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裡,為什麼藏傳佛教僧人都是反派?

2020-12-19 騰訊網

1

大家看金庸劇的時候,不知有沒有這麼個感覺,金庸老先生對藏傳佛教似乎評價不高。

比如在《天龍八部》裡,藏傳佛教僧人鳩摩智,就是個非常重要的反派角色。當初玩《天龍八部》,被鳩摩智秒殺過兩次,以至有了陰影。所以,我深知他武藝超群。

鳩摩智的絕技「火焰刀」,是藏傳佛教寧瑪派上師教給他的。寧瑪派,是藏傳佛教歷史最悠久的一個宗派,因為這個宗派的寺廟常常塗紅色,僧人傳紅袈裟,又稱「紅教」。我們馬上還會提到,先講這麼多。

其實,影視劇裡似乎和原著差別蠻大的。原著寫道段譽第一次見鳩摩智,鳩摩智是什麼形象呢?

只見西首蒲團上坐著一個僧人,身穿黃色僧袍,不到五十歲年紀,布衣芒鞋,臉上神採飛揚,隱隱似有寶光流動,便如是明珠寶玉,自然生輝。

布衣芒鞋,這是僧人的平常穿著,和我們漢傳佛教僧人相差不大。但是,這個西域僧人氣質非常好,神採飛揚,寶光流動,這是入了道的佛光啊。當然,這是段譽的角度,用八個字評價鳩摩智:明珠寶玉,自然生輝。

可見,鳩摩智相貌不會很差,氣宇非凡。在胡軍版電視劇裡,好像找了個殘次品:

明珠寶玉我們看到了,但是自然生輝——好像是陽光曬在腦袋上的亮光。至於神採飛揚,你看這眼神,像不像猥瑣大叔要欺負王夫人?因為寧瑪派尚紅,所以這個版本的鳩摩智打扮,更符合歷史中的寧瑪派僧人形象。

還是李國麟老師扮演的,比較像金庸心中的樣子:

可惜段譽,剛剛對他生恭敬心,就被他綁架了。在曼陀山莊,還差點被他燒死。鳩摩智在慕容家蓋的參合莊上,看到的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比如《十三經註疏》《廿二史》《諸子集成》,可惜大師太想進步,只想練功。於是他又跑到少林寺,在藏經閣偷了武學書籍。

可見,人的氣質和樣貌是不可信的。

在《神鵰俠侶》裡,還有一位藏傳佛教僧人,就是金輪法王,這又是一個很重要的反派。比較奇怪的是,金庸老先生似乎對漢傳僧人穿著特別有情結,於是也為金輪法王穿上了黃色僧人衣服:

身披黃袍極高極瘦、身形猶似竹杆一般,腦門微陷,便似一隻碟子一般。

遺憾的是,電視劇裡,這個外形沒有好好體現過:

哪吒手持風火輪?

無天佛祖又胖了?

沙師弟,你們取經回來了???

有人說,金輪法王是蒙古密教的金剛宗僧人,但是金輪法王對郭襄自我介紹過一個稱呼,叫珠穆朗瑪,郭襄還笑他名字太稀奇古怪,後來叫多了,也就習慣了。

這個名字,是說他武功天下第一呢,還是他生活的地方呢。我覺得,金輪法王所研習的佛教,仍然是藏傳佛教密宗的這一分支。

每次看到金輪法王,我都特別糾結,總覺得他一肚子壞水,不知道要出什麼鬼點子,來策劃他的陰謀詭計。

2

鳩摩智、金輪法王這兩個人,有點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當然不是說胡軍版扮演者巴音老師,而是說他們有兩個很一致的特點:

第一,是要成為武林至尊式的人物;

第二,都要以政治聯合的途徑,達到自己的目的。

鳩摩智,要學六脈神劍、易筋經等武功,成就武林第一人;金輪法王,要當中原的武林盟主,成就武林第一人。

鳩摩智,要聯合慕容父子,而慕容父子要興復大燕;金輪法王,要聯合忽必烈,而忽必烈要徵服大宋。

你看,這兩位僧人對武功的欲望都極其強烈,因為這種欲望,他們開始燒殺搶奪,且要和政治並行。而且,金輪法王是鳩摩智的進階,蒙古國也有了政教合一的傾向。

金庸老先生,為什麼會把劇情發展要放在藏傳佛教基因的兩位僧人身上呢?我認為,這是金庸先生基於劇情所涉及的歷史環境的安排。

鳩摩智、金輪法王所發生的事情年代,是在兩宋。而兩宋的藏傳佛教,正迎來高潮的時期,寧瑪派、噶當派、薩迦派、噶舉派、希解派、覺域派、覺囊派等等,紛紛創建。

而無論是鳩摩智的寧瑪派,還是金輪法王的密宗,都是結合了印度時期密宗和西藏本土的苯教,還有西域各地較為神秘的宗教儀式,比如他們會持咒語、巫術、祭祀等超驗的修行方式。寧瑪派的教法和供奉的神祗,不少就是苯教來的。

另一方面,吐蕃國基本和很多公元前的西域小國類似,就是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所以他們拜得道高僧為國師。然而,當這些高僧成為官員,平時生活作風又有問題,當貴族表達不滿,他們對待異己勢力更為嚴苛。

密教這一支,傳播時給西藏帶來了太多苦難,甚至是血腥的恐怖。《西藏佛教發展史略》曾引用一段《貝瑪噶唐》的文字,介紹金剛乘密教的用具和儀軌,可以說是駭人聽聞。傳說赤松德贊正後揭露:

嘎巴拉,就是頭蓋骨;巴蘇大,就是人的內臟;風凌,就是脛骨做的號子;興且央希,就是鋪開的人皮;囉克多,就是灑人的鮮血。而金剛舞士,花鬘是頭骨做的。

寧瑪派這一支怎麼樣呢?因為它有傳統基礎,又有咒語、咒術一類的善巧方便,所以也有很多匪夷所思的殘酷,它保留了很多的類似密教的儀軌,血祭中會用到人體器官。

歷史上的西藏飽受宗教戰爭之苦。興佛教、滅佛教,興滅相替。文成公主入藏的文明只是曇花一現,雖然帶去了諸多生產技術,並沒有制止掉這一讓西藏人民遭受壓迫的惡習。實際上,正是從10世紀開始,西藏逐漸進入了農奴制社會,人們成為政治、宗教下的奴隸。

歷史上有些喇嘛、法王,正是利用政治身份和佛教教義,來對老百姓進行PUA式的精神控制。

諸多教派,也會紛紛和政權建立關係,成為既得利益的階層。蒙古大軍南下,就曾向他們拋去橄欖枝。13世紀下半葉,寧瑪派僧人釋迦沃就曾向忽必烈示好,所以忽必烈就給了他法師的稱號。

不過按照小說裡來看,這個稱號沒有金輪法王等級高。

3

需要說明的是,講這些不是為了搞歧視。在廣大的原始和奴隸社會,殉葬、人祭、原始宗教和巫術,弊端和禍害是毋庸置疑的,但為了弘揚正法,守戒正念的西藏僧人,也不在少數。

不然金庸也不會讓鳩摩智武功盡失,最終成為高僧;金輪法王的死,也不會讓我們覺得不是滋味兒。

就像金庸小說裡那樣,從鳩摩智認識佛教,是不對的;從枯榮大師認識佛教,也是不對的;只有把這個概括的性質解剖了,理解了,你才知道哪種佛教的修行方式,是正信的、合乎人心的,有沒有背離目標。中國漢地的佛教僧人,不會像鳩摩智那樣排斥《十三經》《廿二史》《諸子集成》,如果有,請到宗教局舉報。

從小說這兩個人物上,我們可以領略到金庸老先生對史實在虛構上的把握。金庸先生《天龍八部》說的是悲,《神鵰俠侶》說的是慈。由悲而憐憫,由慈而仁愛,最終都回歸到家國情懷中,這是傳統知識分子的精神情結,也是武林俠客的最終導引。

王路說,他對教義體會最深的是「諸惡莫作,諸善奉行」,是把戒律實踐轉變成了道德自律。其實有許多四個字的短句子可以概括,我覺得比較好的是「慈悲為懷」,或者「樂利有情」。

佛教的教義實踐,有人說是持戒,比如五戒、八戒、十戒、菩薩戒、比丘戒、具足戒,所以有人提倡「以戒為師」,而歷史中的西藏密宗、寧瑪派,缺乏政教分離,因此難以制止。

金庸老先生是佛教徒,痛失愛子後,就皈依了佛教,作品也圓潤不少。不知道新修版的《神鵰俠侶》劇情,是不是想藉助藏傳僧人金輪法王,來多表達一下父親的愛?

金輪法王綁架郭襄,想要她拜師,免得自己龍象般若功後繼無人。在新修版的《神鵰俠侶》中,金輪法王最快樂的時間,估計就是和郭襄在一塊的時候。郭襄拒絕拜師,但他還是怪蜀黍一樣陪她。孩子氣,扮鬼臉,生氣的時候打也不是,罵也不是。

大結局,高臺倒下的瞬間,他已經忘了自己的武林夢想,死也要把郭襄救下來,沒有遺憾。

這,像不像父親對女兒的愛?

在郭襄記憶裡,從此多了一個挺拔的身影,雖然態度比較惡劣,但內心充滿聖潔。她記得,他來自雪山,叫珠穆朗瑪:

支持盜版《慶餘年》,是對騰訊視頻的最佳制裁

「不寒而慄」的南方周末:方可成的幫兇式批評

在看、加星標,跟我上路一起飄~

相關焦點

  • 10名僧人獲得藏傳佛教最高學位格西拉讓巴
    4月5日,獲得藏傳佛教最高學位格西拉讓巴的10名僧人合影。當日,2015年度藏傳佛教格西拉讓巴學位立宗活動暨頒證儀式在拉薩大昭寺釋迦牟尼主殿前舉行。來自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等寺廟的10名獲得了立宗資格的僧人,正式參加了當天的立宗答辯活動。格西拉讓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僧人修學顯宗的最高學位,是每一個藏傳佛教學經僧人的最高目標。
  • 原來這才是真正的「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能在西藏地區傳播,與公元7世紀吐彌·桑布扎到古印度留學並回到藏區創製藏文有很大關係。據說,公元4世紀,印度僧人和漢地僧人都曾到過西藏,由於西藏當時沒有書面文字,佛教並沒有在藏區傳播開來。尕藏加:藏傳佛教將佛教三個派系——小乘佛教、大乘佛教、金剛乘佛教的教理內容整合、系統化。首先,戒律是佛教的基礎,僧人需要受戒,而小乘佛教的戒律是最權威的佛教戒律。而戒律中的最高戒律是比丘戒,有253條,它細緻規範了一位出家僧人的言行舉止。所以,藏傳佛教就採納了小乘佛教的戒律。
  • 紅和黃:藏傳佛教尊崇的顏色
    紅和黃:藏傳佛教尊崇的顏色在藏傳佛教中,紅黃兩色代表崇高、代表聖潔、代表信仰,是僧人和信眾尊崇的顏色。紅色和黃色是藏傳佛教神聖的僧服之色,藏傳佛教僧人以紅色僧服為主,黃色用於法衣。一些宮殿、寺廟的神殿、重要的佛堂外牆大多都是紅色,以示威嚴。
  • 清代藏傳佛教在內地的傳播與影響——阿旺平措
    一、藏傳佛教的外傳和影響藏傳佛教的外傳到清朝又逐漸興盛。藏傳佛教也從開始時只在宮廷內傳播,逐漸滲透到民間,並在許多領域凸顯出藏傳佛教旺盛的生命力。當然,這一方面得益於清統治者對藏傳佛教的寵幸,另一方面也有藏傳佛教僧人的努力傳播的作用。這兩方面的影響缺一不可。
  • 關於佛教的派系劃分,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說藏傳佛教就是密宗
    並且,所有人一起在同一個道場裡,共同接受供養,共同為功德主祈福消災。現在的千僧齋會(全山齋會),是全山僧人,無論僧尼、老幼,無論藏、漢共同出席,這成為五臺山最盛大的佛事活動之一。按照佛教教制,把漢傳和藏傳,分為前部和後部。前部是漢傳在念誦自己的經文,以自己的儀軌進行。後部是藏傳格魯派,以自己念誦方式來給功德主消災。
  • 元清兩朝藏傳佛教政策之比較
    一、元、清兩朝藏傳佛教政策的相同之處  元朝和清朝對於藏傳佛教的政策都是崇佛和尊佛的政策,兩朝對於藏傳佛教都持尊崇和扶持的態度,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名號的冊封 元、清兩代對藏傳佛教的僧人都賜予不同的名號。
  • 藏傳佛教的金剛法王舞,令人震撼,見即解脫!
    聞聽他人行善事若舍嫉妒不善心誠心歡悅作隨喜佛說同獲彼福德有一年在寺院看「法王舞」,幾個來旅遊的人看得滿臉疑惑,他們並不知道眼前這些人為什麼要戴著猙獰的面具藏文化千百年來的傳承,藏傳佛教成為了其最為核心的部分,不管從宗教角度去剖析,還是從藝術角度去理解,藏傳佛教承載了太多太多。今天給大家解鎖的是:藏傳佛教神秘的金剛法王舞……金剛法王舞,藏傳佛教獨有的一種宗教舞蹈,只要有藏傳佛教寺院的地方,都會有法王舞,這當中也包括不丹、尼泊爾等以藏傳佛教為主的國家。
  • 藏傳佛教的僧人們平時吃什麼?其實並不神秘,可能你都吃過
    藏傳佛教的僧人們平時吃什麼?其實並不神秘,可能你都吃過我國的少數民族眾多,因為之前的戰亂,少數民族們紛紛遷居到了一些比較隱蔽的深山之中,雖然後來戰亂結束了,但是少數民族已經在那些地方安定了下來,也就一直沒有離開,不過現在這些地方倒是成了很多外地人的嚮往之地。
  • 真相揭秘:佛教僧人為何不能吃肉
    真相揭秘:佛教僧人為何不能吃肉 我們都知道在漢傳佛教出家僧人的戒律中有一條是不得吃肉,但這一條戒律源於何時才有,又為什麼會有這樣一條戒律? 其實最初的規定是僧人不得吃蔥、姜、蒜一類,氣味辛竄。佛家尚有可食「三淨肉」之說。必須吃素是始於南北朝時代南朝的梁武帝的提倡才在漢傳佛教內普及的,是漢傳佛教的特色之一;藏傳佛教因其地理環境條件限制等等原因,其僧人除了某些發誓終生不吃肉的的高僧外也都有吃肉的習慣。而在國外的日、韓、東南亞等地,都沒有要求一定要吃素,他們主張可以吃三淨肉。
  • 探訪故宮裡的藏傳佛教世界
    以中正殿為中心,自南向北分布著寶華殿、雨花閣、樊宗樓等十座藏傳佛教殿堂,構成了故宮內唯一全部由佛堂組成的建築區。這些現存的佛堂一直處於封閉狀態,未向遊人開放,雨花閣便是其中的一座。(攝影:馮進)▲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皇帝採納國師三世章嘉活佛的建議,仿照西藏阿里古格的託林寺壇城殿,在原有明代建築的基礎上改建成雨花閣,成為一座藏傳佛教的密宗佛堂。
  • 有關藏傳佛教活佛的知識
    「活佛」,是藏傳佛教發展到一定社會歷史階段的產物,也是青藏高原這塊神奇的雪域之地培育出的一種獨特的宗教文化現象,在世界宗教舞臺上獨樹一幟。時至今日,各宗派的「活佛」依然是藏傳佛教中最重要的宗教神職人員,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廣大信教群眾中享有至高無上的宗教地位。至於其稱謂,漢族人習稱「活佛」,其實是不大準確的,應譯稱「轉世尊者」。
  • 藏傳佛教的舞蹈服好恐怖,松贊幹布當年也是個霸道總裁
    而這樣的神聖表演能給參與者和觀察者都帶來改變和庇佑。細看寫的是藏傳佛教,其實我們對藏傳佛教一點都不會陌生,書裡寫過文成公主和松贊幹布還記得嗎?,那怎麼辦,兩虎相爭必有一傷,那就和親把接下來松贊幹布在位的時間裡,兩地和平,在文化上吐蕃人的文化水平也上去了。
  • 專訪:藏傳佛教噶舉派經師嘎瑪次成
    嘎瑪次成來自西藏昌都地區類烏齊縣,是有著1300名僧人的噶舉派大寺——類烏齊寺的堪布,寺院的主持,持有拉然巴格西學位,相當於博士學位。  格西,意為「善知識」,是藏傳佛教學僧的學位。學經僧人按順序學完必修的經典後,可以考取不同等級的格西學位。嘎瑪次成介紹說,各大教派叫法略有不同。
  • 尕藏加:清宮在京新建與修繕的藏傳佛教寺院
    編者按:清代藏傳佛教寺院經營,是清朝政府宗教事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以建造或修復寺院作為推崇和扶持藏傳佛教的主要標誌,隨之又制定各項具體措施來限制寺院規模和僧人數量。
  • 藏傳佛教中的四臂觀音
    在藏傳佛教中,最為廣泛的信仰當屬觀音菩薩。在整個藏區,男女老幼無人不會誦念觀音心咒:唵嘛呢叭咪吽。除此之外,在藏族人民當中流傳著一個古老傳說:藏族先民,是神猴和羅剎女結合而生。當神猴猶豫不決的時候,正是觀音菩薩明確指示,在雪域繁衍人類是莫大的功德。
  • 藏傳佛教文化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藏傳佛教是印度佛教傳入我國藏區後與藏族原有的笨教長期鬥爭、互相融合後形成的具有藏區特徵的佛教。至今境內德欽縣梅裡雪山卡格博峰下的雨崩寺及表示當年蓮花生修行過並留下聖跡的「班瑪竹頗」洞,都供奉著蓮花生像。  當地老百姓及僧侶都堅信,卡格博(即梅裡雪山主峰)神是一個敢說敢做,行善也為惡的神,直到蓮花生大師傳教到迪慶後才皈依佛門專行善緣。從藏文化的發展軌跡看,這種說法極符合藏區歷史發展線索。佛教傳人之先,藏區盛行苯教並奉為國教。
  • 欣賞銀杏好去處,白巖寺,離成都最近的藏傳佛教寺廟
    除了白巖寺的銀杏,還有一樣也是挺吸引人的,這座寺廟在漢地,可是它卻是一座藏傳佛教的寺廟,因為傳說這座寺廟是由印度高僧,迦葉摩騰、竺法蘭二位尊者在東漢永平年間所創建的。上世紀80年代,惟印尊者離開北京法源寺杖錫白巖寺。
  • 佛教:藏傳佛教為何在藏地如此興盛?這位贊普功不可沒!
    點擊關注阿宣說事兒,持續獲取更多精彩內容喲~佛教自古印度起,開始了它經歷了漫長的旅程,而藏傳佛教就是它傳承的產物。歷代贊普都推廣苯教。佛教究竟是在什麼時候傳入西藏的?現在沒有確鑿的考證。一說佛教在公元前137年阿育王時代傳入,那時在伊蘭山麓建有寺廟,可惜很早就毀棄了。還有學者認為,佛教滲入在松贊幹布之前。但是,藏文的史書無一例外地認為,佛教於第28代贊普拉脫脫日年贊時期傳入,即公元5世紀前後傳入。
  • 這八大藏傳佛教法器,你都知道嗎?
    他們中的大多數借用了印度佛教法器的形式,並增加了自己的特色。藏傳佛教的大多數工具都用來供奉佛陀、莊嚴道場、練習佛法。今天,我主要介紹藏傳佛教中最常用的八種法器。八大藏傳佛教法器----法鈴法鈴是喇嘛材料多為銅質,形狀為喇叭口,手柄呈半根金剛杵形狀,內有鈴舌,外面刻有各種圖案。在藏傳的秘密中,法鈴有著深刻的內涵。
  • 隕石知識與藏傳佛教法器
    2、熔殼:由於隕石高速進入大氣層與空氣分子發生摩擦,新降落的隕石都有一層覆蓋表面的黑色(或黑灰色)熔殼,石隕石的熔殼厚約1毫米,而鐵隕石由於其物質緻密度高,其熔殼厚度要薄得多。由於隕石穿過大氣層時熔融物質的剝蝕作用而使其表面具有流紋狀或流線狀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