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納」有何才能,先後擔任孫中山、張學良、蔣介石的私人顧問

2020-12-16 百家號

文章引言:

有這樣一個澳大利亞——端納,在中國的近代歷史上,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他先給張學良充當私人顧問,後來又成為蔣介石的私人顧問,他到底有什麼才能,能得到兩位認為的青睞。

端納與蔣介石第一次見面

端納,在遇到蔣介石之前,在中國將近30年,先後擔任過,孫中山、袁世凱、張作霖、張學良的私人顧問。

1934年,張學良在歐洲歸來,得知蔣介石在杭州,於是帶著端納一同去見他,匯報遊歷六國的見聞。張學良對於墨索裡尼的法西斯,沒有任何興趣,極力的贊成在中國實行獨裁統治。

端納,面對蔣介石的提問,好不隱瞞自己的關係,直接抨擊中國的腐敗現狀,言辭相當的犀利,蔣介石都如坐針氈,可是也正是如此,給蔣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一次見面,會談了將近五個小時,在蔣介石的日程表安排上,是極為罕見的。

在這之前,有人曾暗中勸告端納,給中國統治者進言,一定不要過於刻薄嚴厲,否則極有可能會引來殺身之禍。

納端直接反駁道:我偏要說他們的不對之處,只有這樣,我才能當好顧問。

也許,這正是蔣介石看中他的原因。

宋美齡出面,將端納拉入蔣介石幕僚

剛開始的時候,他本不願意加入蔣氏幕僚,這中間宋美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端納,在當孫中山私人顧問的時候,就已經認識了宋美齡。當時,宋美齡只是一個10多歲的小女孩,經常親切的稱他為「端納叔叔」。

其實,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端納陪同張學良去見蔣介石,也宋美齡策劃的。宋美齡一心想讓蔣介石,見一見這個傳奇的私人顧問。

在這之前,宋美齡就曾勸說蔣介石,一定要聘請端納為私人顧問。端納作為一個外國人,能夠成為孫中山、袁世凱、張作霖父子的私人顧問,一定有其特別之處,絕非偶然。

端納和蔣介石見面之後,跟隨張學良到漢口工作,宋美齡立即致電,邀請端納到南京,擔任蔣介石的顧問。

自此之後,端納去南京之前,一切的接洽工作,全部由宋美齡接手。

1934年,蔣介石到漢口主持中央軍校開幕典禮,路徑漢口,特地邀請端納和張學良同行,雖然端納婉言謝絕,還是經不住宋美齡的勸說,最後只能隨性。

歸途之中,張學良下車,端納也跟著下車,被張學良攔住。

張學良說:既然委員長和夫人要你去,我只好同意了,我們只能再見了。

就這樣,端納成為蔣介石的私人顧問。

端納跟隨蔣介石期間,做了非常多的事情,我們現在主要介紹兩件影響較大的。

1,幫助美軍上尉進入延安

卡爾遜萌生前往延安的念頭,可是無奈用盡了辦法,也沒有獲得奔赴西北的通行證,無奈之下,只能請求端納幫助。

端納對於卡爾遜的行為有所不解,詢問到:

你去哪裡能學到什麼,內地旅行非常的兇險,國民政府無法保證你的安全。

卡爾遜也回答道:我不需要什麼保證,自願承擔後果,只希望能得到批准。

一個月之後,端納辦成了這件事情。

2,向英美大使,通告汪精衛出逃真相

1938年12月19日,汪精衛從雲南抵達越南河內,徹底的奔向日本的懷抱,剛開始的時候,蔣介石還有一絲的幻想,認為不管兩人又多少矛盾,也不至於棄國家於不顧,徹底投靠日本人。

幾天之後,謠言四起,有人說汪精衛投靠日本人,有人說汪精衛悄然出走,都是奉蔣介石、國民政府的命令,與日本人進行秘密談判。

端納得到消息之後,立即面見蔣介石,陳述了自己的看法,如果不揭露事實真相,友邦人士真偽難辨,肯定會影響中國抗戰在國際上的地位。

並直接告訴蔣介石,汪精衛走出了第一步,就不會在懸崖勒馬,國民政府,蔣介石本身沒有必要為其背黑鍋,必須將真相告知於天下。

於是蔣介石委託端納,直接告訴英美兩國大使,通報了汪精衛出逃的經過,並轉達了蔣介石的意見「汪精衛無權與任何人談判和平」。

文章總結:

關於端納,還有很多的事跡,有機會小編統一整理一下,詳細的給大家說道說道。

相關焦點

  • 此人堪稱顧問傳奇,曾任四朝政權兩位大總統顧問,死後葬宋家墓地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澳大利亞人端納絕對是一個傳奇人物。從清末到民國,他先後任中國各類政府的顧問,從兩廣總督到孫中山,又從張學良到老蔣,他們有的對其言聽計從,有的將他視為知己。  一個外國人,活躍中國幾十年,先後任四朝政權(清末、辛亥、北洋、民國),兩位大總統的顧問,端納開創了一個外國顧問的傳奇。他與歷朝統治者關係之密切,大概只有家喻戶曉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能與之相比較。  端納本是澳大利亞駐香港的一個新聞記者。
  • 讓蔣介石到死,都沒敢動張學良!
    讓蔣介石到死,都沒敢動張學良!可憐的委員長!她說了什麼?或許從一開始就是錯愛,卻依舊愛的那麼深。 但是在此之前,咱們的少帥早已跟宋美齡有過一段小故事了!那是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後,張學良率領三千東北軍前來上海,為人民主持公道,對抗英軍!那時候的少帥,真可謂意氣風發,風光無限!當時1925年,他爹的奉系勢力稱霸中國,連上海都是他家的地盤!此時的蔣介石,想跟少帥講話,我估計還要預約! 圖:1925年,全國形勢大概接班人排名中,蔣介石最多只能排第五!
  • "舌尖上的中國"顧問出書:蔣介石吃飯常備雞湯
    在其新書《民國吃家》中,詳細探究了魯迅、鬱達夫、張學良、蔣介石等諸多民國大腕與各自喜歡的美食之間的關係、故事。  張學良對錯菜念念不忘  在《民國吃家》中,不僅有對袁世凱和豫菜發展之間關係的深究,還寫了魯迅與美食、文章及酒的關係;畫家張大千鍾情的美食;被譽為「第一吃家」譚延闓吃的故事;以及鬱達夫的下酒菜等各種民國吃貨逸聞。
  • 張學良天價藏品數百件流落日本
    離臺時拍賣兩百多件文物   許多人都知道,民國「四大公子」(註:張伯駒、張學良、溥侗、袁克文)各自都有自己的收藏經。張學良的收藏多是早年購進的,涉及到古籍、文玩、書畫等領域。不但有許多孤本、善本古書,還有當年張在貴州幽居時,託人費盡周折弄到的明史書籍。有些是將軍在囚禁生活中油燈下寫下的學史筆記,彌足珍貴。不少書留有將軍的眉批。   二是拍賣。這一舉動,是張學良夫婦猶豫再三,在眾親友力勸下才進行的。照他歷來的做法,似也要捐出去。這想法,遭到家人的堅決反對。為首的是將軍侄女(註:張學良五弟張學森之女)張閭芳,其時,她受委託負責管理張學良在臺灣的舊居。
  • 蔣介石竟如此虐待張學良|蔣介石 張學良_網易新聞
    張學良被準許離禁區3、5裡範圍內散步、遊泳、釣魚、打網球等等。當年蔣介石對張學良活動範圍親自規定:東不出鎮海口,西不過曹娥江,到溪口有人跟隨,去外地出動憲兵。(活動範圍太小了吧)蔣介石為他挑選了上萬冊書。還安排老進士講四書五經,天天上山搖頭晃腦地為他「上課」,講解四書五經,論說三綱五常。
  • 宋子文勸張學良戒毒:別被日本人叫東亞病夫
    熱河兵敗後,張學良被迫下野,蔣介石安排他去歐洲考察軍事。出國前,張學良為了不給外國人留下「東亞病夫」的印象,下定決心戒毒……骨瘦如柴、病容滿面的癮君子1933年3月12日,張學良在夫人于鳳至和趙一荻的陪同下,來到上海做短暫停留,等待宋子文為其辦理出國手續。
  • 蔣介石去世張學良的反應是什麼?參加葬禮並留下16個字,字字戳心
    1928年張學良主張東北易幟後,蔣介石十分高興,而中原大戰中張學良對自己的鼎力相助,更是讓二人關係更加親密。但這種情況在1936年卻發生了改變,從中原大戰以來,張學良和蔣介石的政見就相左,張學良主張「先攘外再安內」。
  • 蔣介石八大拜把子兄弟都有誰?
    曾先後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考試院院長等職。有蔣介石的「國師」之稱,是蔣介石的忠實「智囊」。中華民國政治家、中國國民黨元老之一,中華民國國旗歌的作詞者,也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最早的研究者之一。他在訓政時期任第一任考試院院長長達20年,也是歷史上最年輕的五院院長(就任時年僅37歲)。1949 年2 月11 日,他終於吞服安眠藥自殺。
  • 孫中山家族後人今又何在?孫科流亡美國,蔣介石為何不聞不問?
    從推動革命開始,孫中山就有從日本手中收復臺灣的決心和意志。 如今,「孫中山」在臺灣是無所不在。臺灣流通最廣的新臺幣100元鈔票上,印的就是孫中山的肖像。在臺灣許多地方,「孫中山」甚至就是錢的代名詞,像選舉時就常有人說「選舉沒師傅,有『孫中山』就會贏」;大家還常說「口袋中『孫中山』多不多?」
  • 蔣介石真實的情史家事:生命中有4個女人
    她不得不請出一個與蔣介石、張學良都有良好關係的澳大利亞人端納,作為信使赴西安。端納帶了兩封信,一封是宋美齡寫給張學良的,大意是希望張學良顧全大局,從公、私兩方面考慮處理與蔣介石的關係。另一封則是宋美齡寫給丈夫蔣介石的: 「夫君愛鑑: 昨日聞西安之變,焦急萬分。
  • 張學良:跟蔣介石沒關係
    這當然也有張學良的軍閥思維作祟,覺得既能保留實力,也能激起全國抗戰之心。但是,在這裡面,蔣介石是什麼態度呢?他有沒有參與其中?第一是1931年他下達不抵抗命令時,主持重大事務的是孫中山的長子孫科,不是蔣介石,而且當時給他的指示也是「相應處理」,沒有要他不抵抗的放棄東北三省。不抵抗命令造成的民族災難是他的責任,不是國民政府的責任,也不是蔣介石的責任。第二,他之所以發動西安事變,其實是一時的任性與衝動造成的。
  • 蔣介石崛起之路:他如何贏得孫中山的信任?
    陳炯明令蔣介石親臨前線督戰,這才將敵擊潰,奪回大埔。在這場戰役中,蔣介石初露鋒芒,顯示了不凡的軍事才能,令陳炯明對其另眼相看,他在後來致蔣函中稱:「粵軍可百敗而不可無兄之一人」。但此次戰役後,陳炯明之部下將領都開始忌妒和排擠蔣介石。蔣氣憤不已,辭職回滬。
  • 蔣介石四位「結拜兄弟」,三人下場悽慘,唯獨他活到101歲
    民國時期,中國社會黑暗,國民政府內部派系林立,軍閥各自擁兵自重,各地土匪橫行,黑社會遍布全國,就連一國領袖蔣介石都曾涉黑。他一生曾與四人結拜過,這些人都是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他們分別是陳其美、戴季陶、馮玉祥和張學良。當蔣介石的結拜兄弟卻不容易,前三位結局慘澹,只有張學良得以善終,活了足足101歲。
  • 張學良和蔣介石妻子宋美齡的全英文書信,揭露了兩人的關係
    那時候,他們互生好感,但是當時的張學良已經娶了妻子,而宋美齡身邊也有了蔣介石的追求,後來成為了蔣介石夫人,兩人的這段紅塵往事也就被埋到了心底的最深處。後來,兩人成了具有深厚友誼的好友。西安事變後,原本和蔣介石交情不錯的張學良卻成了蔣介石的眼中釘,成了永不饒恕的罪人——張學良被囚禁了。宋美齡之後曾多次說"對不起漢卿"。
  • 考證:蔣介石向張學良下過不抵抗命令嗎?(圖)
    1 或者說: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向張學良下「不抵抗」命令,張學良「忍痛執行」蔣的「不抵抗主義」方針。2 或謂: 「張學良只不過是不抵抗政策的執行者,蔣介石才是不抵抗主義的發明人」。3有論者說:日本人佔領了張學良奉天的軍事大本營,張學良遵循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而對日本人的進攻,他一退再退,把整個東北讓給了日本人,在全國民眾的一片唾罵聲中,他又做了蔣介石的替罪羔羊。「不抵抗將軍」的臭名落在他的頭上。
  • 蔣介石政權,一共聘請多少外國顧問,主要分布在哪些領域
    北洋政府時期也聘請大量的外國人作為顧問,在國家體制,貨幣制度,稅收制度方面進行改革,蔣介石政權聘請外國顧問這一傳統,也是從此這個時候開始的。蔣介石政權聘請外國顧問原因很簡單:在政治上加強與帝國主義之間的聯繫,在經濟上獲得援助,同時引進先進的軍事科技技術,穩固自己的統治。
  • 49年前,孫中山的兒子孫科,為什麼沒有跟蔣介石遠赴臺灣?
    談到孫中山就會想起宋慶齡,宋慶齡被人們稱呼為宋先生,她與孫中山的奇緣也讓大家非常的關注。不過宋慶齡並不是孫中山唯一的妻子,孫中山曾經還有兩個妻子,一位是他在日本娶的妻子叫大月薰,她為孫中山誕下了一個女兒,名叫宮川富美子。但是他在日本娶的妻子並不是孫中山的髮妻,孫中山的髮妻是盧慕貞,盧慕貞為孫中山誕下了兩女一子,分別叫孫娫,孫婉和孫科。孫中山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
  • 在「黃埔軍校」中有兩位雲南人擔任過校務委員
    眾所周知,這些校務委員,和蔣介石一樣,多半時候都是掛名的。可他們絕不遜色於蔣介石,全部都是些為蔣所拉攏的,叱吒民國軍政兩壇的頂級風雲人物。 1930年10月,在北方,由於東北軍張學良率部加入蔣介石中央軍,西北軍馮玉祥部和晉綏軍閻錫山部大敗。
  • 74歲的張學良參加蔣介石葬禮,全程一言不發,僅留16字別有深意!
    楊虎城最終沒有拗過張學良,當宋美齡等人前來談判時,楊虎城也隨著張學良拿主意。但是有一件事情,是楊虎城等人都不同意的,就是張學良一意孤行,要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1936年12月26日,張學良不顧眾人勸阻,親自護送蔣介石回南京。毫不意外,張學良隨即則被扣留。
  • 蔣介石對蔣百裡又敬又怕又恨,同為浙江蔣氏,兩人究竟什麼關係?
    1901年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以第一名成績畢業;1906年留學德國,回國先後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及國民黨陸軍大學代理校長等職務。曾為各路軍閥所器重,袁世凱、段祺瑞、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等中國現代政治舞臺上走馬燈般的風雲人物,都曾三顧茅廬,虛席以待,誠聘他為參謀長或顧問,但真正讓蔣百裡看得上的還是蔣介石。而蔣介石對蔣百裡的態度也頗為微妙,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敬""怕""恨"三個字來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