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用活魚「印」了一幅畫,堪比冷軍,網友:這是一幅有味道的畫
這大千世界也是無奇不有,大傢伙聽說過這用活魚「印」了一幅畫?之所以說用「印」,那還是很有講究的,還真是用活魚印出來的。論長得像,那可真是長得像啊!這堪比冷軍不說,甚至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跟冷軍相比,那時絲毫不落下風。更有網友表示,這是一幅有味道的畫。這魚是怎麼「印」出來的?
這位大爺,那可真是不一般,人家畫的魚不是用畫筆畫的,而是直接用活魚「印」的。這魚還不能是死魚,而是那種昏昏欲睡的活魚。這魚一定要新鮮,不能過期,要不然「印」出來的效果那是不好的。這畫家可能畫活魚比較困難,畫魚都會,但是畫出那種生動的感覺,這就有點困難了。縱然是冷軍,雖然堪稱「人肉照相機」,可是畫出來的東西依舊是呆板不已。
大爺就是不一樣,人家就玩的比較嗨,直接把顏料塗在魚的身上。這個操作有點像燒烤的時候,向魚的身上撒孜然香料什麼的那是如出一轍。但見大爺將上好的宣紙,往魚身上輕輕按壓,然後用手那麼一抹平。最後一道工序,那是非常的關鍵。這揭開紙的時候,那是一定要小心翼翼,動作幅度不能太大。
待到魚的形態與顏料合二為一,墨跡幹了之後,一條魚就「畫」出來了。大傢伙想著這不就是把活魚「印」出來嘛,有什麼難的。首先,這種創作方式對於國畫的基本功要求非常高;其次,要擁有最基本的審美觀;最後,要有顏料的那種把控能力。所以,這可不是一般般人能夠操作的。有網友調侃,這是一幅有味道的畫。
事實上,這用活魚印畫,不是近年才興起的,而是一種老手藝。大家乍一聽,可能覺得這又是那個大師玩的新花樣。實則不然,宋代我國就興起了這種獨特的繪畫藝術。這種獨特的藝術,靈感來自於中國十分成熟的碑拓藝術。眾所周知,書法中的碑帖石刻要經常運用到這種碑拓,還原度非常高。時至今日,一些名家的碑拓可以列為國寶級文物行列。我國書法珍品《蘭亭序》,最得王羲之神韻的神龍本,正是碑拓作品。
基於此,大家對於這活魚「印」出一幅畫的手藝,就有了大致的認識。這種獨特的繪畫藝術,絕非譁眾取寵。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歸類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奈何現在的人,總是追求形式上的創新,而忽略了這種基於傳統的創新。魚拓源於碑拓,藝術樣式新穎,而又讓人感到妙不可言。說實話,老祖宗的這種國畫藝術,現在所謂的「人肉照相機」般超寫實與之相比,那是遜色不少。
看大爺這用活魚「印」了這麼一幅畫,畫工上乘,堪比冷軍。網友也是打趣,這畫出來的魚,有一種特殊的味道,自然是瀰漫著傳統文化氣息的魚腥味兒。這不僅畫得像,而且也是老祖宗的手藝兒活。在小編看來,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不應該用嘲笑的眼光,更不能視為「異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