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縷飄渺不散的煙火氣,既遍布凡間,也蔓延到仙界。神鬼小說《西遊記》中,不論西天的如來佛祖,還是火焰山的土地公,皆不能免俗。這些高高在上的大神到底吃些什麼呢?
天庭豪宴
儘管同處仙界,神仙的夥食質量有著明顯的區別。在《西遊記》裡,天庭有兩次盛大的宴會,分別是「蟠桃勝會」和「安天大會」。前者是為王母娘娘舉辦的「生日party」,後者是天庭為祝賀鎮壓孫悟空舉辦的慶功大會。
蟠桃會非同一般。「桌上有龍肝和鳳髓熊掌與猩唇。珍羞百味般般美,異果佳餚色色新。」作者採用情景代入的方式,用真實的扆(即屏風)、墩、桌、盆等世間凡品,襯託虛擬的珍稀食材,貼近生活的同時,誇大虛擬食材,使其具有新、奇、特、稀的不凡之處,滿足了大眾的獵奇心理。
安天大會側重於強化仙材的功能性。如來用大神通降服孫悟空,得到了天庭的一致認可。王母、壽星、赤腳大仙向如來進獻了蟠桃、紫芝、瑤草、碧藕、金丹、交梨、火棗。這些凡間常見的俗物刻意強調了長生不老的功效。難怪連功德圓滿的如來也動心了,他「叫阿儺、伽葉,將各所獻之物一一收起」,足見這些禮物價值之高、靈氣之強。
地仙家常
相較於天庭的奢華熱鬧,被稱為「地仙之祖」的鎮元子則低調得多。地仙顧名思義,是指生活在凡間的神仙。鎮元子的五莊觀中,生有「人參果」,又叫「草還丹」,「乃是混沌初分,鴻蒙初判,天地未開之際,產成這顆靈根」,有著「聞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的奇效。
即便如此,鎮元子的飲食依然簡樸,菜園種著「布種四時蔬菜」,有菠芹、莙薘(甜菜)、茭白,茄子等多達數十種。孫悟空看見後,嘲笑道:「他也是個自種自吃的道士。」展現出五莊觀濃郁樸素的生活氣息。由此看來,五莊觀的夥食比天庭下降了一個檔次,相當接地氣。
簡餐便當
如果說天庭是高階上仙,鎮元子是中階地仙,土地公和護教伽藍則是低階散仙了。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從他們的飲食中就能窺探一二。取經四人組途經火焰山時,土地公特地獻齋,「盆內有些蒸餅糕糜,黃糧米飯」。除了粗糧麵食,連個配菜都沒有,顯得十分寒酸。
護教伽藍在神仙排位中和土地公一樣,忝陪末座。《西遊記》第20回,護法伽藍化身老者,「捧出幾碗胡麻飯」,供孫悟空和豬八戒充飢。胡麻飯俗稱麻餈,是用浸透煮熟的糯米,搗爛揉團,拌上芝麻、白糖等,便可食用,屬於最為常見的主食。小仙提供的快餐,無法和天庭的龍肝鳳髓相比,確實有點low,僅能填飽肚子而已。
數量稀少
常言道:「物以稀為貴。」仙食也不例外。稀少的原因之一在於仙食的成熟時間長。王母娘娘的蟠桃園裡,共有3600株桃樹,分為「三千年一熟」、「六千年一熟」和「九千年一熟」三個品種。安天大會上,王母娘娘拿出了最好的蟠桃「紫紋緗核」,向如來表示謝意。
和蟠桃類似,人參果也有漫長的成熟期。「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人參果的成熟期甚至超過了天庭的蟠桃。漫長的等待,既吊足了食客的胃口,又體現了仙果的身價。
仙果稀缺的另一個因素是結果數量少。以人參果為例,它每一萬年才結三十個果子,妥妥的限量版專供水果,不是普通神仙能夠享用的。作者描寫蟠桃、紫芝、瑤草等仙家聖果時,往往以「數顆」、「二棵」、「數枚」等數量詞修飾。孫悟空為救人參果樹,曾到瀛州。九老留他「飲瓊漿,食碧藕」,美猴王「止立飲了他一杯漿,吃了一塊藕」。神仙的「小氣」和仙果的罕有相映成趣。
《西遊記》第79回,比丘國王「求祛病延年之法」,壽星送給三個火棗。八戒說:「老壽,有火棗,送我幾個吃吃。」壽星用「待改日我送你幾斤」回應,顯然是忽悠八戒。「三個」和「幾斤」之間,差的是仙界果品的靈動仙氣。加的是仙望所歸的高漲人氣。
因吃獲罪
以唐僧為首的四人取經隊伍,有三人因吃獲罪。孫悟空因「大鬧天宮」而聞名仙界。他擾亂蟠桃會,偷吃金丹,自知:「不好!不好!這場禍比天還大,若驚動玉帝,性命難存。走!走!走!不如下界為王去也。」最終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長達五百年,虧得唐僧揭下「六字真言」才得以解脫。
豬八戒原本在天庭「官賜天篷元帥,管押河兵」,只因在在蟠桃會上醉酒,「逞雄撞入廣寒宮」,調戲了嫦娥,被糾察靈官發現。奏明玉帝後,受到「謫官銜,遭貶臨凡」的懲罰,可惜「錯投胎,託生豬象」。沙僧因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琉璃盞,被玉帝貶到流沙河為妖,靠吃人維生,還要承受每七日飛劍穿胸的痛苦。經歷了這些遭遇,三人由衷的感嘆:「在天庭混飯吃,我太難了。」
時代特色
《西遊記》雖寫的是唐朝的事,不過仍有明朝的影子。孫悟空推倒人參果樹,唐僧一行人被兩個仙僮扣在五莊觀,等候鎮元子發落。到了飯點,「二童忙取了小菜,卻是些醬瓜、醬茄、糟蘿蔔、醋豆角、醃窩苣、綽芥菜,共排了七八碟兒,與師徒們吃飯。」唐僧下飯的醃菜,在明朝民間的飲食中非常普及。
再觀五莊觀的菜園,是明朝社會的真實反映。現代學者陳寶良博士在《明代社會生活史》中稱:「在明代城市中,郊區多有菜園,城中士大夫的園林也往往帶有菜園,所以蔬菜品種極其豐富。」一派自給自足的田園景象。
太上老君是道教「教祖」。小說中,老君在孫悟空潛入兜率宮後,向玉帝告狀:「老道宮中,煉了些九轉金丹,伺候陛下做丹元大會,不期被賊偷去,特啟陛下知之。」專家推測《西遊記》成書於嘉靖年間,作者通過對「金丹」的描寫,暗諷當時嘉靖皇帝修道煉丹、尋求長生的不良嗜好。
琢磨《西遊記》裡神仙的飲食,不但有高不可攀的珍饌佳果,也有司空見慣的家常便飯,從中透露出鮮明的界限和等級。看似簡單的一頓飯,濃縮了儒、釋、道三家的精華。瀏覽小說中的菜單,實際上就是在體驗明朝中後期的市井生活。
作者:計白當黑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西遊記〉中神仙飲食內容及特色分析》 徐 升
【2】《〈西遊記〉與飲食文化脞說》 伍大福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