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支書的守堤夜話:江堤、湖堤雙線作戰.mp35:36
來自湖北之聲
眼下,汛情還未結束,全省江河湖泊的防汛工作仍在繼續。而對於嘉魚縣渡普鎮煙墩村來說,長江大堤和斧頭湖圩堤的雙重防守任務,也讓全村上下經受著一場嚴峻的考驗。
當地防汛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最近的水文情況
7月13號傍晚,夜色還沒完全降臨,嘉魚縣渡普鎮煙墩村村民王婆婆,就和同組的村民王輝謀,開始了他們的守堤工作,他們的任務是負責他們防守堤段地面公路的修繕。村民王婆婆:
"天天有人在堤邊防汛啊,看有沒有漏眼,裝袋子,像這樣,今年的水情蠻大,天天要交班,明天又要換班。今天我們來,明天他們來。"
王婆婆正在用鐵鍬清理路邊的防汛土
看到鋪路的王婆婆他們,正在值班守堤的村支書魯小橋專門過來指導他們怎樣科學鋪路,魯小橋:
"我叫他不要把這個黃泥巴搞到這個地方來,搞到這裡來打溼了以後,車子不能走,把這搞平,不夠再去加料來填,不能用這黃土來填,填了的話車子不好會車。"
斧頭湖嘉魚段堤岸總長14.954公裡,全部在渡普鎮轄區,而煙墩村所負責的堤岸守護長度為2086米。為了守住大堤、守護好自己的家園,小橋支書總奉行用腳板丈量巡堤質量這條鐵律。魯小橋:
"魯:每天的步伐大概4萬步吧,記者:幾十公裡啊?魯:就這樣走,基本上一個半小時走一趟,一個晚上可能1萬5千步以上。記者:(巡堤到現在)11天了,有沒有感覺疲倦過?魯:下半夜會休息、睡覺啊。記者:覺得這樣做值得嗎?魯:這是責任怎麼能談值不值得?現在能計算個人的得失嗎?【錄音止"
巡堤不是走過場,小橋支書就像經營著自己的工廠一樣,每當看到值守的村民,都會忍不住多說幾句。"他管兩根電線桿子200米,我叫他兩個人共同搞,怕晚上以防萬一,老人年紀大了,發生什麼病啊,有個照應,在堤上最年輕的大概就是40多歲以上的,大的就有70多歲。"
村民在巡堤時,遇到一條從草叢中爬出來的蜈蚣
看到鄉親們日夜守堤的辛苦,小橋支書也很心疼,這幾天巡堤經常會碰到毒蛇,這也成了他很擔心的一件事兒。魯小橋:
"一到晚上地上有蛇,要他們穿膠鞋,第二個燈光要仔細查坡,不能坐在那裡不動,要把他的責任區注意哪些問題,監督他去做,我不停地從那邊走到這邊,從這邊走到那邊,不停地檢查,這是我的班,我要把責任扛在肩上。"
圩堤的兩岸已經鋪上了彩條布和沙袋,應對接下來有可能出現的險情
好在是渡普鎮的電力部門,已經幫助巡堤隊伍沿線安裝了300盞路燈,到了晚上,路燈一開,讓15公裡的大堤瞬間點亮,既保證了守堤人的安全,又給巡堤工作提供了方便。
防汛期間,圩堤上的路燈每到晚上就會亮起
一個來回將近5公裡,小橋支書走下來花了1個半小時,剛坐下來準備緩一口氣的時候,電話又響了起來。他告訴記者,因為涉及雙線防汛,每天事關守堤的電話多達幾十個。魯小橋:
"煙墩村江堤那邊還有1公裡,隔一天我還要去那裡一次,那邊50人在堤上面。"
正是得益於小橋支書有效指揮調動村民雙線堤防工作,煙墩村的防汛工作也得到了嘉魚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的公開表揚。
嘉魚縣斧頭湖防汛指揮部成員危紅霞,曾在渡普鎮工作多年,對煙墩村過去的情況非常了解,而魯小橋在上任短短五年時間內就被村民親切地稱為"橋書記",一方面是因為他是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的連心橋,另一方面也是對他這幾年村支書工作的肯定。危紅霞:
"他的責任心很強,一個群眾來辦個事兒,要買一包煙來,是不是一個花費對不對,他就想到要把煙戒了,也就沒有這個顧忌了,從這點小事就可以看到,其他的事情他肯定為老百姓想的多一些。"
魯小橋在2015年丟下深圳發展正旺的企業,受命回到村裡擔任村長兼支書工作,這其中飽含對煙墩村的一種情懷,對待防汛工作嚴肅認真的態度,也是他上任5年來能夠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一個真實寫照。魯小橋:
魯小橋正在向記者接下來的防汛工作安排
"我回來我村裡,2萬7千塊的集體收入,我要想辦法把經濟壯大起來,我把村裡的"三資":資產、資金、資源,把它清起來,清起來以後要跟著漲價,以前50塊錢、20塊錢一畝,現在漲到500塊錢一畝,2萬塊錢我現在發展到20多萬,魚塘、地、山,我們怎樣把它搞起來,想辦法,跟經營一個家庭一樣,這個家庭你要脫貧啊,首先要有存款啊!"
有了深厚的群眾基礎,組織村裡防汛力量也就水到渠成,面對接下來可能出現的更大汛情,小橋支書信心滿滿。魯小橋:
"我們是有信心戰勝汛情的,我們的物資、土全部準備就緒了,我們按部就班這麼做,水漲堤高,肯定要把這個地方保住的。家裡的人一呼百應,一叫人就來了,人民的力量很強大的。"
湖北臺記者:付江坤、羅冰、李先華
鹹寧臺記者:羅世喜、李瑞豐
嘉魚臺記者:楊祖勇
【來源:湖北之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