐵鍋,點上一把柴火美食在這就誕生了,姥姥有一句口頭禪經常說我外甥想要吃什麼了,我想作為外甥聽到這句話心裡應該美翻了吧。
  • 為啥現在都是姥姥帶娃,爺爺奶奶在幹啥?原因有三點,很現實!
    從孩子出生直到三歲一直都是姥姥姥爺帶娃,爺爺奶奶只是按時探望小媛從懷孕一直到女兒出生都是媽媽陪在身邊,婆婆只是偶爾去探望一次,孩子出生以後,媽媽不放心小媛,便把她和孩子一起接到自己家裡親自照顧,孩子現在已經6歲,一直都是姥姥姥爺帶,而爺爺奶奶因為一直想要個孫子,對孫女也是不冷不熱的
  • 姥姥帶大的娃,為啥長大後卻越來越不願去姥姥家?答案讓媽媽淚目
    「媽,我不想去姥姥家,我可以回去嗎?」執筆:邵菲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走親戚,是我國多年的傳統習俗之一,每當到了逢年過節的時候,親裡之間免不了要多加走動,尤其是姥姥家,更是拖家帶口的前來探望。但現在,不少父母反映,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去姥姥家了,讓去一次,就跟接財神似的,真心誠意換來的結果卻是一場空。
  • 為什麼孩子越大越不願去姥姥家?沒弄清真相前,媽媽可別數落
    文|好孕姐很多寶媽都說,孩子越大越不聽話,你讓他往東他卻偏往西,你讓他攆狗他偏打雞。總之,就是處處跟父母對著幹。就比如走親戚這件事,很多寶媽都反映,讓孩子去一次姥姥家,跟接財神似的,各種誠心實意,結果——還是一場空!
  • 孩子長大不願再去姥姥家,養了只「白眼狼」?孩子有苦難言!
    一旦孩子和帶自己的人發生了避而不想見的情況,這背後可能有這幾種原因:1.姥姥的教育方法有問題別管姥姥和孩子多親近,如果她使用了過分的教育方法,比如,溺愛,暴力、不講原則、嘮叨等等,孩子都會在心理形成陰影,以至於孩子不願意和姥姥接觸。
  • 假期去姥姥家還是奶奶家?孩子們的選擇是一致的,背後原因很現實
    在姥姥和奶奶之間,孩子總是選擇姥姥同事小賴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女兒,很多人都比較羨慕她,生活美滿家庭幸福,但是只有小賴知道,自己的生活其實也是一地雞毛,有很多煩心事要處理。在上次出差的時候,小賴提前問自己的女兒,假期的時候想去姥姥家還是奶奶家。
  • 為啥奶奶帶娃越來越少,姥姥卻成為帶娃「主力軍」?2個原因很現實
    導讀:為啥奶奶帶娃越來越少,姥姥卻成為帶娃「主力軍」?2個原因很現實說起帶娃任選,首先是父母,其次是奶奶,怎麼也輪不到姥姥。但是近些年來,奶奶帶娃越來越少,姥姥卻逐漸成為帶娃「主力軍」,為什麼會這樣呢?
  • 姥姥帶大的孩子,長大後卻和奶奶親,這些原因讓人感慨
    現在很多姥姥也不願意帶孩子,說「現在對孩子無論多好,長大都會忘了我」,而現實確實也是這樣,很多姥姥帶大的孩子,卻無時無刻不想著奶奶的好,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從小就被姥姥帶大的孩子成為「白眼狼」,不親姥姥,反而更親近奶奶呢。
  • 娃為啥突然不愛去姥姥家了,是有苦難言,與孝順無關
    孩子和誰親近取決於誰和他相處的時間更久和誰對他好,一些孩子比較喜歡爺爺奶奶的原因就是因為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而且爺爺奶奶比較寵孩子,這就是所謂的隔代親。有的孩子特別排斥去姥姥家裡,雖然孩子這樣會讓媽媽和姥姥很傷心,但是聽完孩子的理由之後你就會理解了。
  • 為啥中國都是姥姥幫帶娃,爺爺奶奶幹什麼去了?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聽到這句話,小範立刻心煩意亂甚至覺得氣不打一處來,以為婆婆的做法是就是截胡,要知道,小孩子最難帶的年齡就是在3歲之前,這個時候你不來,偏偏等到孩子能跑、能跳、能上學了再去幫忙,是不是有些太狡猾太有心計了。另外,孩子姥姥這麼多年辛苦帶孩子,她該怎麼辦呢!
  • 老話說:外孫是姥家的狗,吃完就走,這句話啥意思?你懂嗎?
    前一段時間朋友就和我埋怨說:她的孩子跑到他外婆家去了以後一頓吃喝。外婆非但不開心,而且緊著臉,生怕自己這個外孫拿了她家裡面什麼東西。甚至就是吃晚飯也得先把好吃的交給自己的親孫子,而不是自己的外孫,一時之間讓朋友生氣不已。
  • 清明特稿|家有逗逼姥爺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外孫是狗, 吃了就走
    1、我姥爺這人,不怎麼「靠譜」我自幼在爺爺家長大,但爺爺跟姥爺的村子相鄰,所以免不了常去姥爺家小住幾日。從我懵懂記事起,姥爺就嗜酒如命,村裡的酒友便也幾天一聚。但凡我在姥爺家,姥爺總把我摟到酒桌上,咂一口小酒就跟酒友介紹說這是誰誰的孫子,然後又對我說:「沒有下酒菜了,把你爺爺的耳朵割下來下酒吧?」
  • 劉姥姥去賈府求助,為何要帶上不懂事的板兒?原因讓人心酸不已
    劉姥姥在《紅樓夢》中,是一位備受讀者喜愛的人物。她本是一個老寡婦,自己在家過活。因為女兒家的兩個孩子沒人帶,她就承擔了照顧孫輩的職責。因為女兒家的生計維持不下去了,她不得不「舍了這付老臉」,去富貴逼人的賈府求助。
  • 在姥姥家長大的童年,最幸福!
    姥姥家沒有冰箱,偶爾村裡有賣肉的她便買一點點,用鹽泡透,盼著我去,給我做最喜歡吃的滷肉......現在想想當時的我太不懂事,總是毫不客氣的把這些美味一掃而光,卻從未讓姥姥嘗一口!姥姥是個勤勞的人,姥姥三十多歲的時候,姥爺便去世了,姥姥就自己學著種地,她種的莊稼收成從不比別人差,為了給我補充營養,她自己種蔬菜,養雞養鴨,變著花樣給我做好吃的,每次我去姥姥家住一段時間,都會胖乎乎的......
  • 「媽媽,我不想去姥姥家」孩子的遭遇,揭示了姥姥帶娃的3個真相
    連著幾次接觸下來,兩個孩子愉快得玩到了一起,兩位家長也投緣得聊到一塊兒。 這位媽媽說:「看得出來,晨晨跟你家大寶在一起玩很開心,他在姥姥家從來沒有這樣的笑容。」 我淡然一笑,「同是天涯淪落人」,誰不懂其中的滋味啊!孩子送到姥姥家玩,遭遇大差不差。
  • 懷念姥姥,姥姥家就是家!
    又到了姥姥的生日。遺憾的是,在姥姥生前,我們沒有給姥姥過上一個像樣的生日。我們兄弟三個都是姥姥帶大的孩子。只要想起姥姥,塞滿我心裡的,都是滿滿的愛。小時候總盼著去姥姥家,只要到了姥姥家,就會有我最喜歡吃的油炸糕,酥酥的、軟軟的、香香的;就會有香脆的炸麻葉,色澤金黃,酥脆味香,就會有酸甜的西紅柿,清涼的黃瓜……姥姥的院子裡有一片葡萄藤,有一顆歪脖棗樹,小時候我可沒少爬,長大後去的時間少了,姥姥也會特意把棗給我留著。由於兄弟多,爸媽忙,是姥姥無微不至地照料了我們整個孩童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