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多地有序開展農業生產——穩農業,底氣足
搞好春耕生產,奪取農業豐收,對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記者了解到,受疫情影響,當前農業生產面臨一些突出困難。但形勢越是複雜,越要穩住農業。而且,穩定農業生產仍有不少有利條件。
眼下,在黃淮海平原,冬小麥已返青,春季田管已經開始;在江南,油菜花即將陸續盛開;在華南、西南,部分作物已經開始春播;在東北,一些地方謀劃著整地備耕。在廣大的蔬菜大棚和畜禽圈舍裡,春季農業生產的腳步不曾停歇。
形勢越是複雜,越要穩住農業。「今年是個特殊的年份,搞好春耕生產,奪取農業豐收,對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要堅持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兩不誤」,保障春季農業生產正常有序進行,堅決打好防疫情奪小康之年農業豐收攻堅戰,確保農業農村發展重點任務如期完成。
打好農業牌 穩住基本盤
連日來,江西省萍鄉市上慄縣彭高鎮東山村鄉情美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田裡,農機轟鳴,農機手胡汝海駕駛著耕整機在田間穿梭,一片片農田變得平整。一旁的農戶則趁著天晴,將機器整過的土地清出溝渠,整理成條條塊塊。合作社理事長李海軍說,合作社有116畝農田,計劃用一周時間把所有農田整理好,不耽誤接下來的種植計劃。
一年之計在於春。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產業經濟室主任劉長全認為,搞好農業生產是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不同於工業生產,農業生產的對象是鮮活的生命體,有其自然規律,農時緊迫、耽誤不得。春季農業生產涉及品種多、範圍廣。春播糧食麵積佔全年的一半以上,夏糧產量約佔全年的四分之一;春季是畜禽補欄、擴繁的旺季,肉蛋奶保障離不開春季這個關口。
記者採訪了解到,受疫情影響,當前農業生產面臨一些突出困難。部分地區農資到村難,農民下田難,糧食生產受到一定影響。部分地區「菜籃子」等重要農產品流通受阻,一些地區蔬菜、水果滯銷,一些地方禁止活禽運輸,家禽正常供種、運輸屠宰、銷售渠道被阻斷,部分省份出現「賣奶難」「賣魚難」現象,特別是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主體,普遍面臨用工難、用工貴難題,生產經營遇到困難。
但同時,記者梳理發現,穩定農業生產仍有不少有利條件。一方面,政策有扶持。中央財政持續支持糧食生產,我國保持了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以及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的總體穩定,農機購置補貼有所增加,利於調動農民務農積極性。近期,農業農村部就「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春耕備耕、養殖業復工復產、農產品產銷銜接等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農資有保障。預計今年全國雜交玉米、雜交稻用種需求分別為10.6億、2.1億公斤,可供種分別為16.4億、4億公斤。農藥化肥供應量總體有保障,預計全國可投入各類農機具2200萬多臺套,糧油作物機耕率、機播率分別超過90%和55%。
發展種植業 守好「米袋子」
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全國在田作物長勢良好。冬小麥麵積基本穩定,11個冬小麥主產省一二類苗佔83.4%,比上年同期增2.7個百分點,苗情長勢好於上年,目前北方大部地區冬小麥仍處于越冬期。冬油菜面積9200多萬畝,同比增加270萬畝,主產區一二類苗佔83.3%,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目前長江流域冬油菜已進入蕾薹期。
黑龍江是糧食生產第一大省,此時的黑土地逐步打破靜謐。「全省農作物種植面積有望保持在2.2億畝以上,其中糧食作物2.1億畝以上。」黑龍江省副省長王永康介紹,黑龍江開通農用物資綠色通道,採取專人負責、專車運輸、專線行駛、專人接送措施,保證運輸通暢。運用益農信息社、農業大數據平臺等新媒介,採取網上指導、訂購、培訓、貸款等備耕新方式,做到疫情防控與備耕生產兩不誤。目前,春耕種子、農藥、柴油已經到位,化肥到貨75%,資金籌措80%。
山東是小麥生產大省,5860萬畝小麥正是春季田管的關鍵期。「目前,山東省苗情總體較好,一二類苗佔到總面積的83%。為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去年省裡把糧食生產穩定度作為重要指標,納入鄉村振興考核體系,逐級壓實糧食安全責任。」山東省副省長於國安表示,今年將完善糧食生產考核指標,加大考核力度,調動基層政府重農抓糧積極性。同時,研究出臺關於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整建制開展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不斷提高糧食生產水平。
農時不等人,要抓緊做好春耕備耕。農業農村部種植業司司長潘文博表示,要切實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推動出臺臨時性補助措施,引導南方地區恢復雙季稻,力爭早稻面積不低於去年。今年結構調整不減少糧食麵積,玉米要穩定,輪作休耕試點將作適當調整,糧改飼主要支持北方農牧交錯帶。受疫情影響,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經營受阻,要推動農資生產企業加快復工復產、經營門店儘快開業,建立點對點保供運輸「綠色通道」,確保春耕前能到店到村。加強對規模經營主體的幫扶引導,推廣「一站式」生產託管服務。
穩定養殖業 保供肉蛋奶
肉蛋奶是畜牧業生產的主要產品,也是百姓「菜籃子」保供的重點。近期,各地區各部門加大力度,繼續推動養殖用地納入設施農業用地管理、環評實行承諾製備案制等政策落地,對禁養區清理整改情況進行核查。目前,生豬養殖抵質押貸款試點已由4省擴大到全國,養殖場戶貸款貼息補助範圍從年出欄5000頭以上調整至500頭以上,隨著貸款規模擴大,越來越多的養殖場戶開始受益。各地還著力解決家禽養殖因疫情遇到的困難,支持養殖場戶加快補欄,確保全年禽肉產量繼續增加。
四川是生豬生產第一大省。「今年1月,全省生豬存欄2900萬頭,其中能繁母豬存欄280萬頭,生豬生產穩定小幅增長。」四川省副省長堯斯丹說,四川省級財政統籌3億元,按每頭300元的標準補助新增能繁母豬。針對農民散養戶,推廣「公司+農戶」等模式,幫帶中小養殖場戶發展標準化養殖。開展「點對點」服務,幫助飼料、屠宰企業和504個生豬養殖場項目加快復工復產。目前,全省屠宰企業基本復工,飼料企業復工率達85%以上。全年看,6000萬頭生豬出欄年度任務有望全面完成。
湖南省積極實施「優質湘豬」工程。該省對新建、改擴建生豬標準化養殖場按新增產能給予獎補,年產能1萬至3萬頭的,補助50萬元;3萬頭以上的,補助80萬元。支持擴大生豬價格保險試點範圍,幫助養殖戶對接貸款融資機構,緩解養殖戶資金困難。目前,全省187個新上規模養殖項目已陸續開工復工,預計年內可新增產能930萬頭;今年1月份全省生豬出欄環比增長32.78%,年出欄5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的基礎產能恢復較快。
「把政策措施落實到每個鄉村場戶,問題解決情況跟進到每個企業,確保畜禽養殖業基礎生產能力不受損失。」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說,要千方百計加快生豬生產恢復發展,積極推動家禽等養殖業穩定發展。要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確保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規模養殖場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要支持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推進奶業全面振興,促進飼料獸藥產業提質增效,推進屠宰行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