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學磊(娛有理專欄作者)
憑藉電影《追龍2》的熱映和綜藝節目《一路成年》的開播,「千面影帝」梁家輝再一次走入了大眾的視線。
綜藝裡,他是一絲不苟、體貼入微的家庭嚴父。
電影中,他是囂張跋扈、狂傲自負的彪悍賊王。
梁家輝這個名字,對於90後、00後可能知之甚少,但相對於70、80後來說,他卻是幾代人都難以忘卻的熒幕男神。
出道至今,他參演過100多部電影,無論是黑社會大佬、末代皇帝溥儀、土匪座山雕、冷麵警察還是笑麵皮條客他能夠都將角色詮釋的深入人心。
有觀眾甚至讚譽:給他一部《水滸傳》,他能演繹出108將。
他是金像獎、金馬獎的雙料影帝,更是有史以來金像獎最年輕的影帝,紀錄至今無人打破。
他先後四次得此殊榮,期間的獎項提名對他來說有如家常便飯。
同是金像獎影帝的梁朝偉曾坦言:他和張國榮、周潤發等人的演技方式不一樣,但梁家輝給的壓力最大。
如果說,周星馳是專攻喜劇的無冕之王,那梁家輝則是身兼各家所長的第一高手。
不過,與其他影視明星不同的是,他並不喜愛娛樂圈五光十色的生活,也不願長期暴露在萬眾矚目之下。
他認為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演員更多的只是他用以謀生的職業,他追求的是最簡單的生活。
「我都說了我是一個普通人,我的生活跟我的家庭跟其他有生活有家庭的人是一模一樣的,還是吃喝拉睡,對吧?不管我現在多富有或者多窮,我還有一張床啊,我還是有瓦遮頭啊,你看這水晶燈、沙發,這麼大的房間,多豪華。你給我一個木板凳,我靠牆這樣看電視也可以,累了就舒展一下嘛,人類生活最簡單的追求就是這樣子。」
他這樣「不求上進」的人生態度,令一手發掘他的著名導演李翰祥十分惱怒,大罵他沒出息:「我要捧你成為明星,你卻跑去當演員!」
或許,在很多人眼裡,初出茅廬的梁家輝在那時著實有些不識抬舉。
可他卻對此一笑了之,並不認為做一個普通人是一件多麼丟人的事兒。
就像他在接受採訪時所說的:「人只能有一生,我不相信那些輪迴,我只相信老天爺把我帶來就是讓我享受這個人生。」
身處時下這個唯成功論的時代裡,多少人拼命努力甚至不惜透支著身體也在想盡辦法擺脫普通的人生。
而他卻始終不爭不搶,把做一個普通人當做人生中的享受,這樣的處事之道真可謂是清醒而又通透。
這也恰恰印證了《道德經》裡老子所言: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01、我從來沒想過追求什麼藝術
說起與影視藝術結緣,梁家輝純屬是個意外。
那時,22歲的他剛剛從大學畢業,因為好友想要報考TVB演員訓練班,便把他拉去一塊參加了考試,沒想到這朋友沒有被選上,反而他這個「綠葉」被一眼相中,自此成為了TVB的練習生。
同時期和他一起入選的還有日後的香港「四大天王」——劉德華。
那時的梁家輝氣質儒雅,劉德華英俊帥氣,外形條件的優越性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影視劇的演出,雖然大多都是龍套的角色。
畢業之後,劉德華與TVB籤約,出演了《神鵰俠侶》,一躍成為了TVB的當紅小生,事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而梁家輝在看到要與TVB籤署八年的合同時,卻果斷選擇了退出,找了家雜誌社做了一名普通的編輯。
也許,上天就是要安排他吃演員這碗飯吧。
本來,他的選擇註定是要與演員這個職業告別的。可在命運的安排下,他結識了當時給雜誌做封面女郎的李殿朗,在去李殿朗家中做客時一眼被其父李翰祥看中。
隨後他跟隨李翰祥去了北京,成為了《垂簾聽政》和《火燒圓明園》男主角,還奪走了第三屆香港金像獎的獎盃,成為了金像獎迄今為止最年輕的影帝。
真真的是出道即巔峰啊!
可誰也沒想到,梁家輝的巔峰期竟是那麼短暫,一直封殺令讓他連獎盃都沒暖熱就讓他跌到了谷底。
原來,當年的香港電影主要是靠臺灣的財力和市場吃飯,而臺灣當局對參與大陸電影的演員一概是封殺的態度,這就導致有梁家輝的片子無法在臺灣上映。
堂堂的金像獎影帝,就這樣在香港的演藝圈裡失業了。
因為沒有了經濟來源,他選擇與同學去街上擺攤。
第一次沒什麼經驗,他們把擺攤的地方選在了外國遊客眾多的石澳,生意十分慘澹。
第二次他們去銅鑼灣擺的時候,生意明顯好轉了很多。有時僅僅一天就能掙一千塊錢。
這些錢在當時那個年代是很不菲的一筆收入了。
但即便如此,還是會有人替他不值。
堂堂一個影帝,就算落魄了,也可以做一些白領和文員之類體面的工作啊,為什麼一定要去做這些很掉價的買賣呢?
對於這些,梁家輝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現得十分坦然:「影帝又怎麼樣?我還是曾經的香港短跑記錄的冠軍呢……做白領哪裡有擺地攤賺得多呢!」
被封殺的日子裡,除了擺地攤,梁家輝有時也會給報社投稿補貼家用,千字200的收入雖然不算多,但這些底層的生活狀況卻也讓他看盡了人生百態,為自己後來的演藝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人生的路總是起起伏伏的,不會有一個人的人生是永遠高高在上的,也不會有人永遠在低谷。」
如梁家輝所預料的那樣,隨著兩岸關係的緩和,和當時已經大紅大紫的周潤發籤字做保,梁家輝的封殺令正式解除了。
隨後,他與周潤發聯合出演了電影《監獄風雲》,盧家耀這一角色最開始的書生意氣和最後抗爭到底,被梁家輝詮釋的淋漓盡致。
該片播出後獲得了多項大獎,梁家輝也憑藉這個角色再次迎來事業的「第二春」,僅一年內就出演了10餘部電影,奠定了他千面影帝的地位。
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雖然進入演藝圈是陰差陽錯,但梁家輝始終保持著一顆普通人的「平常心」。
得之淡然,失之坦然。這,便是他在大起大落時的人生態度。
02、抓緊一切你現在只認為是尋常的東西
「輝筆而就」專欄中,梁家輝曾寫過這樣一句話:「抓緊一切你現在只認為是尋常的東西,好好地、認真地生活吧,別要為你未來的日子,更多添幾分愁緒,人生已經夠苦了!」
過好普通的生活,活在當下。梁家輝很早就把自己的人生歸於了平淡。
15歲的時候,梁家輝年僅9歲的弟弟因重病住進了醫院。
梁家輝回憶那段經歷的時候說:「那段時間,我下課以後就去醫院陪他。他旁邊的病床有一個8歲的小男孩,我第二天去的時候,那張床給帳簾圍住了。我就問弟弟,8號床幹嗎?沒有了,走了。大家在等,等著醫生的最後檢查清洗身體,差不多一個小時後,推到殮房。」
同房病人的離去,讓這一對還未成年的兄弟第一次對生與死有了深刻的感悟。
「哥,我可能沒有機會再陪爸爸媽媽,這個擔子就落在你身上了,你要好好看著爸爸跟媽媽。」
聽著年幼的弟弟深沉的囑託,梁家輝的心裡著實不是個滋味。
「你一個9歲的小孩,說這幹啥呀?你快去休息……」
可惜老天不佑,幾個月後,弟弟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
如果說弟弟的離去讓他開啟了對於生命的思考,那後來外公外婆的去世,就進一步加深了他對於生活的認知。
「我外婆很有福氣,走得很好。她也沒有病,也沒有住院,早晨上洗手間,然後褲子脫了,就這樣子,坐在馬桶上就走了……」
「沒有人是一生不病的。今年我61歲了,我也不怕老。弟弟離開時我15歲,慢慢成人變成18歲。18歲對於15歲來講,已經很老了,難道我不要長大,15歲就自殺?這些生老病死,你每天都要經歷,每天都要適應,是不是?」
被封殺的那段時間裡,梁家輝結婚了。
8000多港幣便置辦了一場婚禮,連結婚證都是自己畫的。
妻子江嘉年年輕貌美,家境優渥,能看上那時幾乎一無所有的梁家輝,這簡直就是上天的恩賜。
梁家輝十分珍惜這段緣分,結婚幾十年,唯一的一場緋聞還是因為八卦記者惡意裁剪照片,蓄意製造他與張曼玉的八卦。
這其中的原由,江嘉年是了解的。但梁家輝為了避嫌,始終保持著與張曼玉的距離,並且後來每次拍戲的時候都會帶上妻子。
即便之後老婆在患病後因治療導致身材走形,多家媒體報導江嘉年配不上梁家輝,他也待妻子始終如一。
「其實我能夠努力奮鬥到今天的唯一原因,就是當年我對太太發過誓言,今生一定讓她們母女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領獎臺上,梁家輝深情款款,用最接地氣的感言道出了他對愛人的一片赤誠。
而在當被記者問及做演員的初衷是什麼的時候,梁家輝的回答也是非常的真實:「做演員當然是為了賺錢,很現實的,我不會為理想這樣拼命的。因為是雙胞胎,要付出兩份奶粉錢,還要考慮她們的將來,你希望她們過怎麼樣的生活?」
恰如他所說的,支撐梁家輝走到今天的並不是理想,而是一份來自做丈夫和父親的責任,以及一個普通人對於家庭的的愛戀。
在梁家輝看來,他應該活在每一個真實的角色中,因為表演是他已經從事了大半生的職業。作為一個家庭的頂梁柱,就更需要去做好這份工作,因為這是他養家餬口的重要保障。
「我不會特別高調,也不會故意保持低調。作為一個普通人,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喜歡去逛街就去逛街,這樣可以讓不同的導演產生他們各自的想像,讓我去演從沒演過的角色。」
而梁家輝也曾坦言,如果有一天拍戲不再賺錢了,他會毫不猶豫的離開,因為他只是一個普通人,夢想什麼的都離他太過遙遠,他所追求的不過是一屋兩人三餐四季,僅此而已。
那些東西雖看似尋常,但對他來說卻是最為彌足珍貴的。
03、我是普通人,更是中國人
「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雖是最早一批的香港演員,但梁家輝始終懷揣著一顆「中國心」。
在被臺灣當局封殺的日子裡,梁家輝在最困難的時候連電費都交不起。
臺灣文化部門找到了他,說如果他肯寫下一份「悔過書」,便解除對他的封殺。
可梁家輝卻想都沒想的直接拒絕了,並對其直言:「我在自己的祖國拍戲,我有什麼錯?」
在國家和個人面前,梁家輝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前者,這也源於一份他早已植入心底的家國情懷。
「我從小就不認定英國的 passport,明明是一個中國人,只是在鴉片戰爭的時候,把香港給英國人來管。我從出生的那天香港就是英國人在管,為什麼你要給我一個英國 British Overseas Passport?香港是屬於英國人的嗎?我還是英國海外的二等公民護照哦!操!」
而當主旋律電影《建黨偉業》、《建國大業》拍攝找到梁家輝時,他一分片酬也沒談,便立即答應參與出演。
雖說他只是個普通人,拍戲也只為了賺錢養家,但他清楚的明白,自己什麼錢能拿什麼不能。
因為他不只是一個普通人,更是一個中國人。
曾經,他因為政治事件差一點斷送了演藝生涯。
現在,他依舊初心不改。
「你不要把自己放在什麼位置上面,你就是普通人,你是一個丈夫、一個男人、一個爸爸、一個演員,就這樣努力地把每一個身份都做好,這樣就好了。」
正如他所說,熱愛我們的祖國,也是每一個中國人所要做的最普通的一件事。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也許,我們個人的能力有限。但只要我們人人都能夠把普通的事情努力去做,相信,我們的國家也勢必將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