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史前動物的體型呈巨大化?

2020-12-22 樹上長的宇宙果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如果要談論我們想像中的史前動物,我們或許會想到高大的霸王龍、巨大的海底生物、甚至對史前環境也有著類似的幻想:遍地蒼天樹木、巨大的花朵下不知隱藏著怎樣的生物……而反觀現代,現存的動物種類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樣高大,即使最高的長頸鹿站在我們面前,我們或許也會認為這樣的高度也算正常,更不要說更矮些的老虎、鬣狗。可為什麼史前動物普遍巨大,而現代動物的體型都很一般呢?

現代也有體型巨大的動物

之所以我們會產生這種想法,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很少會遇見身高比人類還要高的動物,但其實至今為止地球出現過體型最大的動物是現代也能看到的——藍鯨。而如何體現藍鯨的巨大呢,它的體長大約30餘米,相當於10層樓高,體型大約和一架飛機差不多大,它的體重也可輕鬆達到180噸,而最大的衛星也不過200噸。人類站在藍鯨面前只會感到渺小,如果藍鯨不小心吞下一個人,它甚至不會出現飽腹感。

並且除了動物,那些我們臆想中的遠古叢林環境可能也沒有那麼誇張,事實上也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現在的植物和真菌體型長得比遠古時期要小。現代世界體型最大的樹僅根部直徑能達11米,就連高出地面40米的第一枝樹杈,都有2米的直徑。而體型最大的真菌蜜環菌屬菌,它龐大的體型覆蓋了周圍5.6公裡的面積。但具體來說海洋類哺乳動物或許正處於史上體型最大的時期,但陸生動物卻不是。

為什麼會這麼大?

如果不考慮生物適存性問題,史前動物普遍巨大的理論確實有合理的地方,因為越早的時期,空氣中的氧氣含量越高,就像石炭紀時期的氧氣含量是現在的2倍以上,那時的動物體型普遍要更大一些。這種體型上的差異更多體現在節肢動物身上,如果說現在最大的節肢動物是椰子蟹,最長能達1米左右就算大,那和石炭紀時期的巨型馬陸比起來差距還是太大了——能隨便長到3米以上。

當然含氧量只是環境因素,更早時期的生物之所以會擁有更大的體型,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們自身的呼吸系統。對越低級的生物來說,呼吸系統就越不完善,這是導致節肢動物體型變大的主要原因。不過這些含氧量的提升對哺乳動物的呼吸系統起不到太大改善,所以我們只能判斷,恐龍擁有比現代哺乳動物更加高效的呼吸系統,不然它們很容易將自己憋死。這樣來看,效率更高的呼吸系統應該是進化的結果,但不是恐龍長得更大的原因。

其實物競天擇,地球上物種總量越多,就越容易誕生體型更大的個體,但體型越大又會消耗大量的能量,最終導致自身的運動方式越來越困難,也更加不容易捕獲食物,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很多體型很大的動物都是食草性的。不過太大的體型對自身行為或許是不利的,畢竟我們也看到了,現代並沒有太多體型巨大的生物,或許我們也可以這樣認為:巨大的體型並不是生物進化的最優選擇路線。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史前動物普遍巨大無比,而現在的動物都很小?
    這直接使得大型動物幾乎全部滅絕,能挺過來的都得益於它們的體型足夠小。緊接著,地球的溫度就持續走低了,天氣也逐漸變冷,食物有限,挺過來的小動物們根本就沒有成長壯大的環境,從此,動物不再朝大型體積演化,所以發展到如今,動物的體積普遍不如史前那麼巨大。
  • 《海賊王》人物體型巨大化猜想,尾田引用了「核輻射」的設定
    一直以來《海賊王》人物體型的「巨大化」就被人所吐槽(除了巨人族和被惡魔果實影響),很多角色比例嚴重失調,有人說這是尾田為了區分角色的不同故意設計的,但八戒君覺得其中或有其他原因。對於體型喬巴曾說過:「沒有一種病會讓普通人變成巨人族,體型大的人從生下來就很大」,意思也就是一個人體型的大小出生時便決定了,後來體型的變化是受到外物的影響。比如惡魔果實,黑鬍子在吃掉震震果實前後體型變化就非常明顯,但如果一個人類沒吃過惡魔果實,體型仍然巨大化是怎麼回事?
  • 體型堪比成年人?紐西蘭發現一隻史前帝企鵝化石,身高1.6米
    和新發現的史前帝企鵝化石1.6米的身高相比,這些數據差距是比較大,現代的企鵝要小得多。一般來說,動物體型越大,應該會更有優勢。一方面,它們在保存體內熱量的效率會更高(特別是生活在極寒地帶的動物,這一點是比較重要的)。除此之外,碩大的體型,能夠捕食的獵物也有更多的選擇,還有,體型越大,它們的天敵也會相應更少。大型的物種,應該是更適合存活下來的。
  • 像松鼠這樣的小體型動物,能否進化出智慧?為什麼?
    先說答案再分析——體型很重要,而且足以支持智慧的最小體形可能與我們現在的體形差距不大,大約在50公斤左右。腦的體積重要嗎?我們的大腦當然不是最大的,但是真的是最強的。體型越大的動物,控制身體所需的神經元也越多,因此單純的腦容量不能反映什麼。
  • 現存體型最大的幾種鯨魚,同時也是體型最大的幾種動物。
    先來看一張圖感受一下鯨魚的巨大體型,跟那些史前巨獸相比也毫不遜色。小鰮鯨又稱小鬚鯨、尖嘴鯨,為小型鬚鯨的一種。體短粗,頭部較小,正面形似等腰三角形。背部與體側呈帶有淺藍色的暗灰或黑灰色,腹面白色,尾鰭腹面也呈白色,主要以蝦類及小型魚類為食。成年體長9米,最大體重13.5噸。
  • 史前最大動物排行榜,排名第一是海洋生物,霸王龍都排不上名次
    史前最大動物排行榜,3億年前的巨大蜻蜓只排第八,第一是誰?   世界上有很多千奇百怪的生物,種類繁多。在我們目前的世界中,看到的大部分都是一些體積比較小的動物,最大的動物也就算是鯨魚了,而在史前的地球上有很多體型巨大無比的生物,但很多都是從一些化石中推斷出來的。
  • 史前巨熊的體型有多大?最大可達兩噸!
    熊是食肉目的龐然大物,北極熊、棕熊是今天除鰭腳類以外最大的食肉動物。在史前,熊科家族更是人丁興旺,大傢伙的種類比今天更多。那麼,史前熊類有哪些大傢伙,最大能長到多大呢?巨型短面熊也是一種可怕的強盜,其巨大的體型足以逼退恐狼、刃齒虎和史前北美的獅子,迫使它們乖乖交出獵物。南美短面熊南美短面熊(Arctotherium)是短面熊在南美的近緣屬,也是眼鏡熊亞科成員,生活於中晚更新世時期。
  • 有大型貓科動物,為什麼沒有體型相當的犬科動物?
    它們之所以演化出雄偉的體型,是為了儘可能發揮自身捕獵方法的優勢,牢牢佔據所處生態系統中頂級掠食者的地位——換句話說,就是為了生存下去。犬科動物在這方面走得沒有大型貓科動物那麼遠。狼是現生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物種,但無論哪一個亞種,其體型如何都無法與獅子和老虎相提並論。  它們為什麼在體型上存在這樣的差異?或許我們可以從爪子的形態一見端倪。
  • 同樣是肉食性動物,貓科動物體型普遍比犬科動物大,為什麼呢?
    在我們的印象裡,自然界中的猛獸主要是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其中貓科動物以老虎為代表,犬科動物以狼為代表,它們在各自的生態系統中都是食物鏈的頂級殺手。不知道你是否有觀察過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的體型,貓科動物的體型似乎要比犬科動物要大一些。
  • 6種犀利的史前動物,僅第4種倖存,愛吃小龍蝦
    水龍獸,史前合弓綱動物,是一類與哺乳類關係很親近的物種,水龍獸在恐龍出現之前就存在了,現今觀點認為水龍獸是地球上所有哺乳動物的祖先,在當時是犀利的霸主,在南非、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等地均有發現。古巨蜥,生存於更新世南澳洲地區的一種大型爬行動物,是曾經出現過的最大型的蜥蜴種類,因為保留化石較少,其準確體型很難確定,但這種史前動物無疑是一種犀利的掠食者。波斯特鱷,這是一種產自北美地區的初龍類動物,並非恐龍,其體長能達到六米長,外形看起來跟鱷魚和霸王龍的結合體一般,當時恐龍都會對它敬而遠之,其犀利程度可想而知。
  • 十大史前一億年的動物
    十大史前一億年的動物要說地球,這個孕育著無數生命的星球,目前為止,經歷了28個時代,從地球形成之初的冥古宙,也叫隱生代,距今約45.7億年。地球自形成以來總共有1.3億生物,已知的未知的不計其數。巨型史前袋鼠適應堅硬的富含纖維的植物它們長著一副短臉,眼睛前凸,一副善於運動的腳爪。身高估計有198~299釐米高,體重在200公斤左右。它們很可能生活在嚴酷、乾旱的氣候中,並且適應了堅硬的富含纖維的植物。
  • 為什麼陸地上食草動物的體型,比食肉動物更大,海洋卻恰恰相反?
    然而今天地球上最大的食肉動物是北極熊,體重約為400公斤-800公斤,遠遠不如大象的體重。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在陸地上,食肉動物的體型會比食草動物的體型更小一些呢?陸地上,食草動物為什麼比食肉動物體型大?事實上,陸地上食草動物更大的原因在於兩者的食物。
  • 人類祖先最怕的幾種史前生物:以靈長類動物為食,遇到跑都跑不掉
    說起史前生物,大家可能會想到兇猛的恐龍。但恐龍生活的年代畢竟還沒有人類,所以我們現在只能通過電影來感受恐龍的震撼。如今的人類,似乎已經忘記了基因裡殘留的對史前猛獸的畏懼,在人類進化的歷程中,有許多史前生物是以智人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為食的。
  • 恐貓、洞獅擬獅、劍齒虎,史前貓科動物你了解多少?
    就現在來說,貓科動物無疑是人們關注度最高,喜愛人數最廣的一類,現代大多數貓科動物都有著超高的顏值,比如雪豹、金錢豹等,體型勻稱健碩,毛髮蓬鬆柔軟,令人看了就有想「擼貓」的衝動。人們在一些南方古猿頭骨化石中發現了恐貓的齒痕,表明它曾是人類遠祖的噩夢,事實上恐貓接近200千克的體型,完全有能力捕食體型嬌小且沒有尖牙利齒的人類遠祖。
  • 「史前巨魚」有多強?海洋絕對霸主,統治史前海洋生態2000萬年
    「史前巨魚」有多強?海洋絕對霸主,統治史前海洋生態2000萬年 現在說起海洋裡面的霸主可能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鯊魚,鯊魚的殺傷力和體型都非常大,很多海洋中的生物都十分懼怕鯊魚,在遠古時期也應當如此。然而實際上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海洋的絕對霸主是「史前巨魚」,這種魚在史前的時候就統治海洋生態長達2000萬年,但是現在這種魚已經滅絕了,那麼這種史前巨魚到底有多強呢?史前巨魚聽名字就知道其有多可怕,這種魚距今大約有3.6億年,從一些照片和模擬畫面可以看出史前巨魚是一種非常兇惡的魚,這種魚一般會有10米左右長,它們的體重可以達到2噸左右。
  • 可怕的史前動物們,最大的有8層樓高,恐龍都只是它的「零食」
    在遙遠的年代,生活著一群大傢伙,他們比人類更早出現,這些動物們的戰鬥力都極強,今天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這些龐大的史前動物吧。一.史前巨魚這可不是一條「乖乖」魚,它的實力可不容小覷,史前巨魚的身體可達10米長,可輕鬆撕裂一條鯊魚,它們生活在4億年前的海洋,可以說已經統治了海洋領域,科學家們認為,它有可能就是第一個百獸之王。
  • 非同一般的史前動物,幾乎什麼都吃,恐龍見到它都會害怕
    經過兩年的研究,菲利普·塔丘特認為這些鱷魚的化石來自7000萬年的白堊紀史前生物帝鱷的身上。此後,陸陸續續有科學家在白堊紀的一些地層當中發現了帝鱷的脊柱、四肢骨頭,以及髖骨等等骨骸。目前帝鱷的正模標本存儲於尼日國立博物館當中。帝鱷是曾經在地球上體型最大的鱷類動物之一,成年帝鱷的體長可以達到13米,體重將近11噸。
  • 史前與人類一起生活,10種致命的恐怖動物,看完令人膽戰心驚!
    為了生存,以使現代人類得以繁榮發展,我們的史前祖先不得不戰鬥並捕殺比他們大得多且強得多的動物。這些是人類在世界各地遷移時可能遇到的10種恐怖動物。 10.哥倫比亞猛獁象
  • 史前10大最危險的鳥類,可捕食大象!
    hello,大家好,我是奶爸Lucas,今天我們來聊一下,史前大鳥。目前地球上最大的鳥類是非洲鴕鳥,雄性身高2-3米,體重可達75公斤以上。但是在史前鳥類面前,簡直不值一提,史前鳥類體型巨大,我們人類在它們面前弱小的就像一隻螞蟻。
  • 為什麼億年前的動物體型都特別大?今天算是長見識了
    遠古時代的動物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才能擁有如此巨大的個頭,為什麼現在的動物的體型卻更小。科學家為此進行了專門研究,遠古時有兩個時期生活的動物體型都非常龐大,科學家發現了這兩個時段的相同點就是與現在的地球相比的氧氣高達百分之三十,而現在地球的氧氣含量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所以可以肯定的說動物的體型大小與氧氣含量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