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賣3億包茶,千萬粉絲用戶,這個茶品牌是怎麼叫年輕人喝中國茶的?

2020-12-17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FBIF食品飲料創新(ID:FoodInnovation),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說起喝茶,你腦海中浮現的,是中年人保溫杯的茶,還是爺爺茶壺裡的茶,又或者是茶館裡的茶?

上面三個無論哪一個,好像和目前年輕人都沒什麼關係。

在不少年輕人的眼中,喝茶是一件「傳統」「複雜」的事情,更別提養成喝茶的習慣了(不包括福建、廣東地區的愛茶年輕人)。

毋庸置疑,年輕人是當前重要的消費群體。阿里研究院和BCG諮詢聯合發布的《中國消費新趨勢》提到,年輕客群的消費潛力極大,未來5年將推動69%的消費增長。

那麼都2020年了,擁有幾千年歷史的中國茶和年輕人之間還有多遠的距離?

縱觀茶行業,相比傳統零售茶,喜茶、奈雪的茶等新式茶飲更受年輕人的關注。當年輕人追捧新茶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年輕人和茶的距離更近了一些。

但是這也說明了中國茶行業的痛點:新茶飲讓年輕人喝茶,但沒有因此愛上茶,愛上包裝茶。

前不久,我們在李佳琦的直播間裡看到了一款包裝茶,3分鐘賣出了8萬盒。於是調研了一下,這款包裝茶品牌名為CHALI茶裡,成立6年賣出了3億包茶,日銷量超過50萬包,擁有千萬粉絲用戶。

CHALI茶裡產品

圖片來源:CHALI茶裡天貓旗艦店

這個數據在中國包裝茶行業中,算是亮眼的了。這不禁引起我們的思考:年輕人是不是真的不愛喝茶?還是說中國茶沒有做好迎接年輕消費者的準備?CHALI茶裡又是怎麼讓年輕人喝中國茶的?

01 中國茶和年輕人到底誰不愛誰?

有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中國茶和年輕人,到底是誰不愛誰?

從新茶飲的火爆程度已經可見一斑了。所謂新茶飲,其產品和傳統奶茶最大的區別就是用原葉茶代替茶粉做茶基底。

值得一提的是,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2019年,奈雪的無糖純茶銷量已經高於奶蓋茶[1]。

這也從側面回答了上述的問題,事實上,不是年輕人不接受茶,而是茶不接受年輕人。

1喝茶有門檻:中國茶門道多,水又深

在中國,人們喝茶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在許多人眼裡,喝茶是一件日常的事情,也是一件需要講究的事情。比如用什麼溫度的水,怎麼洗茶,用什麼器具泡茶,怎麼泡,泡幾次等等。

從茶葉分類來說,中國茶不僅有六大茶系列,從產地上細分更是品類繁多。要弄清楚這些,一定得花費時間和精力。

但對年輕人來說,如果不是真正有興趣,一般很難去主動學習這些中國茶的門道。這就給年輕消費者喝茶立了一道門檻:我要買什麼茶?什麼茶適合我?怎麼泡?

於是,「與其考慮這些門道,乾脆去買一杯奶茶或者咖啡好了。」——大概是不少年輕人不喝茶的心聲。

中國茶目前的市場還存在一個問題,給年輕消費者設立了門檻——價格問題。

在公眾號「茶也生活」做的2200人的年輕人喝茶調研中,有一個問題是「您是否認為越好的茶越貴」。結果顯示,無論是20歲以下還是35歲以上的調查人群都認為,越好的茶並不意味著越貴,也存在商家炒作的可能。這說明年輕消費者認為當前中國茶葉市場存在價格混亂、不規範的問題。

年輕人對茶葉價格的態度

圖片來源:茶也生活

現在的90後甚至00後,在消費上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注重性價比,不是盲目追求價格高的或者便宜的,而是看中價格和體驗是否匹配

對於年輕人來說,茶葉本身種類就多,而同樣的品種卻有跨度較大的價格區間,他們很難準確辨別產品是否匹配價格。

2、產品、包裝都很難戳中年輕人

從性價比就可以說到產品。目前中國的零售茶葉,主要為散裝茶葉。不是說年輕人不愛喝散裝茶葉,而是散裝茶葉常出現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而年輕人對產品質量向來講究。其次,購買散裝茶葉,如果想嘗試多種茶就得買多包/罐,成本高。

零售茶葉的產品力創新也是問題,如很少有企業去從年輕人的喜好去拼配茶,果茶、花草茶的種類也存在同質化問題。

包裝也是年輕人不選擇茶的原因之一,或者說當前茶行業在包裝設計上很少考慮到年輕人。在顏值時代,年輕人對於產品包裝設計有獨特的品味,好看、有調性、時尚都是訴求點。然而眼下許多茶葉外包裝並沒有迎合年輕人的審美,依然保持著傳統的設計畫風。

連包裝都戳不中年輕人,還怎麼讓他們購買呢?

3、亟待解決的三大基礎問題:工業化,標準化,全供應鏈缺失

產品問題,可以歸結到整個茶行業的基礎現狀問題。

一是工業化水平不高,很多地方的茶企還處於小農經濟業態,生產模式為作坊式,從採摘到制茶,人力參與程度高,這就帶來了生產成本高,資源利用率低,生產加工的效率低等問題。

二是標準化程度低。產品標準化不僅體現在預製包裝形態上,還有種植、生產環節的標準化,運輸、倉儲環節的標準化以及口感、風味等方面的標準化。沒有標準化,如何保證每片茶葉的質量都一致?

三是供應鏈問題。常見的全供應鏈模式, 即為種植者將茶原料提供給加工商, 加工商(包括包裝)再以批發、零售等模式銷售給消費者。很少有企業做到包攬全供應鏈。如果缺乏全供應鏈模式,很有可能產生下遊需求旺盛、上遊生產跟不上,或者上遊產能過剩、下遊庫存積壓等問題。

4、品牌少,為年輕人而做的茶品牌更少

當前人們買茶,很多還是靠朋友推薦,或者去茶葉店試飲購買,品牌不是消費者選擇的首要因素。

這是因為中國茶葉的品牌化做得不夠才導致的。有幾個原因:一是一些品種受產地和產能限制,品牌發展也受限;二是由於不少品牌的從業人員,以前大部分都是茶園或者茶樓的傳統出身,所以缺少做現代消費品的經驗。

品牌少,為年輕人而做的品牌更少。

當年輕人辨別不了茶的好壞,也摸不清茶葉的價格,品牌就意味著品質。所以說,品牌少也是茶行業不接受年輕人的表現之一。

02

平均每天賣50萬包茶,茶裡怎麼讓「年輕人愛上喝茶」?

茶行業存在的這四個問題,很容易把年輕人拒之門外。

日均銷量50萬包,每秒賣出6包茶的CHALI茶裡,則希望從產品、供應鏈、品牌嘗試解決這些問題,讓年輕人愛上中國茶。

值得一提的是,CHALI茶裡的slogan就是「BE A TEA FAN(這一代愛上這一袋)」。這一代是年輕人,這一袋則指袋泡茶。CHALI茶裡把讓年輕人愛上中國茶作為品牌核心。

1從袋泡茶切入,喝茶是一件簡單的事兒

第一步,CHALI茶裡選擇用袋泡茶切入年輕人喝茶的賽道,其核心產品是原葉三角袋泡茶。

袋泡茶起源於西方,自從1992年立頓進入中國後,袋泡茶打開了中國市場。

如今,袋泡茶已經成為世界茶葉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就袋泡茶消費在茶品類消費總額中的佔比而言,世界平均水平為23.5%,歐美發達國家袋泡茶消費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歐洲為80%,美國和英國高達90%[2]。

CHALI茶裡三角袋泡茶

圖片來源:CHALI茶裡天貓旗艦店

相比之下,中國的袋泡茶消費水平僅為4%。艾媒諮詢發布的《2016年中國袋泡茶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袋泡茶市場規模為60億左右,預計到2020年,將突破350億元,市場潛力巨大[2]。

袋泡茶相比中國傳統的散裝茶葉,喝起來更加便捷簡單,只需加水即可,降低了年輕消費者喝茶的門檻,讓他們覺得喝茶這件事本身並不複雜。同時袋泡茶的便利性帶來消費場景的多元性。

像CHALI茶裡的袋泡茶就有不同口味的組合裝,讓年輕消費者嘗試不同品種茶的成本也相應降低。

2、「好喝」= 嗅覺好+味覺好+感覺好+視覺好

年輕消費者對茶的質量講究,最直觀的表達就是好不好喝。CHALI茶裡在接受FBIF的採訪中表示,「好喝」是CHALI茶裡產品研發生產的重要標準。

為了達到這個標準,如果僅僅靠國際CTC紅碎茶包的審評標準是遠遠達滿足不了消費者需求的,CHALI茶裡建立了獨有的「CFDS四覺評審體系」,通過嗅覺、味覺、感覺、視覺去把控品質,每一覺還會再向下拆分出5餘條評審標準,可以說每一款面世都要經得起21重考驗。

CHALI茶裡的插畫包裝

圖片來源:CHALI茶裡天貓旗艦店

在產品上,CHALI茶裡的核心產品原葉三角茶包,有水果茶、花茶和養生茶三種。水果茶中蜜桃烏龍尤其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在其天貓旗艦店上是銷量第一的產品,月銷7萬+。在買家評價中,不少消費者表示「拆開就能聞到撲鼻的桃子香氣」「喝起來桃子和烏龍的融合剛剛好」「能看到清晰的桃子顆粒和完整茶葉」「顏值高」「易衝泡」。

CHALI茶裡蜜桃烏龍

圖片來源:CHALI茶裡天貓旗艦店

3、全供應鏈+標準化分級體系,解決中國茶行業的痛點

上文提到了中國茶麵臨標準化問題,CHALI茶裡的解決方式是建立分級體系。CHALI茶裡的標準化分級體系,包括茶園分級、採摘分級、製作分級、精加工分級和茶品分級。

袋泡茶其實就是一種解決茶行業標準化、工業化程度低的方式。袋泡茶的形態決定其依賴機器加工,工業度提升也意味著需要建立標準,CHALI茶裡就是將中國的六大茶用33道工序去完成一袋茶,並探索建立袋泡茶行業標準。

在供應鏈問題上,CHALI茶裡希望打造產能充足、渠道全面的柔性供應鏈

供應鏈的上遊分為茶葉種植、研發、生產。CHALI茶裡在全國共有7個茶園基地,茶葉來自產地直供。在研發上,與上海大塚食品聯手建立國家級食品飲料研究所,與廣東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共建CHALI茶裡實驗室。CHALI茶裡的南沙總部基地則涵蓋生產中心、研發中心、國際茶學院三位一體。

CHALI茶裡茶園基底

圖片來源:CHALI茶裡官網

在中下遊的渠道上,CHALI茶裡形成了B端和C端結合的渠道網絡:線上全網銷售、B端大客戶、商超賣場+便利店、零售體驗店

目前,CHALI茶裡入駐了天貓、京東、有贊微商城、小紅書等10個B2C線上平臺。去年雙十一,CHALI茶裡上榜天貓食品千萬俱樂部,連續4年蟬聯花草茶類目第一。在B2B上,CHALI茶裡拓展到酒店、航空、旅遊和企業辦公渠道。

新零售是CHALI茶裡近年來的重要布局。CHALI茶裡在廣州、長沙、武漢和香港等地通過開立零售茶飲體驗店的方式,讓更多年輕人接觸CHALI茶裡。前天,CHALI茶裡的全國第十家門店在重慶正式開業。此外,CHALI茶裡還擁有天貓智慧門店和京東數字門店。

CHALI茶裡重慶門店開業

圖片來源:CHALI茶裡官方微博

這些渠道,相比傳統中國茶的售賣途徑,如茶館、茶行或者品牌茶葉店,更貼近年輕人的日常消費習慣。

4、直播、聯名、玩抖音......做懂年輕人的中國茶品牌

年輕人對於快消品,是最吃營銷那一套的。CHALI茶裡在品牌建設和營銷上,用上了年輕人喜歡的、流行的「招數」,希望逐漸改變不少年輕人對於中國茶「傳統」的刻板印象。

比如CHALI茶裡的身影出現在李佳琦的直播。CHALI茶裡告訴FBIF,直播開拓搶佔虛擬貨架,無論是淘寶、京東這樣的傳統電商,還是拼多多的社交電商,抖音、快手的娛樂電商,都是年輕人的流量入口,涵蓋了一二線城市人群和三四線城市人群。

CHALI茶裡出現在李佳琦直播間

圖片來源:淘寶直播截圖

此外,CHALI茶裡目前已和多個品牌有過合作,如南方周末、舒客、丸美、拉麵說等跨界品牌。去年還和黑人茶倍健牙膏推出了聯名定製款茶包,並在抖音發起「Tea走小情緒」的挑戰活動,共有1.3億次播放。

CHALI茶裡X黑人茶倍健定製茶包

圖片來源:CHALI茶裡官方微博

CHALI茶裡還聯名熱門電影IP,如曾推出過電影《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少年的你》的定製套裝。

從CHALI茶裡做袋泡茶、零售體系,再到做品牌營銷,可以看出CHALI茶裡的打法就是把中國茶做成快消品。CHALI茶裡在接受FBIF採訪時也表示,希望CHALI茶裡成為中國茶快消品的領導者,相當於咖啡裡的雀巢,用快消品推動茶行業發展,俘獲年輕人。

03

讓年輕人愛上中國茶,一共要多少個理由?

CHALI茶裡從實踐的角度給中國茶的年輕化提供了參考,我們希望由此做出總結:讓年輕人愛上中國茶,一共需要多少個理由?

1、更加便捷,更多選擇

產品是關鍵,無論是做中國茶的CHALI茶裡還是國外來的立頓,袋泡茶的成功已經顯而易見。以往消費者對於袋泡茶,存在廉價、質量不行的印象,但如今我們看到袋泡茶只是一種讓人們更快捷喝茶的形式,並沒有影響到茶葉的品質。

除了袋泡茶,未來還有可能出現哪些便捷的茶葉品類?有定量包裝的衝飲茶是一個方向,也是只用加水即可,不需考慮洗茶、如何衝泡等步驟。

茶葉口味也是可以創新的地方,不過主要指拼配茶。純茶的口味來自品質保證。

一些年輕人可能不愛喝原味茶,帶果香或者花香的拼配茶對他們的吸引力更大。雖然現在市場上已經有太多水果茶和花草茶,但產品仍有創新空間。選擇什麼水果、什麼花草、拼配比例如何,這些都可以結合消費者調研改善,也可以借鑑國外的產品。

2、更多場景,讓年輕人喝茶也能成為一種習慣

現在做快消品,都講究「人貨場」的結合,場景消費的比重越來越大,這也是中國茶需要發力創新的地方。

在公眾號「茶也生活」做的2200人的年輕人喝茶調研中,被問到不喜歡喝茶的原因,「在工作、學習場所飲用不便」是重要原因之一。這表明年輕人對喝茶已經有了場景的需求,而目前市場的中國茶在這方面做得有所欠缺。

年輕人不喜歡喝茶的原因調查

圖片來源:茶也生活

場景消費首先是和茶的品類有關係,這個上一點已經提及。除了袋泡茶,衝飲類的茶也是未來便捷喝茶的發展方向。

場景消費著重產品和場景的匹配。比如學生黨希望在上課學習時喝一些提神效果顯著的茶,工作黨周末在家希望來點養生的茶。值得一提的是,CHALI茶裡在去年上線了「每日茶」,主打結合每日不同時間、不同場景飲用不同的茶。早上提神,飯後解膩,下午怡神,每天3袋,一周21袋全在一盒裡。

CHALI茶裡每日茶

圖片來源:CHALI茶裡官方微博

場景越細分,越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時久而久之,還能培養年輕人喝中國茶的習慣。

3、茶文化,也可以年輕

年輕人不喝茶,和茶文化有關係?

可能真有點關係。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大部分年輕人對於茶文化雖說不是很了解,但至少是敬畏的。這份敬畏,可能就發展成了對中國茶的「敬而遠之」。

再看目前的中國茶,一些品牌會給產品加上「禪意」「茶道」等這種既傳統又有些虛幻的說明,看似宣傳茶文化,但實際上建立了與年輕人的隔閡

茶文化的傳播需要用年輕人的方式。比如基於茶產品,聯合年輕人喜歡的大V普及茶知識,用年輕人的溝通方式做互動。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茶知識的普及,培養茶的審美是關鍵。在知乎問答「年輕人不喝茶的原因是產品體驗的問題還是文化認同的問題?」中,用戶陳節的回答點出了茶行業內部問題。

「中國大學裡有一個專業叫『茶學』,已經建立起了非常龐雜的知識文化體系,但是由於研究的過於複雜,而使得從業人員逐步忘記了最低層的茶,即對於『茶的滋味』的審美教育,把最直觀的感官體驗的培養過程忽視了,使得我們必須在精神體悟的維度去愛上茶,而無法從物理審美的角度感知茶。」

04

結語

茶並不只意味著茶道、茶文化,它更多的還是一種飲品,中年人喝,年輕人也喝,中國人喝,外國人也喝,所謂的中產階級喝,普通百姓也喝。

我們今天討論的「讓年輕人愛上中國茶」的問題,其實不僅僅是中國茶行業要俘獲年輕消費者,更是在這個過程中,茶企業去做出改變,解決現狀問題,從而推動中國茶的發展,讓中國茶走向世界。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小罐茶創始人杜國楹:我是如何改造中國茶品牌的?
    茶本質上是食品,要入口,但前兩年去完所有的茶區,我就誰家的茶都不敢喝了,第一泡一定要洗。所以茶在工業端的標準化能力不足,它應該像做礦泉水和方便麵一樣,做中遊控制品質。3. 下遊缺乏品牌化。和菸酒不一樣,茶下遊的商業端沒有品牌。
  • 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讓年輕人愛上中國茶
    對於年輕人來說,其實不需要你告訴他們應該喝什麼產地的茶,應該怎麼泡茶,用什麼茶具泡茶,好喝的就是好茶。以新鮮水果搭配不同工藝的茶,讓年輕人作為入門的嘗試,當他喝著喝著就會問,橙子後面是什麼味道很清香,芝士草莓後面是什麼味道韻味很好,他們慢慢的就懂得裡面是什麼樣的茶了。
  • 如何把茶像咖啡一樣賣給年輕人?
    Steampunk 和它的原理圖在 2012 年 1 月離開麥當勞前,繆欽擔任麥當勞中國區的營運長。他也是那個負責把「麥咖啡」引進中國的人。2009 年,這個主打「鮮煮」的咖啡品牌在中國代替了 2007 年上架的普通咖啡飲品。不過,它的售價還不到 10 元。麥咖啡打算佔領中國的咖啡市場,最終星巴克勝出了。繆欽認為,星巴克勝出的一個原因是定位和價格。
  • 遭質疑的小罐茶,憑什麼狂賣20億,拿下茶葉品牌第一?
    導語:「小罐茶、大師做」涉嫌虛假宣傳,但不能否認小罐茶的確賣得很好,2018年銷售額突破20億,榮登「中國茶葉品牌零售額第一」。小罐茶走紅靠的什麼營銷方法?小罐茶的逆襲本質是消費品思維的勝利2018年小罐茶賣了20億,成為了中國茶葉品牌零售額的第一名,這非常可悲。3600億空間的茶行業,20億成為第一,我們誰都不高興起來,所以我說中國茶葉未來的道路還很長。
  • 杜國楹的小罐茶,優質的茶品牌!
    喝茶其實有很多好處,茶葉中主要有兩大物質,一種叫茶多酚,一種叫兒茶素。兒茶素可以清理血管中沉積的脂肪,有降脂軟化血管的作用。茶多酚具有抗紫外線,抵禦輻射作用,也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茶葉裡還含有很多氟,可以促進骨質的發育,雖然喝茶有這麼多的好處,但是好像現在很少有年輕人愛喝茶,這可就因為喝茶這個東西,太高深了,但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一款茶,讓大家不懂茶也敢喝,這個茶品牌就是小罐茶。
  • 3年30億,茶π憑什麼這麼火?
    2016年上市,僅七個月時間便獨攬10億,成為2016年最成功大單品之一;2017年持續發力,創造了25億的業界神話;上市三年的時間裡,銷量就逼近了30億大關,成為即飲茶品類中的一匹黑馬。 那麼,相對於業內同行,茶π到底為何能脫穎而出呢?
  • 3年銷售30億,揭秘茶π顏值營銷的3個秘訣 | 新零售乾貨
    (本文共計 2909 字 | 閱讀需要 5 分鐘)有數據顯示,截止至2018年底,中國即飲茶市場已經突破260億大盤的市場份額,且依然維持著6%的增速不斷擴張,但與此同時,即飲茶市場的競爭也顯現出前所未有的激烈。
  • 喜茶開始賣「麻婆豆腐包」 茶飲要和餐廳搶生意了?
    喜茶開始賣「麻婆豆腐包」和「擔擔麵包」,這是要進軍川菜界了?繼茶+軟歐包火了之後,茶+菜歐包的混搭風似乎也正在流行。9月15日,全國的喜茶熱麥上線了兩款川味兒滿滿的手作歐包——麻婆豆腐包和擔擔麵包。有些新品牌小店,甚至一半餐食一半飲品,比如「奶茶嫁給粉」,茶和粉的SKU比幾乎1:1,點個茶點個粉,吃的喝的就都有了。「餐+茶」的模式越來越多,「茶+餐食」也在崛起。翻看大眾點評就能看出,餐飲界中越來越多的品牌都在玩跨界混搭。
  • 喝果茶、奶茶成時尚,年輕人為何愛上「茶+」?
    年輕人消費「茶+」到底消費的是什麼   「即使在這個圈子裡,我接觸到真正喝茶的年輕人也很少。」90後汪飛大學剛畢業就開始創業開茶行。他認為,泡茶、品茶是個慢節奏的過程,需要一定條件和氛圍,很多年輕人覺得不如直接喝瓶裝水和飲料方便,不少人將茶葉當作禮品而不是飲品。
  • 這次推新品牌賣「喜怒哀樂茶」
    從2017年最火的一個熱詞「葛優躺」就可見這股喪風有多猛,這正中年輕人喜歡自黑自嘲的胃口,加上搞怪有趣的包裝,很受消費者的歡迎。巔峰時期喪茶一年連開了108家店鋪,單店單日銷量最高破四萬。但很快地,喪茶開始走下坡路。
  • 競爭149億的線上茶葉市場 chali茶裡做出中國茶品牌表率
    艾媒網訊全球領先的移動網際網路第三方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艾媒諮詢(iiMediaResearch)將在近日權威發布《2016年中國袋泡茶市場研究》。艾媒分析師透露,2015年中國茶葉市場規模在3000億元左右,線上銷量為115億元,預計2016年中國茶葉線上市場規模將達到149億元。
  • 復盤喜茶:「超級品牌」的3個關鍵時刻
    新榜去年做了一個統計,在餐飲行業的新媒體影響力裡,喜茶排到第四名(前三名是進入中國十多年的外資企業),其微信公眾號篇均閱讀量達到40萬+。喜茶方面向內參君透露,2019年,預計門店將達到400多家(而這個數字在2018年還是163)。同時,國外也會繼續擴張。
  • 星巴克、瑞幸、喜茶:咖啡與茶的千億交鋒
    不僅瑞幸小藍杯發起的10億補貼大戰讓股價大跌,更有來自中國新茶飲們勢不可擋崛起的衝擊。瑞幸咖啡在19年年初IPO後,又有CEO舉債20億的傳聞,更力砸500萬的現金紅包補貼,繼把小藍杯開進故宮後,最近又把小藍杯開進了北大。而喜茶為代表的新茶飲頭部品牌,並首次出海新加坡,近期上新力推喜茶咖啡,用「茶+咖啡」回到戰事焦點,劍指硝煙紛飛的咖啡地盤。
  • 馬東在三裡屯開了家奶茶店,賣屬於年輕人的茶和奇怪的包
    2019年剛過去一周的時間,我已經喝了6杯奶茶。 最近,潮人聚集的三裡屯開了一家茶飲店,開業不久就人氣超高,隊直接排出了幾百米。 作為一個資深臺式珍奶控,怎麼會放過這個機會? 我趕緊前去喝了一杯,發現原來不僅有茶,還有超特別的謝謝包。
  • 今天喝什麼?星巴克賣茶,網紅茶店賣咖啡
    2015年開始,以奶茶店為主的飲品業態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和激烈的市場洗牌一個明顯的市場爆發點是在2015年,新式茶飲興起,打出「讓年輕人愛上新中國茶」旗號的喜茶、奈雪,把自己和香飄飄、優樂美等初代奶茶區分開來,後者現在看起來已經過時、不健康,新式茶飲品牌們更加強化自身與茶的關聯:用精心選取的茶葉做產品基底,代替掉傳統的植脂末
  • 當奈雪的茶遇上老佛爺 打造年輕人都愛的「潮茶」
    近來,奈雪的茶、喜茶等新式茶飲品牌火爆市場,不僅讓消費者排起了長龍,更引得投資機構爭相跟進。據媒體公開報導,作為「茶+軟歐包」的創始者,奈雪的茶早在2018年估值已超過60億人民幣,截止到今年11月,奈雪的茶全國門店總數突破290家,每家門店都是人頭攢動。
  • 4個月銷量突破千萬,這個柚子茶新品牌的秘訣在哪裡?
    4個月銷量突破千萬,這個柚子茶新品牌的秘訣在哪裡?文 / 天下網商實習記者 唐弢2016年4月,東大韓金旗艦店在天貓上線,沒有足夠響亮的品牌支撐,這個主推蜂蜜柚子茶的品牌如何邁出第一步?
  • 今麥郎「茶課」茶果疊韻,做年輕人喜歡喝的果汁茶
    圖:今麥郎"茶課"做年輕人喜歡喝的茶飲消費升級,"茶課"做年輕人喜歡喝的茶飲均衡發展,做"好茶"與"時尚品飲"相結合,做年輕人喜歡喝的茶飲,這種品牌的拓展路子將越走越寬。今麥郎"茶課"甄選優質茶葉,低溫萃取天然茶葉精華,保留茶的本味,添加不少於10%的優質果汁,茶香自然,果汁清爽,口感青春豐富,顏值清新新穎,一口就讓消費者身臨"茶與果"融合的美境,帶來活力滿滿的心情,挑動屬於年輕人獨有的視覺與味覺。
  • 教會徒弟餓死師父:年輕人都喝奶茶抹茶,為什麼不愛喝中國茶?
    一說起喝茶,年輕人總會想到老大爺提著一個小茶杯在公園遛彎,年輕人這樣想也不奇怪,確實中國的傳統茶葉大部分顧客就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年輕人誰喝這個啊,都是喝奶茶,或者日本的抹茶。了解過茶歷史的人就知道,不管是英國的奶茶,還是日本的抹茶都是起源於中國傳統茶葉,當了祖師爺卻被徒兒搶了飯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歷史悠久的中國茶為什麼在年輕人那賣不動貨?原因有三,我們一條條慢慢看。沒得選擇的唯一選擇,是全部人想要的嗎?茶葉的黃金年代就是近現代以前,那個時候的中國人只喝兩種飲料:小孩喝糖水;大人就喝茶水。怎麼不喝其它的東西呢?因為沒有啊!
  • 喜茶賣咖啡,瑞幸推小鹿茶 它們為何都不務正業?
    3月22日,喜茶正式官宣推出4款咖啡。有意思的是,瑞幸咖啡部分門店近日低調推出4款小鹿茶。茶飲品牌賣咖啡,咖啡品牌賣茶飲,兩家國內當紅的飲品品牌相互進入對方腹地。它們不務正業的原因是什麼?由此也可以發現,喜茶售賣的咖啡並不是專業的意式濃縮咖啡,而更像是春夏之交的一杯補充水分的咖啡飲料。目前,喜茶咖啡在國內4家門店售賣,分別是北京君太百貨DP店、深圳萬象城黑金店、廣州惠福東熱麥店和上海湖濱道熱麥店。有喝過喜茶咖啡的用戶在微博上透露,現場有許多人在嘗試喜茶新推的咖啡,芝芝美式價格為 21 元,其餘 3 款價格為 25 元,味道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