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餐桌上,豬肉是最常見的食材。
排骨、豬蹄、五花肉......當然,除了這些大塊的肉,豬頭肉同樣值得被認真品嘗。
尤其是六合豬頭肉,聞名遐邇。
晚清時,六合豬頭肉就已經享有盛名。
據傳,乾隆南巡每次經過六合時,必定點名品嘗豬頭肉。百姓聽聞皇上如此褒獎,為感念「皇恩」,特地將為乾隆烹製豬頭肉時的滷汁保留,並兌入新湯裡,日復一日,六合豬頭肉就有了「乾隆老湯」豬頭肉的美稱。到了鹹豐年間,六合豬頭肉已譽滿大江南北。
當然,六合豬頭肉吃起來也確實很香。其主料選用地方土豬,經過手工去毛、瀝盡血水、老滷醃製、旺火煮沸、文火燜爛等工序製成,具有香、透、潔的特色,食客「聞到開胃,進口即化,一抿下肚」,口感肥而不膩。
六合人將豬頭肉做成滷菜,光聞著味道就讓人饞得直流口水。
家裡來客人了,去買點兒豬頭肉吧;
沒有下酒菜了,去買點兒豬頭肉吧;
到逢年過節時,去買點兒豬頭肉吧;
菜場買菜看到了,買點兒豬頭肉吧;
……
豬頭肉之於六合人,就像鴨子之於南京人,隨時隨地都可以買點來吃。
作為肉菜,豬頭肉管飽;作為冷菜,豬頭肉下酒又解饞;作為硬菜,豬頭肉也能拿得出手。
現在,豬頭肉儼然成為了六合的美食代表。
六合豬頭肉的美味,離不開選材烹製上的考究。
首先,六合豬頭肉的豬源必定選取六合北部山區的土種「散步豬」。這種豬漫山遍野覓食,肉味純正。
其次,六合豬頭肉的烹製工藝極其嚴格。
生豬頭要先在清水裡泡四五個小時,清除掉一部分血水和毛孔裡的雜質;泡過之後的豬頭要用鹽和白醋搓洗幾次,再用開水燙一下,進一步去除腥味;再放入土灶大鍋,泡在老滷湯裡慢慢燒。
煮豬頭肉也十分講究。土灶大鍋用柴燒;老滷用的是二三十年越陳越香的老滷,每天還要再往裡頭加五六種佐料;大火燒開以後,還得文火燜煮兩個小時以上才能入味;期間,還要多次撇去浮油,再用大火收稠湯汁。煮到最後,豬頭裡的大部分油脂已經被熬出來了,吃起來才會肥而不膩。
煮熟的豬頭肉濃香撲鼻,切一塊下來,肉香四溢,足以讓人一下子忘卻減肥大計直接開吃。
恰到好處的豬頭肉,皮層厚、韌勁兒足,上鍋蒸幾分鐘,肉香四溢,讓人上癮。
尤其,在蒸燜時油幾乎全部蒸出,口味清淡,老少皆宜。
在六合,切一盤豬頭肉作下酒菜,最是接地氣。
你愛吃六合豬頭肉嗎?歡迎留言告訴小編~
1、將豬頭治淨後劈開,割除耳圈、眼角、淋巴結塊、鼻肉軟骨及雜物。豬腦另作它用。將剔去骨的豬頭肉切成5塊,放入清水中,反覆刮洗,去盡雜物血汙後,放清水鍋中焯水20分鐘,再撈出洗淨;
2、將焯水洗淨的豬頭肉放清水鍋中連同頭骨一起煮開,撇去浮沫,煮至五成熟。撈出稍涼,改棋子塊,湯倒入盆內澄清待用;
3、另取淨鍋上火,加白糖炒成糖色,盛入碗內待用。接著將澄清的原湯放入鍋中,放入豬頭肉,加糖色、醬油、白糖、精鹽、紹酒調好色。用紗布袋裝入八角、花椒、小茴香、丁香、桂皮、蔥姜,紮好放入鍋中,小火將豬頭肉燜至酥爛,除去浮油,然後大火稠濃湯汁即成。
來源| 全媒體記者 朱穎
編輯| 新江北報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